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4日 星期一

羅時瑋 李金台: 賀時瑋七十生日



賀時瑋七十生日

七月苦熱,何處避暑? 澎湖大度山建築系慶生

2周前,時瑋在台中談他的新書成形.......


羅時瑋
感謝🙏!第一次那麽大排場的慶生,真是太太感動!70歲ㄟ!!



秀才人情,送紐約時報
"This Time, Herzog & de Meuron Are Inside the Museum"

The good thing about being an architect is that, if you stay healthy, you can work until you’re very old. I’m involved still in every project. Some, like Calder, I do almost everything: every single detail, every small thing. That’s certainly not the case in larger projects. A huge project may involve me less than a small project. It’s absurd, and a paradox, but it keeps me going. And Pierre and I work well together because we are so different.




迷不知吾所如 (《涉江》):

落地窗裏的熟男,
赤足走過認識四十多年的靈性校園建築,
坐上飛快的新幹線,
向回憶迎新,
反芻大未來.....
(賀時瑋生日)2014.7.14
祝親愛的媽媽生日快樂!🍰
  • 羅元棻 姐姐幹嘛這樣XD
    媽媽生日快樂~~~
    Masa Lo 因為你哥很壞把我拍的跟豬一樣胖
    羅元棻 叫他回家跪算盤~XD


2013.8.1
有近百人按"讚" ---
羅時瑋‧羅真瑛‧羅真螢‧羅俊達 合著《愛在天井邊—爸爸媽媽真偉大》
http://hcbooks.blogspot.tw/2012/08/blog-post_8614.html
自費出版,2012,全彩215 頁208:1978年 8月1日與金台於台北地方法院結婚. 婚後於台北工作居住..... (那時我在英國 不知道有沒寫信跟他倆道賀. 我1976-77 在鳳山步兵學校當示範排排長. 曾到金台家(眷村)去拜訪過. 他們家的故事還可以從金台的角度寫. 這樣比較合乎比例原則和女性主義要求---可惜上周時瑋說金台的通信道具還停留在很原始的階段......)
時瑋買十朶玫瑰回家,慶祝結婚三十五周年。



 2013.7.25

時瑋則說他的法是在臺中市車站被逮的----前天他發表*生日* 散文詩: 「六十歲生日聽德弗札克的「美國」有感(六十而耳順)2013/7/14-18 在時間面前, 最好不要張揚; 悄悄地趕路吧, 緊拎著少年時的夢想。 時間是射出去--- 仍不忘回頭的箭; 召喚種種願望吧, 幫它們找回每一個終點。 在可能與不可能的邊界上, 命運列車疾駛而過, 迎向未來---也揮別它。 在已知與未知的間隙裡, 只有最天真的眼睛, 才敢追看---時間的臉孔。」羅建築師對自己的執照一直沒機會應用,多少有些壯志未酬感慨。我跟他講外文系的胡同學,現在也是加拿大建築師。他眼睛一亮。忘記物理系的吳威廉,也是到德國改學建築的。


東海的人與書 (13)

羅時瑋教授

1953
年生,東海學建築系畢業,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交通工程碩士、比利時魯 汶大學建築碩士、博士,台北市及台灣省建築師公會會員,專長及研究方向在於亞洲城市建築、台灣都市建築、城鄉建築理論與實踐、建築構造研究、鄉村社區營 造,現任東海大學建築系教授,著有《地方前進》、《擾動邊界》《情境與心象:漢寶德2008。有blog: 五尾乘二 (阿尾的落地窗) -http://lowindow.blogspot.tw/

2010-2012的一些友情草稿
http://hcpeople.blogspot.tw/2010/11/blog-post_8782.html

介紹羅時瑋教授的主要著作可能要採取倒敘法,比較方便。
羅時瑋‧羅真瑛‧羅真螢‧羅俊達 合著《愛在天井邊—爸爸媽媽真偉大》
http://hcbooks.blogspot.tw/2012/08/blog-post_8614.html
自費出版,2012,全彩215
羅家慶祝父母高壽的作品。是家族史的典範。
「漢清 玉燕:
  請分享我們家的敝帚
  時瑋 金台2012.8/15
-----
讀羅時瑋的Blog新文 另一方面的感想是提醒中國的思想-文化領域的翻譯
遠比台灣強  : 了圓作品中譯 (郭连友等等....)
-----
2009時瑋和金台和小女到我們這兒主持他的作品情境與心象:漢寶德》的讀書會。胡慧玲都給精彩的摘要,現在一時找不到
1997年我與他去附近的某著名書局,商談其博士論文 Figures of Displacement: Modes of Urbanity in Taipei 1740-1995  可能出版,因為我無能力做許多重要的圖。
-----
他的這兩本書《地方前進》、《擾動邊界》是力作,後者可能還是生等論文。我的網站曾介紹它們。現在待電腦復原。(詳文末附文)

羅時瑋『地方前進』(台中:東海大學建築研究中心發行, 2006 
羅時瑋『擾動邊界 .』(台中:東海大學建築研究中心發行,2006
(當時一些紀錄: 這兩月我將該書拿到唐山、明目寄賣: 2006/6/8日在明目書社聽一些人讚美『擾動邊界. 』。
我們主要的目標是誠品書局。不過忙了一大陣子,下的訂單簡直是微不足道,所以我們決定多處販賣。)

----
時瑋的博士論文寫過台北的都市發展,所以他對幾張明治本年代的台北地圖特別用心讀。我則是罵台北政府沒一「台北市博物館」。。

------附文
羅時瑋『擾動邊界 .』(台中:東海大學建築研究中心發行,2006  
以今日台灣城鄉空間營造成果與情勢而言,這種新的在地的價值向量還處在模糊之間,有令人可喜與可憂之處。 可喜的是台灣作為世界與亞洲的邊緣所蘊涵的邊緣文化,爆發出相當多元的活力,其內在的不馴野性,形成生活文化產品的諸多創意,也在全球化的競爭發展中顯露出在地特色; … 
但讓人擔憂的一面也顯現出來,在地的成長同時也受到現代化追求進步的影響,科學理性被過度標榜,非理性部分 ---包括傳統中神秘不可言說的向度 ---隨著班雅明所謂的「靈光」 (aura)消逝而漸被壓抑,現代化文明漸趨向同質性、甚至潔癖的發展,嫌棄所有難以歸類進入現代化、全球化範疇的差異事物; … 
這一代的台灣建築精英面對如此的社會真實,似乎也體會到建築同時扮演被結構與結構性 (structured and structuring)/被賦能與賦能的 (empowered and empowering)角色,他們將專業實踐延伸為介入當前社會真實的行動,以解構與再結構 (de-structure and re-structure)、或消能與賦能 (un-power and em-power)的機動策略,去衝撞既有官僚體制與俗化的社會習性,其實他們憑藉的多是美式設計教育的價值觀與形式範型,但認真介入社會真實之後的「空間」,卻難以否認地具有作為「人文事相」的意義。

  [內容 ]
第一部份 房子棚子與摺子:「黃聲遠」與「邱文傑( 大涵) 」在地建築作品的德勒茲式複性建構
前言
1.  複性思維架構
2.  黃聲遠的會唱歌的房子 ---地下莖建構
3.  邱文傑的城市地景之心 ---多皮層身體
結語 
第二部分 舞動的框架:從巴岱耶到呂理煌與繁殖場的踰越思索
前言
4.  異質的經驗結構
5.  呂理煌 +繁殖場實驗
結語 
第三部份 結論 
附錄一 一個野建築的思考方向
附錄二 野鴨子與野棚子  





我今天才"發現"有為時瑋開此文
應該補述一些事  情境與心象:漢寶德 (作者:羅時瑋)   他家3人來我處主持讀書會
(最早他"全家"上過新北投.....約1992?.....之前2002?小女兒要去英國暑假服務等...)
今年2012.8.15



HC: 今晚時瑋要與我一起去看珍吾...劉玉燕:  珍吾回到台灣了嗎?目前在那家醫院?  me:  好像新店慈濟。
……劉玉燕 珍吾情況如何?
 羅時瑋約五點來,送一本羅家族的合作的精彩集子:羅時瑋‧羅真瑛‧羅真螢‧羅俊達  合著《愛在天井爸爸媽媽真偉大》自費出版,2012,全彩215
「漢清 玉燕:  請分享我們家的必敝帚!
  時瑋 金台2012.8/15
 目次

第一部分  爸媽的故事             2第二部分  爸媽與我一甲子         36第三部分  記憶中的爸媽           66第四部分  不平凡的開通爸媽       94           阿公阿婆家的童年回憶  102第五部分   我心目中慈愛的父母親  122第六部分   家庭相部               154第七部分   爸媽家族年表           206 我們出發前,我先帶他逛隔壁的「舊香居」。與兩位朋友多談。時瑋的博士論文寫過台北的都市發展,所以他對幾張明治本年代的台北地圖特別用心讀。我則是罵台北政府沒一「台北市博物館」。



****

跟漢清說
高二到大學與珍吾同班
有著太多共同記憶
但現在他的記憶功能暫時當機
那些記憶就只有我記著了

漢清說
有太多故事都只被帶進墳墓裡
....
書寫自己的故事是一項責任...

時瑋

****


時瑋家人的博士之旅很值得一記。
1987  時瑋一家赴比利時近修……
1989.12 時瑋進入比利時魯汶大學博士班,一人回國收集資料…….
1990 金台與元邵,元均回國,並一起與時瑋再往比利時…..
1991 時瑋全家回國,時瑋任教東海建築系。
    1996.5時瑋與金台,元棻赴比利時魯汶大學參加博士論文口試,以「最優異」     成績獲頒博士學位。

(這其間,約1990夏季,我與謝立沛老師和謝偉強從德國去找他們玩過。 後來時瑋贈送給我與玉燕博士論文的復印本。)
時瑋家人的書《愛在天井爸爸媽媽真偉大》,是慶祝父母親結婚60周年的情書。我說,我見過他父親一次,不過,在書中找到更優裕的晚年的伯父,他的一些感恩之旅最讓我感動。

我以比利時名詩人的一首詩之末段來舒感。

There is
A passionate Belgian in me,
A surviving of battles,
One who goes on.
I find it now.
I recognize it
In my father’s smile.

In Belgian Now.  From May Sarton: Selected Letters 1955-1995, pp.416-417

***

阿擘說
希望珍吾早日康復,這麼好的人才老天爺應該讓他在世上多一些貢獻。

*** 
跟時瑋談周一在公視看《就是要在一起》,關於魯凱族好茶村「遷村」(或被政府「安置」)_過程的一些問題。好茶村不產茶,他們是崇尚百合花的,族人約3百,說近170戶而政府只承認近一半的戶數。他們是在八八水災的前一年,因土石流而毀村的。八八之後,政府行政單位的處理各部落「遷村」的壓力增大,終於將三不同族的部落一起遷置在一塊地。

hc給時瑋和世堂的信。
我在3-4年前跟世堂說,東海的"王錦堂紀念講座"應該請他回去演講。
我對於這一構想,一直不忘情。希望這講座還可以出版叢書,出版經費我樂捐。
講座方式最重要的目的,是出書紀念王先生,這是他生前的大志業。
真正的實地演講,可以到東海或在台北,講1-6次,隨緣與方便。
不過,最要緊的是出版紀念王老師的叢書。
這目標,當然是極其艱難的。我希望10年可出版近5本的書。
希望你們慎重考慮,如果決定GO AHED,我自己可準備數年弄一本。近遇 The Architecture of Patterns 漢譯本,我想他們可能沒弄清楚原書的旨意。


漢清:
好久不見!
我博士已經拿到2年了衝得太快了! 3.5年就完成了 
目前不甘寂寞又再次創業,兼在大同大學工程管理碩士專班兼課!

ST



hc: 
世堂....我當然知道閣下已是博士。, 
昨晚我們去看珍吾,知道你早上已帶書寫的佛經掛在床頭。.......
*****

魯汶是很美的大學城
有幾年我一人待在那完成論文
孤獨的日子裡
美麗校園帶給很多撫慰
記得1993年
 回國兩年後
再去魯汶兩周找教授談論文
那時小女兒剛出生 還未滿周歲
抵達魯汶那晚
舊宿舍舍監安排一單人房給我
半夜兩點多醒來
發現自己淚流滿臉
黑暗中一直問自己
為什麼? 為什麼?
為什麼身在此處, 而非與妻子兒女一起?
....
瑋跟阿擘想得一樣
高中與珍吾同班
他的IQ高達130
是全班最高
他的理工頭腦一流,
設計一流, 繪畫雕刻也一流
音樂更也是一流
生意頭腦也一流
是少見的全方位天才
他應該要醒來多發揮他的才華!
時瑋

****

主持趙建中新書發表   田園城市  2012.11.10?



****2010.11.23
羅時瑋 教授

羅時瑋
簡介
亞洲城市建築、台灣都市建築、城鄉建築理論與實踐、建築構造研究、鄉村社區營造
資歷
東海大學建築系學士
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交通工程碩士
l'Universite Catholique de Louvain, M. of Archi.
l'Universite Catholique de Louvain, PhD. in Archi.
中華民國建築師
前任東海大學建築系主任
出版
〈《築人間》讀後,再看《境與象》〉《建築師》 〈思考一個「野建築」的方向-體現真實不耽於理想的態度〉《建築師》 〈東海校園早期白牆建築的構造詩意〉《建築之心》 〈東海心‧大度情〉《雲煙過眼:陳其寬的繪畫與建築》 《南投縣中寮鄉樟平溪流域社區總體營造統包計劃》 〈震災的時間與空間〉 《你心目中的921地震紀念全民意象徵選活動競圖作品集》 〈多樣的統一:陳其寬2003-2004北美館展覽觀後感〉《現代美術》

一、學術期刊論文
▪ 羅時瑋。2006年。<台北寓言: 王大閎在「杜連魁」中的現代性再書寫>。《城市與設計學報》。2006/5/17審稿通過。
▪ 羅時瑋。2008年6月。<台灣現代建築教育脈絡下的反身性實踐:以洪文雄教授在東海大學建築系的構築性教學為例>。《建築向度06理論與設計學報:可持續的地域構築文化》。第六期。台中:東海大學建築研究中心。
二、學術會議論文
▪ 羅時瑋。2006年10月。<邊疆城市全球在地化:「蘭城新月計畫」的反身性都士觀,Glocalizing A Frontier City>。Modernization and Regionalism。北京:清華大學。國際都市論壇(International Forum of Urbanism)主辦。
▪ 羅時瑋。2006年11月。<台灣建築教育的反身性實踐>。《可持續的地域構築文化國際研討會》。東海大學:東海大學建築系主辦。
▪ 羅時瑋。2007年1月3-5日。“Taichung the Waiting Metropolis and its Campaign Towards A World-Class City: A Case of Glocalization, Glocollision and Glocoalition”.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rban Planning and Environment. Bangkok, Thailand.
▪ 羅時瑋。200 6年12月2 1日。<台灣現代建築教育脈絡下的反身性實踐:以洪文雄教授在東海大學建築系的構築性教學為例>。《可持續的地域構築文化兩岸學術交流/洪文雄教授紀念研討會》。台中:東海大學。
▪ 羅時瑋。2006年11月。<台北寓言:王大閎在杜連魁的文化書寫>。《久違的王大閎先生研討會》。台中:舊酒廠。文建會—實踐大學。
▪ Shiwei Lo(羅時瑋). Apr. 6-8. 2009. “A Marine Perspective on Sustainable Regional Space-Culture: Re-Imaging Taiwan Strait Circle and Beyond” . 2008 Ajman Urban Planning Conferen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haping the Cities, Ajman, United Arab Emirates,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Ajman University.
三、專書
▪ 羅時瑋。2008年6月。《日治台中歷史建築與文化》。共140頁。台中:東海大學建築系:(九二一賑災捐款指定計畫及出版)。
▪ Shi-wei Lo(羅時瑋)。June, 2008. Taichung the Waiting Metropolis and its Campaign Towards A Word-Class City: A Case of Glocollision and Glocoalition”. Environmental Impacts and Planning Opportunities. Jenk, Mike. et al. World City, London Routled ge.
▪ 羅時瑋。2008年8月。〈暗巷裡的神光與春色(Holy Lights and Pink Lights inside the Dark Blocks)〉。《黑暗城市》。郭肇立編。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 羅時瑋。2008年12月。《情境與心象—漢寶德》共191頁。台北:典藏藝術家庭(股)。
四、其它
▪ 羅時瑋、林玲如、蔡明志。2006年。<北中寮七村整體營造模式調查規劃(摘要版) >。《九十四年度水土保持重要成果彙編》。行政院農委會水保局。
▪ 羅時瑋。2006年10月。<台北寓言: 王大閎在「杜連魁」中的現代性再書寫>。《建築師雜誌NO.382》。頁106-111。台北市: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 羅時瑋。2007年2月。<「軸管變體」的敘事地景: 廖偉立的南瀛天文館>。《台灣建築NO.137》。頁44-45。台北市:台灣建築報導雜誌社。
▪ 羅時瑋。2007年5月。<當前地方公共空間的反身性建構>。《城鄉季刊NO.04》。頁38-41。內政部營建署。
▪ 羅時瑋。2007年5月。<首爾的清溪川復原與陂州書城造鎮>。《城鄉季刊NO.04》。頁52-55。內政部營建署。
▪ 羅時瑋。2007年6月。<峽圈看台中: 新海洋文明中的港市願景>。《建築師雜誌NO.390》。頁92-95。台北市: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 羅時瑋。2007年10月。<大開眼界看建築-陳其寬教授的點線之外與形象之間>。《建築師》。頁94-105。台北:建築師雜誌。
▪ 羅時瑋。2008年1月。<水上的摺管:七股黑面琵鷺保育管理及研究中心的地景論述>。《台灣建築》148期。頁44-45。台北:台灣建築。
▪ 羅時瑋。2008年12月。<半地下與半地面的流動:雲林縣勞工育樂中心>。《台灣建築》。頁50-51.黃長美編。台北:台灣建築報導雜誌社。
▪ 羅時瑋。2008年8月。<暗巷裡的神光與春色>。《黑暗論—台灣城市文化的思索—第十一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頁70-85。郭肇立編。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
▪ 羅時瑋。2009年4月。<海洋亞洲的想像:鹹鹹的城市空間經驗>。《台灣建築》。頁55-56。黃長美編。台北:台灣建築報導雜誌社。
▪ 羅時瑋。2010年2月。<構築表現的人文性:關於台中救恩堂建築的一些思考>。《台灣建築》。頁18-19。台北:台灣建築報導雜誌社。
▪ 羅時瑋。2010年3月。<當建築解放了時間!聖嘉民新家園的生成過程>。《台灣建築》。頁98-102。台台北:台灣建築報導雜誌社。
▪ 羅時瑋2010年2月<生活線。生活道--苗栗線頭份鎮客家聚落生活環境資源調查研究計畫-水圳聚落之客家文化資源系統建構>。共329頁。主持人:羅時瑋協同主持:蘇智鋒。台中。


*****
我的建築系同學羅時瑋教授的這篇
或許很值得參考 特地給你看
他的bloghttp://lowindow.blogspot.com/



常讀古人書

這兩個月 的奔忙逐漸接近尾聲,今天早上終於交差一件事,暫時無事一身輕(先把不急的事擱一邊),覺得外頭陽光真好,心裡感到輕鬆就覺甚麼都好。 拿起客廳擺的「曾胡治兵語錄註釋」來看,還是讀得很有興味。 我一直很喜歡這本書,民國76年買的,一直把它放在順手可及的地方,不時就翻看一下。

有時候我真的以為自己從這本書重新活過一遍,我喜歡下面這些句子: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
「馭將之道,最貴推誠,不貴權術。」
「遇棘手之際,須從耐煩二字痛下功夫。」
「居今日而為政,非用霹靂手段,不能顯菩薩心腸。」(要當掉學生時就找出這句話來看)
「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凡我之際,須看得平,功名之際,須看得淡,庶幾胸懷日闊。」
「古人患難憂虞之際,正是德業長進之時,…聖賢之所以為聖賢,佛家之所以為佛家,所爭皆在大難折磨之日。 將此心放得實、養得靈,有活潑潑的胸襟,有坦蕩蕩之意境,則身體雖有外感,必不至於內傷。」

我最喜歡的兩段是:
「用兵無他妙巧,常存有餘不盡之氣而已。」(另一段近似的話:「凡用兵須蓄不竭之氣,留有餘之力。」)
「治事之外,此中卻須有一段沖融氣象,…勤勞而以恬淡出之,最有意味。」
尤其後面這段,真是一種境界。

最喜曾國藩這一聯:
萬頃煙波鷗境界
九天風露鶴精神

此書中引胡林翼語:「兵事為儒學之至精,非尋常士流所能幾及。」兵法其實不外人性,曾胡前人等不過對人情、時勢掌握到最精妙的程度,心中寧靜體會更多。
張貼者: 五尾乘二 於 上午7:21 0 意見 此文章的連結

*****
這十幾年 我比較同意胡適(之)先生說的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無可運作之定義
不過我1998年12月轉貼的東西還是有點意思的2010/11/23

www.deming.com.tw


無所住生心(1998/12)
作者: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所長-羅時瑋
天地不仁,天地無心,
因此要為天地立心;
另一方面,應無所住而生心,
如此才是活潑潑的心,
若天地有心,
天地心即是無所住的心,
要為天地立此心,
要與天地同心。
為天地立心,
是任重道遠、至為弘毅的使命,
因為天地廣闊、森羅萬象、善惡是非雜陳,
要為它立心是逆勢操作的事,
可是為它立一無所住的心,
又是理所當然、似乎徒然而行徒然而成。
為天地立心,
是至正至大的儒者氣;
無所住而生心,
是至奇至活的禪家性。
立心的切入點,
是任勢任運、無為又無所不為。
其實為天地立心,
也是一項建構差異的事,
是不肯任差異自差異、
要從差異中找秩序找意義的工作;
而用來建構差異的結構,
應是一無所住而生的結構,
是浮動、流漾、無定形的結構。
結構(structure)就是那個心,

能量(capacity)也在那個心。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1998/12)
作者: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所長-羅時瑋
是宋朝理學開山祖師張載(橫渠)的豪壯志向,是不得了的大志向。
為天地立心,是何等莊嚴、強勢的積極意圖,
正因天地無心,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這是屬於大仁不仁的一種真實,
深知如此真實,面對如此真實,
猶念念要為天地立心,要讓天地有知有心,
可見宋儒用心的恢宏遠大,這是將人之大仁充實到極致的氣魄,
充滿主體性能動的積極性精神,是真正儒者的精神。
為生民立命,是為活生生的人們安身立命,
也就是為各式各樣人類---不分善惡、貧富、美醜、賢愚,
都為他們安身立命,都要讓他們能立能達,
安養他們的聖胎,讓眾生民各得其所,
要作趙州橋,渡驢渡馬渡眾生,是菩薩心菩薩道。
而儒者心念又有不同,
安身立命較諸涅槃樂淨,
是有向量的價值觀,朝向人間。
這才是一位建築專業者可以畢生以赴的志向,
這是一項終極性理想,也是一種本質的思維與實踐,
也必須在文化根基處著力。
月下在文理大道走過工學院前,
看到的清水磚牆與混凝土柱圍出的門廊,正是這種努力的顯現。
大度山原本無心,是東海大學給它一片心。
都市即江湖,都市無心,大仁不仁,
但就要為都市立心,要讓都市有心,
資本主義社會是無心的,是無仁的,
但就是要為這社會立心,要讓這社會有知有心,
這就是仁者之志,仁者建築師之志也。
(但都市、社會可否比擬為天地?)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是投射向終極的意志、是回歸本質的形而上的意念,
也是面對複雜人性、複雜天地變化的實踐行動。




有朋自遠方來(1998/10)
作者:鍾漢清
親愛的時瑋:
不知怎的, 見面時談得這麼熱烈。20年前, 很難想像「東海建築研究所所長」也會如此與同窗談天。我最近「返樸歸真」,竟然能體會《論語》中:「學而時習之, 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 不亦君子乎!」有些東西, 我們數十年後來有會機會深入其境界並了解其詩意盎然。What a great poetry!

我最欣賞你的八方溝通長才, 努力搭個大舞台, 讓師生們可以各展長才, 這可是境界很高的Servant Leadership--我向你解釋, 這觀念是得自於赫塞《東方之旅》主角成道故事所悟的。

謝謝你對網站的評語, 這是很大的讚美。更謝謝你數日後, 就e-mail兩篇「為天地立心、立命」等哲詩: 我是大隱於市, 多少或能體會都市之心, 而你在東海文理大道上悟出的結構、能量(這些名詞太令人受不了, 清水、磚,多明亮、乾淨俐落)。我也能想像。

只是時光的確催人老。昔日「愛人同志」的女兒都已要向你 師了。二十五年前的愛情故事, 東東與小妮子等等, 一定在校園繼續成長。你和金台有情人成眷屬, 又能回母系當所長, 真是特等婚姻, 特等緣份,是那一輩子修來的福!

相忘於江湖?我說過, 體驗過親人往生的, 就知道人的居所何在。

你每日經過的「路思義(Luce)教堂」,一定仍依舊沉靜。不知昔日志在狂狷的人, 分散台北、紐約等地, 會不會想起在那金黃(色)的牆壁上的燈光下的舞姿; 以及那些霧夜時的眼神。那些郵局的小信箱, 是否仍記得昔日期盼的心。1971年時的《未央歌》是那樣的貴, 我曾說, 看了前面講昆明的天氣, 該閤起書, 過個比它更精彩的大肚山四年。大四時, 重閱它, 沒錯, 如歌如詩的日子,我總算活過。但這些在上帝眼中, 只一聲輕嘆!

現在卜居傅園附近。書架上有本 The City As A Work of Art ,它談倫敦、巴黎、維也納。看那些圖片, 可以銜接昔日你在細忠孝東路的心情。我在台北, 而你卻比我更知道這城市的史詩。現在,我的 禮拜 (*註一)是看 Hitchcock 的 German Renaissance Architecture 中的高雅建築物和E. Male 的The Gothic Image中消失的象徵。十三世紀, 中世紀之秋, 昔日在魯汶大學的那種感受, 正像你帶我去布魯塞爾廣場的 撒尿小童, 我們運氣不錯。那天小頑童正逢節慶, 撒的是人們用萄葡酒泵出我只記得那些亮麗, 不可言說的低地國繪畫, John Huizigan 的家鄉,以及你代我印的 Men and Ideas History, the Middle Age, the Renaissance。我想後現代宛如中世紀之秋,只是不知道光在那裡!

*註一:我向移民加拿大的朋友說,在台灣仍可以過得很充實,即使大隱於市也有「可觀」。例如我的周日禮拜行程如下:7點半看NHK的 平成佛寺巡禮 雖聽不懂兩位 善良信女的導讀,但心有靈犀一點通。只有在這種節目,有機會看各古寺的鎮寺之寶。又我喜歡日僧圓仁的《入唐巡禮求法記》的時代氣圍,包括圓仁從唐引入日本的「聲明」(音樂),在NHK有機會聽到不同佛寺  聲明,真讓人感激得落淚, 心情豈只是「禮失求之東瀛」所能道盡。
八點開始聽「台北愛樂」的「台北葛立果」聖樂(雖不甚滿意,但尚可接受)。上述一小時半是我的禮拜,然後,我自讀《聖經》,參考 Oxford Companion to the Bible ,以及加拿大偉大文學評論家N. Frye(1912-1991)作品《偉大的代碼聖經與文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