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5日 星期二

東海大學的人與書(XXX) :梅貽寶、潘世偉、蔡清華,程宗賢, 賴怡成、 胡采禾

 東海大學的人與書(151) :

胡秋原的大女 胡采禾 化學系

 胡采禾 胡翼同 胡蜀石 胡卜凱 胡卜旋(傳記文學20040800)。[我們的父親]。

遠東兒童中文(第一冊)
作者:吳威玲、趙玉娣、蕭欣音、胡采禾◎編著  
遠東兒童中文是針對6到9歲的小朋友精心設計的中文學習教材,共三冊,目前已出版一、二冊。每冊均採用近百張全幅彩圖及照片,生動活潑、自然真......

東海大學的人與書(150)  賴怡成
  https://www.facebook.com/ihcheng.lai?fref=ts
很少的人像賴老師這樣寫臉書:他夢到心愛的、過世的爸爸;夫婦與老母親親熱地共遊,吃豐盛的日本料理;太太,偶爾有”老夫老妻”關係的領悟;女兒還會撒嬌……
他前一陣子說要練習小提琴曲;重溫舊技是應該的。 昨天他亮出高鐵站S店的brunch,還以為是要回朝陽科技評圖之類的。
沒想到晚上的臉書說,回東海參加同學的紀念會。他以屬於那情感緊密的團體為傲…..
過世的程老師,學生在Facebook弄一紀念往頁。有同學談起在巴黎拱廊街時,程老師談班雅明的熱情,那樣的悸動……
本文談的人物,我都還無緣一會,但是,似乎那樣的熟悉、有靈犀…….

東海大學的人與書(149)

程宗賢 助理教授 (  -2014)

資歷  
東海大學建築系建築學士 (1991)
Cornell University, Master of Architecture (1995)

潘冀建築師事務所主任設計師 (1997年9月-1999年6月)
浩宇工程顧問公司建築及都市設計師 (1996年3月-9月):
Pasanella Klein Stolzman Berg, Architects 建築設計師 (1995年9月-1996年1月)

出版
《新巴比倫計畫-不定形式的烏托邦及其影響》夯 dA雜誌 03
《桃園都市空間的風格與紀念性之研究》合著(
與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現代建築研究室)
作品包括: 淡水埔頂地區歷史步道與馬偕街修景美化計畫

▪ 程宗賢。2008年5月。<廣場與通道 – 羅馬都市空間之韻律分析>。《廣場與通道 – 羅馬都市空間之韻律分析學生作品集》。頁6-32。程宗賢著。台中:東海大學建築系。
花蓮基督教門諾醫院醫師宿舍
桃園龍騰三和三期住宅興建工程
桃園永光化工二廠成品廠
台中明道中學科學大樓新建工程

 東海大學的人與書(148)

 楊朝棟  教授     
兼 東海電子計算機中心 主任、儀器設備委員會執行秘書
  May 6, 2013 - 資工系楊朝棟教授所編撰的『雲端虛擬化技術』
 合著的"HPCC 效能評估程式實測與結果",收入《多核心高效能程式開發》新北市:碩亞,2013,135-62

東海大學的人與書(147) :
蔡清華先生當過均豪精密公司的高階主管(現為董事長室約聘顧問)、東海大學校友總會會長,群錄系統公司董事長。2014.2.16,我們在一場"我看東海大學"座談會後,交換書。 他送我的書是他從群錄系統公司退休時所有員工的慶祝會和祝福留言。

東海大學的人與書(146):

潘世偉英語Pan Shih-wei,1955年7月27日),臺南人,東海大學政治系畢,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美國康乃爾大學產勞關係博士。中華民國(臺灣)的勞資關係學者、政治人物。首任勞動部長。

 著書:潘世偉 - 勞工研究所
一)著作目錄(選列). 潘世偉(1988). 『從以色列工會運動看我國工會運動未來發展方向』勞工研究,91期,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 潘世偉(1989). 『對我國工會發展途徑 ...


東海大學的人與書(145):

(1900—1997)說:「她是『全人』(丈夫子女俱全)」,戚族中婚喪嫁娶,都要她到場,以保無虞。--- 梅貽寶《大學教育五十年--八十自傳》(台北:聯經,1986增訂版,頁77)。我讀此書,知道梅先生有吳哥窟的詳細筆,此行讓先生覺得不虛此生 …..

梅貽寶在1942年-1945年為燕京大學代理校長。據唐振常先生說他1992年到康乃爾大學訪問梅貽寶先生:「......先生92歲了,耳聰目明,神清氣朗,為述當年在極艱苦條件下請來四先生 (hc案:陳寅恪、吳雨僧、李方桂、蕭公權)任教經過,並談及陳寅恪先生有感於眼睛手術在醫院時師生晝夜輪流守護之情,對貽寶先生說:「想不到師道尊嚴,今日尚存於教會學校之中。」貽寶先生對我說:「辦了幾十年教育,陳先生這句話,對我是最高賞。」不知今之大學校長聽了此話有何感想?我欲問。」 (唐振常《川上集‧漫記蕭公權先生》北京:三聯,1996,頁336。)

1973年, 名教育家梅貽寶先生曾把類似的通才教育,在東海試過,大概是他開的“外文”書單份量重,太令人生畏,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其實,經典可能對有歷練過的成年人更有啟發性。

其實,我們要學美國學校的核心價值等「博雅」(或稱為「通識」)課程,很容易走樣。一來,許多西洋古典尚未有譯本,另外,如果沒有討論的課程,很難有所啟發。以前教授到東海客座(1974-75),即使是小班的通才課,由大三、大四學生選修,由於上述因素的限制,成效仍然大打折扣。

也許,「通識」這玩藝,要像林毓生教授講的芝加哥大學經驗:「比慢」,即,精讀經典,由一流學者導讀才成。【我們讀 Karl Popper的學術回憶錄,可知他在倫敦政經學院時,即有類似創舉。】


中研院集刊 附載: 墨家 梅貽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