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的人與書 (48):
陳巨擘
陳巨擘現在是高雄社區大學以及高雄原住民部落大學的校長
英文基礎班-高雄市原住民部落大學陳巨擘校長親自授課11.18.(四 ...
tw.myblog.yahoo.com/lavous0207/article?mid=10957Translate this pageNov 21, 2010
《社會科的戰爭:我們應該教孩子什麼內容? 》陳巨擘譯- 巨流圖書公司,2008
巨流圖書總編輯陳巨擘:學術技工正充斥於學術界! 2002
文/陳巨擘
享譽世界的義大利語意學教授、以及專欄作家和小說家艾柯(Umberto Eco)
在他那本《在超現實中旅遊》的序言中提到,一位美國的訪談人曾困惑的問他,
他如何能調和這幾種不同的角色。艾柯的回答是,這是所有歐洲知識分子普遍的習慣,
他們認為做為一位學者,有責任對市民所關心的問題提出個人的觀點或評論。
這些問題可能是文化的、日常生活的或是政治的。
做為一個學術書籍出版社的負責人,我對這段話確實有很深的感受。遺憾的是,
我的感受是無奈的。一方面,我們的學界愈來愈走向美國所強調的知識分工,因此,
愈類似專業技工的學者會愈得到他(她)所屬的學術社群的讚賞。
類似歐洲啟蒙運動或是中國五四運動以來,讀書人以知識分子自我期許、以社會改革為
己任的精神,在學院裡已很少見。二方面,
學術單位為學術成就所訂立的評量辦法,更加劇這種學術技工的發展。
對政治冷感、疏離 祇注意升等議題
我曾經在一家報社工作,負責時事專欄。我有一次邀請一位大學的副教授針對當時
的一個議題寫評論,他的回答是,他因為為報社寫了幾篇(大約兩、三篇)評論,系上
已有幾位教授警告他,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這些事情上,否則對他未來的升等會很不利,
他因為這個理由就婉拒了我的邀請。令人震撼的是,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有些學者則
說,如果不需具名,他們就願意寫。這是我們學術界普遍出現政治冷感或政治疏離的
一個症候。但有許多學者卻讚賞這種學術與政治的分離,並美其名為學術的客觀性,
對事情要保持一定的價值中立。
後來我進到出版界,我看到的問題更加嚴重。目前許多學者願意寫的書,
大多和升等有關;和升等無關的教科書或翻譯則敬謝不敏。而且,就這些和升等有關的
書來看,很少是在探討和公共事務相關的議題,那些關注到公共議題的,
則大部分是在理論的層次打轉,很少願意在規範的層次來剖析問題、為問題尋找答案。
規範層次所考慮的問題是:我們要一個什麼樣理想化的社會?
我們希望實現哪種人類價值?由於這些問題沒有一個像1+1=2的標準答案,
又會引起爭論,甚至遭不同立場學者在升等審查時痛下殺手,因此造成大多數
人文社會學者在選擇研究題目時,盡量不去碰觸敏感的題目,例如族群、性別、省籍和
國家認同等問題,即使這些問題很重要,全民都很關心,關係到社會的秩序、國家的凝
聚力,我們還是很少看到人文和社會科學的學者願意去碰觸這類問題。那些「勇敢」地
碰觸這類問題的學者,也會小心翼翼停留在理論的層次。
學術著作缺乏批判 錯誤譯文大賣特賣
我有一位朋友不久前提升等,由助教授升副教授,他所研究的議題不僅包括性別,
還包括到省籍和國族認同的問題,結果送外審回來的評語祇能說慘不忍睹。一位說他著
作少、研究成果差;另外一位也說他著作少,研究欠缺深度,以文學筆法寫學術論文。
兩位都以很低的分數勉予同意,我這位朋友因此就沒有通過升等。但事實上是,我這位
朋友5年內在國內外重要的學術期刊發表過十幾篇文章,連續4 年拿了國科會優良著作獎,
還被邀請在國內外的學術會議上發表過三十幾篇論文,有些校評會的委員甚至認為,他的
研究成果比同時申請升等教授的人還多。這樣的審查結果確實令一些同行的學者感到錯愕
,但有些深知國內學術生態的人則說早有預感。但受到這件事影響的,不祇是這位提升等
的助教授而已,也影響到其他準備提升等的學者,以及那些在準備學位論文的研究生。
有些人準備換題目,有些人則在他們的論點上大加營造,以便面面俱到,誰也不會去得罪
到。用法國思想家米歇‧傅柯的說辭,我們正在經歷台灣知識發展史上另一場
「懲罰與規訓」,並且充分體驗權力和知識的關係(是權力帶來知識,而不是知識帶來力
量)。
其結果是,缺乏想像力、創造力和批判力的學術著作處處可見。
在學術社群所製造出來的知識沒有論辯、沒有累積,也沒有應用。
對於公共事務的討論大多停留在輿情反映或是問卷調查分析的層次,
鮮少見到由我們生活環境所發展出來的分析概念和範疇,以及政治和社會哲學的論述。
知識評斷的基礎也就欠缺公信力。我們對國外學者理論的引介,喜歡
摘取其中較為抽象、一般化的部分。例如國內學界最為朗朗上口的韋伯、哈伯瑪斯、
紀登斯、傅柯等人,他們理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規範分析,卻往往受到大多數人的忽視。
一些出版界的朋友常常抱怨邀不到令人有知識啟蒙的書稿。國內報紙大篇幅推薦的
年度好書大多是翻譯的書,而且不去評論譯文的品質。結果是錯誤滿篇的譯文大賣特賣,
《魔戒》祇是其中一例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國內一個討論翻譯的網站http://a614-3.hist.nth
u.edu.tw/~waits/)。國內學者不願從事翻譯,許多出版社就到大陸找又勤奮、又便宜、
但程度不見得好的譯手,反正沒有人會去注意。
出版的方向和品質,實在是和學術研究的環境息息相關。掌管擬定學術評鑑制度的
教育部和國科會,實在應該好好檢討現有的評量辦法,鼓勵我們學界裡的有識之士,沒
有顧忌地釋放出他(她)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從對公共事務的關懷,累積我們知識的
經驗基礎;讓這些知識確實成為提升社會品質的力量。(新新聞 http://www.new7.com.tw)
東海的人與書 (47):
沈金標
新生歲月: 沈金標東海大學校友關懷母校整體發展論壇
hcmemory.blogspot.com/2010/.../blog-post.h..by Hanching ChungAug 4, 2010 – 沈金標東海大學校友關懷母校整體發展論壇. 這個半日刊似乎要改成周刊或月刊不過今天碰到原一橋出版社的廖先生以上我的大學同學沈金標先生來 ...
天空之城: 人人都在寫作-作者:沈金標- yam天空部落
《豪大的祝福:豪小子的神奇之旅 》
作者:沈金標
出版社:格子外面
出版日期:2012年
2013.8.4
記沈金標兄的一次”aha!經驗”
Facebook上有些朋友在慶祝沈金標兄的生日。
這些年大家都在進步。所以我2-
這些年來,能夠記的友情肯定有很多。不過總要靠些緣份。譬如說,
今日昨日,社會上都有些令人怒、令人怨的事,
不過,我覺得應該記下一些事。影響他最大的,
我是鼓勵朋友多寫回憶錄的。可惜,接受我建議的人不多。我認為「
我所要記的沈金標兄的一次”aha!經驗” ,在東海1972年的暑假。那暑假,許多朋友都留在山上,
希望阿標不以為我在編故事。
2013年,就用這則獨家報導壽沈兄。
Space, Time and Architecture: The Growth of a New Tradition ...
books.google.com › Architecture › General
A milestone in modern thought, Space, Time and Architecture has been reissued many times since its first publication in 1941 and translated into half a dozen ...東海的人與書 (46):
蘇南州 建築系 1978級
《曠野》雜誌 雙月刊
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手記》 作者:蘇南州
出版: 雅歌
, 1991
《心靈重建》 作者:蘇南州
出版: 曠野, 1996
東海的人與書 (45):
蔣勳
福建長樂人。一九四七年生於古都西安,成長於寶島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一九七二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一九七六年返台。 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並先後執教於台大、文化、輔仁大學及東海大學美術系創系系主任。專攻中西藝術史研究,亦從事繪畫、創作,多次舉辦畫展,有散 文、小說、藝術史、美學論述作品數十種。近年專事美學教育推廣。
蔣勳著作等身,
作者:蔣勳 《大度.山 》:爾雅出版社,1987/2010;蔣勳 《來日方長》, 台北:天下文化, 2007 《大度.山 》《來日方長》
我的老師陳映真 ◎蔣勳 《人間風景》陳映真 2009
2014.3.24 自由時報: 蔣勳誇太陽花比野百合還了不起
知名作家蔣勳昨接受本報專訪,砲轟政府處理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過程草率,支持學生走上街頭。(記者陳韋宗攝) |
公部門面對學運態度令人痛心
「現在已不是威權時代,公部門怎麼會這麼不信任公民?民眾的反應是對的!」蔣勳表示,從國民黨立委張慶忠花三十秒將服貿協議送院會存查的爭議,到現在公部門面對學運的態度,都令人感到痛心,如果公部門無能,沒辦法向公民解釋服貿的利害關係,只好由公民自己來搞清楚。
服貿是政治問題 應逐條審查
蔣勳直言,服貿不能以「籠統」的方式通過,應該逐條審查,且任何牽涉台灣國安、主權的問題,都不能被放棄。「政府一直說服貿是經濟問題,但事實上根本就是政治問題啊。」蔣勳表示,就算逐條審查,也應該有優先順序,人民的自主權不能被犧牲。
一九七二年法國正掀起一波學生運動,當時蔣勳遠赴巴黎求學,跟著教授、學者上街頭,回台後又碰上野百合學運,蔣勳第一時間帶著學生投入。蔣勳說,這次「三一八學潮」比野百合學運強太多了,學生沒有偏向任何一個政黨,保持運動的單純與熱血,過程更加成熟。
「台灣已經走過悲情時代,應用更大的寬容去信任學運。」蔣勳表示,台灣過去幾次學運留下的成果,得來不易,不論是參與學運或在旁觀看的人,都應該珍惜,不要任意傷害它。
幾日來,許多大學教授相繼宣布「罷課」聲援學生,蔣勳也表贊同。他說,罷課並不是不上課,只是把教室搬到街頭,但希望學生上街前做好準備,而不是隨波逐流。
蔣勳指出,學運也要有退場機制,但退場不是妥協、讓步,而是要達到監督的目的,不能讓公部門繼續一手遮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