2019年9月30日 星期一

José José 1948~201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5vyETHEq8A

Mexico is mourning the loss of the beloved singer, José José
who died at the age of 71 after a battle with pancreatic cancer. Dubbed “The Prince of Song” by fans and colleagues, his career spanned four decades and he became an icon with Spanish language ballads including “El Triste” and “40 y 20”.

2019年9月25日 星期三

《紐約時報》出版人A ·G· 蘇茲伯格(A G Sulzberger):在危急時刻,為捍衛新聞自由而戰

編輯推薦| 時報出版人:在危急時刻,為捍衛新聞自由而戰
“《紐約時報》的使命是探尋真相,幫助人們理解這個世界。”時報出版人A·G·蘇茲伯格(AGSulzberger)近期在布朗大學的一場演講中說道 。他指出,在民族主義抬頭、導致人們向內收縮的時刻,時報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揭示外面的世界。
蘇茲伯格指出,美國政府曾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新聞自由捍衛者,然而,在過去的幾年裡,情況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在全球範圍內,一場殘酷的運動正把矛頭對準記者。為了阻止記者揭露令人不安的事實並追究其責任,越來越多政府採用公開的、時有暴力的方式,試圖毀壞他們的信譽,迫使他們保持沉默。
這是一場針對記者和新聞業的全球性攻擊,蘇茲伯格講道。但更重要的是,這是對公眾知情權的侵犯,對核心民主價值觀的侵犯,對真理概念本身的侵犯。為了宣傳言論自由的理想、捍衛新聞自由的權利,“現在又到了我們為這些理想而戰的時候”。時報在觀點與評論版面發表了這篇演講稿,歡迎在這裡閱讀中文版本 。

Michael John Elliott OBE ( 1951 – 2016) 奇人



英國學制有點"奇怪"
蔡英文的LSE論文指導老師是 Michael John Elliott 


他在牛津取得的是Bachelor of Civil Law,這學位現在還頒發:https://www.ox.ac.uk/ad士missions/graduate/courses/bachelor-civil-law?wssl=1

這是研究所"碩士"級課程?
 Michael John Elliott 是奇人,


Hanching Chung9月16日下午2:04吵蔡英文的學位疑雲,浪費時間啦。
英美學術界採取認定你的文章或論文或"談論"(芝加哥經濟學教授間的討論,雖沒寫出論文,大家都佩服......等),可升教授就可直升教授(後來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 Ronald Harry Coase等);通過博士論文審核,就可"稱博士"。
70年待數學統計物理等,符號打字困難,碩博士論文都可手寫 (我看過碩士"論文",手寫2~3頁,證明某定理)。
最重要的是該學術共同體皆曰"可"。
Owen Hsieh 這件事很簡單,學校說了算。只有學校說的才是最重要的事實,但是那些吵作這個議題的人,傾向選擇比較詳細的描述,即使那些描述跟真相無關或正確率很低,但補充很多細節後,例如為何圖書館找不到論文,為何不公布指導教授姓名等等,就會看起來更可信。例如律師在法庭上描述案件時,往往添加許多鉅細靡遺的細節,讓事件看來更有說服力,但他所陳述的未必是事實。




Wikipedia
Michael John Elliott OBE (31 May 1951 – 14 July 2016) was a British journalist and executive, long-based in the United States. He was the president and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of the anti-poverty advocacy organization ONE.
Awarded an OBE in 2003 for services to journalism, Elliott previously held senior executive positions at Time MagazineNewsweek, and The Economist. After leaving journalism in 2011, he became president and CEO of the ONE campaign, the glob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founded by U2 lead singer Bono.[1][2][3]

2019年9月19日 星期四

史明(1918-2019),Stephen Schwarzman 1947~,李敏勇;公開舉牌要習下台 王美余遭拘中猝死

湖南維權人士王美余日前在衡陽看守所猝死。王美余的妻子星期一向維權網哭訴,她的丈夫是被打死,而王美余的母親聞訊後也暈過去了。王美餘2018年夏季曾多地公開舉牌,要求習近平和李克強下台,讓位於全民選舉。王美余於今年7月8日遭逮捕。

Stephen Allen Schwarzman (born February 14, 1947) is an American businessman. He is the chairman and CEO of The Blackstone Group, a global private equity firm he established in 1985 with former chairman and CEO of Lehman Brothers ...



An Olympian of modern-day capitalism, 72-year-old Stephen Schwarzman's memoirs tell of his ruthless ambition to be bigger than the rest

ECONOMIST.COM



史 明(し めい、シーミン、1918年11月9日 - )は台湾の歴史家・台湾独立運動家。中国国民党の弾圧を避けて日本に亡命し、『台湾人四百年史』を著した。台湾民主化後、帰国。台湾独立運動の指導者の一人で、「独立台湾会」の設立者。左目を失明している。
和名表記‎: ‎し めい
出身地‎: ‎日本台湾台北州士林
1 時間前 - 台灣獨立建國運動先驅史明(本名施朝暉)今晚驚傳逝世,享嵩壽103歲。史明的臉書今晚PO文指出,史明於2019年9月20日晚間11時09分病逝於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史明歐吉桑剛剛離開我們了。
  
兩天前,我過去看他,歐吉桑的病情已經很危急,只是不知道離別的時間來得這麼快。
  
每年除夕,歐吉桑都會來和我一起吃年夜飯。他總是鼓勵我,身為總統,務必要挺住各種壓力。長輩的叮嚀,總讓我覺得心暖。 
歐吉桑一生為了台灣的自由民主、主權獨立在奮鬥,《台灣人四百年史》寫下這塊土地上曾發生的斑斑血淚。比磚頭還厚的《史明回憶錄》,則記錄了他傳奇的一生。
  
我會永遠記得2016年的選前之夜,歐吉桑對我喊話的身影,他未竟的志業,我會永遠記在心裡。明年的年夜飯,我還是會為他留下一張椅子,紀念他為了台灣,所付出奉獻的一生。
  
#再見歐吉桑




活水來冊房字畫相簿中新增了 1 張相片。
今日參加朋友婚禮,會場看見詩人李敏勇題字。
底下還有明天拆政府的布條,是不是場合哪裡搞錯了......
最威的是史明歐吉桑坐主桌,宣佈即將唱兩首歌祝福新人。我大吃一驚,想說在婚禮唱「臺灣民族主義」這是什麼狀況,還好結果唱的是「何日君再來」。咦等一下,還是很奇怪吧!!
史明勉勵新人,當年他自己誓言:臺灣未完成獨立,他就不結婚。然而現在時局開放了,他也樂於見證臺灣的好男好女結合為家庭。確實,如同史明如此激烈的革命精神,並非人人都能倣效,也沒有必要人人都如此激進。在社會上,每個人都能找到光譜上適合自己的一點,而且也能夠不受外力阻撓,堅持站在這一點上,這才是進步的社會。
這讓我想起一個小故事。
前幾日,一個讀小六的小女生問我T恤上的史明圖案是誰,我說他叫史明。小女生想了想,說道:「好像聽過。」
我笑而不答,這年紀的小孩有時為了面子,總喜歡說什麼人物都聽過。
「是不是很老了?」她問。
我有點意外。
「是不是白頭髮?」「長頭髮?」
我確定她真的知道史明。
最後她問,「好像跟臺獨有關?」
我說她答對了,但我對於史明和台獨的故事,沒有告訴她太多,這個意識形態的塑造,我希望她在成長過程慢慢去摸索。讓我感慨的是,二十幾年前,有五個人因為讀了史明的《台灣人四百年史》而被逮捕,甚至差點判了死刑(請搜尋「獨立台灣會案」);而今日一個小六的女生居然知道史明----時代真的不一樣了啊。
隨著時代的改變,希望所有人都能如同李敏勇的題字:幸福。




2007

 李敏勇(1947~)台灣屏東恆春人。大學修習歷史,而文學為其重要的志業,寫詩、散文、文學與文化評論。

李敏勇創作逾四十年,主要有詩、散文、評論等,詩作常涉及政治,但並不是只要政治,不要詩的作者。相反的,是一位對於詩之為物持有崇高信念的詩人。一九六○年代中期開始發表作品,已出版《暗房》、《鎮魂歌》、《野生思考》、《傾斜的島》、《心的奏鳴曲》、《雲的語言》、《戒嚴風景》、《青春腐蝕畫》詩集,並有漢英對照詩選《如果你問起》,漢白對照詩集《思慕與哀愁》、CD詩集《一個台灣詩人的心聲告白》。另有小說、散文、評論、研究集等三十多冊。( Findbook > 關鍵字> 李敏勇 關於李敏勇 大約有76 本書籍,這是第1 至10 項。 Chinese-English Poetry Collection by Lee Min Yung,圓神出版社, 2001-11-02 ...)

曾任笠詩刊主編、台灣文藝社長、台灣筆會會長、鄭南榕基金會董事長、圓神出版事
 業機構社長、台灣和平基金會董事長。現為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董事長。
   

台灣文學家訪談錄_訪李敏勇_1
了解詩人,最好的方法是讀他的作品,我們再來讀一首李敏勇先生的詩──〈種子〉。 ... 莊紫蓉感謝詩人李敏勇先生和我們談詩,討論詩的閱讀與寫作。 ...






[HI-ON]鯨魚網站李敏勇專攔

詩之志(07/21, 李敏勇); 見證解嚴二十年,糾葛的政治病理(07/15, 李敏勇); 枷鎖斷痕(07/14, 李敏勇); 轉型之不正義(07/07, 李敏勇) ...







2007
十月二十三日
鍾先生
李敏勇兄這次榮獲國家文藝家
想找幾個文友聚會
訂於11月8日中午12:30
先在明目書社集合
他要宴請大家
請你有空通知各位文友......
有關《日本200年》(暫定書名)的撰寫
基本上我有幾個方案
下次碰面時再討論
再敘
邱振瑞

2019年9月18日 星期三

《鍾漢清回憶錄》(XIX ): 1963-64年國小五年級轉學到台北市中山國小/國賓大飯店


從大甲國小轉學到台北市中山國小的主要原因是父親是負責監督-協條的建築工程師---只錄取6名月薪2400元.
國賓大飯店的董事長的『黃朝琴回憶錄』(原名「我的回憶」。黃朝琴撰、王紹齋編訂。民國七十年十二月,臺北市,黃陳印蓮印行)內有一段關於國賓大飯店的介紹,很值得抄下,
黃朝琴:1897-1972 相關著作......《台灣青年》《台灣雜誌》《台灣民報》《終生大事》


(民國51年12月本公司為響應政府提倡觀光事業之號召,於台北市中山北路現址動土興工創辦此國內首屈一指之國際觀光大飯店。53年12月飯店正式開幕營業。

國賓大飯店股份有限公司 THE AMBASSADOR HOTEL
創立日期:1962年 12月
係由政商界名人黃朝琴,為響 應政府提倡觀光事業之號召,於51年時邀集政商好友共同集資創立,並於71年11月10日股票上市而成為大眾投資公司,創辦人黃朝琴於61年7月5日逝世 後,由曾擔任台灣省議會副議長的許金德取得經營權,而許氏於79年去世後,經董事會改選其女許淑貞出線,以繼承父業繼續公司的經營管理。

當臺北市還處於三輪車比洋車多的年代,黃朝琴為了響應政府對觀光事業的規劃與發展,捐出當時位於中山北路二段六十三號的自用住宅「蘭園」,以一千一百坪的土地,催生出臺灣第一所大型的觀光旅館。
黃朝琴集資八千萬元,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一日,國賓飯店破土開工,歷經兩年,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一日正式開幕營業,臺灣第一所大型五星級觀光旅館從此服務來臺的觀光客,其中又以日本觀光客為最。)

***
秋惠文庫 Formosa Vintage Museum
9分鐘


1964年開始營運的台北國賓飯店開幕前廣告






****
昨0620 2013 五因Andrew Hsu 的一段中山國小「椰子樹比以前高了五倍」而整理些. 我什麼時候下筆呢?

我1963年從大甲轉學到台北市中山國小五年忠班,第一次看到班上訂的《國語日報》當然那時我是否會注意它的刊頭上胡適之先生的題簽,我忘了。


現在才看幾天 前KJ Wu 轉發的"老台北巡禮 "
真是歲月不饒人 那附近 沒照片的故事
小學5年級在中山國小 台北市第2大 老松"總數"超萬人*
我們約9000人而已 升旗典禮要分二梯次輪流到操場
下課時可以瞭望遠方圓山大飯店的禮車接連上山
27年後 我經常為報銷俱樂部的月費去聚餐....

*

1961年,台北市老松國小升旗典禮。 1966年9月的時候,老松國小全校計158班,學生數達11,110人,創下了全世界學校班級數和學生數最多的紀錄。


甘迺迪總統被刺.甘迺迪遇刺案是1963年11月22日星期五下午12:30
選市長 全校被國民黨動員,支持周百鍊,他輸給高玉樹.無黨籍 1964年6月2日上任



第十八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又稱為1964年東京奧運,於1964年10月10日10月24日日本東京舉行。
1964年國小五年級,讀台北中山國小,當時班上有錢人的家已有電視,可看東京奧運報導,我家要3年之後才買得起電視。


 我們班上自組一樂隊:指揮,鋼琴,小提琴,口琴,木琴,笛,.....一應俱全
 錄了一張唱片,不過那時台北家似乎沒唱機 (童年約1958 大甲有一套收音-唱機) ,所以我沒買它。當時一定是有家庭捐錢負擔灌唱片的費用。這張,我們至少練習100小時。
(當時鄉下五年級就大惡補,而台北的學校還是小惡補,照表操課。 (我六年級轉回大甲國小,他們課早就全教完,在復習階段,所以我六年級只有考試考試。)
曲目至少有《軍隊進行曲》《小夜曲》等等。後來我在網路上都聽到更精緻的演奏。



今晨2014.1.6聽紐約WQXR Schubert: Marche Militaire, D. 733/1 / Evgeny Kissin
 
Franz Schubert: The Lyric Bard of the Piano
On this first of two programs about Schubert, host David Dubal features performances from Claudio Arrau, Dino Lipatti, Radu Lupu and others.
Go to program: The Romantic Piano
http://www.wqxr.org/#!/story/280404-franz-schubert-the-lyric-bard-of-the-piano/

0124 2012 二找到中山國小錄的莫札特《小夜曲》
在Amazon 試聽
1. Serenade in G, K.525 "Eine kleine Nachtmusik" - 1. Allegro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 5:46$0.99 Buy Track listen 2. Serenade in G, K.525 "Eine kleine Nachtmusik" - 2. Romance (Andante)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 6:05$0.99 Buy Track listen 3. Serenade in G, K.525 "Eine kleine Nachtmusik" - 3. Menuetto (Allegretto)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 2:03$0.99 Buy Track listen 4.




Johann Strauss II
Blue Danube Waltz, Op. 314

The Blue Danube Waltz, Op. 314



Today, is the anniversary of the first performance of Johann Strauss II’s "An der schönen blauen Donau" (Blue Danube Waltz)!


藍色多瑙河

藍色多瑙河(作品第314號)An der schönen blauen Donau op. 314)乃「圓舞曲之王」小約翰·施特勞斯最負盛名的圓舞曲德語曲名翻譯為「在美麗的藍色多瑙河上」,人稱「奧地利的第二國歌」,作於1867年。據說有了此曲之後,多瑙河兩岸的人們才驀然發現,原來多瑙河是「藍色的」,而此舉亦正好跟原題「藍色多瑙河」互相吻合。此曲是每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保留曲目之一,作為傳統在新年前夜午夜時分剛過的時候演奏。

創作背景

1866年奧地利帝國普奧戰爭中慘敗,帝國首都維也納的民眾陷於沉悶的情緒之中。為了擺脫這種情緒,小約翰接受維也納男聲合唱協會指揮赫貝克的委託,創作一部「象徵維也納生命活力」的圓舞曲。此曲1867年2月9日作為合唱曲首演反響平平。半年後,小約翰在巴黎萬國博覽會上親自指揮該曲,作為不帶合唱的管弦樂演奏,獲得巨大成功。

Danube


  音節
Dan • ube
発音
dǽnjuːb
[名]((the 〜))ドナウ川, ダニューブ川:ドイツ南西部に源を発し黒海に注ぐヨーロッパ第二の川. ▼ドイツ語名Donau. 我們依德文翻譯成多瑙河
File:Danubemap.jpg

就像人們試圖從一個人住的房子和這幢房子所處的地段得出這個人氣質和稟性的印象,我也這樣揣測著動物園裡的動物......(Walter Benjamin《1900年前後柏林童年.水獺》)
http://hcbooks.blogspot.tw/2011/07/walter-benjamin.html
· · 推廣 ·
  • "從一個人住的房子和這幢房子所處的地段得出這個人氣質和稟性的印象," .....你自己認為這句話如何反應現實?g 我 在自己的首頁中幾乎找不到這篇....Benjamin 的話當然很有點道理 (注意他的生存背景). 至於我自己的經驗呢? 當然1960年代初我在台北市的中山國小讀5年級時. 班上的貧富差距實在太大....Benjamin的話很真. 到1990年代初. 我的主管跟我說: " 他以前也住永和.....現在搬家到天母....." 21世紀初我莫名其妙又到台北 我發現在北市擁有兩棟房子的人其實也不少.....我自己現在鬧市中的"書房"書滿為患.....或許很能反應我這書虫 (的太太和我)的價值觀....每句話總在現實與夢想之間.....





這一代的台灣人的斷章
以前以為,一代或一輩,是二十五年。最近才知道,古希伯來等地,一輩是四十年。這本趙先生的"青春戀曲"(《飄著細雪的下午》(作者:趙民德,台北:九歌,2007)之中,有許多"舊台灣或台北"images。 譬如說,他們大學時代的舞會或禮拜天的彌沙之後,送女朋友回家等,所搭的是"三輪車"—四十餘年前,台北中山國小學生數近萬人的,課後富家接送小孩,也只用設備好的三輪車。
那時候,台北最高的大樓國賓大飯店,正興建中,也只十來層。現在勉強來個101。那時候的「文星」(台北)等,肯定比數十年之後的「萬象」(遼寧)還有社會張力。
我這一「代」的台灣人…..或許,該用「四年級生」比較恰當。
不過,許多現象真的用「代」當單位比較恰當:譬如說,台灣規定騎機車要戴安全帽。我一直記得1978-79年立法不通過;約1996年,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的朋友向我說明,這類相關意外事故的費用節約甚多 --姑且不談朋友的「喪子之痛」的遺憾。
這一台灣之痛,可能須要兩代的人來解決:「有的癌症發生不容易預防,但口腔癌明顯與抽菸、嚼檳榔密切相關,有嚼檳榔習慣者,應及早戒除。」「多年前,口腔癌原不在男性癌症十大排名內,但近五年快速竄升,一方面國內檳榔西施文化盛行,另一方面,農民種檳榔獲利快,…..

小燕傳來《智慧的長河~會動的清明上河圖》.......台語:「交關」大會
我想我更鍾情於 《 台北大街風情1993》"".....鎖定台北具特色的三條大街:繁華、風情、歷 史的中山北路,大學、教堂、洗滌心靈的新生南路,消費、流行、高層建築的敦化南北路,試著以筆、以相機強迫時間作短暫的停格,為這三條風貌迥異的街道做一 番歷史性的記錄。....." (作者們當年總辭《雅砌 》一年半後的合作.......)



1963年初次訪台,造成萬人空巷,眾人排隊爭睹,出動軍警憲維護秩序。台北因此被封為"瘋人城"。
  • 梁山伯與祝英台》,1963年4月4日公映的黃梅調電影作品,由邵氏電影公司製作,導演李翰祥凌波反串飾演梁山伯,樂蒂飾演祝英台,此劇在第二屆金馬獎獲得最佳劇情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女主角獎最佳演員特別獎(凌波)、最佳剪輯獎(姜興隆)、最佳音樂獎(周藍萍),同年獲第十屆亞洲影展最佳彩色攝影獎最佳音樂獎最佳錄音獎(王楊華)、最佳美術設計獎(陳志仁)。
一九六四年的奧斯卡﹐光是服裝設計獎項﹐還分﹐黑白、彩色。黑白是﹐巫山風雨夜(大蜥蜴之夜)、彩色是窈窕淑女﹐頒獎人是﹐一九四二年影后﹐英國來的氣質影后﹐葛麗亞嘉遜﹐演過羅斯福總統夫人﹐提名過奧斯卡七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