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6 章 白马湖春秋
六、白马湖春秋 1924年的9月,实为江浙多事之秋。这月3日,直系的江苏军阀和皖系的浙江军阀 火拼,福建的直系军阀出兵浙江平阳,企图取道温州,袭击浙江皖系军阀的后方,以声援江 苏的直系军阀。...
- 第 7 章 重返北京
七、重返北京 白云悠悠,人世悠悠。 朱自清离开北京整整五年,想不到如今又回来了。...
- 第 8 章 那里走?那里走!
八、那里走?那里走! 朱自清回到清华园不久,就接到丰子恺寄来自己的画集,请他择选品评。...
- 第 9 章 “千里魂应忆旧俦”
九、“千里魂应忆旧俦” 1928年随着政权易手,北京改名为北平;8月17日,南京政府决议改清华学校为 国立清华大学。...
- 第 10 章 欧洲之旅
十、欧洲之旅 1930年8月,杨振声到青岛大学任校长,所遗中国文学系主任一职,校方请朱自清 代理。...
- 第 11 章 生活新篇章
十一、生活新篇章 7月31日,朱自清到达上海,登上码头,陈竹隐已笑嘻嘻地站在那里迎接他了。...
- 第 12 章 山雨骤至
十二、山雨骤至 1935年元旦,“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在太庙举办展出,为期一周。...
- 第 13 章 芦沟烽火
十三、芦沟烽火 新学年开始以后,朱自清连日忙于和闻一多、朱光潜等商量《语言与文学》杂志发刊 事。...
- 第 14 章 初到春城
十四、初到春城 联大在昆明西北三分寺附近购置了100多亩地,建盖了百多间教室和宿舍,均泥土为 墙,茅草为顶,比较简陋。...
- 第 15 章 “一载成都路”
十五、“一载成都路” 一到成都,陈竹隐即引朱自清到她的姐姐家中作客。...
- 第 16 章 在司家营
十六、在司家营 8月间,昆明遭到日机的疯狂轰炸,联大许多学生宿舍被毁,实验室、办公室也多遭破 坏。...
- 第 17 章 “胜利在望中”
十七、“胜利在望中” 1944年的“五四”又到了,联大进步师生又忙于筹备庆祝活功,闻一多是积极组织 者之一。...
- 第 18 章 “一二·一”风暴前后”
十八、“一二·一”风暴前后” 这学期他开讲“中国文学史”,整天忙于准备功课。...
- 第 19 章 “你是一团火”
十九、“你是一团火” 朱自清到达成都之日,正是昆明政治形势更为严峻之时。...
- 第 20 章 高举起投枪
二十、高举起投枪 朱自清的精神状态和以往大不一样了,创作欲望重又高昂。...
- 第 21 章 “何须惆怅近黄昏”
二十一、“何须惆怅近黄昏” 1948年元旦上午,朱自清到工字厅参加新年团拜,晚上又出席中文系师生在余冠英 住宅门前举行的新年同乐晚会。...
- 第 22 章 尾声
尾 声:塔烟袅袅 12日下午三时,遗体移到医院太平间。...
- 后记
后 记 大约是五年前的春天日子里,我忽然接到北京出版社来信,约我写《朱自清传》。...
後 記 大約是五年前的春天日子裏,我忽然接到北京出版社來信,約我寫《朱自清傳》。 接下任務後,心中老是感到不安,總覺得自己不自量力,難以完成使命,要辜負出版社的期望。因爲在我看來,“傳”是很難寫的,主要原因就在自己和傳主之間隔暸一個時代,對他的生活既缺乏具體的認識,又缺乏感性的體驗,勢必給傳記的真實性帶來影響。 但 當初敢于接受這一任務,也有一點心理依據。從1980年開始我就從事關于朱自清研究的教學工作,還接受暸“朱自清研究資料”的編輯任務,花暸很多時間探索 搜集朱自清著作和有關資抖。但編好之後,它的命運十分悲慘,至今已近十年,仍然沒有關于它的出版消息。多年勞動成果,遭到如此結果,自然感到無限痛心。但 經過這一番辛苦工作,竟使我對朱自清的創作史和生命史,有暸進一步的理解,無形中給暸我接受撰寫傳記的勇氣。因此對邀約編選“朱自清研究資料”的單位,我 始終懷有感激的心情。 由于種種原因,我在很長時間裏,對“傳”沒有動筆,但腦子裏卻是時刻在醞釀著的。這期間,除暸從朱自清 全部著述中,去探索其生命蹤迹外,還乘工作之便,遊覽暸他曾經生活過的地方。先是我在搜集彙編資料時,到北京走訪過他的夫人陳竹隱先生及其子女朱喬森和朱 蓉隽同志;還訪問暸他的生前諸友好葉聖老、王瑤、季鎮淮諸先生,承蒙他們熱情接待,回答暸許多問題,提供暸不少資料;還和遠在山西財政廳工作的朱閏生同志 通信,得到他的幫助。繼後,我又去杭州、揚州、昆明等地,探訪他曾流連過的勝境,在那裏體味他當時的心情,尋覓他生命的迹印,增加暸不少感性的認識。 在 這部傳記中,我不想逐一評論他的創作和著述,也不想細致地剖析他的思想發展過程,更不想全面地評估他對曆史所作的種種貢獻,爲他立一座能夠傳之千秋萬代的 豐碑。這不是我力所能及的。朱自清曾說自己的生活是“平如砥”,“直如矢”。這是實話。和同時代一些作家相比,朱自清一生確是沒有什麽大風大浪,他沒有驚 險經曆,沒有轟烈壯舉,毫無浪漫色彩,一切都顯得那麽平凡無奇。我只是意圖比較忠實地描畫出他那平凡的生命曆程,于中展示他的思想行爲、個性情趣,以及品 格與作風,從而映現出他在特定曆史環境中所顯現出的不平凡的風姿。由于學識與能力的局限,我深知沒有達到這一要求,其中描述失實,分析欠妥之處在所難免, 我誠摯地希望師友及讀者們予以批評指正。 朱自清沒有像其他一些作家那樣留下許多有關描寫自己生活的紀實作品。但他“意在表現自己”的散文,卻大多記敘自己的經曆,那裏留有他生命的足迹,這給我的寫作帶來暸方便,有些地方我都予以化用;此外,我也從一些回憶文章裏汲取暸不少養份。這都是合當聲明的。
在寫作過程中,我得到不少朋友的幫助。首先是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同志們的熱情鼓勵和鞭策,沒有他們的關懷和督促,這本傳記的完成是很難預料的。上海 圖書館的趙景國同志,華東師大中文系資料室的沈茶英同志,揚州師院的吳周文同志,雲南師大的姚律入同志,上海辭書出版社的梁建民同志,都在資料的提供上予 以大力的協助,我的學生張培傑和張克平同志在百忙中幫助謄抄稿子。凡此種種,僅在此一並表示衷心的感謝。 1990年5月 于上海麗娃河畔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