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頭殼newtalk2014.03.30 洪聖斐/編譯報導
台灣的大學生與民眾今(30)日下午的凱道示威活動引起國際媒體關注。《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報導,今日出來示威的人數,根據林飛帆所宣布的是50萬人,美聯社的報導是20餘萬人,而台灣警方的估計則為10餘萬人。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的報導指出,今日出來示威的人數超乎主辦單位的預期,展現出台灣許多人對那個想要奪取自己國家主權的專制惡鄰強烈的反感。
《金融時報》的報導引述中國知名政治評論家安替(Michael Anti)的見解,指出中國共產黨的「統戰」政策強調用錢收買。事實上服貿協議和古中國的朝貢體系沒有太大的差異。問題是台灣對中國的厭惡日深,這套政策很明顯是正在失敗。
《金融時報》的報導指出,今天的示威明確顯示,讓許多台灣人深感到不舒服的是,與中國之間的經濟統合會威脅到台灣的民主。1名主修社會的大學生接受訪問時表示,馬英九的對外政策太過靠攏中國,人們擔心此舉對於經濟、媒體自由和言論自由的影響。
《金融時報》的報導指出,民調顯示有超過90%的受訪者拒絕與中國統一。儘管服貿協定表面上看起來對台灣有利,反對派卻認為,在中國國企掌控了台灣的醫 院、超市和計程車行時,台灣就更無力抵抗中國的政治壓力。1位北京的專欄作家Jia Jia指出,這顯示出中國沒有價值吸引力、沒有文化吸引力,只有金錢的力量。
《愛爾蘭時報》(Irish Times)的報導則注意到今天示威活動的1幅布條:「搶救民主,不要賣國。」
1位出來參加遊行的工程師告訴《愛爾蘭時報》,中國正在使用經濟的手段侵略台灣。
台灣的大學生與民眾今(30)日下午的凱道示威活動引起國際媒體關注。《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報導,今日出來示威的人數,根據林飛帆所宣布的是50萬人,美聯社的報導是20餘萬人,而台灣警方的估計則為10餘萬人。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的報導指出,今日出來示威的人數超乎主辦單位的預期,展現出台灣許多人對那個想要奪取自己國家主權的專制惡鄰強烈的反感。
《金融時報》的報導引述中國知名政治評論家安替(Michael Anti)的見解,指出中國共產黨的「統戰」政策強調用錢收買。事實上服貿協議和古中國的朝貢體系沒有太大的差異。問題是台灣對中國的厭惡日深,這套政策很明顯是正在失敗。
《金融時報》的報導指出,今天的示威明確顯示,讓許多台灣人深感到不舒服的是,與中國之間的經濟統合會威脅到台灣的民主。1名主修社會的大學生接受訪問時表示,馬英九的對外政策太過靠攏中國,人們擔心此舉對於經濟、媒體自由和言論自由的影響。
《金融時報》的報導指出,民調顯示有超過90%的受訪者拒絕與中國統一。儘管服貿協定表面上看起來對台灣有利,反對派卻認為,在中國國企掌控了台灣的醫 院、超市和計程車行時,台灣就更無力抵抗中國的政治壓力。1位北京的專欄作家Jia Jia指出,這顯示出中國沒有價值吸引力、沒有文化吸引力,只有金錢的力量。
《愛爾蘭時報》(Irish Times)的報導則注意到今天示威活動的1幅布條:「搶救民主,不要賣國。」
1位出來參加遊行的工程師告訴《愛爾蘭時報》,中國正在使用經濟的手段侵略台灣。
胡佳在下午1點發推文說:〝下午1:00,我在北京的家獄裡一個人參加了。所以,臺北太陽花學運的朋友們,北京有人在和你們同步。北京,沒有缺席。今天,最美太陽花。〞
安徽馬鞍山的王姑鶴看到臺灣的學生運動,感到很高興,很振奮!他說:〝臺灣有希望,民眾抵制共產邪教是主流!〞
〝臺灣的民主具備民眾基礎,對於民選政府做出的錯誤決策,臺灣民眾表現了自己應有的監督、抵制權力。這次太陽花行動,告訴我們大陸民眾,中國的民主是臺灣這面旗幟,這個旗幟不會倒,(而且)直接影響大陸走向民主。〞王先生對比身處沒有民主自由的大陸,很有信心的說出心裡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