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5日 星期五

郭烈成,陳永昌、紀榮治、李宏信、柯文哲、馮光遠、連勝文;香港54位 學者,張劍寒、吳庚

地溝油-主嫌 郭烈成

最新消息!將地溝油賣給強冠的業者郭烈成,被屏東地檢署昨(4日)檢察官以詐欺及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等罪嫌聲請羈押,原本法院昨日裁定以5萬元交保,但屏東地檢署提出抗告,高等法院高雄分院今(5日)晚10時20分裁定撤銷發回重裁。

新頭殼newtalk2014.09.05 林朝億/台北報導

台北市長選舉戰況空前,今(5)日是最後一天登記。截至中午12點30分為止,共有6人完成登記。根據登記的順序,這6位市長候選人分別是連勝文、陳永昌、紀榮治、李宏信、柯文哲、馮光遠。

其中,除了連勝文外,其餘5人都是今天上午才登記的,並分別繳交2百萬元保證金。其中,紀榮治在1994年台北市第一屆民選時就已經參選,獲得3,941票,得票率0.28%;而李宏信則是醫師出身、目前為台北市宏仁診所院長;另外,陳永昌則是台大國際企業系副教授。

台北市從1994年開放進行直轄市長選舉後,1994年共有4人參選、1998年3人、2002年2人、2006年6人、2010年5人;今年台北市長選舉登記,截至中午為止,也有6人完成登記,跟2006年的6人登記一樣,是最多人參選的局面。


香港學界:對話之路雖盡 民主之心不死
香港民眾31日舉行集會,抗議北京當局限定的特首普選方案。(美聯社)
對於中國人大的香港政改決定,54位在大專院校任教的學者,發表致「對話之路雖盡,民主之心不死 ── 致全港市民書」,批評北京背棄了自上世紀1980年代以來一直強調的「民主治港」承諾,表示極度失望憤慨。以下為全文:
我們是一群在香港大專院校從事教學及研究工作的學者。
我們得悉,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已就2017年特首選舉作出決定,規定提名門檻為「過半數提委」,同時將候選人數目限定在三人之內。這個決定,容許不民主的提名委員會操控誰人可以成為特首候選人,嚴重限制不同政見人士參選特首的機會,並徹底扼殺了繼續討論各種政改方案的可能。北京背棄了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一直強調的「民主治港」承諾,巧言令色地強迫港人接受指鹿為馬的假普選框架,我們對此感到極度失望憤慨。
事態發展至此,透過對話爭取2017年實現真普選之路,恐怕已經走到盡頭。儘管如此,我們可以憤怒,但不可以衝動;我們可以失望,但不可以放棄;我們可以難過,但不可以心死。
儘管我們所追求的民主普選,在短期之內已經難以實現。但今天的挫折,只會更加堅定我們爭取民主的決心。我們深信,只要我們團結起來,共同承擔起時代的責任,真正的民主普選,終會在香港這片土地實現。
聯署人 (依筆劃序):
方志恒(香港教育學院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助理教授)
文錦燕(香港城巿大學專上學院社會科學部高級講師)
王邦華(香港中文大學通識教育部講師)
王慧麟(樹仁大學法律及商業學系客座教授)
成名(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副教授)
何寶英(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高級講師)
余偉職(香港城巿大學專上學院社會科學部高級講師)
余惠冰(香港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高級專任導師)
余嘉明(香港教育學院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助理教授)
吳德榮(澳門大學政府與行政學系教授)
呂大樂(香港教育學院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講座教授)
呂嘉慧(香港城巿大學專上學院社會科學部講師)
李展華(香港教育學院國際教育與終身學習系一級專任導師)
李敏儀(香港教育學院社會科學學系助理教授)
李詠怡(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李肇祐(香港教育學院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助理教授)
李劍明(香港城巿大學專上學院社會科學部高級講師)
周保松(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
周靜儀(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講師)
林道超(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高級講師)
林靜雯(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馬傑偉(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馬嶽(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
張楚勇(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高級特任講師)
張達明(香港大學法律學院首席講師)
梁恩榮(香港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副教授)
梁啟智(香港中文大學領袖培育課程副主任)
莊耀洸(香港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高級專任導師)
陳和順(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首席講師)
陳家洛(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
陳祖為(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陳智傑(恒生管理學院新聞及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陳綺媚(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講師)
陳韜文(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座教授)
陶兆銘(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馮可立(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名譽副教授)
馮偉華(香港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高級講師)
黃宇軒(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兼任講師)
黃宏發(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榮休講師名譽教授)
黃冠能(香港城巿大學專上學院社會科學部助理講師)
黃洪(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黃偉豪(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
黃錦芳(香港教育學院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客席講師)
楊佩玲(香港城巿大學專上學院社會科學部講師)
楊偉邦(香港城巿大學專上學院社會科學部兼任講師)
葉健民(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教授)
潘達培(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專業顧問)
蔡子強(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
鄭玉鸞(香港大學生物化學系首席講師)
盧啟聰(香港城巿大學專上學院社會科學部講師)
鍾劍華(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學系助理教授)
羅致光(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
關志健(香港城巿大學專上學院社會科學部講師)
蘇耀昌(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講座教授)



吳庚
悼念 張劍寒老師

張劍寒老師,民國十七年出生於江蘇沛縣,卒於民國一零三年七月四日。張老師於民國三十七、八年間,國共戰爭的亂局中,以少年兵的身分,隨軍撤退來台。來台之後即設法離開軍中,進入台大政治系就讀,
畢業後考入台大法學院的法科研究所(後來才分為法律、政治等研究所)。當研究生時甚得林紀東老師的賞識,於是跟隨林老師做研究,並在林老師指導下,以「戒嚴法之研究」為碩士論文題目。在當時實施戒嚴的肅殺氛圍中,以政治制度及比較法的觀點研究戒嚴法,闡明其法理基礎及實際效應,也是一項有意義的學術著作。其後被印成單行本,傳布頗廣。遂在張老師死後,媒體還稱之為「戒嚴大師」,實則研究戒嚴法,並不等於鼓動戒嚴或歌頌戒嚴,何來大師之名?張老師倒是真有一個綽號張大帥,想來是因為他籍隸蘇北,接近山東,體格魁梧高大,頗有將帥之姿,最主要的可能還是一口山東腔的國語,而山東又有個張大帥(張宗昌)之故。對別人稱他大帥,並不以為杵,但遇女同事稱呼大帥時,他總是笑著回答:「大帥不是好人啊」!


張老師早年在政治法律兩系教行政法與憲法課程,上課內容風趣幽默,甚受學生歡迎,當時參加反對運動的學生江蓋世到今天還稱讚他。張老師對行政法有句傳神的描述;「多如牛毛,朝令夕改」,學生大概都記得。張老師長期擔任台大政治系(所)主任、院長,又在許多政府機構擔任諮詢性的工作,如行政院法規會、中選會、研考會,司法院訴願會等,歷年重大行政法典的制定或修改,諸如訴願法、行政訴訟法、行政程序法及行政執行法等,張老師無役不與,而且居「領頭羊」角色。其中,他極力提倡行政機關應採聽證制度來保障人民權益,以及有效執行行政上稅款、罰鍰,他提議成立獨立的行政執行專責機關,現在行政執行署就是來自這個構想。因為這些參與政府的法規工作,佔去他課餘的大量時間,所以張老師的學術著作較少。

舊台大法學院(現在已成立三個學院),每個系規模都不小,也都有一些內部問題。政治系一直都維持三個組,要是在別的學校早就成立三個系了。教授們都來自各方,專長領域、研究方法南轅北,甚至對政黨或施政各有所偏,張老師以「和而不同」原則,不僅系務推行順利,教授們之間,也維持和睦的氣氛,難能可貴。張老師擔任系主任期間,獲當局器重,六十五年被提名為第四屆大法官。當時大法官需監察院同意,於是算舊帳的機會來了,原來張老師與系內的傅啟學、胡佛等六位教授接受哈佛燕京社的補助,研究「中華民國之監察院」,幾位老師採取文獻分析、深入訪談等方法,寫成了三大本研究報告。監委們的行為好壞均據實敘述。其中尤以張老師寫的部分,最為精彩(已故的法治斌教授曾對此讚不絕口),監委們遂抵制提名,揚言否決張氏的任命案。最後經李煥主任協調,監察院投票通過,但是張老師「自願」放棄宣誓就職,仍留在學校任職。十餘年後李煥組閣邀張老師擔任政務委員,也有補償之意。這段過程,影響我頗為深遠,張老師是我讀研究所的導師,也是論文口試委員,我一直與他有聯絡(包括在國外讀書),事件過後不久,我就學成回國,張老師二話不說聘用我回系教書,如果不是張老師擔任系主任,我不可能獲得教職,因為當時留美是主流,不可能接受學德文的人進入。不在台大任教,則此後的生涯完全不同,所以我非常感激張老師。真是先生之恩,山高水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