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日 星期五

可能是附會的人與事:梁思成;趙寧


網路上多附會的人與事,譬如說,前一陣子跟溫紳兄指出所謂趙寧寫的,在台北第一殯儀館和附近的了悟生死之文章。

-----

今天第2次讀到這類說法,我認為這則梁思成的故事可能誇張:因為西方懂得京都、奈良兩都是文化資產的人多多。

1944年,美國要中國為他們提供中國日占區需要保護的文物清單及地圖,以免盟軍轟炸時誤加損傷。這個任務也就順理成章的落到了時任中國戰區文物保護委員會副主任梁思成的身上。讓人沒想到的是,梁思成竟將這事管到了日本的國土上—他要求盟軍不轟炸日本的京都與奈良。  本來,梁思成與日本不光有國恨,而且還有家仇。他的弟弟梁思忠,林徽因的三弟林恒就死在日本人槍口下。可他還是提出了這樣的建議。他說,要是從我的感情出發,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但建築絕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類文明的結晶。  


我們用Wikipedia的Kyoto項目查:

  • 4月16日 - 右京区太秦巽町に投弾あり。死者2人[17]
  • 6月26日 - 上京区智恵光院通下長者町上ルほかに着弾。死者43人。家屋全壊71戸[18]
換句話,美軍急了,也會給小馬威。

There was some consideration by the United States of targeting Kyoto with an atomic bomb at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because, as an intellectual center of Japan, it had a population "better able to appreciat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weapon."[6] In the end, at the insistence of Henry L. Stimson, Secretary of War in the Roosevelt and Truman administrations, the city was removed from the list of targets and replaced by Nagasaki. The city was largely spared from conventional bombing as well, although small-scale air raids did result in casualtie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