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假日,大家多看一點。這篇好。
受害者除非有目擊證人或者監視錄影或者跟朋友傾訴,性騷是很難舉證的,我曾拿裹小腳來比喻性騷受害者。如果你沒認知到裹了小腳的女人就是終生「殘廢」,那你也不會明白性騷受害者的人權是「被廢的」。
她(他)剩下的是搭著Me-Too 潮浪訴說。沒想到現在加害者還要搖身一變,搶走話語權。
同情男主角,質疑這股Me-Too是在獵巫的人,不要忘記這些人是政治人物、文化光環人物,他們本來就有很大的話語權(多數大過受害者),自然有他們的辯解版面。要不,自認清白,一狀告上法庭,誹謗或跟騷,都可以。被指控的人不是沒有救濟手段。
打預防針,搶話語權,將自己的諸種「痛苦」(無法入眠等等)推到二十幾年前或者席間已經道歉過的性騷上,儼然成為受害人。這種手段,講真的,就是任何情況都想創造資本。
我佩服吳乃德創下範例,一句無顏參與公共事務。江湖,從此不再相見。這才是廉恥心。
2011/07/14 資料來源: 蘋果日報
蘋果日報
吳乃德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最近民進黨提出的全國不分區立委名單,引發很多討論。評論多關注名單中部分人選的問政能力和品格。這份名單其實也涉及民主發展的重要議題。
1990年的憲改全面改選中央民意代表,同時設立「全國不分區」名額以代表全中國的法統。當時民進黨反對這個制度,可是在反對不成的情況下,黨主席黃信介做了一個非常具有民主想像力的宣示。他說,將來臨的國大代表選舉,民進黨要讓人民知道,民進黨關心的是國家的全部,而非私人利益。因此全國不分區的名單有必要出現教育、環保專業人士,以及弱勢團體代表。
新潮流立即表示支持,隨後確實也推出了原住民、身障、環保、婦女、漁民、老兵、勞工等代表。這應該是民進黨(和新潮流)最被社會尊敬的時期。
黃信介主席的宣示其實具有十足的「民主想像力」。因為,第一,雖然民主政治在理論上人人平等,可是實際上,優勢者、優勢團體、和優勢階級的聲音在民主過程都比較強勢,甚至成為唯一的聲音。弱勢者的利益和主張,經常被排除在政治領域之外。這也是為何政治學常提到「半主權的人民」:雖然主權在民,可是人民經常只能就優勢團體提出的政策選項加以選擇。這是民主政治的先天缺陷。特意讓弱勢團體的代表進入立法院,或多或少克服了民主政治的先天缺陷。
零星弱勢僅為點綴
第二,因為弱勢團體或階級經常被忽略,所以他們對民主的認同比較低,對政治比較疏離。如果他們有代表在政治體系中發言,當能增加他們對民主、對政治社區的認同,民主政治的運作也將比較健康。
可惜在1992年立法委員選舉之前,許信良主席領導下的民進黨,全國代表大會決議不分區由黨員直選。要求弱勢團體代表去全國競選,當然違反保障弱勢的邏輯。那一年黨員普選的結果,當選不分區代表者中只有黃爾璇和楊青矗,勉強符合專家和弱勢的標準。
後來幾屆的不分區立委也都因為黨員直選,而導致其不分區名單中只有零星的弱勢代表,點綴在由強勢政治人物偽裝的弱勢代表中。黨員直選固然合乎「黨內民主」原則,可是卻因而捨棄了更高層次的「民主想像和創新」。
這次不分區名單的產生方式不再由黨員直選,而是由黨中央決定。這免除了黨員直選的弊病,也符合專業及弱勢代表不分區的邏輯,所以非常令人期待。可是結果卻令人感到意外。
期待未來每一個政黨都願意發揮這種民主創造力,讓台灣社會中所有的階層、不同的利益,都有機會在決策過程中發聲,互相妥協、共同合作。也讓弱勢者感覺:國家是所有人的,政治對所有人開放,每一個人都有機會付出,也能從中獲益。
民進黨不分區名單也涉及了世代交替的問題。目前民進黨和國民黨似乎都面臨這個課題。我們或許可以從另外的角度,來思考政治人物的培育。
目前被提名為不分區立委的新世代,都是以政治為終身志業的人。對職業政治人物,選舉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訓練場。親身面對你的選民,了解他們的生活和想法,接受他們啟發、也啟發他們。學習如何從空無中創造選票的、人力的和財務的支持;也學習如何讓人家喜歡你。學習如何呼應支持者的想法,可是又保持自己的主見。學習如何調和選區對立的意見。學習如何規劃選舉,如何擬定選戰的訴求主軸;學習如何當領導者帶領你的團隊打仗。學習如何擊敗對手,可是又對他保持適度的尊敬。當失敗的時候,學習如何檢討、如何捲土重來。當選之後,學習如何在你的選區當一個領導者。
經過選舉才能成熟
這些都是民主時代政治領袖的必要條件;也只有經過選舉,政治人物才可能真正成熟。選舉絕對不是負擔,而是必要的訓練。許多優秀的政治人物,其見識並沒有因選舉而磨損,其操守也沒有因選舉而侵蝕。民主政治中的傑出領導者,哪一個不是經過選舉的訓練、磨練和考驗?林肯、邱吉爾、布萊爾、柯林頓、歐巴馬。而且他們大多有選舉失敗的經驗,也從失敗中學習和提升。將有潛力的新世代放在不分區名單中,或許不是在培育他們,而是在阻礙他們的發展。
日期標題來源回應作者2011/07/14 民主想像和人才培育 蘋果日報 3 吳乃德
2009/12/10 美麗的記憶與遺忘 中國時報 0 吳乃德
2009/05/20 繼續為人權園區請命 中國時報 0 吳乃德
2009/02/27 邪惡真的「庸常」嗎? 中國時報 0 吳乃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