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棄美親中」的戰略選擇
台灣雖然是一個小國家,但是因為戰略地位的重要,一直有「不沉的航空母艦」的稱號。尤其中國崛起之後,要突破西方國家圍堵的第一島鏈,還要把南中國海變成中國的內海,台灣更加成為中國與西方陣營爭奪的焦點。馬英九也「以小事大」周旋在美中兩國之間,並作為他「外交休兵」、犧牲主權的藉口。
美中關係惡化逼馬英九選邊站
但是隨著中國的步步緊逼,到處宣示它的「核心利益」而四處點火,而美國也以「重返亞洲」來針鋒相對,雖然中美沒有正式兵戎相見,但是網絡戰爭早已或大或小的開打。尤其中國以設立東海防空識別區與挑釁日本來挑戰美日安保條約,逼使美國掀開模糊的面紗,公開站在日本一邊。這就使對中國、美國兩邊討好的馬英九處境日益困難,逼使他要選邊站。
今年五月一日,台灣媒體報道,總統馬英九擬派夫人周美青以榮譽團長身分,率團帶領故宮文物前往日本交流。五月七日,媒體又報道,外交部長林永樂說,有關總統夫人周美青將隨故宮文物赴日展覽訪問,目前全案繼續規劃安排中,看來沒有太大變動。
這則消息使人疑惑。疑惑在周美青為何會訪日?眾所周知,馬英九與周美青都有深層的反日情結,為了日本嫖客,馬英九說過,「來一個,捉一個;來兩個,捉一雙。」為了釣魚台爭議,他也表示過對日本「不惜一戰」。那麼為何會派自己的夫人去訪日?即使馬英九為了台日友誼,要周美青去訪日,以周美青的脾氣與馬英九怕老婆的德性,馬英九是說不動她的。何況馬英九從來沒有把台日友誼放在心上,且不說常常批評日本,現在的駐日代表沈斯淳,就不懂日文,還出現邀請日本議員茶敘,卻被放鴿子的無禮事件。
美日安保條約範圍涵蓋台灣
因此要猜測誰有力量逼使馬英九派周美青訪日,有這個能力的,只有美國。今年四月中旬,美國總統歐巴馬訪問日本,明確表示釣魚台列在美日安保條約範圍裡,亦即如果中國為釣魚台發動戰爭,美國會介入。歐巴馬離開日本不久,台灣就宣佈周美青訪日,可以想像,美國為增強台日關係,可能要馬英九這樣做。因為台灣的安全也在美日安保條約範圍內,所以改善台日關係是必須的。美國也一直調解韓國與日本的關係,以加強西方陣營在東亞的團結,但是收效不大。
七月一日,日本內閣會議批准新的憲法解釋案解禁集體自衛權,對台灣來說,如果台灣有難,日本也可以以兵力介入。如果周美青訪問了日本,即使中國反應強烈,馬英九至少可以保持「中立」。因此不排除周美青訪日的主意可能是日本向美國提出來,而由美國來要求台灣。因為台北故宮文物到日本展出,已經籌劃了好幾年。
問題是馬英九為何會做出周美青訪日的決定,或者答應美國的這個要求?
除了馬英九不敢公開違逆美國的旨意,避免美國對他的效忠起疑心,據傳是因為馬英九的綠卡(或國籍)把柄在美國手裡,這也可能是美國願意一直支持馬英九的原因。五月十四日台灣《壹週刊》突然又爆出馬英九的綠卡問題,聲稱馬英九要補交巨額的美國即將追收擁有美國國籍或綠卡者的海外賬戶稅款,第一天美國方面的反應還相當曖昧,但是第二天總統府就拿出美國通知他的綠卡已經結案的文件,聲稱馬英九已經放棄云云。馬英九的綠卡問題鬧了八年,這次突然解決,卻又拒絕說明什麼時候解決的,難道是美國對周美青訪日的回報?
三年前,美國在台協會的一個展覽,也展示過孫中山擁有美國國籍,在孫中山當選中華民國總統後,美國就取消了孫中山的美國國籍。那是暗示馬英九盡可放心?
第一夫人周美青訪問日本,幾乎可以說,是台灣對非邦交國層級很高的外交活動,因為有總統特使的含義。陳水扁擔任總統期間,他的夫人有類似的兩個行程,一個是訪問美國,一個是訪問德國。但是日本卻是目前中國的第一敵國,顯然這個舉動是對中國很不友好的行為,一定會引起中國震怒,可是中國自始至終沒有講一句話。這是讓人特別疑惑的第二件事。
討好北京與仇日情緒的政治操作
要解釋這件事情,只能說,馬英九與北京私下做了溝通,而且事先已經溝通好了。問題是要北京諒解,還是應承北京,到時會尋找藉口取消周美青訪日?後者的可能性更大。因為如果是要北京諒解,北京也會抗議一番表示自己的一貫反對立場。可是北京一聲不吭,顯然不想因為北京的抗議,一旦周美青取消行程,會被認為是因為北京的壓力所致。
五月初開始,周美青據說跌傷而以輪椅進出,因此我懷疑她會以腳傷為由取消訪日。但是結果卻是以台北故宮沒有冠上「國立」,引起馬英九的震怒而取消周美青訪日。馬英九既實現對北京的承諾,還贏得維護台灣主權的美譽。
然而事實是,日本官方主辦單位東京博物館的宣傳品上有寫上「國立」,但是五家協辦的媒體沒有「國立」字樣,因為這些媒體在中國設有辦事處,擔心因為製造「兩個中國」被中國懲罰。而日本政府也沒有權力強迫民間媒體一定寫上「國立」兩字。
而更可疑的是,沒有「國立」的宣傳品已經出現幾個星期,馬英九按兵不動,到周美青出行前兩天的六月二十日,馬英九突然震怒,揚言取消展出,故宮博物院與駐日代表處立即手忙腳亂,日本那裡更來不及應變,雖然東京博物館作了公開道歉,展覽照舊開張,但是周美青卻以來不及準備行裝為名取消訪日。不過這也證明從五月初開始宣佈周美青訪日到六月二十日期間,周美青就完全沒有準備行裝。
故宮院長馮明珠二十三日在東京出席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的「神品至寶展」開幕茶會,會後受訪時,為相關的「國立」波折激動落淚。但民進黨立委陳其邁質疑,二○一一年馮任副院長赴中國出席活動,中國主持人介紹「台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馮明珠女士」時,她竟然笑盈盈的起身向大家致意。有輿論認為,「國立」、「主權」云云只是馬英九的政治操作,一方面討好北京,一方面發洩他的仇日情緒。
馬英九在中國與美日的選邊方面,選擇了獨裁中國而背棄民主美日。美日安保條約出現的這個漏洞,美國將如何補實,值得關注。
《動向》2014年7月號
林保華
- 《林保華專欄》中國區別對待台港澳
2014-06-18
台灣太陽花的烽火蔓延開來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不止台灣內部,還蔓延到澳門、香港,遲早燒到中國內地。
五月廿五日,澳門兩萬人上街,抗議政府以黑箱作業推出離任高官的自肥議案,如果政府不讓步,次日就要包圍立法會。六月六日與十三 日,香港立法會審議新界東北發展計畫前期工程撥款,因為建制派倚 仗其永遠多數要強行通過,民眾與社工兩次佔領立法會。這是受台灣 太陽花學運佔領立法院的感染,還被認為是「佔領中環」的演習。
在目前中國「內憂外患」下,中共迅速採取措施來滅火。中共是統戰的老手,也就是「利用矛盾,爭取多數,反對少數,各個擊破」;而 「利用矛盾」就是區別不同的事務,建立不同的政策,避免對手抱團 。
澳門在一九六○年代後就是「準解放區」,「回歸」後賭業興旺,近年來每年派錢,去年每人派了三萬多台幣。澳門五十萬人口,有兩萬 人上街,很是意外,但是事件還不涉自由民主,所以北京當天就做出 決定,澳門政府撤回議案,事件落幕。
香港佔領中環運動在去年一月發起,目的在於實現全面的、真正的,而不是被中共以「愛國愛港」為由篩選過的普選。中共出動強大的輿 論與組織力量打壓,甚至軍事恐嚇;泛民內部也出現爭議,氣勢一度 轉弱,但是台灣太陽花學運鼓舞了香港。
六月十日,也就是今年七月一日可能佔領中環以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表明中央擁有 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也就不存在所謂國防、外交以外的「高度自治 」。這是對香港的全面打壓,激起香港市民更大的反抗,十三日更多 人衝入立法會。但是個別泛民議員竟然召喚警察來驅離抗議民眾,使 人扼腕。
對台灣則是一打一拉的兩手策略,因為台灣還不是香港。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不顧馬英九要在立法院臨時會議強行通過傾中議案的敏感時刻 來到,表現出他們掌握不到台灣情況的猴急態度。但也在於表達北京 對台灣的主權,他們想什麼時候來就可以來。今年二月陸委會主委王 郁琦只訪問南京、上海兩地,張志軍卻可訪問四個地方,明顯的不對 等;北京來幾個官員就可以走遍台灣面對面統戰,台灣官員去中國呢 ?只有馬英九這樣的膿包總統才會如此喪權辱國。
張志軍與綠營接觸,在笑臉的背後是挑撥分化,例如可能會給陳菊「優惠」,藉以分化高雄與台南、陳菊與賴清德的關係,這點綠營必須 特別警覺。綠營在面對中共的統戰時,應謹記「錢照賺,共照反」的 原則,堅持台灣的主體價值,才能有效化解。
(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獨家】太激烈了! 蘇治洋自殺聲援林義雄
63歲的蘇治洋原本身體就虛弱,周六一天沒有進食,昨日凌晨二點左右,包括縣長蘇治芬等家人發現她身體虛弱,不斷勸說蘇治洋停止禁食,反核可以用另種方式,但蘇治洋不為所動,最後兒子及家人無計可施,將她以床單五花大綁,強制送至台大醫院斗六分院就醫安置。
醫院醫師發現蘇治洋走路有異狀,詢問是否胃絞痛,蘇治洋才坦承持水果到切腹自殺,經緊急檢傷發現,蘇的腹部有積血,緊急開刀引流,目前住院中,意識清楚。
蘇 治洋虛弱躺在病床上說,她本來想禁食表達反核信念,但知道姊妹們一定會將她送醫,她不想這樣,「逼得我刺這一刀,以死表達自己的決心和信念」,她趁家人不 注意時,拿刀子切腹自殺,但因為刀子太鈍,拉不動刀子,所以抽出水果刀後,以衛生棉堵住傷口,想讓血慢慢流乾死亡,不料被家人送醫,現在也無法再禁食,她 自嘲說:「我覺得我四不像,現在連起床都很難。」
蘇治洋家人不讓她再看報紙、電視,接觸核四相關訊息,所以她不知道馬英九承諾核四停 工,也不知道江宜樺今早記者會內容,她仍堅持說,「國民黨說如果林義雄昏迷的話,為了他生命的安全,要將他強制送醫,這個是更大的殘害,人如果有決心、理 念,真的不要用強制送醫、灌食來汙辱這個信念。」
民進黨立委劉建國表示,蘇治洋用自殺激烈的方式,個人認為非常的不當,林義雄均用溫和的方式表達意念,在此呼籲跟隨林義雄的支持者,不要用激情的方式表達。(李政遠/雲林報導)
知名評論家林保華反核 昏迷送醫已無礙
林保華自北京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系畢業後,曾在上海華東師範大 學教授中共黨史,1976年移居香港,曾任香港中報、信報編輯(1981-1986),其文章、專欄遍佈香港、台灣、美國報刊。2006年3月他與妻返台 定居,目前在自由時報、台灣時報、TAIPEI TIMES、TAIWAN NEWS、財經文化週刊、大紀元時報、大紀元新聞網、爭鳴、動向、開放等雜誌有固定專欄。(突發中心/台北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