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1日 星期四

王榮文 2024五感全開之10/31紀事 。給政大畢業演說2024。傅月庵。 廖為民《我的黨外青春——黨外雜誌的故事》

1031

2024五感全開之10/31紀事:「金庸百年傳奇」研討會第二天,颱風暴雨中Webex線上照辦
上午九時準時第4場會議,由岡崎由美教授主持,討論金庸神話。第5場由林文淇教授主持,討論金庸傳媒帝國中之影視改編,由黃冠儀、毛尖、陳旭光發表論文。
第6場鄭政恆主持,討論金庸小說翻譯成日文、韓文及其影響。岡崎由美教授以譯者及學者雙重身分發表論文「金庸筆下的老人形象:與日本劍客小說中的老年高手比較」很有意思。另外來自韓國的朴宰雨教授、林春城教授也分享金庸小說對韓國讀者的影響。
今天對我來說,最精彩的是下午第7場會議,由李以建主持,繼續討論金庸小說的外譯及跨語境傳播。先上場的是《射雕英雄傳》廣受注目的兩位譯者郝玉青和張菁。聽她們分享如何起心動念、成為拍檔、如何譯成英文、接受編輯質疑改稿、努力12年終於出版,最終好評不斷、暢銷十多萬冊,並將出版精裝紀念版,並且售出歐洲各種語文版的授權。譯者現身說法,成果令人動容。接著上場的宋偉杰教授,更不令人失望,他是這次學術研討會籌委會的大台柱,整合能力強,從微觀到宏觀,從研究取徑到各路英豪,金學研究的方方面面,他無所不知,也能準確表達。看來,遠流金庸館是要好好約他寫一本書!
李以建說他在旅館一面觀看屋外颱風暴雨,一面主持線上金庸會議,經驗前所未有。我何嘗不是第一次體驗在家用手機開會的輕鬆和奇妙。
所有心情:
秦賢次和其他26人


****
梅雨滴答,收到名編傅月庵寄來 掃葉工房創業書雷驤作品集《人間自若》。反覆捧讀,愛不釋手。

掃葉工房出版雷驤這套作品集,無論內容、編輯、設計與裝幀,其細膩與考究程度都超越坊間書籍,甚至連寄遞裝箱都充滿創意和匠心,標誌了台灣出版業邁入精緻化編輯與出版的新里程。

這讓我想起日治年代詩人、藏書家、裝幀家西川滿(1908-1999)和他創辦的「媽祖書房」、「日孝山房」,及其編輯、出版的「夢幻」之書。當年的西川滿,以他對書籍編輯與裝幀的考究,留下諸如《詩集媽祖祭》(1935)、《詩集華麗島頌歌》(1940)、《赤嵌記》(1940)、《華麗島民話集》(1942)等精品,開啟台灣出版裝幀學的先河,今皆已成舊書界、藏書家的珍品。傅月庵擔綱編輯的掃葉工房及這套創業書,攤在書桌上,置入書架上,足可輝映舊昔,不輸古人。

從編輯的角度看,這套書收雷驤隨筆兩冊,以「春明、夏影、秋光、冬晴」等篇,選入雷驤作品三十餘萬字;畫集一冊,分「市井」、「異方」、「身體」三主題,涵速寫、素描、版畫,精挑115幅畫作。文與圖相互連結呼應,可以看出編者精湛的編輯鷹眼;尤其重要的是,選文將作者慣用語詞(如「寥寂」、「哦吟」、「慣習」……等)重予校訂回復,成為雷驤定本,顯見編輯識見之過人。

從裝幀的角度看,這套書從封面、版型、書衣、書盒、紙張、圖片、印刷到裝訂,幾乎無一不講究十分。翻版權頁,始知是由曾獲金鼎獎、金蝶獎美編大獎的楊雅棠操刀。書名題字來自明刻本《石雨禪師灋檀》,頗能突出雷驤文圖風格的隨興與獨異;畫集《畫人之眼》採穿線膠裝去書背的裝訂法,讓全書便於翻閱,與畫冊無異,因而足以彰顯雷驤作品之完整與原貌。這些細緻的裝幀構思,使得整套書隱然散發某種睥睨群書的風姿,簡約之中見綽約之姿、乾淨之中現純淨之神。允為愛書人夢中書。

月庵是我素所敬佩的編輯人和藏書家,曾任遠流出版社總編輯、茉莉二手書店執行總監,日日與書為伍,讀書、編書、藏書、鑑定舊書,無不在行。他內蘊豐厚,視野寬閎,說是台灣出版界和愛書界的伯樂、先覺,亦不為過。我讀他〈關於這套書〉,對雷驤作品諸多識者之言,因而有此書之出,能讓更多讀者重新閱讀雷驤。一個卓越作家的背後,必有一位眼界高廣、心思細膩、創意橫溢的編者,信哉斯言。

《人間自若》之後,掃葉工房將續出詩人周夢蝶的《夢蝶草》,可以想見,這將會是另一本精編好書範式的展開。我希望我腳力猶健,能夠搶得預約第一號之頭籌!
。。。。。
2024五感全開之5/25紀事:上午受邀為政大應屆畢業生致賀詞,下午參加女兒的台大法律系小畢典

以下是我送給政大畢業生的幾句話

追求財富?還是追求幸福?—-從今天起,也開始展開你人生意義的追尋之旅吧!2024/5/25 王榮文

1、各位親愛的學弟學妹,今天你們就要從政大畢業了,當下什麼心情?你是忐忑不安前途茫然呢?還是職志已決即將高歌猛進?我受邀來恭喜大家,趁機分享一點點過來人的心得。

2、我們毎個人都會受到時代思潮的影響,也會在人生不同的階段遇到影響你的人、你的事、你的書。如果你仔細地去想這些人與事、人與書在你一生中所代表的意義,甚至幾十年過去,你還願意不斷地反思它意義的流動,這樣,即使你回憶的是過去,但它對你的現在、你的未來仍有價值。

3、從這個角度回看我自己的人生,好像我在政大4年所遇到的人、事、書,我從其中所習得的一招半式,就足以讓我可以闖蕩江湖了。

4、我是在黨國教育下受五四運動影響的一代,崇拜胡適蔡元培,愛讀李敖柏楊文星的書。但那時也是存在主義盛行的年代。影響我一輩子的書其實是維也納學派弗蘭克講意義治療法的Man's search for Meaning,當時的書名是《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是的,這本書影響我一生,影響我在人生不同階段都會追問自己:當下存活的意義何在?
我當時還受西班牙哲學家一句話影響:「準備著明天就要死,今天努力不息」。

5、雖然我本來不是想讀教育系的。但教育心理學的一個實驗讓我相信「自我預言的實現」。這個理論使我一生願意保持樂觀、做事盡其在我但相信自己永遠會有好運。因此很自然地,面對不愉快的人事物會採取「選擇性的遺忘」,甚至更誇張的,如果有人要替我算命,我會先說不要告訴我壞的,我只聽好運的部分。

6、我常說我一生貴人不斷,因此充滿感恩。事實上,大二我就遇到貴人了。當時我是系刋「杏壇」總編輯,自以為使用客觀的訪談和問卷,可以批判教育系,而且文章刊登前沒有送審。事後被系主任胡秉正叫去問話,我想最少一支大過了。沒想到胡老師只說文章不公正,下次應該多查証。現在回想起來,我帶著成見和不滿寫文章,卻遇到寬容的長者。他是政大人師。

7、真正帶給我讀教育系光榮感的教授是呂俊甫,他是當時的社會意見領袖,常在大學雜誌寫文章。他一生的志向是要當教育系系主任,當改革者,未如願,但他留給我一句話:「教育就是要影響別人!」後來我做出版事業、文創事業,腦中常浮現起這句鼓舞教育工作者志氣的話語。

8、當時還有一個名師劉真教授,他當過教育廳長。不知為什麼,我也記住一句他講過的話:「人與人的關係是從工作中建立」。這句話和另外一句話「工作角色常會影響生活角色」,就成為我檢驗人生事物的某類標準。

9、大學時代,我還因緣際會遇到兩位貴人。一個是我利用系刋約稿之便,自己找到的。他就是大我十屆的學長《因緣際會擺渡人》吳靜吉,他激發我的創造力,使我敢標新不甘平庸,他還協助我創遠流,叫我再回政大讀企研所企家班,他成為我一輩子的老師和朋友。
另一個貴人是鄧維楨,我大三時在教育部「海外學人月刋」當學生記者,他特別欣賞我,並問起我大學畢業以後的志向。在我退伍前半年,寫信來邀請我一起創業,從此我走上了出版之路。他啟發我,編輯人的格局,可以有無比高度,只要你認真有才。

10、以上是我回憶我大學時代所遇到的人、事、書,所受到的啟發。感謝政大!
但我要強調這是回憶,是事後之明。現在講出來頭頭是道,其實我在大學時代很混很平凡,我只是運氣好,跟人家說立志要做出版,就真的一生成為出版人。不是每個人有同樣運氣的。

11、回到現在,回到你們。
你們即將走一條你們的時代之路、自己的機緣巧合之路。
首先,你們要有工作。
不管是為了養家活口、實現抱負、証明存在、或人際關係,在這個世界,有工作角色似乎是必要的。
未來你們有人可能走進政府機關,替老百姓做公共服務。有人會走進企業機構,為組織謀福利,或自創工作成為自雇者,或找人合伙開公司創事業。也有第三種人選擇NPO、NGO之路,以倡議和公益服務來解決人類問題貢獻社會。不管你走那條路、做何種工作,都是社會所需。希望你能從中找到意義所在、志趣所在、快樂生活所在。
因為工作可能可以給你財富自由,但不一定給你幸福。

12、所以我今天最後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人生是在追求財富?還是追求幸福?
還有,幸福誰認可算?有你可以單獨認可的幸福嗎?
這個問題複雜了。是需要花一輩子來回答的問題。因為畢業以後,你將和工作、婚姻、家人、朋友、情緒、健康、社會國家、價值信仰交互影響。你不是只是你的你。因此,從今天開始,你也將開展你人生意義的追尋之旅!
你們即將追求和擁有財富自由,但一生保住心靈自由可能更重要。我要拜託大家,請你們一生永保對知識和對智慧的好奇之心,不要放棄追尋好書、貴人,不停止自己的學習與成長,並且願意隨時開啟善念善行、回饋社會。
我最近讀了很有感覺的兩本新書《別把你的錢留到死》,《當富豪遇到僧侶》,都倡導認真賺錢、認真玩、認真生活,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總之,從我們生命中所遇到的人、遇到的事、遇到的書,去Search for Meaning,會自然形成人生觀。
「了解自己」「追尋意義」是每個人終生的功課。我還在學習的路上,歡迎大家共勉同行。
祝福今天畢業的所有政大學弟學妹們,一生健康幸福!謝謝大家!

ps. 台大也在今天舉行畢業典禮。好在法律系的小畢典下午辦。我才有機會和曼君參與女兒斐然的撥穗大典(隨機為她撥穗的師長居然是上次和我巧遇的系主任王皇玉,歡喜相認合照),隨後我們在她生活4年的場景拍照,遠在加州的哥哥也透過視訊參與了。
今天因為分身乏術,無法返鄉參與國小六丙精彩溫馨的班級同學會,也無法參與義竹天來美術館移舊物修新工程的開始。
祈求大家歲月靜好,珍惜當下。

廖為民




為新書《我的黨外青春——黨外雜誌的故事》書寫的自序

小時候,因為父母在雲林鄉下小鎮開了家書店,看見警察三不五時都會來查扣禁書;稍長之後,眼見黨外雜誌與書籍,遭到警備總部蠻橫無理的查禁與查扣,甚至連圖書館等都要報繳,因而衍生出一個很單純的想法:「警備總部如此『抄家滅族』式的嚴禁,那我個人就為台灣社會大眾盡一己之力保存一本,給以後的歷史留下一些證據。」

就是這樣的想法——讓以後的人得以知道黨外人士在1970—1980年代極力爭取民主與自由時,他們在精神與物質上為我們承受了多少污蔑與壓力,只是為了傳承民主與自由的香火。


大學畢業、服完兵役,為了蒐集的方便與優惠的折扣(批發價),一腳踏入書報社行業,成為銷售人員,有更多的時間必須面對警總文化檢核小組人員猙獰的面孔及傲慢的態度,令我更看不慣這些人的囂張行為,被迫更同情黨外。

1980—1984年舉家北遷之前,我已蒐集了大量的黨外雜誌與查禁的書籍。在台北,仍然在出版社擔任行銷業務,更能齊全的購買、閱讀及保存。就這樣雜誌與書由台中北上,待過板橋區、內湖區、中正區、文山區、新店區、三峽區,像家人一樣陪我過了三十多年。

現在呈獻在各位讀友面前的是,從1975年8月《台灣政論》創刊號起,經《夏潮》、《這一代》、《富堡之聲》、《長橋》、《八十年代》、《美麗島》,「美麗島事件」後有《進步》、《深耕》系列、《關懷》、《政治家》系列、《千秋評論》、《前進》、《自由時代》系列、《新潮流》等,再受到「民主進步黨」成立、解除戒嚴、開放報禁後,資訊自由傳遞與禁忌消後,才日漸沒落,最後只能「休刊」的過程。

歷代黨外前輩們努力爭取自由、追求民主的艱辛過程,也已成為「台灣歷史」的一部份,更期待有心人士能再進一步涉入這塊尚待開拓的領域,使黨外前輩們的奮鬥讓更多新生代們有機會了解與體會,一棒接一棒為台灣民及自奠下更深遠的根基,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這是我們的共同願望。

回憶從加入書報行銷工作行列開始,我蒙受太多友人的力助,讓我有機會一點一滴成長 如:引我入行的台中書報社翁天培社長;教我「先做朋友,再做生意」的遠流出版公司王榮文發行人;讓我更懂得悲天憫人、疼愛地球的《人間》雜誌創辦人陳映真;賜我機會去實踐理念的流通書報行銷公司陳克寧董事長;三十多年來陪我一路走過坎坷與逆境而不斷鼓勵我的信義書局林家成夫婦、翻譯名家林憲正、前衛出版社林文欽社長;歐洲聯盟研究協會創會理事長張維邦教授夫婦、洪鐮德教授夫婦、黃進騰夫婦、陳文賢教授夫婦,旅日作家黃文雄及作家楊碧川先生,及很多默默助我和家人成長的朋友,你們的愛心,我銘感五內。

本書的出生,要謝謝邱振瑞的提議與應援,百忙之中又蒙賜序,感激不盡。林世煜和胡慧玲夫婦是我敬重的兄嫂,對我助益甚多,而身為《自由時代》週刊第一和第二位發行人的「提頭來見」的勇氣,在1980年肅殺氣氛中,更為令人敬佩!更謝謝你們的賜序。志峰兄和允晨同仁的幫忙,使得本書順利出版,感謝你們的辛勞。

最後謝謝父母養育之恩及耿直、良善的教育,教導我正直、講理、擇善固執的個性,雖無「大發」,但也平安過日,盡本份做台灣國民。更謝謝我家的太座寶玉及一對可愛的子女,他們是我勇往直前的動力。另外我的兩位妹妹及妹婿,他們在照顧父母上分勞解憂的用心,是我萬分感激的。

謝謝你的耐心閱讀完它。

2015年8月26日父後八週年於三峽

PS. 新書發表日期:11月14日下午2:30
地點:信義書局
北市復興南路2段173號
02-2707-2970
歡迎參加


++++

HC:11點半在八方雲集吃牛肉麵,還可以。這條巷子我每月走過,卻很少注意到店家的變化.......到聯經翻番Ink書店的書,很有出版野心的出版社。
店中碰到廖先生,閒聊起他下周的新書{我的黨外青春:黨外雜誌見聞錄} ---憑印象寫的---發表會,待查。我有廖先生的"一橋出版社"的全部出版品,那是幾年前貢獻的。所以,當然會去祝賀朋友的青春備忘錄。
林家成  信義書局 1978年,臺美斷交,臺灣興起了一波政論性雜誌的風潮,是《文星雜誌》被禁之後未曾有的現象,從康寧祥的《八十年代》開始,蠭起雲湧,前仆後繼,當時稱為「黨外雜誌」。我的朋友(姑隱其名)收藏了全部的「黨外雜誌」,最近為了捐給有關單位收藏,特別將之總結,留下一個記錄,即將出書,今天下午與出版社敲定於11月14日(星期六)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