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4日 星期日

李天祿 1910-1998

李天祿 [編輯]

李天祿
Lí Thian-lo̍k
李天祿.jpg
藝人或藝術家
國籍 中華民國臺灣
出生1910年12月2日
Merchant flag of Japan (1870).svg 日治臺灣臺北廳大稻埕區北門街口
逝世1998年8月13日(87歲)
臺灣 臺灣臺北縣三芝鄉(今新北市三芝區)
職業布袋戲操偶藝師
語言台語
李天祿(1910年12月2日-1998年8月13日),台灣台北人,知名布袋戲操偶藝師,也曾客串數部電影,如:戀戀風塵悲情城市戲夢人生一隻鳥仔哮啾啾

生平[編輯]

日治時期[編輯]

1910年出生於台北的李天祿,父親為「華陽台」布袋戲劇團團長。因此,李天祿8歲即學習該項才藝。1930年入贅陳家,並隨後於1932年以22歲歲數自立「亦宛然」劇團。
因為唱工,口白與布景極為新穎,李天祿在新團成立不到三年的時間,就與老布袋戲劇團「宛若真」、「小西園」相抗衡。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台灣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下令所有中國傳統戲曲禁演,其中包含布袋戲。囿於現實環境,李天祿不得不暫時封箱從事其他行業。1941年,布袋戲開禁,卻必須多有限制。李天祿為生計,也不得不演出,穿「現代服裝」的時代布袋戲

國民政府以後[編輯]

1945年,台灣日治時期結束。國民政府初期對布袋戲並沒有任何限制,加上戰爭過後的恢復經濟,李天祿與其他知名布袋戲劇團相同,成為台灣最主要娛樂。而此時,李天祿以京戲為底本,再參考漳州楊勝布袋戲京劇唱腔與身段,創造出「外江戲」。而因其該戲碼,有著新鮮的京戲鑼鼓,很受當時民眾歡迎。這階段實為李天祿的事業高峰。

電視布袋戲[編輯]

1962年當時台灣唯一的無線電視台-台灣電視公司播出李天祿「亦宛然掌中劇團」「三國志」影片,這是布袋戲首度登上小螢幕。因傳統布袋戲不適合無線電視,於是並沒有造成預期轟動。
1970年3月12日,黃俊雄率領的「真五洲劇團」將本來於戲院上映的內台戲「雲洲大儒俠」首度於台灣的無線電視台演出。因音樂新穎,口白典雅,加上劇情緊湊與聲光效果驚人,在爾後四年連演583集中,曾締造97%的超高收視率。(中華民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音樂與表演藝術產業,2004)面對此變化,李天祿雖表示贊同,但因理念等因素並沒有跟進。加上台灣政府以禁用方言等理由刻意打壓,除了電視布袋戲獨樹一格外,傳統布袋戲於1970年代迅速沒落。

小宛然與博物館[編輯]

1980年代,法國籍學生班任旅專程來台與李天祿學習布袋戲,時間長達五年。學成後,班任旅將其所學傳至法國並成立「小宛然」劇團,李天祿也因此受邀於法國偶戲界多次於巴黎市政廳開設大師班,並獲得法國最高獎章「騎士榮譽勳章」。約在同時,台灣開始重新重視布袋戲,不過因為外來娛樂過多,並沒有多少助益。
1990年代,李天祿獲得「民族藝術薪傳獎」等獎項。也因此名氣,讓他以耆老之齡參與如:《悲情城市》、《戲夢人生》、《戀戀風塵》等電影演出。其中戲夢人生還是以他的生平作為題材。
1996年,位於三芝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開館,實現李天祿的願望。不過就在該館開館後兩年的1998年,李天祿則因心臟病去世,享年88歲。

台北市平等國小巧宛然掌中劇團[編輯]

1988年,台北市士林區陽明山平等國小的音樂老師紀淑玲,因參加西田社布袋戲基金會的掌中戲研習,結識了布袋戲演師李天祿和他的『亦宛然』。紀老師驚豔於傳統布袋戲的精緻典雅,便一頭栽進了傳統藝術的殿堂。因老師傅的熱情,激起她布袋戲傳承的使命感,她嘗試把布袋戲帶到平等國小來,同時在楊校長宗憲的首肯下,學校邀請李天祿老先生教全校老師練習布袋戲(包括前後場)。由施慧珍老師指導前場,紀老師親自指導後場,並邀請『亦宛然』李天祿、陳錫煌、李傳燦父子擔任前場師傅,李順發等擔任後場師傅,並召募學生團員,由李天祿老師傅以『巧手宛然』之義『號名』為『巧宛然』,於是臺北市第一個兒童掌中劇團『巧宛然』正式成立,開啟了掌中戲傳承的新頁。
1989年,分別在平等里『合誠宮』及幼獅藝文中心演出『大鬧水晶宮』。
1990年4月到1991年9月,陳樂人導演完成了當年入圍第28屆金馬獎的作品~《巧宛然》紀錄片,裡面活潑、詳實的紀錄早期團員與老師練布袋戲的點滴生活。
2001年8月,巧宛然掌中戲團訪問加拿大,於溫哥華台灣文化節中公演。
2002年8月,巧宛然掌中劇團訪問日本,於名古屋、東京(飯田、伊勢崎)藝術季中演出。
2004年2月,巧宛然掌中戲團受邀訪問澳洲,於坎培拉舉辦公演。
2003年3月到2007年1月,李秀美導演也以個人獨立拍片的方式,拍攝了《我會演布袋戲》紀錄片,以團員土登悅生為主角,紀錄了她學戲三年多的甘苦過程。並於2007年2月16日(五)晚間10點公共電視播出。
2007年,台北市士林區平等國小「巧宛然掌中劇團」二十週年慶,為目前台灣歷史最久之兒童布袋戲團。演出時採用傳統表現形式,分為前場操偶、後場配樂,都是9到12歲小孩親自演出,基於傳統藝術的學習與推廣,時常安排於各地演出,並於1992年韓國、2001年加拿大、2002年日本、2004年澳洲海外表演,皆獲得海內外人士熱情喜愛與稱讚肯定。

傳子[編輯]

長子陳錫煌、次子李傳燦都繼承家學,2009年3月3日,長子陳錫煌被台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指定為「重要傳統藝術布袋戲保存者」。次子李傳燦於李天祿過世後接掌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李傳燦於2009年去世。

相關詞條[編輯]

外部連接[編輯]


戲夢人生-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館
<我愛巧宛然>部落格
楊燁新增了 3 張新相片
1968年電影『路』廟會酬神,請的是阿祿師亦宛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