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7日 星期三

‘’老台灣‘’ 蔡坤霖(1930-2023) (2)我們只能唱歌

蔡焜霖老前輩,台中清水人,生於1930年,國小五年級的時候因為太平洋戰爭爆發,開始進入戰亂顛沛不斷的人生。國三的時候他被徵召入伍,戍守水湳機場,所幸當年八月日本就宣告投降,他得平安退伍。


但真正的厄運在迎來「祖國」之後降臨,高中一年級時見證了二二八事件,台中一中暫時解散,他自己為了避禍躲去山上。之後,他認真學北京話,研習三民主義國父遺囑,還糊裡糊塗加入國民黨。誰想得到,1950年,才剛踏入社會的他竟然只因為高二時參加了左派讀書會被抓了起來,判刑十年,關在綠島,歷經別離審訊刑求、死亡威脅之苦。


出獄後,積極向上、勤奮好學的他把握住台灣經濟起飛的機會,逐漸改善物質條件,但不計較、不藏私的性格又多次讓他陷入財務危機。他創辦的《王子》雜誌是老一輩台灣人美好的兒時回憶,但負債讓他一度想要偕妻子跳海自殺。但,或許真的是「好人有好報」,危機常在貴人相助下成為轉機。他在國泰信託旗下成功推出叫好又叫座的《21世紀彩色百科全書Colorama》,又創辦針對女性市場的《儂儂》雜誌。回到國華廣告擔任副總經理期間,他無懼奧美廣告等外商的挑戰,透過改革轉型讓國華廣告事業蒸蒸日上,並在贏得廣告業相當重要的時報廣告金像獎。


2023年,蔡老前輩以93高齡辭世,留下來的事蹟行誼與口述歷史是我們豐富寶貴的遺產。他的一生見證了當代台灣人的苦難,從日治時代被當作二等公民的屈辱、白色恐怖下的無妄之災,直到出獄後仍要飽受黨國爪牙的騷擾與言論箝制。然而,從他身上我們更可以看到台灣人的「單純」與「善良」:在清水鎮公所任職的時候,他盡心盡力幫撤退來台的國民黨軍隊尋找棲身之地,被鎮公所秘書取笑傻憨。


1968年,他在新聞上看到紅葉少棒沒錢到台北參加比賽,竟然不顧《王子》雜誌自己財務也很吃緊,包車載棒球小將們來台北圓夢,還語帶歉意的表示「不是最頂級的贊助」。


1985年,他在國泰擔任高階主管期間,受十信案之累負債六億,但他後來離開國泰時既不要求資遣費,也主動放棄應有的股份。但「天公疼憨人」,當時他的不伎不求在十多年後清算債務時意外幫了他大忙,也化解了他與蔡辰男之間的誤會。


讀蔡老前輩的回憶,心情會隨著他生命的起伏轉折而忽高忽低。時而悲憤,時而莞爾,但更多時候是你會希望你能出現在當時的他面前提醒他:「前輩啊,要學會保護自己啊,不要讓你的善良被人利用糟蹋了。」


但你知道這勸誡是無用的,因為他會回覆你:「我無愧於心,有能力就多幫別人一點。」


目前市面上關於蔡前輩的書不算少。《我們只能歌唱:蔡焜霖的生命故事》與《逆風行走的人生:蔡焜霖的口述生命史》都是他的口述歷史,分別由蔡秀菊與薛化元、游淑如採訪撰述。這兩本左轉都有藏書。


近來詢問度相當高的是繪本《來自清水的孩子》,可惜暫時缺貨,我們還在等出版社加印。《來自清水的孩子》由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游珮芸、繪本作家周見信共同完成,畫風樸質而細膩,線條簡單而典雅有力量,是藝術水準極高的繪本。三月初,它在法國擊敗宮崎駿的《修那之旅》,獲得愛彌爾.居美亞洲文學獎(Prix Émile Guimet de littérature asiatique)的圖像小說獎。作者游珮芸於頒獎典禮上表示:


""書作並非因為蔡焜霖為政治受難者而撰寫,而是他在經歷人生種種歷練之後,其風範足以成為年輕人的楷模,所以想讓台灣年輕一輩知道他的故事。""


蔡焜霖的子女在大學以前一直都搞不懂一件事:爸爸媽媽從幼稚園就互相認識、相愛,但為什麼遲至三十多歲才結婚?原來,當年爸媽不敢跟孩子說的是:爸爸曾經坐牢十年。


左轉誠摯邀請大家來讀一本書瞭解一下蔡前輩的人生故事,那是我們對那一代台灣人的苦難與堅持所能表達的基本敬意。




。。。

以為他都會在,或是希望他一直都在。


但人生有始有終,人與人之間,也無法避免緣起緣滅的殘酷。


昨天看到太多人分享與蔡前輩,或與蔡爺爺的情誼。晚上,和蔡前輩的一位好友聯絡,我們的心情都還是盈滿不捨及悲傷。


知道他不會再帶著溫暖的笑容出現了。感覺這世界好像缺了一大塊,也感覺少了他,更孤單了。


在進行 #我們只能歌唱 那一年多,與蔡前輩互動最頻繁。同為清水同鄉的蔡秀菊老師,每個月都有一天會到玉山社紀錄蔡前輩的口述回憶。


蔡前輩總是一早就帶著一袋巧克力,進到玉山社分享給大家。秀菊老師從中部過來,我們進行到中午,一起到附近餐廳簡單午餐。下午再繼續進行,到傍晚大約五、六點才休息。


這樣進行了一年多,再經過反覆整理、修改,差不多進行了2年才完成 #我們只能歌唱 的編輯出版。


我的每一位女性朋友都非常喜歡前輩,從幸佳慧,到林真美、游珮芸、秀菊老師...,不只把他當前輩敬愛他,也是可以交心的朋友。這種忘年之交,在台灣應該是極為稀有。


聽了一年多他親自的口述,知道蔡前輩的人生,經歷過的困頓及低潮並不少。但他的每一個階段,都仍然可以良善溫柔的面對他人。


昨天「燃燒殆盡」這四個字,不時浮了上來。


蔡前輩的生命因為國民政府的專制政權,帶給他及他的朋友,奪取可貴生命與人身自由的傷痛。他卻改以積極的態度,把這些故事告訴更多人,甚至是來台灣的外國友人,只希望這些悲劇不要在台灣再發生。


他在離世的一個多星期前,還到景美人權館去。心心念念的,是台灣的轉型正義,尚未完成。當年迫害他們的政黨,也還在台灣製造問題,帶來內部對立。


蔡前輩的精神,和他留下的典範,已留存在不少人的心裡,接下來,就是靠大家及台灣的年輕一輩,來接棒、來完成他的畢生心願。


*魏淑貞


#與蔡焜霖前輩及蔡秀菊老師攝於玉山社




5黃武雄

 
「美麗心靈
永遠的童心」
前日友人傳來
蔡焜霖先生
病中最後的訊息:
「⋯⋯⋯我的戰已經終結,不再戰,可以永遠休息。坦然!
只對不起黃老師,3個作業一個也沒做。
其實都是我最感問題,本來想大顯身手誇耀一番,現在只能下台求罪!」
收訊後我立即回覆:
焜霖兄:
很捨不得
你又在承受
身體的病痛
我們都很
敬佩你一生
所作所為
你給台灣
給社會
給我們的
已經夠多了。
你是我們的典範。
三個”作業”
不要懸念。
接下來的日子
好好的過。
你永遠的童心
你的才華
你的正義感
你的無私
你的智慧
顧全大局 堅持不懈
你一生的傳奇故事
還有你與夫人
相互扶持的點點滴滴
都讓我們
每個人在心中反覆咀嚼
滋潤大家的生命。
請放下心
好好調養自己。
晚安
9/2深夜
————
台灣傳奇人物
蔡焜霖先生
於9月3日夜
9:40pm
離開我們
美麗心靈
永遠的童心⋯
無限懷念與悲傷⋯
[附註]
《我們只能歌唱》
《來自清水的孩子》

▍你掛心一世人,為著阮台灣囝:#蔡焜霖 辭世



2021 年 拍謝少年 Sorry Youth 新歌〈時代看顧正義的人〉MV 上線,主角不是樂團成員,而是兩位民主前輩:香港銅鑼灣書店創辦人林榮基,以及白色恐怖受難者蔡焜霖。

歌曲是在 2019 與 2020 之交寫下。那一年隔岸的香港爆發反送中,在此之前台灣島上韓流橫掃、同婚公投受挫,台獨前輩史明離世。當時拍謝少年受邀在加拿大台灣文化節演出,也同海外的黑名單前輩們交流,聽他們說起自己的流亡故事。

那些為民主奮鬥的故事在心裡住了下來,於是後來寫下〈時代看顧正義的人〉。薑薑說,這是拍謝少年寫過最政治的歌。

〈時代看顧正義的人〉MV 靈感及動畫取材自描繪蔡焜霖生命故事的漫畫《來自清水的孩子》,場景則是萬隆租書店,符號也都圍繞著書開展:被藏起來的禁書是史明的著作《台灣人四百年史》,能光明正大擺出來的是《三民主義課本》和《國父思想》;而威權陰影退去後,蔡焜霖閱讀的,是當年自己一手創辦的《王子》雜誌。

1950 年,蔡焜霖在加班途中被便衣刑警帶走,原因也和書有關。在憲兵隊被審問時,蔡焜霖腳趾被綁上電線電擊,刑求的過程都被漫畫忠實記錄,直到後來他才知道,自己之所以被捕,僅僅是因為在高二那年參加過左傾讀書會。

後來蔡焜霖被判刑十年,最後輾轉送往綠島管訓。在綠島新生訓導處裡,蔡焜霖是最早的一批受刑人,而當時的獄友中,也包括基隆中學校長鍾浩東。鍾浩東押解臨刑的那一天早晨,獄友們一起唱他最喜歡的歌曲〈幌馬車の唄〉送行。

67 年後,蔡焜霖在《上溫柔的勇氣—蔡焜霖牢獄與思念之歌》裡再次唱起〈幌馬車の唄〉,他說,「我歌聲沙啞又走調,但這些歌確實是曾經在今世煉獄,鼓舞及營救不知多少靈魂的生命之歌。」

十年後重獲自由,蔡焜霖繼續營救受難的生命。出獄後原本在漫畫出版社工作的他,在 1966 年創立《王子》雜誌,以漫畫和中小學讀者對話,成為許多孩子的陪伴讀物。蔡焜霖不僅在《王子》為本土漫畫保留創作園地,雜誌社更收留了許多同遭政治迫害的白色恐怖受難者。

1969 年《王子》雜誌因財政困難結束營業,蔡焜霖接著主編多套百科全書,又在 1984 年創辦《儂儂》雜誌。1999 年退休後,蔡焜霖全心投入民主運動,一遍又一遍地述說自己十年受難的傷痛——不只為自己說,也為沒有機會開口的朋友們說:「我這麼老了,我有責任讓大眾瞭解,世界上發生過這種事。」

2023 年 9 月 3 日,蔡焜霖離世,享年 93 歲。前輩遠去,永遠還有新的人在努力,時代會看顧團結的人們。

❝「傳承著你向望/新時代新的人/追隨著你跤步/自由的男兒啊

你掛心一世人/無歇熱無歇寒/為著阮台灣囝/大聲喊彼个名」

——拍謝少年〈時代看顧正義的人〉

❒ 撰稿_ 陳劭任

❒ 圖片_ 何思瑩為〈時代看顧正義的人〉側拍

#蔡焜霖|#拍謝少年|#時代看顧正義的人|#白色恐怖|#轉型正義


蔡焜霖(1930-2023)的母親蔡賴悅嬌。


1951年1月蔡前輩以「參加叛亂組織」罪名,判處有期徒刑10年,那年才20初頭的年輕人。


1954年6月,蔡焜霖已在綠島好些時日。在這一年,賴悅嬌二度透過清水鎮長蔡卯生轉請保安司令部,希望能夠讓兒子保外服役(第二次是1954年9月1日施行《戡亂時期監所人犯處理條例》,為抒解獄所收容壓力,讓受刑人有保釋機會,但犯《懲治叛亂條例》之罪,不適用)。1954年6月30日的第一封陳請書,交待了一位母親對兒子案情的認識:


蔡焜霖因前在台中第一中學校求學之時,年少不明利害,竟受不良校友之引誘,參加所謂讀書會,但其本意係求學問之進展,不意該會竟受匪徒利用……奈民係一鄉愚家庭,見其日夜勤於功課,不以為疑問,無查究其真情。直至三十九年秋間,小兒焜霖供職清水鎮公所之時,突被清水警察分局傳訊轉解省保安司令部……


如果我們跳過得給陳情對象看得舒服的字眼,蔡焜霖在在母親眼裡,是位愛看書的小孩,母親也不清楚到底在讀些什麼,感覺兒子勤於功課。突然間,兒子就被帶走了,真的是天降橫禍,算的還是過去學生時代讀書會的帳。


更令人難過的是,蔡焜霖的父親蔡梅芳在兒子入獄不久,1952年4月選擇自殺,人在綠島蔡焜霖並不知情,是家中刻意不讓他知道。這件事成為蔡前輩心中永遠過不去的事情。當時,蔡焜霖的母親向保安司令部希望保釋兒子時,特別拜託當局,不要讓兒子知道父親過世的事:


小兒焜霖被押入獄之後,家中大小三餐難得一飽,民夫蔡梅芳年老不堪環境所迫,突於去年四月間懸梁自殺(因恐焜霖在獄傷心,故未函告,此消息祈勿向小兒發表至禱)。死後家中經濟更加蕭條,現在生活日迫,全家大小十餘口,哺哺待餓……


結果不必說,得到的回應當然是「未便准許」。母親選擇向兒子隱瞞丈夫死訊,實不願兒子「在獄傷心」,無非是希望蔡焜霖能夠心情平穩地服完刑期,走出革命之門。這樣的隱瞞,直到1960年坐完整整十年的牢,期待回歸家庭那個時刻。么弟說:爸爸在你去火燒島隔年就自己了斷生命。


台灣白色恐怖,是不折不扣的人間悲劇,倖存者也被推入無底洞的自責深淵。後來蔡前輩靠著強大的精神毅力,非但沒被吞噬,還用他「上溫柔的勇氣」,讓後生晚輩認識人權與公義,認識黨國如何不義。

.

陳重光/ 陳澄波 (1895~1947.3.25)



米氏春秋
公眾人物
米氏春秋
·

我對陳澄波印象最深刻的小故事
是他為了想買一把日本陽傘給女兒當嫁妝
盧朋友盧超久, 好不容易盧到朋友願意出讓
陳澄波寄了一箱嘉義飴給朋友回禮
『 人情比飴糖更甜喔』
0325是陳澄波日
在陳澄波留下的照片裡
我最喜歡這一張
可惜他在228事件中經歷酷刑後被槍斃
不能許願他抱大白熊再來拍一張看看了



MoNTUE北師美術館
·

║ 美術節的臺灣美術史回顧 ║
今天是3月25日美術節,這天,臺灣美術史上發生了什麼事?
1946年起擔任嘉義市參議員的陳澄波,在二二八事件中被嘉義市「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推為代表之一,擬與進入嘉義鎮壓的軍方和談,不料談話未開,卻和多位同行者一起遭到拘禁。經多日刑求拘禁,1947年3月25日上午,他於嘉義火車站前受難,享年五十三歲。
由於鄰近醫院不敢出借擔架,陳澄波的家人以家中門板運回屍身、與他結縭29年妻子張捷請來攝影師拍下遺照,將照片藏在神主牌後,她假意燬畫,瞞過特務保存丈夫遺作,使得身在此刻的我們,有了觀賞陳澄波畫作的機會。
陳澄波作品得以傳世,他的家人功不可沒。而他眼中的家庭面貌,可由《我的家庭》(1931)談起。《我的家庭》曾在北師美術館「光」展中展出,是其於上海新華藝大任教時期所繪。時代動盪,陳澄波浸淫上海所培養的北京話能力,也成為其被推派為和平談判代表的遠因之一。
畫裡,一家五口圍繞著圓桌,桌面以俯視視角繪製,打破傳統透視法的景深,使畫面以張捷為中心向外輻射,似乎暗示她身為家庭支柱的重要性。畫面左下角,《普羅列塔利亞繪畫論》一書被擱置在桌上。該書闡述普羅美術的脈絡、以群眾為主題的圖版;而陳澄波所繪的速寫與珍藏明信片中,不乏對勞動群眾的描寫,展現他對此一思潮的關注。
如今,您能夠透過戲劇,重新認識張捷這位重建臺灣美術史的幕後功臣。
飛人集社劇團與施如芳老師、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Chen Cheng-po Cultural Foundation 合作,將在5月推出新劇《 #藏畫》,以張捷女士為創作出發,展現壓迫年代下的女性故事。節目票券已開賣,有興趣的朋友趕快手刀購入吧!
【飛人集社劇團《藏畫》演出資訊】
演出時間|2023.5.19-5.21
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球劇場
所有心情:
Irene Chiang、C.j. Tsao和其他443人





****


前輩畫家陳澄波不但以畫作中展現熱烈明麗的台灣風光聞名,也因他在二二八事件的受難者身分,一生更添悲劇色彩。高雄市立美術館策畫「切切故鄉情:陳 澄波紀念展」,匯集陳氏家族、台灣與香港十多位收藏家提供的陳澄波畫作,包括油畫、膠彩和素描等共計二六三件,回顧陳澄波完整的藝術脈絡,其中有六成作品 是第一次曝光。

 高美館館長謝佩霓表示,陳澄波一八九五年出生,是台灣割讓給日本的那一年,一九四七年死於二二八事件,這兩個時間點都是台灣歷史的重要轉折,「但若單從二二八受難者看待陳澄波,實在委屈。」

 她認為,陳澄波的藝術魅力影響許多後進藝術家,「雖然經過完整的學院美術訓練,卻展現獨特的質樸特質,他的風景畫其實是關心社會、藝術、政治等的人文風景。」

 陳澄波一八九五年生於嘉義,出身貧寒,卻仍排除困難,卅歲前往日本習畫,一九二六年以《嘉義街外》成為第一位以繪畫入選日本美術界最高榮譽「帝展」的台灣畫家,登上報紙頭條新聞。翌年,陳澄波再以油畫《夏日街景》入選「帝展」。

 陳澄波以風景畫著稱,他曾說:「大自然就是我的畫室。」他勤於各地寫生,北從台北淡水,南至屏東貓鼻頭,都可見他的足跡,而他描繪最多的 還是故鄉嘉義,如嘉義的街道市井、近郊風景阿里山、玉山等,「嘉義系列」也成了他最受歡迎的代表作。一九○六年嘉義大地震後,日本政府趁勢將嘉義建設為當時最現代化的城市,街道、建築、電線杆、行道樹、圓環甚至排水溝,如今普遍化的都市建設,就是在日治時期奠定基礎,陳澄波的畫作記錄了這段演變過程。

 《夏日街景》描繪嘉義中央噴水池公園,利用電線杆和三個半圓形花圃分割畫面,土黃色的地面呈現嘉義豔陽的灼熱感,寂靜的空氣,茂密的大榕 樹增添穩重氣勢。陳澄波從西洋油畫技巧摸索出屬於台灣的色彩,並營造熱帶氣候的熾熱氛圍,影響日後台灣藝術家在創作中表現出「台灣味」的特色。

 除了風景畫,這次還展出陳澄波少見的人物肖像與膠彩畫,其中《裸女坐姿冥想》與《阿里山遙望玉山》兩幅油畫,由陳澄波文化基金會捐贈給高美館典藏。基金會董事長陳重光表示,過去因敏感的政治氛圍、家庭經濟與作品保存環境等諸多因素,陳澄波許多作品未曾曝光,仰賴母親的細心收藏,加上多位修復師協助,這些作品得以在這次特展呈現。(吳垠慧)
-----


人物臉譜 : 兩代遺憾 畫家之子陳重光
開 2007-11-14 15:19:00 (2348 人氣)

【記者王耀億/中正大學報導】

  嘉義市二二八紀念文教基金會的董事長陳重光,在二二八事件發生的那一年,他才剛剛結束在師範大學的第一個學期。

   陳重光對於那個時代的事情,記憶還非常的深刻。當太平洋戰爭結束的時候,他還曾經到火車站舉旗歡迎國民政府軍,但接下來國民黨的統治卻讓大家很失望, 「當時的軍人覺得自己替大家趕走了日本人,所以台灣人理當孝敬他們。」陳重光回憶到,曾經有一次放假到中正路逛街,發現很多人聚集在一起看熱鬧,原來是有 一個穿中山裝的軍人向店家強行要求退貨,只因為他抱怨在這家店買的水龍頭插在牆壁上流不出水來,可見當時這些人的水平有多麼差。

父親陳澄波

陳重光,右下為陳澄波所繪的陳重光幼時圖。

記者王耀億/攝影

   父親陳澄波為嘉義有名的油畫畫家,也是在二二八事件中,為了減少衝突出面調停而遭到槍決的四位參議員之一,陳澄波為第一位入選日本帝展的台灣人,生前在 嘉義所創作油畫的複製品,現在都放置在他當時作畫的地方,嘉義公園、噴水池、垂楊路上都可以看到這些複製畫。陳重光說:「父親的畫在當時就很有名氣,所以 被朋友推舉出來競選嘉義市參議員,在當時只有印名片到處發送就當選,也是史無前例。」

  當嘉義的民眾與軍隊衝突越來越激烈時,為了促進官民和諧,減少流血衝突,陳澄波等六位議員以和平使者的身分前往水上機場議和,但除了兩位議員被釋放,其餘皆在無審判的情況下在嘉義火車站前槍決示眾。

  父親死後,家裡多次遭到搜查,許多作品都在這個時候被毀壞,也無法再繼續教育下一代的畫家,讓陳重光感到非常可惜。

二二八事件 一輩子的陰影

  二二八事件爆發,正好是陳重光快要回學校註冊的時候,剛回到學校時,許多同學都不敢繼續到學校上課,班上突然少了很多人,大家也因為他與二二八事件扯上關係,所以幾乎什麼社團活動都不讓他參加。

   陳重光畢業後從事教職,曾在嘉義高工與嘉義女中任教,在那個高等教育不普及的社會,與他一同上大學的同學幾乎都當到校長,自己卻一直不能升遷,「當初第 一份工作的聘書,職稱還要打成幹事兼教師才有人敢錄用。」所有信件都受到警備總部安全室的檢查,出國的行李也要經過特別檢查,受到當時政府對他們這些「反 抗人士」家屬的打壓與控制,陳重光到現在還是難以釋懷,在那個什麼都不能說的年代,「就連我教過的學生也不知道我是陳澄波的兒子,而父親的畫也沉寂了好長 一段時間」他說。

  直到1991年,陳重光等七位受難者家屬在總統府與前總統李登輝見面商談,長久以來二二八的禁忌才開始慢慢淡化,陳 澄波的畫作也開始重現在大家眼前,陳澄波所畫的「黃昏淡水」,於1993年創下蘇富比臺灣、中國拍賣最高價記錄,陳重光開玩笑的說:「當初因為怕受到牽連 而銷毀父親畫作的人,現在應該都在捶心肝吧!」

  這些年來的冤屈與不能說的苦悶,可能是現代人不能體會的白色恐怖,但卻是跟了他一輩子的陰影,陳重光說,這樣的歷史絕對不能再重演,他以自身的經驗,警告大家絕對不能重蹈覆轍,也希望這些不好的回憶,可以讓台灣的未來走得更好。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