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日 星期一

許子秋;丸山芳登《日治臺灣醫療公衛五十年(修訂版)》◎張秀蓉 編註



【新書上架|《日治臺灣醫療公衛五十年(修訂版)》◎張秀蓉 編註】
臺灣近代醫療公共衛生建設的基礎奠定於日本殖民統治時期,
本書即為研究此段歷史寶貴的第一手史料。
⋯⋯

【日治時期臺灣人與在臺日人的身高】
張秀蓉老師編註的《日治臺灣醫療公衛五十年(修訂版)》其中的第二篇收入了丸山芳登的〈日治時期臺灣醫療公衛業績〉,雖然這是關於公共衛生的史料,但同樣可以藉此窺見當時臺灣社會的面貌。
例如文中提到,臺灣總督府自1917年後每五年蒐集、統計全島各校學生、兒童的健康檢查表,得出結論:在青春期以前臺灣人的身高不如在臺的日本人,但青春期以後臺灣人身高的發育則超過在臺日人,且臺灣人發育的時間稍晚於日本人。(131頁)
以1942年為例,19歲臺灣人男性的平均身高是165.1公分,19歲日本人男性的平均身高則是164.2公分。這是很微小的細節,卻也顯示「國民健康」的概念與調查伴隨著「現代性」,從日本傳入當時的殖民地臺灣。
附圖為〈日治時期臺灣醫療公衛業績〉的作者丸山芳登,曾任教於臺灣總督府醫學校,引自《日治臺灣醫療公衛五十年(修訂版)》,更多書籍介紹請見――
http://ebook.taaze.tw/do/preview/viewer.aspx?oid=11100748243

遷台前,許子秋先生回到台灣在台灣長官公署民政處衛生局擔任課員,1951年以高分通過農復會甄試赴美國匹茲堡大學與李登輝、江萬煊、楊基銓和高玉樹等人共同赴美,一年後獲得公共衛生碩士。其實這過程中,美援的到來與穿針引線培育台灣醫療衛生與社會各層次的精英,來自協和的精英們扮演者舉足輕重的角色。而對台灣公共衛生的發展,其中最重要的一個里程碑就是許子秋擔任主任,於1959年建立的臺北公共衛生訓練中心,這是由中華醫藥基金會補助八十萬美元所蓋的全新建築,由臺大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臺灣省衛生處和台北市城中區衛生所共同管理。同時期,國防醫院元在木柵衛生所也建立類似的訓練中心,由協和師資培育出來國防醫學院畢業生石耀堂先生出任主任,這訓練中心主要時繼承內政部衛生司所屬的南京「中央衛生實驗院」的工作,這實驗院在1958年因中央政府政府精簡時被裁撤,可是公共衛生訓練中心在不久的時間,就因1962年許子秋出任臺灣省衛生處長,在台灣建立涵蓋全國的衛生所以及結合醫療與公共衛生的基礎建設,這距離許子秋在北京「公共衛生研究院」進修已過了26年。

1947年遷台前,許子秋先生回到台灣在台灣長官公署民政處衛生局擔任課員,1951年以高分通過農復會甄試赴美國匹茲堡大學與李登輝、江萬煊、楊基銓和高玉樹等人共同赴美,一年後獲得公共衛生碩士。其實這過程中,美援的到來與穿針引線培育台灣醫療衛生與社會各層次的精英,來自協和的精英們扮演者舉足輕重的角色。而對台灣公共衛生的發展,其中最重要的一個里程碑就是許子秋擔任主任,於1959年建立的臺北公共衛生訓練中心,這是由中華醫藥基金會補助八十萬美元所蓋的全新建築,由臺大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臺灣省衛生處和台北市城中區衛生所共同管理。同時期,國防醫院元在木柵衛生所也建立類似的訓練中心,由協和師資培育出來國防醫學院畢業生石耀堂先生出任主任,這訓練中心主要時繼承內政部衛生司所屬的南京「中央衛生實驗院」的工作,這實驗院在1958年因中央政府政府精簡時被裁撤,可是公共衛生訓練中心在不久的時間,就因1962年許子秋出任臺灣省衛生處長,在台灣建立涵蓋全國的衛生所以及結合醫療與公共衛生的基礎建設,這距離許子秋在北京「公共衛生研究院」進修已過了26年。


許子秋
許子秋許子秋,臺南人,日本京都大學醫學博士,曾任臺灣省政府衛生處處長、行政院衛生署署長,許子秋從最基層的衛生行政課員做起,一步一腳印從1950年代臺灣公共衛生百廢待舉、經費欠缺、傳染病流行,進入1960年代臺灣人口快速成長、醫療資源不均等諸多艱難挑戰;他最重大的成就在於撲滅霍亂、小兒麻痺等傳染病及率先提出「實施家庭計畫和人口控制」。特別是在當時政府要反攻大陸的政策下,主張節育和人口控制是需要相當的勇氣與眼光,許子秋在這方面的表現受到國際重視,也受聘為世界衛生組織派到亞洲各國支援人口節育的指導工作。許子秋在衛生署長任內制訂不少重大法規如:優生保健法、噪音管制法、廢棄物清理法、營養師法;修訂醫師法、助產士法、空氣汙染防治法、水汙染防治法、食品衛生管理法;他可說是為臺灣衛生行政和人口節育之先導者。許子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