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日 星期六

余英時(3):獲首屆唐獎「漢學獎」;[讀「反右運動五十年祭」感賦四絕句];2008台灣立委選舉的意義




余英時(200707)。[讀「反右運動五十年祭」感賦四絕句]。中有「橫掃斯文百萬家」


I was just writing about how Shi Zhecun (施蛰存) struggled through the tides of the "anti-Rightest movement" and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when I suddenly found this old poem-series from Yu Ying-Shih 余英时! I was overjoyed!

Hanching Chung 孫教授,謝謝分享。請問為什麼寫給你?因為施先生的關係?章詒和女史引用過它。

******

余英時:別再為虛幻口號殊死對抗
中時2008.01.30黃清龍/華府─普林斯頓大學電話專訪

     第七屆立委選舉令專家跌破眼鏡,這樣的選舉結果對台灣未來的發展究竟有何意義?長年關注兩岸民主發展的余英時教授指出,台灣立委選舉的最大意義,在於彰顯真實民意與民主化的成熟;民主與中國文化乃是台灣存在的最大動力,也是台灣最寶貴的兩樣資產。 
     余教授近年專心讀書著作,甚少對時政發表看法。記者徵得他的同意,將日前與他在電話上的訪談內容整理後在本報發表。以下是訪談內容: 
     立委選舉 彰顯真實民意 
     問:這次台灣立委選舉結果,出乎許多人的意料;從台灣民主發展的軌跡來看,你認為這次選舉代表何種意義? 
     答:我不是研究選舉的專家,無法評論選舉的具體實務,譬如新的選舉制度是否對民進黨比較不利,這些技術面的問題我並不清楚。但從選舉過程以及結果來看,我認為它突出了三方面的意義:首先,投票日當天平和有序,社會運作如常,顯示台灣人民已經十分習慣民主選舉,把它當成生活的一部份,這在華人社會是很寶貴的資產;其次,選民用選票對民進黨過去幾年執政的表現做出裁判,並願意給已經下台七年的國民黨再一次機會,這是台灣民主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第三、從新的民意來看,台灣人民表達出對兩岸和平與生活改善的強烈願望,這對台灣未來的發展是很重要的訊息,值得朝野重視。 
     挫敗民進黨 非終結本土化 
     問:有人認為民進黨的挫敗,代表本土化路線已經走到盡頭,你認為呢? 
     答:這恐怕是太過表面的看法。民主化與本土化之間本來就有著一定的關連,台灣經過近廿年的民主發展,整個社會逐漸走向本土化是必然的趨勢。但是本土化並不等於台獨,也不是哪個政黨的專利。不能說你民進黨最早喊出本土化,所以就只有你一個黨是代表本土的,其他政黨都不是。只要是透過民主的程序、經由人民選票產生的政權,都是本土化,都代表本土。(楨:余蛋頭) 
     我認為這次選舉最可貴的,是真實民意得到彰顯,台灣老百姓真正在乎的是和平、安全與生活的改善。過去為了一些虛幻的口號,台灣內部形成兩個集團做殊死對抗,這樣國家發展不可能好。所以國民黨透過選票再贏回來,對台灣內部的和解是很重要的。但這並不表示民進黨已經沒有前途。當初如果不是黨外的努力,台灣的民主發展不起來,這是民進黨對台灣民主的貢獻。但民進黨執政之後,腐化速度加快,選民決定不要它繼續執政。這是台灣選民的自主決定,是人民一票一票投出來的結果。將來民進黨重新整頓,還有機會重來過,這就是民主的精神。 
     清楚國際現實 摒棄激進台獨 
     問:這次選舉結果,對兩岸關係有何影響?有人說這代表著「終統」路線將成為未來的主流,你的看法呢? 
     答:不能太過簡單地做這樣的推論。台灣人民追求獨立自主是可以理解的,但台海關係影響區域穩定至關重大,各國基於國家利益都不希望看到衝突發生。以美國來說,台灣對它有很重要的戰略利益,美國也支持台灣發展民主;但美國不可能為了台灣而與中國發生衝突。這不是今天所謂的「中國崛起」之後,美國人才這麼想;當年文革發生時,美國政府就反對蔣介石反攻大陸的想法,因為中國太大,是個看不到邊際的戰場,美國連北越都打不贏,怎麼會為了台灣去和中國打仗?台灣既然自許為國際民主社會的一員,就不能不考慮到這一點。 
     國際的現實擺在那裡,台灣老百姓也很清楚,大家並不願意被中共統治,所以香港那一套東西在台灣沒有市場。但台灣人民也不希望為了獨立的空名而發生戰爭,因為那對台灣的傷害將是致命性的。因此激進的台獨路線受到摒棄,大家寧可維持實質的獨立,ROC和ROT名異實同,你維持中華民國的存在,就可以和中國平起平坐。我相信這才是當前台灣民意的主流,而且是不分族群、省籍的最大共識。 
     所以即使馬英九當選總統、國民黨重新執政,不必擔心台灣就會被中國吞掉,因為民意不會允許。相反地,正因為馬英九是外省人,我認為他在處理兩岸問題上會更加審慎。馬英九過去對大陸的民主曾表達關切,他對法輪功、六四事件的態度,都是有案可稽的。如果他當選總統,我希望他能繼續堅持下去,不要受國民黨內一些人的利益所牽絆。 
     民主與中國文化 是兩大資產 
     問:這幾年民進黨政府一些做法被批評是在推動「去中國化」,似乎不如此,台灣的主體性就無法建立;從歷史與文化的角度,你怎麼看所謂的「去中國化」問題? 
     答:我不清楚這個口號是怎麼開始的?如果「去中國化」是指過去威權時代的國民黨政權或今天在海峽對岸的中共政權,這是可以理解的,但仍不能用「去中國化」這個錯誤的名詞。從歷史文化上說,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因此如果真的公開推動「去中國化」那是很荒唐的事。你的根源明明就是中國文化,不論血緣、文字、語言乃至宗教信仰都是,怎麼可能去掉?一旦去掉了之後,台灣還有什麼?台灣人能夠完全西化,然後變成洋人嗎?台灣的下一代要從小學習希臘、羅馬歷史,乃至歐洲、美國的近現代史嗎?即使是這樣,你也不可能就得到所謂的主體性啊!一個國家的發展,不能脫離它的文化背景。台灣近代以來接受各種文化的影響,追本溯源,還是中國這個大文明體系底下的一部份。這是台灣很大的資產,為什麼要把它去掉呢? 
     問:近來北京當局對台灣的民主成就多所否定,你認為台灣的民主發展對中國有何意義? 
     答:台灣的民主發展對中國大陸當然意義重大。民主和中國文化是台灣存在的最大動力,也是台灣最寶貴的兩樣東西。民主不是空洞的理論,而是以文化為根源的實實在在的生活價值;文化也不能固步自封,必須是開放的,吸收世界上一切好的價值和事物。今天台灣能夠把兩者結合,顯示民主政治與中國文化是可以相容的,而不是一些人所說的中國因為國情特殊,所以不適合發展民主體制。這就是台灣民主的價值所在。 
     我一向對台灣的民主不悲觀,因為台灣人民走過威權統治,會更珍惜今天享有的一切。過去一段時間,台灣的民主發展出現一些亂象,在我看來那是從威權過渡到民主的必經過程。這次選舉證明,台灣的民主已經更加成熟,選舉變動如此之大,社會卻不擾不驚,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台灣雖然很小,影響力卻是巨大的。(記者現為美國布魯金斯學會東北亞中心訪問學者)



余英時教授獲首屆唐獎「漢學獎」

更新時間 2014年6月20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09:31

主辦單位推崇余英時以其研究論述與人生實踐,為「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作了最佳的現代詮釋
台灣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梁捐助成立的唐獎教育基金會6月20日公布第一屆唐獎「漢學獎」得主,由現年84歲的中研院院士、中國思想史學者余英時獲得殊榮,以表彰他超過半個世紀以來研究和關注中國歷史、思想、文化,以及推動儒家思想上的貢獻。
主辦單位在頌辭中褒揚余英時,「深入探究中國歷史、思想、政治與文化,以現代知識人的身分從事中國思想傳統的詮釋工作,闡發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論述宏闊、見解深刻,學界久已推為海內外治中國思想、文化史之泰斗。『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為傳統學者治史之宗旨,餘先生以其研究撰述與人生實踐,對此語做了最佳的現代詮釋。」
獲獎後,余英時受媒體訪問時表示,當他從中央研究院前院長李遠哲的越洋電話中獲悉消息後,覺得自己「受之有愧」,「很意外, 也不敢當」,不改其知識分子謙虛本色。

漢學泰斗

余英時原籍安徽潛山,出生於天津,師從國學大師錢穆,後赴美國哈佛大學深造,接受西方學術洗禮,專長以現代學術方法詮釋中國傳統思想。他所闡述的古代中國反智論、得君行道、內向超越與外在超越等理論,深刻影響半個世紀的漢學研究。
余英時曾任哈佛大學教授,香港新亞書院校長兼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美國耶魯大學歷史講座教授,現為普林斯頓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桃李滿天下。余英時著作等身,著有中、英著作59本,論文400餘篇,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華裔知識分子之一。
2006年,余英時以其在中國思想史及文化史的精湛研究,獲頒美國國會圖書館「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Kluge Prize),奠定他崇高的國際學術地位。

心系兩岸民主

余英時不僅學術成就卓越,他也關注政治和文化議題,時常發表評論,聲援兩岸民主運動,充分展現知識分子本色。
台灣當年發生「美麗島事件」時,余英時曾投書《紐約時報》聲援黨外人士。日前,余英時針對台灣反《服貿》學運提出看法,他認為大陸以經濟促進統一的障眼法已被識破,展現台灣公民對於中共極權政府的不信任,這是一場保衛台灣民主體制的運動。
中國大陸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後,余英時在《紐約時報》刊登全版廣告,公開支持中國民主運動;余英時夫婦催生的「普林斯頓中國學社」,成為當時許多流亡海外的中國知識分子與學運領袖的庇護所。
晚近,余英時也曾在專訪時表示,他不認為中國真正崛起了,中共政權也不可能長期維持,政治制度一定要有變革。
(責編:董樂)

讀者反饋

得不到大陸認可的所謂的海外「漢學」有什麼用?海外華人學者無可奈何花落去,不接地氣的漢學,豪無發源的追溯,一切等於零。余英時這種人,是會很快被人遺忘的!更何況在大陸,此人本就不算是個什麼人物、更遑論「學者」
Alex Chang, Londo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