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Ai, as for his revolutionary forebears, activist and aesthetic concerns have become one and the same'
Ai Weiwei’s artistic rebellion against the Chinese state
THE-TLS.CO.UK
‘A duty to dissent’ | En Liang Khong
When Ai Weiwei went missing in 2011, an enterprising reporter visited
2015 德語媒體:“我就像一棵樹,我在成長”
正在德國的艾未未日前接受《南德意志報》的專訪。他透露,當局發還他護照,同時也許諾允許他自由回國。艾未未還說,中國的體制有問題,但是破壞什麼很容易,之後建立的新事物卻不一定更好。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採訪的開頭,《南德意志報》記者首先和艾未未談及了四年前他被當局拘押以及被指控偷漏稅的情況。艾未未表示,他"經歷了不同程度的不自由,其中包括不少極端情況。"他透露,所謂偷漏稅案件並非針對他本人,而是針對他所工作的公司;不過他並非這家公司的負責人,而且當局也沒有針對該公司的偷漏稅證據。艾未未說:"他們就是要破壞你的名譽,在中國的政治犯就是這樣的待遇。"
關於他本人的現況,艾未未表示,他覺得當局近期對他的其它限制不斷放鬆;儘管中國當局依然注視著他的一舉一動,但是氣氛和以前比已經緩和許多。而且他重新獲得護照,其旅行自由"也幾乎沒有限制"。艾未未還透露,中國當局對他說"你是自由人",並許諾他處境後可以回國。
當局時隔四年,將護照發還給艾未未
"中國社會遠沒有現代化"
隨後,記者話鋒一轉,指出儘管當局的艾未未的監控越來越松,但是對那一百多名維權律師而言,情況就完全不同。艾未未對此則回答說,當局對這些律師的手段非常專制,但是和他當時被拘捕的狀況依然有很大的不同。"他們的案子將會有法院來判,當局不再遊走於法律框架之外。"他還說,即便警方拘捕這些律師只是為了控制他們而採取的一種策略,但警察依然有權這麼做。艾未未認為,習近平的反腐運動造成了異常緊張的氣氛,因此當局現在絕對不願意失去對局勢的掌控;一旦有不穩定的苗頭,當局立刻就會介入。
艾未未還表示,他明白當局之前為何對他如此強硬。他說:"中國的社會結構十分脆弱,當局只要稍有鬆懈,就會導致全面崩潰。我知道這話聽起來有些奇怪。"他解釋說,中國沒有現代社會的文化,沒有個人主義,沒有言論自由,也沒有個體自主的理念;中國缺乏教會、工會等能夠代表不同利益訴求的社會結構,"皇帝高高在上,底下是被抹去個人色彩的芸芸眾生,今天依舊如此。"
7月30日,艾未未抵達德國慕尼黑
他指出,國家把持社會的時間已經太長,所以當局無法容忍不同意見,絲毫不能容忍在任何地方產生新權力的可能。
艾未未還說,他依然對中國有朝一日實現民主表示樂觀。"中國在經濟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它無法就此壓制人民對自由的訴求。總有一天,巨大的壓力會導致爆炸。屆時,沒有民眾的信任,專制政權將無法度過危機。"他認為,關鍵問題是中國如何形成一個現代社會;但是目前圍繞這個問題,甚至都沒有相關的討論。
DW.COM
時隔四年艾未未重新領回護照
中國當局週三向藝術家艾未未發還了其護照。艾未未的一名發言人也向媒體證實了這一消息。艾未未本人也在社交網站Instagram上貼出了一張他手持護照的照片。(22.07.2015)
四年重獲自由身艾未未首站抵達慕尼黑
艾未未終獲英國半年簽證
評論:艾未未—— 一個創造兩極分化的藝術家—不錯
"當局現在更了解我"
隨後,記者又問及艾未未如何看待自由受限的四年。他說,那是充滿不確定性與風險的四年,"今天,我更了解他們,他們也更了解我。這樣挺好。"艾未未還說,人性是普遍的,即便是代表國家的工作人員,也是像他一樣的人,"他們只不過是在某個社會政治體制里工作,這點限制了他們的行為。"他說,作為藝術家,他也和這些國家工作人員溝通,告訴他們如果這個社會有所改變,他們也同樣是受益者。"在這方面,我取得了不少進展,他們現在對我的看法也積極多了。"
此時,《南德意志報》的記者表示,艾未未的這一回答很令他驚訝,"如果我的自由被我的政府毫無理由地剝奪,我事後絕不會說'我更了解他們',而是會大聲罵他們是強盜,罵他們不公正、罵他們愚蠢。"艾未未對此的回答是:"他們絕對不愚蠢。在中國有許多人在努力,只是因為這是個錯誤的體制,所以他們無法取得進展。但我也必須謹慎小心。破壞什麼很容易,之後建立的新事物卻不一定更好。"艾未未強調,人必須基於現狀來展開工作,這比妖魔化對手要困難得多。
艾未未還對記者表示,當局現在已經明白,他是想讓中國變得更好。"沒有這樣的信任基礎,他們也不會讓我重新辦展覽、重新發還我的護照。"
在採訪的末尾,艾未未說,如今必須要謹慎行事,世上沒有簡單的好與壞、對與錯。"我希望我的所作所為能夠對我們的社會有所幫助。不僅僅是批評,還要提供解決方案。如果我沒有解決方案,那我為什麼要去談論問題呢?"
記者問道:"您從前說話可不像現在這般謹慎。"
艾未未的回答是:"我就像一棵樹,我在成長。"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日期 05.08.2015
作者 文山(摘編)
浦志強被提起公訴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在新浪微博上公佈消息稱,以涉嫌煽動民族仇恨罪、尋釁滋事罪對浦志強向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德國之聲中文網)本週五(5月15日),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通過新浪微博官方帳號公佈了該消息。微博中引述起訴書指控:"被告人浦志強利用信息網絡,先後多次發布微博,煽動民族仇恨,情節嚴重;公然辱罵他人,情節惡劣,破壞社會秩序,依法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
浦志強曾為艾未未、新公民運動的活躍人士等眾多知名異議人士擔任代理律師。他曾經站出來反對勞教制度,並在2013年2月成為中國主流媒體《南方人物周刊》的封面人物("中堅浦志強")--這對於一名政府批評人士而言非常罕見。
去年5月浦志強參加"六四"紀念活動後被以涉嫌"尋釁滋事"刑拘。6月13日,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發布消息,"經檢察機關批准,2014年6月13日,北京市公安局以涉嫌尋釁滋事罪、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對浦志強依法執行逮捕。對浦志強涉嫌的其他犯罪事實,公安機關正在進一步偵查中"。
浦志強的被捕曾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和譴責。
浦志強案的代理律師莫少平對美聯社表示,起訴罪名減少了,但他強調,對浦志強的兩項指控都是毫無依據的。
今年5月初,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拉特克發表聲明稱,美方對浦志強被關押一周年表示嚴重關切,並呼籲中方將其釋放。
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華春瑩回應說:"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一樣,感覺美方有些人心很大,手很長,到處想充當世界警察或法官。"她說:"中國是法治國家,中國司法機關依法處理有關案件。我們要求美方摒棄雙重標準,謹言慎行,停止以任何方式乾涉中國司法主權和內政。"
北京檢察院方面指控浦志強"利用信息網絡,先後多次發布微博,煽動民族仇恨,情節嚴重"。此前律師莫少平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煽動民族仇恨和歧視的罪名源於浦志強一篇關於2014年3月1日昆明火車站血案的博文。當時他在一篇博文中寫道:"說疆獨製造恐怖,這回我信。死傷極慘重,後果太不堪,你就給了我一句話。說疆獨兇殘你沒責任,我不滿意。天天說黨的政策亞克西,維吾爾人心向黨,就這麼血肉橫飛?……"
最近幾年中國國內民族矛盾引起的衝突已經造成數百人死亡。北京方面指責帶有宗教背景的恐怖分子勾結境外勢力製造這些流血衝突。浦志強是提出中國應該反思民族政策的代表之一。
浦志強曾在微博上寫道:"如果新疆真的是中國的一部分,那就不要像對待殖民地一樣對待它,不要讓自己像佔領者和劫匪一樣。"浦志強的微博帳號已經被官方關閉。
DW.DE
回顧:德國之聲2006年維權律師系列採訪
德國之聲中文部在2006年曾製作系列報導,採訪了包括浦志強、高智晟、莫少平在內的維權律師代表人物。回顧當年的採訪錄音,對照其中許多人物的如今處境,讓人們對於中國維權律師們的生存困境會有更深的理解。(06.03.2015)
浦志強案的陰影
眾多律師、法律學者和媒體人在網絡上為浦志強慶祝生日,進行了一次中國式的集體抗議。時評人長平認為,此案是打壓律師權利及言論自由的一個極端。(13.01.2015)
浦志強妻子:他在看守所中遭受非人折磨
知名維權律師浦志強的妻子孟群致信習近平,稱浦志強在看守所裡遭受了非人的身心折磨,家屬卻無法探視。她認為浦志強無罪,請求當局讓他回家。(19.12.2014)
中國律師易成被告?
本週三,《法蘭克福匯報》聚焦中國《刑法修正案草案》修改擾亂法庭秩序罪一事,稱這會導致力量格局更加向法官一邊傾斜。在未來,中國的刑事辯護律師們更容易自己變成被告。(17.12.2014)
艾未未:我的不安影射這國家 - 20150518 - 中國 - 中國要聞
【明報專訊】內地著名藝術家艾未未,因護照被當局收繳,無法領取國際...
NEWS.MINGPAO.COM
德語媒體:“我的恐懼和不安映射了這個國家”
中國藝術家艾未未接受德國《明鏡周刊》專訪,談到生活在柏林的6歲兒子以及中國政府對維權人士的打壓。此外該刊還分析了德國質量檢測雜誌Ökotest進軍中國市場所面臨的機遇和風險。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藝術家艾未未因為觸怒北京當局而無法出境。人權組織大赦國際授予他 "良心大使"稱號,但他本人卻無法出席在柏林舉行的頒獎儀式。《明鏡周刊》(Der Spiegel)為此在最新一期刊登了對艾未未的專訪。
該刊記者在訪談中首先與艾未未聊起了他生活在柏林的6歲兒子,由於艾未未無法得到護照,因此不能前來德國與兒子相聚。艾未未表示,作為一個父親,與兒子如此相隔兩地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其實欺負你的人過得也不比你好',他不久前曾這樣對我說,'你不得不躲避他們,而他們則不得不跟在你後面跑。'這句話真的讓我的情緒振奮了一些。我的恐懼、我的不安全感其實只是映射了這個國家的恐懼和不安。"
艾未未之子艾老
記者問艾未未,如果要在中國諸多人權案例中特別提出一個,他會選擇誰。艾未未的答案是浦志強。艾未未認為,浦志強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做事審慎周到的律師。只是因為不願忘卻1989年天安門廣場上發生的事情,因此遭到當局拘捕。
"現在他已經被關押一年,被指控犯下嚴重罪行,卻根本沒有相應證據。他的案例可以顯示,中國有朝一日會變成什麼樣子:究竟會不會成為法治國家?"
《明鏡周刊》採訪記者隨後指出,中國政府以前在人權議題上處於守勢,而現在開始提出反詰:美國不是也有種族主義事件?艾未未認為,美國的種族歧視現象令人不齒,但那里至少可以就此公開討論。
"中國的發展還在完全不同的階段,這裡經常出現侵犯人權的事情。不過我們也看到有所改善。不久前慶安火車站槍擊事件遭到曝光,警察打死一名男子-就在其孩子的眼前。現在對這名警察進行公開調查,這在以前是根本不會發生的事情,絕不會!互聯網形成了政府無法忽視的壓力。"
來自德國的質量檢測
《明鏡周刊》本期內容中除了艾未未專訪之外,也提到了進軍中國市場的德國老牌質量檢測雜誌ÖkoTest。名為 "優恪"的中文版網頁已經正式上線。
"商業模式是這樣的:中國和德國專家一起在中國進行採購-食品、化妝品等日常用品。樣品密封後送往德國的檢測實驗室,按照歐洲標准進行測試。測試結果會與同歐洲不盡相同的中國產品標准進行比對,然後公佈在互聯網上。"
文章寫道,中國中產階層不斷壯大,他們手中有錢,對於產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層出不窮的產品質量醜聞更是讓他們的信任感日益流失。
ÖkoTest的中國版“優恪” "迄今為止,只有國家媒體就顧客們的憤怒進行報導;而大部分情況下,外國品牌得到的評價尤其差。中央電視台每年年初播送的消費者節目臭名昭著。過去幾年裡,他們把奔馳、蘋果和阿瑪尼等高檔品牌當成靶子;報導中充斥著負面案例,卻少有分析。"
資深媒體人羅昌平出任優恪CEO,他說服德國人將"優恪"打造成一個網絡化的平台,而非傳統雜誌。理由是,中國傳統媒體被審查機構牢牢掌控,毫無空間。
"因此,優恪(OKOer)沒有以雜誌的形式面市,同時也不僅僅是一個網站或是微博,而是同時在好幾個聊天平台上登場亮相。緊盯中國記者的審查機構促使他們想出了新的點子。"
編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THE-TLS.CO.UK
‘A duty to dissent’ | En Liang Khong
When Ai Weiwei went missing in 2011, an enterprising reporter visited
2015 德語媒體:“我就像一棵樹,我在成長”
正在德國的艾未未日前接受《南德意志報》的專訪。他透露,當局發還他護照,同時也許諾允許他自由回國。艾未未還說,中國的體制有問題,但是破壞什麼很容易,之後建立的新事物卻不一定更好。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採訪的開頭,《南德意志報》記者首先和艾未未談及了四年前他被當局拘押以及被指控偷漏稅的情況。艾未未表示,他"經歷了不同程度的不自由,其中包括不少極端情況。"他透露,所謂偷漏稅案件並非針對他本人,而是針對他所工作的公司;不過他並非這家公司的負責人,而且當局也沒有針對該公司的偷漏稅證據。艾未未說:"他們就是要破壞你的名譽,在中國的政治犯就是這樣的待遇。"
關於他本人的現況,艾未未表示,他覺得當局近期對他的其它限制不斷放鬆;儘管中國當局依然注視著他的一舉一動,但是氣氛和以前比已經緩和許多。而且他重新獲得護照,其旅行自由"也幾乎沒有限制"。艾未未還透露,中國當局對他說"你是自由人",並許諾他處境後可以回國。
當局時隔四年,將護照發還給艾未未
"中國社會遠沒有現代化"
隨後,記者話鋒一轉,指出儘管當局的艾未未的監控越來越松,但是對那一百多名維權律師而言,情況就完全不同。艾未未對此則回答說,當局對這些律師的手段非常專制,但是和他當時被拘捕的狀況依然有很大的不同。"他們的案子將會有法院來判,當局不再遊走於法律框架之外。"他還說,即便警方拘捕這些律師只是為了控制他們而採取的一種策略,但警察依然有權這麼做。艾未未認為,習近平的反腐運動造成了異常緊張的氣氛,因此當局現在絕對不願意失去對局勢的掌控;一旦有不穩定的苗頭,當局立刻就會介入。
艾未未還表示,他明白當局之前為何對他如此強硬。他說:"中國的社會結構十分脆弱,當局只要稍有鬆懈,就會導致全面崩潰。我知道這話聽起來有些奇怪。"他解釋說,中國沒有現代社會的文化,沒有個人主義,沒有言論自由,也沒有個體自主的理念;中國缺乏教會、工會等能夠代表不同利益訴求的社會結構,"皇帝高高在上,底下是被抹去個人色彩的芸芸眾生,今天依舊如此。"
7月30日,艾未未抵達德國慕尼黑
他指出,國家把持社會的時間已經太長,所以當局無法容忍不同意見,絲毫不能容忍在任何地方產生新權力的可能。
艾未未還說,他依然對中國有朝一日實現民主表示樂觀。"中國在經濟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它無法就此壓制人民對自由的訴求。總有一天,巨大的壓力會導致爆炸。屆時,沒有民眾的信任,專制政權將無法度過危機。"他認為,關鍵問題是中國如何形成一個現代社會;但是目前圍繞這個問題,甚至都沒有相關的討論。
DW.COM
時隔四年艾未未重新領回護照
中國當局週三向藝術家艾未未發還了其護照。艾未未的一名發言人也向媒體證實了這一消息。艾未未本人也在社交網站Instagram上貼出了一張他手持護照的照片。(22.07.2015)
四年重獲自由身艾未未首站抵達慕尼黑
艾未未終獲英國半年簽證
評論:艾未未—— 一個創造兩極分化的藝術家—不錯
"當局現在更了解我"
隨後,記者又問及艾未未如何看待自由受限的四年。他說,那是充滿不確定性與風險的四年,"今天,我更了解他們,他們也更了解我。這樣挺好。"艾未未還說,人性是普遍的,即便是代表國家的工作人員,也是像他一樣的人,"他們只不過是在某個社會政治體制里工作,這點限制了他們的行為。"他說,作為藝術家,他也和這些國家工作人員溝通,告訴他們如果這個社會有所改變,他們也同樣是受益者。"在這方面,我取得了不少進展,他們現在對我的看法也積極多了。"
此時,《南德意志報》的記者表示,艾未未的這一回答很令他驚訝,"如果我的自由被我的政府毫無理由地剝奪,我事後絕不會說'我更了解他們',而是會大聲罵他們是強盜,罵他們不公正、罵他們愚蠢。"艾未未對此的回答是:"他們絕對不愚蠢。在中國有許多人在努力,只是因為這是個錯誤的體制,所以他們無法取得進展。但我也必須謹慎小心。破壞什麼很容易,之後建立的新事物卻不一定更好。"艾未未強調,人必須基於現狀來展開工作,這比妖魔化對手要困難得多。
艾未未還對記者表示,當局現在已經明白,他是想讓中國變得更好。"沒有這樣的信任基礎,他們也不會讓我重新辦展覽、重新發還我的護照。"
在採訪的末尾,艾未未說,如今必須要謹慎行事,世上沒有簡單的好與壞、對與錯。"我希望我的所作所為能夠對我們的社會有所幫助。不僅僅是批評,還要提供解決方案。如果我沒有解決方案,那我為什麼要去談論問題呢?"
記者問道:"您從前說話可不像現在這般謹慎。"
艾未未的回答是:"我就像一棵樹,我在成長。"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日期 05.08.2015
作者 文山(摘編)
浦志強被提起公訴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在新浪微博上公佈消息稱,以涉嫌煽動民族仇恨罪、尋釁滋事罪對浦志強向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德國之聲中文網)本週五(5月15日),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通過新浪微博官方帳號公佈了該消息。微博中引述起訴書指控:"被告人浦志強利用信息網絡,先後多次發布微博,煽動民族仇恨,情節嚴重;公然辱罵他人,情節惡劣,破壞社會秩序,依法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
浦志強曾為艾未未、新公民運動的活躍人士等眾多知名異議人士擔任代理律師。他曾經站出來反對勞教制度,並在2013年2月成為中國主流媒體《南方人物周刊》的封面人物("中堅浦志強")--這對於一名政府批評人士而言非常罕見。
去年5月浦志強參加"六四"紀念活動後被以涉嫌"尋釁滋事"刑拘。6月13日,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發布消息,"經檢察機關批准,2014年6月13日,北京市公安局以涉嫌尋釁滋事罪、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對浦志強依法執行逮捕。對浦志強涉嫌的其他犯罪事實,公安機關正在進一步偵查中"。
浦志強的被捕曾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和譴責。
浦志強案的代理律師莫少平對美聯社表示,起訴罪名減少了,但他強調,對浦志強的兩項指控都是毫無依據的。
今年5月初,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拉特克發表聲明稱,美方對浦志強被關押一周年表示嚴重關切,並呼籲中方將其釋放。
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華春瑩回應說:"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一樣,感覺美方有些人心很大,手很長,到處想充當世界警察或法官。"她說:"中國是法治國家,中國司法機關依法處理有關案件。我們要求美方摒棄雙重標準,謹言慎行,停止以任何方式乾涉中國司法主權和內政。"
北京檢察院方面指控浦志強"利用信息網絡,先後多次發布微博,煽動民族仇恨,情節嚴重"。此前律師莫少平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煽動民族仇恨和歧視的罪名源於浦志強一篇關於2014年3月1日昆明火車站血案的博文。當時他在一篇博文中寫道:"說疆獨製造恐怖,這回我信。死傷極慘重,後果太不堪,你就給了我一句話。說疆獨兇殘你沒責任,我不滿意。天天說黨的政策亞克西,維吾爾人心向黨,就這麼血肉橫飛?……"
最近幾年中國國內民族矛盾引起的衝突已經造成數百人死亡。北京方面指責帶有宗教背景的恐怖分子勾結境外勢力製造這些流血衝突。浦志強是提出中國應該反思民族政策的代表之一。
浦志強曾在微博上寫道:"如果新疆真的是中國的一部分,那就不要像對待殖民地一樣對待它,不要讓自己像佔領者和劫匪一樣。"浦志強的微博帳號已經被官方關閉。
DW.DE
回顧:德國之聲2006年維權律師系列採訪
德國之聲中文部在2006年曾製作系列報導,採訪了包括浦志強、高智晟、莫少平在內的維權律師代表人物。回顧當年的採訪錄音,對照其中許多人物的如今處境,讓人們對於中國維權律師們的生存困境會有更深的理解。(06.03.2015)
浦志強案的陰影
眾多律師、法律學者和媒體人在網絡上為浦志強慶祝生日,進行了一次中國式的集體抗議。時評人長平認為,此案是打壓律師權利及言論自由的一個極端。(13.01.2015)
浦志強妻子:他在看守所中遭受非人折磨
知名維權律師浦志強的妻子孟群致信習近平,稱浦志強在看守所裡遭受了非人的身心折磨,家屬卻無法探視。她認為浦志強無罪,請求當局讓他回家。(19.12.2014)
中國律師易成被告?
本週三,《法蘭克福匯報》聚焦中國《刑法修正案草案》修改擾亂法庭秩序罪一事,稱這會導致力量格局更加向法官一邊傾斜。在未來,中國的刑事辯護律師們更容易自己變成被告。(17.12.2014)
艾未未:我的不安影射這國家 - 20150518 - 中國 - 中國要聞
【明報專訊】內地著名藝術家艾未未,因護照被當局收繳,無法領取國際...
NEWS.MINGPAO.COM
德語媒體:“我的恐懼和不安映射了這個國家”
中國藝術家艾未未接受德國《明鏡周刊》專訪,談到生活在柏林的6歲兒子以及中國政府對維權人士的打壓。此外該刊還分析了德國質量檢測雜誌Ökotest進軍中國市場所面臨的機遇和風險。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藝術家艾未未因為觸怒北京當局而無法出境。人權組織大赦國際授予他 "良心大使"稱號,但他本人卻無法出席在柏林舉行的頒獎儀式。《明鏡周刊》(Der Spiegel)為此在最新一期刊登了對艾未未的專訪。
該刊記者在訪談中首先與艾未未聊起了他生活在柏林的6歲兒子,由於艾未未無法得到護照,因此不能前來德國與兒子相聚。艾未未表示,作為一個父親,與兒子如此相隔兩地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其實欺負你的人過得也不比你好',他不久前曾這樣對我說,'你不得不躲避他們,而他們則不得不跟在你後面跑。'這句話真的讓我的情緒振奮了一些。我的恐懼、我的不安全感其實只是映射了這個國家的恐懼和不安。"
艾未未之子艾老
記者問艾未未,如果要在中國諸多人權案例中特別提出一個,他會選擇誰。艾未未的答案是浦志強。艾未未認為,浦志強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做事審慎周到的律師。只是因為不願忘卻1989年天安門廣場上發生的事情,因此遭到當局拘捕。
"現在他已經被關押一年,被指控犯下嚴重罪行,卻根本沒有相應證據。他的案例可以顯示,中國有朝一日會變成什麼樣子:究竟會不會成為法治國家?"
《明鏡周刊》採訪記者隨後指出,中國政府以前在人權議題上處於守勢,而現在開始提出反詰:美國不是也有種族主義事件?艾未未認為,美國的種族歧視現象令人不齒,但那里至少可以就此公開討論。
"中國的發展還在完全不同的階段,這裡經常出現侵犯人權的事情。不過我們也看到有所改善。不久前慶安火車站槍擊事件遭到曝光,警察打死一名男子-就在其孩子的眼前。現在對這名警察進行公開調查,這在以前是根本不會發生的事情,絕不會!互聯網形成了政府無法忽視的壓力。"
來自德國的質量檢測
《明鏡周刊》本期內容中除了艾未未專訪之外,也提到了進軍中國市場的德國老牌質量檢測雜誌ÖkoTest。名為 "優恪"的中文版網頁已經正式上線。
"商業模式是這樣的:中國和德國專家一起在中國進行採購-食品、化妝品等日常用品。樣品密封後送往德國的檢測實驗室,按照歐洲標准進行測試。測試結果會與同歐洲不盡相同的中國產品標准進行比對,然後公佈在互聯網上。"
文章寫道,中國中產階層不斷壯大,他們手中有錢,對於產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層出不窮的產品質量醜聞更是讓他們的信任感日益流失。
ÖkoTest的中國版“優恪” "迄今為止,只有國家媒體就顧客們的憤怒進行報導;而大部分情況下,外國品牌得到的評價尤其差。中央電視台每年年初播送的消費者節目臭名昭著。過去幾年裡,他們把奔馳、蘋果和阿瑪尼等高檔品牌當成靶子;報導中充斥著負面案例,卻少有分析。"
資深媒體人羅昌平出任優恪CEO,他說服德國人將"優恪"打造成一個網絡化的平台,而非傳統雜誌。理由是,中國傳統媒體被審查機構牢牢掌控,毫無空間。
"因此,優恪(OKOer)沒有以雜誌的形式面市,同時也不僅僅是一個網站或是微博,而是同時在好幾個聊天平台上登場亮相。緊盯中國記者的審查機構促使他們想出了新的點子。"
編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