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0日 星期二

蘇五雲 、江樹生、陳耀昌《福爾摩沙三族記》:鄭成功、Pastor Antonius Hambroek 「范無如區(亨布魯克)訣別圖」:Jan Willem Pieneman、顏水龍

Big Spender:幾可亂真 街頭造宣紙

9,687
■蘇五雲在荒廢多年的地舖門前作畫約八年,該地舖現正進行大裝修,對於能否繼續在相同地點畫畫,他表示當新租客出現時再作打算。
隨着醫學進步,現代人的壽命越來越長,退休後就是人生下半場的開始。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廣告界大紅人蘇五雲,是聯交所、積金局標誌的設計者,有份參與1988年香港組合草蜢的首張大碟形象包裝宣傳,又將避孕套廣告設計得既符合廣告條例、又讓人明白所賣產品,並帶到地鐵燈箱廣告中。2000年,蘇五雲於不惑之年從廣告界退下來,不過他沒有離開創作,反而走到中環街頭畫畫,更無師自通畫上中國畫。畫中國畫,以使用有紙壽千年美譽的宣紙為最高級,而他不但使用宣紙,亦會在街頭製作再造紙,他說他的再造紙在街上日灑雨淋,跟宣紙一樣百折不損,視之為「自製宣紙」。
記者:黃碧珊
攝影:梁志永
宣紙、端硯、湖筆及徽墨合稱最高級的文房四寶,是中國古代進貢的文房用品。唐代時,宣州出產貢紙,稱為宣紙,宣州即現在安徽省涇縣。正統的宣紙是指使用涇縣所種植的青檀樹皮和砂田稻草為主要材料,加上多條酸鹼度不同的河流為原料加工及造紙漿用水,經過18道工序,製作需時兩年,一張柔韌性強、良好潤墨性、宜書宜畫、耐久及抗蟲的中國紙代表作──宣紙才生產出來。2009年,宣紙製作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無論是書畫家,還是皇帝,都對宣紙愛不釋手,以南唐末代君主李煜最為瘋狂。李煜不但開闢了南唐開國君主李昪居住、讀書、批閱奏章的地方「澄心堂」來儲藏宣紙,還親自監製這種紙,命之為澄心堂紙,是宣紙中的珍品,不過傳世極少,歷代也經常被試圖仿製。清乾隆皇帝喜歡收集各種名貴紙張,對古人所讚頌的澄心堂紙非常嚮往,於是命清廷內府如意館仿製澄心堂紙。
約300年前,乾隆皇帝仿製紙中之王;今天,蘇五雲只求造畫紙自用,他沒有從涇縣運來製紙材料,簡單用上雞蛋紙盒、從街邊樹上掉下來的樹葉、枯萎的樹根、氣根等,坐在街頭將紙盒撕碎,將所有材料放在一個小石磨慢慢磨碎,加上清水放在一個蒸餾水樽浸過夜,再倒到模板中壓平待乾。一張紙製作需時多久?「每次造兩張,平均兩日做一張。我有的是時間,可以花多一點時間來自製。」正式退休14年的蘇五雲又跟記者說,他家住赤柱,每天坐小巴往返需三小時。

每日一筆畫圓 價格隨心而定

在荷李活道94號門外,總會看見那緊閉的生銹鐵閘門上掛了好幾幅中國畫,旁邊有一位頭戴漁夫帽,穿上黑色衫褲的畫家在街頭創作,每幅畫只是以大頭釘釘在木板上,每塊板也釘上一張只有英文名Grand So的卡片,Grand的中文意思為隆重、豪華,跟蘇五雲的打扮與風格完全不相配。每次問他在廣告界的經典作,他總是說是很久以前的事,已經忘記了,又說即使在荷李活道的街頭遇上認識的舊客或同事,他也不會主動跟他們打招呼,似乎想跟退休前的事劃清界線。
回顧「上半生」,蘇五雲輕描淡寫說:「還在理工讀設計系時,已經做幾份不同崗位的廣告兼職。做廣告時每日處理各種大小事務,做一年廣告就如其他人做三年工。」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蘇五雲在30歲已經籌劃退休,除了因為工作繁重,還希望抽多點時間陪伴患心漏病的太太,結果40歲退休,有6年可以全天候跟太太一起。蘇太離開時,蘇五雲心力交瘁,「是一生中最痛心的一次,完全沒有鬥志,每天就在荷李活道療傷,我叫這做道場,是給我靜心的地方,過了幾年傷口才痊癒。」最佳的修道方法就是畫圓,因為圓形包含有始有終與無始無終的哲學,簡單一筆,要畫得圓看似容易卻實在需要用心。這是他令自己保持心平氣和的良方,所以每天第一幅要畫的畫就是圓,「還有我用方形紙畫,又具中國天圓地方的文化,有個外國人跟我訂數百幅圓畫。」他的畫開價隨心,由150元至20萬元一幅也試過。

自製宣紙夠韌 遇暴雨仍無損

中環荷李活道既是旅遊區又是住宅區,蘇五雲學了一套新相處模式,在訪問的短短數小時,差不多每10分鐘就要跟眼前經過甚至是對面行人路行過的朋友打招呼,非常忙碌,「這裏的人很有人情味,跟從前只為錢而活的生活截然不同,街坊們冬天會拿熱茶給我喝,夏天則請我喝凍飲,附近的住客經常將不要的繪畫用品送給我,宣紙、畫具、顏料等,其中一個送我的油畫顏料有一架小型貨車那麼多,他將貨車直接從荷李活道開到我赤柱的家門前。」他原本是畫西方油畫,現在轉畫中國畫,也是因為街坊送他宣紙。
其實,他在街頭造紙,街坊也是其中一個因素,「我看見一些公公婆婆在斜坡上拾紙皮很辛苦,會跟他們買一些從附近畫廊掉出來的舊畫布,按大小每塊10元起賣給我,10元可能相等於他們一天拾紙皮的收入,有時也會跟他們買一些紙皮來造紙。」初期使用貨箱紙皮來自製中國畫紙,即使加上樹木纖維,但是畫紙顏色既深兼且潤墨性不好,試來試去發現雞蛋紙盒最好使,纖維豐富、顏色夠淡,加上樹木纖維,做出來的紙仿似宣紙,「除非打風落雨天,我每天朝十晚五都在這裏。試過一次掛上3號風球,早上沒有下雨,我出來開檔,怎料突然狂風暴雨,連掛在鐵閘上的畫也沒時間收拾,就要離開避雨。第二天回來,紙是濕透的,但看見所有畫既無脫色亦無被風吹破,完整無缺掛在這裏。」蘇五雲所製的畫紙跟宣紙有異曲同工之妙。
看見有外國人摸了摸蘇五雲的畫,然後問他的畫是否用中國紙,他答是,然後解釋畫作意念,結果成功售出一幅畫。問他為何不告訴他們部份紙是自製的,他說:「如果全部都是自製,就會說紙的故事,但今天只有三幅是自製畫紙,就不用說了。」打算以街頭藝術家生活終老的蘇五雲,繪畫只為消磨時間,不用跟從前一樣着緊賣橋與銷量,真的一副藝術家氣派。

「滄海咩咩笑」畫展

日期:1月8日至3月22日
地點:荃灣楊屋道1號荃新天地1樓荃新藝廊
內容:適逢羊年,展出22幅由蘇五雲以羊為創作主題的作品 


*****
陳耀昌 鄭成功是躁鬱症患者。Manic Depressive Psychosis。他躁起來的時候,只要細故,自己人也殺。承天府尹楊朝棟和吳豪死得最寃。還有更早的施琅父兄,也是這樣被殺的。後來一發作,也殺了自己。評鄭成功,請也自心理層面去看。他是一個太太太複雜的病患。所以釀成家庭悲劇,也殺了自己(自殘),又自己埋下鄭氏王朝覆亡的遠因。



陳耀昌新增了 2 張相片 — 與葉綠娜
亨布魯克牧師訣別圖1935 vs 1810
我們一直都以為,顏水龍1935年的「范無如區(亨布魯克)訣別圖」是他原作的。最近名鋼琴家葉綠娜和夫婿魏樂富自荷蘭博物館照了一張畫給我,我才知道,他是仿荷蘭畫家Jan Willem Pieneman 在1810年所畫。原畫比顏版要細緻多了。
原作最讓我讚嘆的是房間右邊窗外那株髙大的蒲葵樹,以及另外那一面的城牆。
我在「福爾摩沙三族記」,也用到顏水龍版。
由這畫也可知,1661年被國姓爺處死的亨布魯克,在死後150年仍被國人入畫,可見他已成為荷蘭殉道聖者。

~~~~~~

Jan Willem Pieneman (Dutch pronunciation: [jɑn ˈʋɪləm ˈpinəˌmɑn]; 4 November 1779 – 8 April 1853) was a painter from the Northern Netherland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an_Willem_Pieneman
The Self-Sacrifice of Pastor Antonius Hambroek on Formosa (1810)




*****

台灣的荷蘭史專家江樹生譯注的四大冊《熱蘭遮城日誌》和《梅氏日記》,前者是荷蘭統治台灣時期的基本史料,後者為紀錄鄭成功最珍貴的史料。


江樹生迭獲總統文化獎及台南文化獎殊榮


  江樹生係本校第一屆歷史系畢業生,先後任教於嘉義女中及文化大學。為圓「開創台灣歷史另一扇門」之美夢,放棄安逸的教職生活,離開台南玉井故鄉,遠渡重洋移居荷蘭,浸沉於海牙荷蘭國家圖書館及檔案館內,鑽研史冊書籍,其間歷經語文阻碍、生活困頓及無助孤寂等挫折,皆能以無比的毅力一一克服。將近四十年歲月,專注從事於有關台灣荷蘭檔案的譯註及研究工作...

詳全文

http://cdc.thu.edu.tw/web/news/news_detail.php?cid=8&id=130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