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書商因計劃出版抨擊習近平書籍被捕
儲百亮2014年01月29日
香港——三個月前,香港退休工程師姚文田到毗鄰的中國內地進行短期拜訪,之前他曾多次這樣進入內地。但這一次,他卻被警察帶走了,至今未歸。姚文田的家人和朋友認為,是書籍出版導致他被當局盯上,尤其是他正在計劃發行一本對習近平主席進行尖銳抨擊的書。
在香港對面的深圳,當地警方以涉嫌虛假標示、走私7瓶工業化學品的罪名逮捕了姚文田,北京著名律師莫少平說,警方還指稱姚文田的走私行為可追溯到2010年,涉案物品總價值達130萬元人民幣。莫少平不久前同意擔任姚文田的訴訟代理人。但姚文田的兒子姚勇戰表示,在中國政府看來,父親真正犯的罪是他出版的書籍,而不是他被指控帶到中國的東西。
- 查看大圖
Courtesy of Edmond Yiu
姚文田
香港——三個月前,香港退休工程師姚文田到毗鄰的中國內地進行短期拜訪,之前他曾多次這樣進入內地。但這一次,他卻被警察帶走了,至今未歸。姚文田的家人和朋友認為,是書籍出版導致他被當局盯上,尤其是他正在計劃發行一本對習近平主席進行尖銳抨擊的書。
在香港對面的深圳,當地警方以涉嫌虛假標示、走私7瓶工業化學品的罪名逮捕了姚文田,北京著名律師莫少平說,警方還指稱姚文田的走私行為可追溯到2010年,涉案物品總價值達130萬元人民幣。莫少平不久前同意擔任姚文田的訴訟代理人。但姚文田的兒子姚勇戰表示,在中國政府看來,父親真正犯的罪是他出版的書籍,而不是他被指控帶到中國的東西。
- 查看大圖Courtesy of Edmond Yiu姚文田
相關文章
72歲的姚文田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名製造工程師,退休後開始了第二份職業,在香港經營一家小出版社,香港有多家這樣的小出版社,利用言論自由在這裡得到有力保護的優勢,出版令內地政府審查機關反感的書籍。現居美國明尼蘇達州的姚勇戰在接受電話採訪時稱,姚文田正計劃發行《中國教父習近平》一書。
“我覺得是出版這本書的計劃導致父親被捕,”姚勇戰說。他說自己也曾因參與1989年倡導民主的學生抗議而被捕並關押一年,那次學生運動於1989年6月4日遭到武裝鎮壓。姚勇戰說,他曾嘗試以低調的方式尋求父親的獲釋,失敗後才決定公開此事。
“我對中國的法律制度以及他們如何製造虛假罪名指控政治犯相當熟悉,”姚勇戰說。“毫無疑問,他們試圖通過正常的犯罪指控來懲罰他進行的出版活動。”
姚勇戰說這些走私指控和父親節儉的生活習慣根本不符,他希望引起公眾對此事的關注,從而最終幫助父親獲釋。香港報紙《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第一個報導了姚文田被捕一事。
姚文田的遭遇引發香港其他出版人的擔憂,他們說這可能是種信號,表明中國共產黨要加強對出版作品的控制和審查。自1997年香港從英國回歸中國以來,由於當地法律和法院不受中國內地直接控制,該地區一直是言論自由和自由出版的一片別樣天地。然而,很多居民稱,中國政府在不斷加大力度,控制當地的輿論和新聞媒體,並阻撓被禁的出版物進入內地。
“中國加強了對公眾輿論和意識形態的控制,業內所有人都認為這件案子和這種趨勢有關,”香港出版人、作家孟浪說。2013年之前,孟浪一直在姚文田的那家小型出版社里工作,兩人共事約七年。“尤其如果出版商出版批評高層領導人的嚴肅書籍,他們就會受到壓力,比如姚文田要出版的這本批評習近平的書。”
姚文田的兒子說,姚文田出生在中國西南部的四川省,1982年到香港定居。孟浪表示,姚文田在2006年創辦晨鍾書局(Morning Bell Press),出版中國異見人士、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流亡學者和被罷免官員的作品。
中國政府禁止出版此類書籍,稱這些書籍“具有政治破壞性”。但中國民眾是此類書籍的最熱心讀者,他們經常設法避開海關檢查人員,將書偷偷帶回家。據了解姚文田工作的人透露,姚文田出書的利潤非常微薄。
旅美作家余杰接受電話採訪時說,“他與我在中國、香港或台灣遇到的一般出版商完全不同。”余杰通過姚文田出版了一些書籍。
“大多數出版商都是商人,他們想要看看一本書能否成為暢銷書,能賺多少錢。但姚文田是一名退休工程師。他有退休金,生活有保障,他出版書是為了實現在中國推進民主的理想。”
余杰的新書《中國教父習近平》原計劃於未來幾個月出版,可能是這本書格外激怒中國警方。余杰在20世紀90年代以散文而聞名,後來越來越直言不諱地批評共產黨。姚文田於2012年搬到美國,撰寫了尖銳批評前總理溫家寶和前主席胡錦濤的書籍。
姚文田正準備再出版三本余杰的書。《中國教父習近平》對習近平自2012年11月掌權以來的情況進行了爭議性的剖析。余杰稱,中國官方尤其反對針對習近平的批評,他曾警告姚文田不要冒險回到中國內地。
記者通過電話聯繫到深圳及毗鄰香港的廣東省省會廣州的警官,但他們拒絕就此案置評。廣東省處理香港居民事務的相關機構的一名官員表示,他對姚文田一無所知,還稱政府“沒有也無法干涉司法事務”。
莫少平律師稱,檢方正在考慮是否起訴姚文田,鑑於指控涉及相對較大的金額,當局不太可能准予保釋。他表示,檢方可能會避免在起訴書中提到姚文田的出版事宜。
“當然,警方不會承認他們因為書的事情逮捕了他,”莫少平說。“他們會把該案當作普通犯罪對待。”
72歲的姚文田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名製造工程師,退休後開始了第二份職業,在香港經營一家小出版社,香港有多家這樣的小出版社,利用言論自由在這裡得到有力保護的優勢,出版令內地政府審查機關反感的書籍。現居美國明尼蘇達州的姚勇戰在接受電話採訪時稱,姚文田正計劃發行《中國教父習近平》一書。
“我覺得是出版這本書的計劃導致父親被捕,”姚勇戰說。他說自己也曾因參與1989年倡導民主的學生抗議而被捕並關押一年,那次學生運動於1989年6月4日遭到武裝鎮壓。姚勇戰說,他曾嘗試以低調的方式尋求父親的獲釋,失敗後才決定公開此事。
“我對中國的法律制度以及他們如何製造虛假罪名指控政治犯相當熟悉,”姚勇戰說。“毫無疑問,他們試圖通過正常的犯罪指控來懲罰他進行的出版活動。”
姚勇戰說這些走私指控和父親節儉的生活習慣根本不符,他希望引起公眾對此事的關注,從而最終幫助父親獲釋。香港報紙《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第一個報導了姚文田被捕一事。
姚文田的遭遇引發香港其他出版人的擔憂,他們說這可能是種信號,表明中國共產黨要加強對出版作品的控制和審查。自1997年香港從英國回歸中國以來,由於當地法律和法院不受中國內地直接控制,該地區一直是言論自由和自由出版的一片別樣天地。然而,很多居民稱,中國政府在不斷加大力度,控制當地的輿論和新聞媒體,並阻撓被禁的出版物進入內地。
“中國加強了對公眾輿論和意識形態的控制,業內所有人都認為這件案子和這種趨勢有關,”香港出版人、作家孟浪說。2013年之前,孟浪一直在姚文田的那家小型出版社里工作,兩人共事約七年。“尤其如果出版商出版批評高層領導人的嚴肅書籍,他們就會受到壓力,比如姚文田要出版的這本批評習近平的書。”
姚文田的兒子說,姚文田出生在中國西南部的四川省,1982年到香港定居。孟浪表示,姚文田在2006年創辦晨鍾書局(Morning Bell Press),出版中國異見人士、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流亡學者和被罷免官員的作品。
中國政府禁止出版此類書籍,稱這些書籍“具有政治破壞性”。但中國民眾是此類書籍的最熱心讀者,他們經常設法避開海關檢查人員,將書偷偷帶回家。據了解姚文田工作的人透露,姚文田出書的利潤非常微薄。
旅美作家余杰接受電話採訪時說,“他與我在中國、香港或台灣遇到的一般出版商完全不同。”余杰通過姚文田出版了一些書籍。
“大多數出版商都是商人,他們想要看看一本書能否成為暢銷書,能賺多少錢。但姚文田是一名退休工程師。他有退休金,生活有保障,他出版書是為了實現在中國推進民主的理想。”
余杰的新書《中國教父習近平》原計劃於未來幾個月出版,可能是這本書格外激怒中國警方。余杰在20世紀90年代以散文而聞名,後來越來越直言不諱地批評共產黨。姚文田於2012年搬到美國,撰寫了尖銳批評前總理溫家寶和前主席胡錦濤的書籍。
姚文田正準備再出版三本余杰的書。《中國教父習近平》對習近平自2012年11月掌權以來的情況進行了爭議性的剖析。余杰稱,中國官方尤其反對針對習近平的批評,他曾警告姚文田不要冒險回到中國內地。
記者通過電話聯繫到深圳及毗鄰香港的廣東省省會廣州的警官,但他們拒絕就此案置評。廣東省處理香港居民事務的相關機構的一名官員表示,他對姚文田一無所知,還稱政府“沒有也無法干涉司法事務”。
莫少平律師稱,檢方正在考慮是否起訴姚文田,鑑於指控涉及相對較大的金額,當局不太可能准予保釋。他表示,檢方可能會避免在起訴書中提到姚文田的出版事宜。
“當然,警方不會承認他們因為書的事情逮捕了他,”莫少平說。“他們會把該案當作普通犯罪對待。”
香港媒体报道称, 香港晨钟书局负责人姚文田被大陆警方关押将近三个月。 由于晨钟书局正计划出版作家余杰《中国教父习近平》, 此一事件被怀疑具有政治动机。
「南方周末」為習近平的改革試金石
2013-01-16
Web only
作者:經濟學人
在去年8月的湖南「唐慧勞教事件」,以及上週的「南方周末」事件中,官員都違反了中國的憲法。這並不是新鮮事,官員一向如此,不同之處在於民眾的期待已經改變。經濟成長和口號再也無法安撫中國民眾,而習近平如何回應此改革壓力,將決定他和他的國家的未來。
民眾不滿的核心因素即為司法系統和媒體自由。中國的勞教系統不需審判,就能囚禁民眾長達4年;改革的計畫尚未明朗,先前的改革承諾並未帶來改變,雖然遭拘禁者現在可以有律師和聽證會,中國的司法系統並沒有給被告太多保護。
南 方周末事件似乎已然平息,但也沒有媒體自由化的跡象;共產黨領導階層依舊認為媒體自由並非揭發貪汙的工具,而是帶來混亂。90年代初期開始,中國的統治者 和被統治者之間,就有個不成文的協定,亦即只要被統治者不要求太多自由,統治者就會確保經濟繁榮。但現在中國民眾有了財富之後,也開始要求自由。
對於自由派的西方人來說,終止審查制度和勞改營乃必要之事;務實派的習近平有著不同的考量,但如果他知道何者對他和他的國家有益,他也會得出同樣的答案。共產黨以高壓手段維持掌控權,只是讓社會更不穩定;改革有風險,但不改革的風險更大。
習 近平顯然了解民眾觀感的力量,特別是在官員貪汙和鋪張方面。他在巡視全國之時,儘可能避免奢華的宴會,媒體也以「四菜一湯」來強調他的節省和開明態度。但 口號已經再也無法安撫中國民眾,有張網路上支持《南方周末》的照片裡,十幾名男女舉著標語,上頭寫著「四菜一湯不上酒不是真改革,新聞出版自由才是真改 革」。(黃維德譯)
南 方周末事件似乎已然平息,但也沒有媒體自由化的跡象;共產黨領導階層依舊認為媒體自由並非揭發貪汙的工具,而是帶來混亂。90年代初期開始,中國的統治者 和被統治者之間,就有個不成文的協定,亦即只要被統治者不要求太多自由,統治者就會確保經濟繁榮。但現在中國民眾有了財富之後,也開始要求自由。
對於自由派的西方人來說,終止審查制度和勞改營乃必要之事;務實派的習近平有著不同的考量,但如果他知道何者對他和他的國家有益,他也會得出同樣的答案。共產黨以高壓手段維持掌控權,只是讓社會更不穩定;改革有風險,但不改革的風險更大。
習 近平顯然了解民眾觀感的力量,特別是在官員貪汙和鋪張方面。他在巡視全國之時,儘可能避免奢華的宴會,媒體也以「四菜一湯」來強調他的節省和開明態度。但 口號已經再也無法安撫中國民眾,有張網路上支持《南方周末》的照片裡,十幾名男女舉著標語,上頭寫著「四菜一湯不上酒不是真改革,新聞出版自由才是真改 革」。(黃維德譯)
Chinese Leader Faces Test as Paper Battles Censors
By IAN JOHNSON
BEIJING — Turmoil at a leading newspaper is posing an early challenge
for Xi Jinping, pitting a pent-up demand for change against the
Communist Party’s desire for a firm grip.
The man who must change China
Xi Jinping
By The Economist
From The Economist
Published: October 29, 2012
From The Economist
Published: October 29, 2012
Oct 27th 2012 | from the print edition
JUST after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which starts in Beijing on November 8th, a short line of dark-suited men, and perhaps one woman, will step onto a red carpet in a room in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and meet the world’s press. At their head will be Xi Jinping, the newly anointed party chief, who in March will also take over as president of China. Behind him will file the new members of the Politburo Standing Committee, China’s supreme body. The smiles will be wooden, the backs ramrod straight. Yet the stage-management could hardly be more different from the tempestuous uncertainties of actually governing.
As ruler of the world’s new economic powerhouse, Mr Xi will follow his recent predecessors in trying to combine economic growth with political stability. Yet this task is proving increasingly difficult. A slowing economy, corruption and myriad social problems are causing growing frustration among China’s people and worry among its officials.
In coping with these tensions, Mr Xi can continue to clamp down on discontent, or he can start to loosen the party’s control. China’s future will be determined by th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does Mr Xi have the courage and vision to see that assuring his country’s prosperity and stability in the future requires him to break with the past?
Who’s Xi?
To the rich world, labouring under debt and political dysfunction, Chinese self-doubt might seem incongruous. Deng Xiaoping’s relaunch of economic reforms in 1992 has resulted in two decades of extraordinary growth. In the past ten years under the current leader, Hu Jintao, the economy has quadrupled in size in dollar terms. A new (though rudimentary) social safety net provides 95% of all Chinese with some kind of health coverage, up from just 15% in 2000. Across the world, China is seen as second in status and influence only to America.
Until recently, the Chinese were getting richer so fast that most of them had better things to worry about than how they were governed. But today China faces a set of threats that an official journal describes as “interlocked like dog’s teeth” (see article). The poor chafe at inequality, corruption, environmental ruin and land-grabs by officials. The middle class fret about contaminated food and many protect their savings by sending money abroad and signing up for foreign passports (see article). The rich and powerful fight over the economy’s vast wealth. Scholars at a recent government conference summed it up well: China is “unstable at the grass roots, dejected at the middle strata and out of control at the top”.
Once, the party could bottle up dissent. But ordinary people today protest in public. They write books on previously taboo subjects (see article) and comment on everything in real time through China’s vibrant new social media. Complaints that would once have remained local are now debated nationwide. If China’s leaders mishandle the discontent, one senior economist warned in a secret report, it could cause “a chain reaction that results in social turmoil or violent revolution”.
But, you don’t need to think that China is on the brink of revolution to believe that it must use the next decade to change. The departing prime minister, Wen Jiabao, has more than once called China’s development “unbalanced, unco-ordinated and unsustainable”. Last week Qiushi , the party’s main theoretical journal, called on the government to “press ahead with restructuring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Mr Xi portrays himself as a man of the people and the party still says it represents the masses, but it is not the meritocracy that some Western observers claim (see article). Those without connections, are often stuck at the bottom of the pile. Having long since lost ideological legitimacy, and with slower growth sapping its economic legitimacy, the party needs a new claim on the loyalty of China’s citizens.
Take a deep breath
Mr Xi could start by giving a little more power to China’s people. Rural land, now collectively owned, should be privatised and given to the peasants; the judicial system should offer people an answer to their grievances; the household-registration, or hukou, system should be phased out to allow families of rural migrants access to properly funded health care and education in cities. At the same time, he should start to loosen the party’s grip. China’s cosseted state-owned banks should be exposed to the rigours of competition; financial markets should respond to economic signals, not official controls; a free press would be a vital ally in the battle against corruption.
Such a path would be too much for those on the Chinese “left”, who look scornfully at the West and insist on the Communist Party’s claim—its duty, even—to keep the monopoly of power. Even many on the liberal “right”, who call for change, would contemplate nothing more radical than Singapore-style one-party dominance. But Mr Xi should go much further. To restore his citizens’ faith in government, he also needs to venture deep into political reform.
That might sound implausible, but in the 1980s no less a man than Deng spoke of China having a directly elected central leadership after 2050—and he cannot have imagined the transformation that his country would go on to enjoy. Zhu Rongji, Mr Wen’s predecessor, said that competitive elections should be extended to higher levels, “the sooner the better”. Although the party has since made political change harder by restricting the growth of civil society, those who think it is impossible could look to Taiwan, which went through something similar, albeit under the anti-Communist Kuomintang.
Ultimately, this newspaper hopes, political reform would make the party answerable to the courts and, as the purest expression of this, free political prisoners. It would scrap party-membership requirements for official positions and abolish party committees in ministries. It would curb the power of the propaganda department to impose censorship and scrap the central military commission, which commits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to defend the party, not just the country.
No doubt Mr Xi would balk at that. Even so, a great man would be bold. Independent candidate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stand for people’s congresses, the local parliaments that operate at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and they should have the freedom to let voters know what they think. A timetable should also be set for directly electing government leaders, starting with townships in the countryside and districts in the cities, perhaps allowing five years for those experiments to settle in, before taking direct elections up to the county level in rural areas, then prefectures and later provinces, leading all the way to competitive elections for national leaders.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has a powerful story to tell. Despite its many faults, it has created wealth and hope that an older generation would have found unimaginable. Bold reform would create a surge of popular goodwill towards the party from ordinary Chinese people.
Mr Xi comes at a crucial moment for China, when hardliners still deny the need for political change and insist that the state can put down dissent with force. For everyone else, too, Mr Xi’s choice will weigh heavily. The world has much more to fear from a weak, unstable China than from a strong one.
from the print edition | Leaders
習近平的領導下,中國將走向什麼樣的發展道路?這位熟稔台灣事務的領導人,對於兩岸關係的未來,又抱...
----
2月习近平访美,白宫前的声援藏人抗议
"中国不可能一成不变"许多藏人认为,只有中国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西藏才有真正的希望。国际援藏网络的负责人、39岁的茨仁秋珠(Tsering Choedup)在达兰萨拉的会议期间向法新社表示:"中国政府每次领导人换届都带来新的希望。中国不可能永远一成不变,随着经济的开放,政治也要有所动 作。这可能需要时间。"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西藏研究者巴内(Robbie Barnett)教授认为,藏人可以期待的最佳结果是,习近平同意重启与藏人特使的谈判,上次是在2010年。
达赖喇嘛如何看待习近平接任最高领导人?达赖喇嘛的办公室向法新社表示:"我们希望新的领导层会带来积极的变化,帮助西藏和中国重建自由以及人的尊严。"
-----
今年下半年,中共第五代領導人即將接班。《天下》從兩個不同角度:在中國出生長大的日本記者矢板明夫,與流亡海外的人權作家余杰,剖析「換屆」後的中國局勢與台灣機會。
雖然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在外國人的眼中,即將接班的第五代領導人習近平時代的中國,仍是國內生產毛額居世界第二位的經濟大國,是不論軍事力量或國際影響力,都足以與美國抗衡的強國。
但是,日本《產經新聞》中國總局特派員矢板明夫,提出不同的觀點。在他的新書《共產中國最弱勢的領袖》中直言,即將上台的習近平,是「共產黨歷代最高領導人當中實力最弱的一位。」
不同於江澤民、胡錦濤有鄧小平欽點,習近平是第一個在各派系妥協下誕生的最高領導人,對黨內各勢力都欠了一份人情。他將來推動政策,勢必要察言觀色、備受牽制。
而且,中國共產黨正處於有史以來向心力最弱的時刻,黨內幹部已無人相信創黨初期所提倡的共產主義理想。官員貪污腐敗、橫行霸道的狀況日益嚴重,高幹子弟利用特權壟斷商機,將國家資源佔為己有的例子比比皆是。人民的不滿瀕臨極限。
矢板明夫出生於天津,父親為二戰期間日本留華的孤兒。矢板十五歲回到日本,他深諳中國社會文化,又有獨特的觀察角度,新書生動描繪新領導人的面貌,並對未來的兩岸與中日關係發展,提出獨到分析。
《共產中國最弱勢的領袖》年初在日本出版,就造成轟動,被評為觀察中國未來局勢的代表作。以下為該書摘要:
但是,日本《產經新聞》中國總局特派員矢板明夫,提出不同的觀點。在他的新書《共產中國最弱勢的領袖》中直言,即將上台的習近平,是「共產黨歷代最高領導人當中實力最弱的一位。」
不同於江澤民、胡錦濤有鄧小平欽點,習近平是第一個在各派系妥協下誕生的最高領導人,對黨內各勢力都欠了一份人情。他將來推動政策,勢必要察言觀色、備受牽制。
而且,中國共產黨正處於有史以來向心力最弱的時刻,黨內幹部已無人相信創黨初期所提倡的共產主義理想。官員貪污腐敗、橫行霸道的狀況日益嚴重,高幹子弟利用特權壟斷商機,將國家資源佔為己有的例子比比皆是。人民的不滿瀕臨極限。
矢板明夫出生於天津,父親為二戰期間日本留華的孤兒。矢板十五歲回到日本,他深諳中國社會文化,又有獨特的觀察角度,新書生動描繪新領導人的面貌,並對未來的兩岸與中日關係發展,提出獨到分析。
《共產中國最弱勢的領袖》年初在日本出版,就造成轟動,被評為觀察中國未來局勢的代表作。以下為該書摘要:
*****
〔中央社〕大
中國研究台灣問題的學者,把胡錦濤政權和馬英九政權,形容為男女關係。男方向女方求婚,但並不著急結婚,只要女方不提分手,男方就不斷有禮物送來。
很多台灣人對中國的對台政策有這樣那樣的不滿。但是,在很多日本經濟界人士看來,中國在經濟發展上對台灣的照顧,是非常令人羡慕的。
台灣很多企業在中國取得巨大成功,固然有台灣人的聰明才智,但中國政府在政策等多方面的特殊照顧也很重要。如果把兩岸看成兩個國家,這等於簽訂了非常不平等的條約。
對台優惠 不是免費午餐
胡錦濤政權之所以這麼做,主要還是為了收買人心,讓台灣的經濟過度依賴中國,實現一體化,進而縮小台灣獨立勢力的影響。所以,對台灣來說,這並不是免費的午餐。
習近平政權對台灣政策,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呢?
習近平將是下一屆領導班子中,最了解台灣的一個。
他從一九八五年擔任廈門副市長,到二○○二年離任福建省長,一共在福建做了十七年的地方官。福建是和台灣接觸的最前線,也正是來自台商的投資和技術,使福建經濟得到飛速的發展,這些都算做了習近平的政績。
一九九九年八月,習近平被任命為福建省代省長,上任後第一項工作,就是消除李登輝發表的兩國論,給閩台經濟合作帶來的負面影響。
陸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今天說,支持科協、科研、教育等機構展開科普宣傳和教育活動,為新中國成立百週年達成科技強國目標奠基。很多台灣人對中國的對台政策有這樣那樣的不滿。但是,在很多日本經濟界人士看來,中國在經濟發展上對台灣的照顧,是非常令人羡慕的。
台灣很多企業在中國取得巨大成功,固然有台灣人的聰明才智,但中國政府在政策等多方面的特殊照顧也很重要。如果把兩岸看成兩個國家,這等於簽訂了非常不平等的條約。
對台優惠 不是免費午餐
胡錦濤政權之所以這麼做,主要還是為了收買人心,讓台灣的經濟過度依賴中國,實現一體化,進而縮小台灣獨立勢力的影響。所以,對台灣來說,這並不是免費的午餐。
習近平政權對台灣政策,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呢?
習近平將是下一屆領導班子中,最了解台灣的一個。
他從一九八五年擔任廈門副市長,到二○○二年離任福建省長,一共在福建做了十七年的地方官。福建是和台灣接觸的最前線,也正是來自台商的投資和技術,使福建經濟得到飛速的發展,這些都算做了習近平的政績。
一九九九年八月,習近平被任命為福建省代省長,上任後第一項工作,就是消除李登輝發表的兩國論,給閩台經濟合作帶來的負面影響。
在北京高調譴責台灣,黨內很多保守派和軍方都主張制裁台灣的同時,作為前線地方大員的習近平,上任後第二天,立刻召開台商座談會,提出:「無論兩岸發生什麼情況,福建省各級政府,都將切實依法保護台商的一切正常權益。」
隨後,他走訪了福州市內幾家大型台資企業,強調「不以政治分歧干擾兩岸合作。」
習近平的及時表態,打消台商的疑慮,同時也鼓舞各級地方政府,繼續推動對台交流。
多年來,習近平和很多台商有著密切的接觸,一直關心台灣的政治變化,對台灣人的訴求有較深度的了解。
習近平知道,恐嚇台灣是沒有用的。九六年總統大選時,中國實施飛彈演習,二○○○年大選前朱鎔基高調警告,結果都適得其反,讓兩岸關係更緊張。
習近平在福建有親身體會,他上台以後,應該不會犯類似的錯誤。
在共產黨內全盤掌控能力遠不如胡錦濤的習近平,上台幾年以內,應該會繼承前人政策,努力爭取和台灣簽署類似停戰協定的協議。在統一的問題上,也不會走得太急。因為,牽扯到台灣前途就是敏感問題,稍有變動,其所帶來的風險將遠遠大過好處。
如果台灣往獨立的方向出現大動作,習近平也會不惜一切代價阻止的。對弱勢領導人來說,「喪權辱國」、「分裂祖國」這樣觸動民族主義神經的大帽子,是萬萬不敢戴的。
總之,習近平時代中國的對台政策,應該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習近平時代 台灣怎麼辦?
隨著中國經濟成長和國際地位提高,台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受到中國的衝擊。雖然台灣的經濟還不錯,但不能否認的是,愈來愈內向,有逐漸被邊緣化的傾向。
習近平的時代,對台灣是一個機會。台灣應該把握住這個機會,在從中國拿到好處的同時,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例如,台灣應該加強國際化,鼓勵台灣人走出去,吸引外國人來台灣。台灣國際化愈徹底就愈安全。尤其是可以善用和日本的關係。
中國民間有很強烈的反日情結,在中國投資的日本企業有很多都勞資關係緊張,也容易受到地方政府的刁難,相對來說風險很大。據筆者所知,很多日本企業想把工廠開在台灣,然後利用中國對台灣的優惠政策,再把產品賣到大陸。
這對台灣來說是一個機會,台灣應該更積極吸引日資。但是,馬英九政府上台以後,對日關係幾乎沒有什麼進展和突破。
今後,一旦中國出現嚴重的政治不安、經濟蕭條,或者社會動盪,中國就可能調整對台政策,至少在經濟上給台灣提供的方便要比現在減少很多。
所以,如果台灣能夠抓住習近平時代的發展機會,加強自己的實力,那麼,中國發展得好的時候,可以左右逢源。中國發展出現問題的時候,台灣也能有較好的機會獨善其身。
隨後,他走訪了福州市內幾家大型台資企業,強調「不以政治分歧干擾兩岸合作。」
習近平的及時表態,打消台商的疑慮,同時也鼓舞各級地方政府,繼續推動對台交流。
多年來,習近平和很多台商有著密切的接觸,一直關心台灣的政治變化,對台灣人的訴求有較深度的了解。
習近平知道,恐嚇台灣是沒有用的。九六年總統大選時,中國實施飛彈演習,二○○○年大選前朱鎔基高調警告,結果都適得其反,讓兩岸關係更緊張。
習近平在福建有親身體會,他上台以後,應該不會犯類似的錯誤。
在共產黨內全盤掌控能力遠不如胡錦濤的習近平,上台幾年以內,應該會繼承前人政策,努力爭取和台灣簽署類似停戰協定的協議。在統一的問題上,也不會走得太急。因為,牽扯到台灣前途就是敏感問題,稍有變動,其所帶來的風險將遠遠大過好處。
如果台灣往獨立的方向出現大動作,習近平也會不惜一切代價阻止的。對弱勢領導人來說,「喪權辱國」、「分裂祖國」這樣觸動民族主義神經的大帽子,是萬萬不敢戴的。
總之,習近平時代中國的對台政策,應該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習近平時代 台灣怎麼辦?
隨著中國經濟成長和國際地位提高,台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受到中國的衝擊。雖然台灣的經濟還不錯,但不能否認的是,愈來愈內向,有逐漸被邊緣化的傾向。
習近平的時代,對台灣是一個機會。台灣應該把握住這個機會,在從中國拿到好處的同時,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例如,台灣應該加強國際化,鼓勵台灣人走出去,吸引外國人來台灣。台灣國際化愈徹底就愈安全。尤其是可以善用和日本的關係。
中國民間有很強烈的反日情結,在中國投資的日本企業有很多都勞資關係緊張,也容易受到地方政府的刁難,相對來說風險很大。據筆者所知,很多日本企業想把工廠開在台灣,然後利用中國對台灣的優惠政策,再把產品賣到大陸。
這對台灣來說是一個機會,台灣應該更積極吸引日資。但是,馬英九政府上台以後,對日關係幾乎沒有什麼進展和突破。
今後,一旦中國出現嚴重的政治不安、經濟蕭條,或者社會動盪,中國就可能調整對台政策,至少在經濟上給台灣提供的方便要比現在減少很多。
所以,如果台灣能夠抓住習近平時代的發展機會,加強自己的實力,那麼,中國發展得好的時候,可以左右逢源。中國發展出現問題的時候,台灣也能有較好的機會獨善其身。
神隱十幾天的習近平上午終於露面,新華社報導,習近平出席在中國農業大學舉辦的大陸全國科普日活動表示,要提高民眾消費安全感,離去前還即席發表上述談話。
報導說,習近平9時30分參觀全國科普日主題展覽區、現代農業窗口展區等。
習近平對在場專家及民眾表示,中國人多地少、人多水少,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根本出路在科技。希望農業科技工作者提升中國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他參觀全產業鏈保障展區後說,食品安全是重大民生問題。對食品安全問題,要加強監管、嚴厲打擊、動員全社會廣泛參與,努力營造人人關心食品安全、人人維護食品安全的良好社會氛圍,不斷增強公眾對食品安全的信心。
習近平還說,希望不斷拓展科技成果服務「三農」(農村、農業、農民)有效途徑;同等重視科普與科技創新;支持科協、科研、教育等機構開展科普宣傳和教育活動,提高中國公民科學素質。
王兆國、劉雲山、劉延東、李源潮、何勇、令計劃、韓啟德等人陪同習近平出席上述活動。
Seriously questionable
Sep 11th 2012, 10:46 by T.P. | BEIJING
“I HOPE you will raise serious questions.”
This
was the reply a spokesman for the foreign ministry, Hong Lei, gave on
Tuesday afternoon at a press briefing in Beijing. His answer struck many
of the reporters who had gathered for a regular daily session as rather
odd, given that the question he had been asked seemed anything but
frivolous. It was from a foreign reporter who, after noting accurately
that Xi Jinping’s disappearance from public view in recent days had
prompted many rumours, asked whether it was related to any instability
withi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indeed whether Mr Xi was still alive.
A
clear answer as to Mr Xi’s whereabouts or condition would have put the
matter quickly to rest. But no such answer was forthcoming. Asked
moments earlier whether Mr Xi had been injured or whether he was “fit
and well”, Mr Hong replied tersely, “I have no information on that to
provide to you.”
And with that Mr Hong was done.
Reporters were not, but to all subsequent questions on the topic, Mr
Hong replied simply that he had already answered.
Questions
do linger, and not only about Mr Xi’s health. That in itself is of
course a matter of great import. He is currently China’s vice president,
looks a bullish 59 years old, and has been groomed as the man who in
coming months will replace Hu Jintao, the outgoing president and
Communist Party chief, to lead China for the next ten years.
Beyond
the immediate questions about Mr Xi’s physical and political well-being
loom other disturbing questions about the widening mismatch between
China’s Leninist politics and black-box opacity on the one hand, and its
growing economic and political importance on the other.
Last
week, when Mr Xi cancelled a scheduled meeting with America’s visiting
secretary of state, Hillary Clinton, it seemed possible that it was a
snub designed to express dissatisfaction over policy disputes. But
taking into account a meeting with the prime minister with Singapore,
which was also cancelled, his non-appearance at a meeting with the
Danish prime minister, where at least some people had expected him, and
then another one that went by the board entirely—between Mr Xi and a
Russian official—speculation ran wild in some of Hong Kong’s and
Taiwan’s more freewheeling news outlets. An official account of a
Central Military Commission session held on September 8th to discuss the
earthquakes in Guizhou and Yunnan did not show him in attendance,
though he is the CMC’s vice chairman. China’s information commissars
responded to all this not with clearer explanations, but by blocking
related search terms on the internet.
Among the tales
spun from these mills were reports that Mr Xi had injured his back
(while swimming or playing football—take your pick). Or that he had
suffered a stroke. Or a heart attack (mild or severe—again, take your
pick). Or that he was injured in a politically motivated attack while in
his car. Or that he has merely been sidelined politically in
last-minute manoeuvring in the delicate political transition process
that is now under way.
These rumours bear repeating
not because any have been reported with anything like corroborating
information, but because they illustrate the nature of the information
vacuum that China’s system produces, and the nature of what rushes in to
fill it.
In the early 1980s, Soviet government
spokesman drew ridicule every time they tried to explain away the
prolonged disappearance of one of the USSR’s frail and elderly leaders.
They tended to say that Yuri Andropov or Konstantin Chernenko had a
cold. It was laughable, but also disconcerting for the rest of the world
to be left in the dark as to who was running one of the world’s two
nuclear-armed superpowers.
China is not only a
nuclear-armed superpower today but also an economic and industrial
behemoth. In a world where events and information move so much faster
than they did in the days of Yuri Andropov and his head colds, simple
questions about the condition and the whereabouts of a top leader
deserve to be taken seriously.
(Picture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AFP)
習近平神隱 吹皺接班春水(中央社記者江今葉紐約11日專電)中國大陸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消失公眾面前多時。美國媒體表示,若他未能在近日內公開露面,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可能會選擇繼續執掌軍權一段時間。
習近平在臨時取消與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會晤後,又缺席與丹麥總理施密特(Helle Thorning-Schmidt)的公開會晤。坊間對他的健康狀況傳聞甚多,但大陸官方從不解釋。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今天引述消息人士的話指出,習近平的身體狀況並無大礙,也正在康復中,這從大陸其他高層仍按照既定行程訪視可以得到佐證。
胡錦濤日前即按原先規劃,出席在俄羅斯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報導指出,如果習近平在未來1週內公開露面,原先規劃的接班計畫應當會如期進行。
但若持續不露面,不僅可能推遲北京宣布中共18大召開日程的時間,也可能會引發現任領導人胡錦濤是否應該在今年就從中共中央軍委主席職務退下的討論。
報導說,胡錦濤原先預計在18大召開後就將「裸退」,辭去包括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與中央軍委主席職務,將權力完全移轉給習近平,以交換他的愛將李克強出任軍委副主席職務。
但如果習近平的健康不佳,胡錦濤可能會選擇跟進前任領導人江澤民的路子,繼續掌控軍權一段時間。
報導引述新加坡大學教授薄智躍的話指出,這一切都視習近平能否盡快恢復健康而定。如果他重返公眾面前,但卻狀況不理想,人們可能會認為,「既然你還沒有準備好,何不一步一步慢慢來?」1010911
2012.1.24
習近平訪美將為未來10年中美關係定調
中
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今年2月14日將邁出他進入國際舞台中心最重大的一步﹐屆時他將在首次以副主席身份正式訪問美國期間與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會晤。外界普遍預計習近平將於今年成為中國最高領導人。
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2011年12月﹐習近平到訪泰國曼谷。
習近平此行還將為未來10年的中美關係定調。奧巴馬在去年11月宣佈美國戰略重心轉向亞洲以抗衡中國在該地區不斷強硬的立場﹐而習近平將是在那之後訪美的最高級別中國領導人。
白宮週一發表聲明說﹐習近平與奧巴馬和拜登會晤過程中﹐雙方將討論一系列廣泛的雙邊、地區以及全球問題﹐但沒有提供有關此次訪問的具體安排以及其他細節。
中國外交部週二沒有回復記者尋求置評的電話。週二正值中國春節假期。
Jeremy Page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07年10月至今 | |
---|---|
2007年10月至今 | |
2008年3月至今 | |
2010年10月至今 | |
2010年10月至今 | |
2007年12月至今 | |
性別 | 男 |
政黨 | 中國共產黨 |
籍貫 | 陝西富平 |
國籍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出生 | 1953年6月1日 |
配偶 | 彭麗媛 |
學歷 | |
經歷 | |
習近平(1953年6月1日-),官方顯示祖籍地為江西省吉安市新干縣城習家村[1],同時,習近平本人也認可的祖籍地為河南省鄧州市十林鄉習營村[2],陝西富平人,出生於北京;中國共產黨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第十七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排名第一),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黨校校長。
[编辑]任職與分工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 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排名第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中共中央黨校校長;
- 負責中央書記處常務工作;
- 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國中央軍委副主席;
- 中央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
- 中央機構編製委員會副主任
- 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
- 主管黨的建設、出任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主管香港及澳門事務;
[编辑]早年經歷
習近平是中共前高級領導人、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務院副總理習仲勛的次子。在他出生時,父親習仲勛已經官至中宣部部長。10歲那年,即1962年9月,在中共八屆十中全會上,康生依據小說《劉志丹》杜撰出「習仲勛、賈拓夫、劉景范反黨集團」。習仲勛被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不久,被下放到河南洛陽的一家麵粉廠勞動;1968年時,關入監獄,直到文革結束。
沒有家長的庇佑,1969年1月,15歲的習近平來到陝西省延川縣的文安驛公社梁家河大隊插隊。後來,習近平還在生產大隊擔任了中共黨支部書記。1975年10月,他受推薦進入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學習,成了「工農兵學員」。
[编辑]步入政界
1979年4月畢業後,習近平被安排到國務院辦公廳和中央軍委辦公廳工作,成為現役軍人;擔任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軍委秘書長耿飈的秘書。這為習近平提供了一定的軍隊工作經驗。1982年,習近平獲得外放的機會,出任中共河北省正定縣縣委副書記;一年後,升任縣委書記、兼縣人武部第一政委等職。
[编辑]地方歷練
1985年南下福建,出任中共廈門市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此後,在福建工作十七年;歷任中共福建省寧德市市委書記、寧德軍分區黨委第一書記,中共福州市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1993年當選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兩年後,晉陞省委副書記;1999年出任福建省副省長、代理省長;2000年正式當選省長;在福建高層,歷經賈慶林、陳明義、宋德福等,三任省委書記。
2002年10月,習近平轉任浙江省副省長、代省長[3]。同年獲清華大學法學博士學位。一個月後即出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4];後又兼任浙江省人大常委會主任[5]。在上海發生陳良宇案件(上海社保案),習被調往上海接任上海市委書記[6][7][8],處理因陳下台所引起的政治震蕩。
[编辑]進入中央
2007年秋舉行的中共十七大上,習近平進入由九人組成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以及中共中央書記處,當選政治局常委,並出任排名第一的書記處書記,進入了中共的最高領導層。同年12月,習近平又從卸任的政治局常委曾慶紅手中,接過了中共中央黨校校長的職務[9];而他早前的中共上海市委書記職務,則在2007年10月27日由俞正聲接替。2008年3月15日,在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習近平又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10]。2010年10月18日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決定增補習近平為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1]2010年10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決定習近平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2]
2011年2月23日出席省部級領導幹部研討班結業禮,時值網民發起中國茉莉花革命後3天。習近平在結業禮發表講話,強調中央政府會加強社會管理,從源頭上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 習近平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以身作則,堅持群眾路線,增進同群眾的感情,要以正確的權力觀運用職權,在做好群眾工作中,發揮示範引領作用。[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