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8日 星期三

尊敬的學長李南衡: 編纂成「日據下台灣新文學集」一套五大冊;《台灣外來語:外國來ê台灣話》(玉山社 2020)。皇冠叢書:李南衡愛說笑I/II--現代人真命苦、別忘了戀愛要註冊~[李南衡]。人吃人,真可怕! 李南衡/著。一本遊記改變了世界──序蔡志忠「日本行腳」。廖振富寫"李南衡先生與我的因緣"。《昨夜星辰昨夜風—東海大學第六屆校友畢業五十週年文集》讀;我一直 m̄ 知影賴和先生是「禁忌」; 賴和筆名有懶雲、甫三、安都生、灰、走街先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300044602322959 
尊敬的學長李南衡: 編纂成「日據下台灣新文學集」一套五大冊;《台灣外來語:外國來ê台灣話》(玉山社 2020)。皇冠叢書:李南衡愛說笑I/II--現代人真命苦、別忘了戀愛要註冊~[李南衡]。人吃人,真可怕! 李南衡/著。一本遊記改變了世界──序蔡志忠「日本行腳」。廖振富寫"李南衡先生與我的因緣"。《昨夜星辰昨夜風—東海大學第六屆校友畢業五十週年文集》讀;我一直 m̄ 知影賴和先生是「禁忌」; 賴和筆名有懶雲、甫三、安都生、灰、走街先
李南衡《台灣外來語:外國來ê台灣話》(玉山社 2020)

內容簡介

「外來語」指的是從其他語言中借來的詞彙,
維生素、西裝、白蘭地、番茄、北漂、釘子戶……
這些常見的外來語,讓我們的生活詞彙更加豐富,
也見證了台灣社會與歷史的變化。
 
  隨著人們生活的變化,語言也會逐漸成長,發展出各種的詞彙,其中外來語就是相當重要的養分。
 
  作者李南衡將他長期收集的台灣外來語,依據傳入的時間進行分類,並且整理了這些詞語入台灣語言系統的過程和常見的用法。在地語言吸納外來語的過程,也紀錄了本地社會、文化的發展。在他筆下,這些外來語的故事,彷彿變成一則則的歷史小記,記錄下台灣人喝咖啡、穿牛仔褲、吃便當的生活樣貌。
 
  這不僅是一本認識台灣外來語的入門書,更是回顧台灣歷史的新路徑。
 
本書特色
 
  ◎ 從荷蘭、西班牙、清國、日本到現在,這些匯聚在台灣的外國語言和文化,為台灣本地的語言帶來了新的養分。
 
  ◎ 便當、自轉車、人蛇、八卦…這些台灣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的詞語,其實都是來自其他語言的外來語,然而隨著時代的演進,它們也在台灣社會長出了新的樣貌,成為台灣語言的一份子。
 
  ◎ 本書收錄不同時期傳入台灣的外來語,作者不僅分析了這些詞語的意義、發音、結構,也詳細記錄了它們在台灣社會定著的過程。
 
  ◎ 在這些紀錄裡,讀者除了能夠看到語言的發展過程,更能看到台灣人生活的歷史與變化。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南衡
 
  1940年生於台灣桃園,東海大學社會系、台灣師範大學台文所畢業。曾在廣告公司擔任創意主任、兒童雜誌主編、信誼基金出版社社長、化工公司秘書,目前已自綠色和平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退休。
 
  曾編《日據下台灣新文學》五冊、著作十數本、翻譯六本,在各報紙雜誌撰寫專欄,在報紙上以台文寫時事評論的第一人。

0507 2020




台灣人物群像

葉榮鐘著 ; 李南衡編


喝茶時間 李南衡皇冠叢書



李南衡愛說笑Ⅱ--親愛的我把快樂變多了. 作者:李南衡


人吃人,真可怕! 李南衡/著皇冠雜誌


別忘了戀愛要註冊~[李南衡]~皇冠


李南衡愛說笑--現代人真命苦皇冠叢書第2341種







一本遊記改變了世界──序蔡志忠「日本行腳」

.李南衡
.從馬可波羅說起

義 大利威尼斯商人的兒子馬可波羅(Marco polo,1254~1324)於 1271 年隨父親和叔叔經中亞、天山南路到達中國,於 1275 年 5 月抵達元朝的上都開平,受元世祖忽必烈的寵信,曾在揚州當了三年官,留在中國 17 年間曾到處遊歷。1292 年奉命護送公主出嫁到伊兒汗國(今伊朗、敘利亞、小亞細亞一帶),從泉州出發、經馬來亞、蘇門答臘、印度南部,乘風破浪安抵波斯(今伊朗),任務完成後回 國,於 1295 年底回到故鄉威尼斯。次年威尼斯與熱內亞戰爭,他率領船隊作戰被捕,在獄中口述他到東方旅遊的經過,由同獄囚犯比薩的魯思梯謙以古法文(當時義大利的文言 文)記述。他於 1298 年口述完畢,次年出獄,終老家鄉,默默無聞。

我們今天所談到的《東方見聞錄》,是後人給改了的書名,原來它 叫(世界的敘述),分為三部分:從威尼斯到中國、在中國各地、從中國回到威尼斯。其中記述最 多最詳的當然是在中國的見聞,甚至還有些元朝宮廷祕辛。原本逸散之後,經過多人的潤色、加筆與削減,早已不是原來的面目了。如果馬可波羅是漫畫家蔡志忠的 話,誰也休想隨便亂改,那麼傳神有趣的四格漫畫改了就不像「畫」了!馬可波羅地下有如,一定頓腳搥胸自己沒學漫畫。

再說,馬可波羅當時 並沒有受到重視,一般人只把它當作「東」方夜譚來談,說中國以黑色的石頭(煤)作燃料,說中國以驛馬傳遞信件,說中國有印刷術,說中國 商人不必身帶笨重的金幣銀幣銅幣,而是帶著輕便的紙鈔……誰肯相信啊!本來嘛,歷史上說真話的人,往往都被人懷疑。怪不得蔡志忠在他的《日本行腳》裡畫到 大眾浴室時,他說澡堂裡面用木板分開男女兩邊。他認識一位大眾浴室的老闆,妙的是他的眼睛右邊大左邊小,因為──右邊是「女湯」。蔡志忠就是怕別人不相 信,所以他補充說:「讀者如果以為我瞎吹,可以到東京練馬中山湯大眾浴室找中山老闆瞧瞧,便知道我不是蓋的。」其實,誰有閒工夫去什麼練馬找中山湯大眾浴 室嘛!討厭的是,自從看了他那篇「行腳」之後,每次到日本東京看到了眼睛一個大一個小的男人,我都以為這傢伙一定是浴室的老闆!

馬可波 羅死後,他的《東方見聞錄》才廣受傳閱大受歡迎。當然,沒有馬可波羅,今天您到什麼百勝客根本就吃不到義大利脆餅和義大利麵,全世界也沒有冰淇淋這 玩意了。因為這些都是馬可波羅從中國帶回去的。這還算小事一樁!如果沒有馬可波羅的《東方見聞錄》刺激冒險家,狄亞士絕不可能對東方那麼感興趣,拼命去找 新航路而發現好望角!哥倫布也不可能因此發現了新大陸,也就是說,若沒有馬可波羅的《東方見聞錄》就沒有今天的美國!一本遊記竟然改變了世界,雖然是一百 多年後才看出了效果,但遊記之威力不可忽視從這裡可以得到印證!蔡志忠這本遊記《日本行腳》是否有這麼厲害,我們只好交待子子孫孫密切注意就是了!

.再從黃遵憲說起

黃 遵憲先生字公度,別署人境廬主人(1848~1905),30 歲任駐日大使館參贊,至 35 歲奉命調任美國三富蘭西士果(即舊金山)總領事為止,出使日本五年多,著作兩本研究日本鉅著:《日本雜事詩》和《日本國志》。《日本雜事詩》就如王韜所說 的:「敘述風土、記載方言,錯綜事跡,感慨古今,或一詩但紀一事、或數事合為一詩,奇搜山海以外,事繫秦漢而還,仙島神州,多編日記,殊方異俗,咸入歌 謠。」又如狄葆貸所讚許的:「寫物如繪,妙處橫生,以悲憫之深衷,作蟬嫣之好語。」

黃遵憲先生除了以詩的方式寫日本之外,更以真功夫寫 就了《日本國志》四十卷,包括年表、國統、鄰交、天文、地理、職官、食貨、兵、刑法、學術、禮俗、物 產、工藝等志,寫成四部,一呈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一送李鴻章、一送張之洞,而自存其一。他眼見日本明治維新,認為「日本維新之效成則且霸,而首受其衝者為 吾中國。」所以他才拼命研究日本,寫成《日本國志》。薛福成在《日本國志》序說先生:「採書至二百餘種,費日力至八九年。」怪不得有意維新的清德宗光緒皇 帝於光緒 24 年(1898 年)2 月命樞臣進《日本國志》,繼再索一部。

黃遵憲先生在日本國志自序上說:「昔契丹主有言,我於宋 國之事,纖悉皆知,而宋人視我國事,如隔十重雲霧。」他又說:「余觀日本士夫,類能讀中國之書、考 中國之事,而中國士夫好談古義,足己自封,於外事不屑指意。無論泰西,即日本與我僅隔一衣帶水,擊拆相聞,朝發可以夕至,亦視之若海外三神山,可望而不可 即,若鄒衍之談九州,一似六合之外,荒誕不足議論也者,可不謂狹隘歟。」當時日本研究中國的書,與中國研究日本的書就已經不成比例了,黃先生於光緒 6 年(1880 年)說的這些話,已過了一百又七年,情況如何呢?傳斯年先生集跋人境廬詩草中說:「其日本國志,成於甲午之前,今五十餘年,不聞有書可代之也。」

我們常聽人說什麼「親日派」、「反日派」,我都覺得很可笑,先好好地、認真地瞭解日本再說吧!

.該如何瞭解日本

瞭 解一國最好最快的辦法是住在該國一段時間,和該國的人朝夕相處,閱讀該國的書報雜誌,這樣才能深入瞭解一國的風俗民情。但這並不是每個人都辦得到,退而 求其次的辦法就是閱讀上述那些人所寫的遊記、報導或研究專書。當我還不諳日本語文之前,我從前輩的書上讀到許多、學到許多。記得第一本是董顯光先生寫的好 像叫日本幽默集,讀起來那麼容易、那麼有趣。而後像崔萬秋先生的東京見聞記、日本見聞記,司馬桑敦先生的扶桑漫步,…都使我受益匪 淺。至於鄭學稼先生的日本史五冊,則屬於功夫派,可惜只寫到第四次中日戰爭,馬關條約訂定後日軍占據台灣,而未寫現代史,殊為可惜。

另 一本由英文認識日本的書,則是「啞行者」莊彝先生寫的《日本畫記》*,他除了引經據典大談日本各遊覽勝地、風土民情外,興之所至還揮毫寫下一首詩,或用水 墨畫一張圖存念。我看了之後深為喜愛,立即著手翻譯成中文。可是蔣彝先生晚年辭去哥倫比亞大學中文研究所教職後,曾傳聞他去了大陸(我們這裡資訊不怎麼發 達,其可信度多少無從確知),後來又傳聞他過世了。在我們這裡「以人廢文」的社會當然無處發表,《日本畫記》一書因而只譯了半本約八、九萬字,在我半途而 廢的工作中又加多了一項。那本《日本畫記》我之所以會那麼喜歡,主要還是喜歡蔣先生的畫,那麼可親、那麼溫暖的畫,多少加了些畫家的感觸進去,絕非攝影作 品所可比擬的。
* 這本書其實不是蔣彝先生作品中的上選之作 (hc 日本 Turtle 出版社 (1974) 有平價本)
書名: The Silent Traveller in Japan : A Romantic Guide 已無美國版封面的《日本畫記》而代之以 "靜靜的日本紀行"---我當然知道這是"啞行者"的作品
不過作者在北海道札幌等地交談的是英文 所以不是啞行

由於是日本 作者的小幅書法與像特多 (待號事者去數)目錄有 47 節 整頁畫 (plates)16 未計入全書的文字430頁
2017年12月28日上午11:44 ·






下午,與玉山社總編輯魏淑貞一起到三重的綠色和平電台,接受李南衡主持的「綠色論壇」節目訪談,介紹蔡烈光的新書《陳年往事話朱家》。李南衡先生是開啟台灣文學研究的先驅,早在1979年便以一人之力,到處奔走蒐集、訪談日治時期前輩作家,編纂成「日據下台灣新文學集」一套五大冊。過程艱苦備嘗,不但遭遇不少阻力,更耗費他龐大的金錢,對1990年代以後蓬勃發展的台灣文學研究,有重大的開啟之功。他的經歷與著作非常豐富,與當代台灣文化發展更有密切關聯,令人敬佩。我還指導一位學生林信宏,以他為題寫成碩士論文。
他在2006年以第一名考入台灣師大台文所就讀,我當時剛好在該所任教,很心虛成了他口中的老師。其實,不論是眼界、能力、社會貢獻,乃至人生閱歷,我都遠遠不及他。巧合的是,今天訪談介紹《陳年往事話朱家》的作者蔡烈光娘家,與李南衡以前是桃園的舊鄰居,兩家人彼此熟識。而他談起這本書的內容也如數家珍,做足功課。更讓人讚嘆的是,他不但成功克服兩年前罹患的重大疾病,精神抖擻主持電台節目,還寫了一本「台語中的外來語」的新書,即將出版。
請問各位朋友,您猜得出李先生今年幾歲嗎?

李南衡先生與我的因緣
2005年我回到母校,在新成立不久的台文所任教,李南衡與羊子喬是當年同時入學的新生,不論年齡、社會歷練或文壇資歷,都比我們更具備老師資格,加上第一次在研究所上課,甚覺心虛,壓力不小。造成我們身份差別的關鍵在於「形式條件」:老師具有博士頭銜,他們沒有。
記得當時我的課堂上,他們兩人常談起很多文壇秘辛,也常鬥嘴,往往在羊子喬大放厥詞之後,李南衡輕輕放出幾記冷箭吐嘈,即使羊子喬會試圖回嘴,但通常是資歷更深的李南衡佔了上風。
1970年代末期,李南衡以一人之力,主編出版「日據下臺灣新文學集」精裝五大冊(包括《賴和先生全集》一冊、文獻資料一冊、詩一冊、小說選兩冊,其中《賴和先生全集》更是臺灣文化界首度出版整理,貢獻甚大,意義非凡),大約同一時期,羊子喬則與林瑞明、張恆豪等多人共同努力,出版遠景出版社的「光復前臺灣文學全集」。這兩套書的出現,代表「回歸本土浪潮」的第一波高峰。臺灣文學在90年代以後逐漸受到學界重視,得力於此不少。
我1977年進入大學,當時恰好是鄉土文學論戰激戰階段,但我讀的臺灣師大國文系,整體學術環境仍是封閉在中國古籍系統裡,唯一的例外是莊萬壽老師要求我們,必須閱讀尉天驄先生主編的《鄉土文學討論集》,撰寫課堂報告,這算是我接觸臺灣文學的最初啟蒙。
2006年,為了對李南衡先生致敬,我曾指導一位在職專班學生林信宏,以李南衡為研究對象撰寫碩士論文,題目是「多面實踐 ‧ 一種堅持:李南衡與臺灣文化的追尋」。剛剛讀到允晨出版社廖志峰先生談前幾天探訪尉天驄先生的的臉書文章,以及尉天驄先生剛發表的大作〈寧波西街二十六號〉,文中描述很多他跟李南衡的往來,非常有趣,使我想起這段我與李先生的特殊因緣。
更值得一記的是:李先生畢業至今,每年年底都會寄賀年卡給我,且必署名「學生李南衡敬賀」,讓我大覺愧煞,正如尉天驄此文所說的:「誰想到此公在花甲之齡,竟然考進師大台灣文學研究所進修,弄得學校秩序大亂,不知誰是老師,誰是學生。」
以下摘錄林信宏的碩士論文摘要,提供參考,也藉此聊表敬意。
李南衡,在台灣當代社會中,是具備多重身份的文化人。從事兒童文學編輯和創作超過三十年,他是兒童文學的耕耘者。在鄉土文學論戰時期,蒐集已漸亡佚的日治時期台灣文學史料,編輯成《日據下台灣新文學》明集五大冊,保存珍貴的台灣文學史料,他是戒嚴時代整理、研究台灣文學的先驅。不但長期執筆關心臺灣文化、批判社會現象,近年也跨足廣播媒體,傳達對台灣社會的關切,他更是臺灣本土文化的捍衛者。
本文的研究,主要是從李南衡各種面向的實踐,探討他和維繫台灣文化的關連性,進而探究他在當代社會的脈動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對維護台灣文學、文化的努力與貢獻等。全文共分六章,簡述如下:
第一章〈緒論〉。第二章,〈一個本土知識分子的生成:李南衡的生命歷程〉。第三章,〈兒童文學的長期耕耘〉,以「編輯、創作、翻譯」三方面來看,分析李南衡對推廣台灣兒童文學的貢獻。第四章,〈始自台灣,終至台灣—台灣觀點之文學〉,以《日據下台灣新文學》的編輯、《文季》中的創作、外來語研究與台語創作等,探討他對台灣文學的付出與堅持。第五章,〈知識份子的情懷—政治批判及社會關懷〉,從他所發表的政治與社會評論,以及從事廣播媒體的主持,觀察他對台灣社會的關懷及努力。第六章〈結論〉,歸納本研究的成果與心得,並提出未來的展望。

李南衡:我一直 m̄ 知影賴和先生是「禁忌」

【特稿/李南衡】1972年我有機會佇新加坡停留3個月,chit 中間有幾遍走去小坡幾間中文冊店 chhōe 1930年代中國文學作品,那像入金山盡量買來讀。讀 kah 當熱的時,想起:Hō͘ 日本統治50年 hit-ê 期間台灣敢有文學作品?有偌濟作家?In 的作品生作啥款?完全空白。忽然間發現家己對台灣那會 hiah 呢生分。
轉來台灣了後,緊去拜訪王詩琅先生。伊講日本時代的台灣新文學主要分兩大類:一類是比較 khah 早、1920至1930年代發表的、數量 mā khah 濟的漢文作品;另一類是 khah 晏、1930年末期至1940年代初期發表的、文學水準無輸當時日本內地的日文作品。若是 beh 歸個粗淺瞭解當時的台灣文學活動,tio̍h 看黃得時佇《台北文物》第二卷第二、第三期所寫的「台灣新文學運動概觀」,若 beh 看當時的作品,上好是先去買一部《台灣青年》、《台灣》、《台灣民報》、改日刊以前的《台灣新民報》影印的合訂本。另外,當時出版的《南音》雜誌、《フォルモサ》(Formosa)、《台灣文藝》、《先發部隊》、《第一線》、《台灣新文學》,漢文文學雜誌禁了了,有日文的《文藝台灣》、《台灣文學》攏 tio̍h 去 chhōe。
我先 kā 文稿分作日文、漢文兩大類,因為我的出版社叫作「明潭」就決定出版兩集,明集先出版漢文作品,潭集後出版日文作品。用兩年的時間 kā 所有收集會 tio̍h 的文學作品影印好、一篇一篇看、作校正 kah 註解了後,去向詩琅先生報告,無論是量抑是質,賴和先生的作品攏是第一。我預定出五本,第一本賴和先生全集,第二本小說選集一,第三本小說選集二,第四本詩選集,第五本,為 tio̍h beh hō͘ 後日想 beh 研究 hit-ê 時陣台灣文學的人省力方便,特別出文獻資料選集。詩琅先生聽了伸出大拇公講:「你有眼光。用第一本作《賴和先生全集》,阮 hit 代的文學創作者攏會感謝你。真多謝!」我 hō͘ 所尊敬的詩琅先生說謝,實在擔當 bē 起,當我看伊目屎滴落來的時,我知影我的決定是 tio̍h 的。
仝款 kā chit-ê 決定向葉榮鐘先生報告,葉先生講:「和仔先是我上尊敬的台灣文學家,真歡喜你做 chit-ê 決定。我 beh 特別為你寫一篇紀念和仔先的文章。」我去向楊逵先生報告的時,伊講:「我 hō͘ 賴和先生照顧上濟,有身苦病疼攏 mā chhōe 伊,有作品隨時 the̍h 去請伊修改,伊筆夯來 tio̍h 刣落改落。伊嫌我的本名『楊貴』傷嫩 chiáⁿ kā 我改名作『楊逵』,伊是我上尊敬的文學先輩。」我去拜訪廖毓文先生講出我的決定,伊講賴和先生 m̄-nā 文章是阮的典範,而且非常照顧後進,「像我出版《先發部隊》、《第一線》無錢印刷去 chhōe 伊,伊贊我十元,hit 陣的十元足大你敢知?」去拜訪 ùi 廈門的「集美學校」到北京大學英文系、一直受賴和先生照顧的第五小弟賴賢穎先生,講出我的計畫請伊寫一篇紀念賴和先生的文章,收入《賴和先生全集》,無想 tio̍h 伊雙手一直搖講:「M̄         好、m̄  好,我 m̄  好寫!」我小可受氣講:「我是賴和先生的啥物人?非親非故。我用我的精神、時間、金錢,認真為我所尊敬的賴和先生出版全集,你受伊栽培照顧,竟然 m̄  敢寫一篇紀念家己兄哥的文章!」看伊驚 kah hit 款我忽然想講,賴和先生敢會是「禁忌」?
Chit 部冊出版前,我有印中、英文精美介紹,寄 hō͘ 全台灣各大學圖書館各公私立圖書館,kah 寄 hō͘ 全世界有名的一百間大學圖書館。結果全台灣攏無回應,外國大約有七成寄支票來買冊。有一工,阮出版社的盧先生去金山南路包裹中心寄冊轉來講,咱寄外國的冊攏堆佇壁角,辦事員講咱 chit 套冊是禁冊,是新聞局下令的。我隨時拚去行政院新聞局,問講阮 chit 套冊發生啥代誌?新聞局官員講禁冊是開會決定的。我問講恁到底 tang 時開會?按怎決定?公文字號 hō͘ 我看。伊 chhōe 來 chhōe 去 chhōe 無。我講恁 chhōe 無 chit 中間拜託先拍電話 hō͘ 包裹中心放行。外國大學圖書館寄錢來買冊,阮無寄冊是食人的錢 neh!拜託拜託。
一個月後,一台軍用卡車停佇阮出版社門口,一位 chhōa 頭的人入來自我介紹是警備總部來的,後面是台北市新聞處的人、鄰里長、管區警察。開嘴 tio̍h 講:阮 beh 來查扣冊。啥物理由 beh 查扣我的冊?伊問講:你為啥物出版賴和的冊?我是按怎 bē 使出版賴和先生的冊?橫直伊若講「賴和」,我 tio̍h 應「賴和先生」。伊問講:你 m̄ 知影伊反政府嗎?我講伊當然反政府,伊是佇1943年死去的,hit 陣是日本時代,伊反日本政府有啥 m̄ -tio̍h?伊問講你知影賴和同情農民嗎?我講賴和先生當然同情農民。政府來台灣之初,m̄ 是有辦「耕者有其田」、「三七五減租」、「土地放領」嗎?是按怎政府會使同情農民、賴和先生 bē 使?伊問講你知影賴和同情散鄉人嗎?我應講賴和先生是按怎 bē 使同情散鄉人?像我 chit 種散鄉人 tio̍h 足需要人 kā 我同情一下。In 逐個攏笑出來,連 hit-ê 警總的 mā 微微仔笑。伊講 beh 買一套 the̍h 轉去看。我緊講:免免,我送你一套。
我去向詩琅先生報告 chiah-ê 代誌。詩琅先生才講,有一年蔣介石總統召見林衡道,問伊對台灣的文化建設有啥建議。無疑誤林衡道氣 phut-phut 講:是按怎共產黨會使入佇忠烈詞?蔣介石上驚上恨共產黨,聽講有共產黨入佇忠烈祠,問講是啥人?林衡道應講賴和入佇彰化忠烈祠。下令隨時 kā 請出來!
我一直 m̄  知影賴和先生是「禁忌」,阮 hit-ê 時代啥人去 khap tio̍h 賴和先生 tio̍h 會有代誌。向望今後生活佇自由民主台灣的人民,永遠「無禁無忌,食百二。」


~~~~~~
1121彎腰生活節:賴和音樂會、有機嘉年華、台大綠遊季聯合活動
賴和1894年5月28日1943年1月31日),台灣彰化縣人,原名賴河,筆名有懶雲甫三安都生走街先。本職是醫生,但是卻在文學領域留下盛名,尤其是他的作,被公認是台灣最有代表性的民族詩人之一。賴和不但是台灣日治時期重要的作家,同時也是台灣1930年代作家所公認的文壇領袖,曾經催生、主編過《台灣民報》的文藝欄。由於他提攜後進不餘遺力,因此他的同輩楊守愚說他是「台灣新文藝園地的開墾者」與「台灣小說界的褓母」,並在「光復慶祝後二日」一文中讚揚他為「台灣的魯迅。曾經主編新潮文庫的醫生文人林衡哲,則尊稱賴和為「台灣現代文學之父」。
賴和是閩南化的客家人,仍保有客家認同,但已經不會說客家話,曾賦詩道:「我本客屬人,鄉語逕自忘,戚然傷抱懷,數典愧祖宗。」
幼年接受古典漢文教育,後受完整日本語教育,漢語白話文全靠看書自學的他,堅持使用漢語白話文寫作許多小說、散文、評論、新體詩,是使用漢語白話文創作現代台灣文學小說的第1人,並嘗試將台語台灣河洛話)寫入小說對話,是台灣鄉土文學和用台語做文學寫作的第1人。
他用漢詩(漢語古典詩)言志、抒懷,用白話文學作品啟發台灣人民的國民性。

目錄

[隱藏]

早年

  • 1894年生於台灣彰化,隔年台灣割讓日本。生長在舊式家庭,唸私塾接受漢文教育。
  • 1909年進入台灣總督府醫學校1912年和王草女士結婚。
  • 1918年前往廈門博愛醫院任職,因思鄉之苦,隔年返台在市仔尾(今彰化市境內)開設賴和醫院。
  • 賴和慣穿短衣褲,留八字鬍,行為質樸有禮,說話謙虛得體。而醫德很高,志不在賺錢,對貧戶,常減免醫療費,甚至贈送昂貴藥材,因此彰化市民尊稱「彰化媽祖」。

賴和行醫小故事

賴和本職是個醫生,也到處行醫濟世,不論是什麼他都願意替病人治療。就如孔子有教無類般,只是他是有醫無類罷了!因為這樣,許多人的性命都因為賴和 的有醫無類之精神給保住。但是畢竟本職是個醫生,所以需要靠行醫來賺錢。可是窮困人家付不起醫藥費,賴和卻只拿出一本帳本上面記著「某某先生,某月某日因 某病,某藥幾兩……費用某元」,所以很多窮困人家都很感激賴和。因為他並沒有強迫他們要馬上付出醫藥費,而是可以賒帳,但是,每年過節的時候賴和都會將帳 本給燒掉。若是有窮困人家要來還債,賴和都會一概拒絕,也否認曾經有將這些費用記載在帳本上。

文學生涯

  • 遠渡廈門期間,受到五四運動衝擊,深感文學不該是貴族的休閒品。返台後積極參與台灣新文學運動。
  • 1921年賴和加入台灣文化協會,並當選理事,此後陸續發表新文學作品。
  • 1923年12月16日治警事件入獄,其間寫下了多首詩。《出獄歸家》寫道:「莽莽乾坤舉目非,此生拼與世相違。誰知到處人爭看,反似沙場戰勝歸。」
  • 1926年發表第一篇白話文小說《鬥鬧熱》。此後陸續發表小說二十篇,新、舊詩及雜文隨筆多種。
  • 1930年一月,發表小說〈蛇先生〉,載於《臺灣民報》二九三號、二九五號、二九六號。
他一生創作的主題是殖民地抗議文學的標準模式,大致是:
  1. 舊社會習俗的敗壞
  2. 被屈辱的人民
  3. 弱者的奮鬥
主要小說:
  • 一桿秤仔
  • 《不如意的過年》
  • 《善訟的人的故事》
  • 《浪漫外紀》
其他出色的作品有新詩《流離曲》,是台灣日治時期台灣新文學最長的一首詩。而《南國哀歌》則是悼念霧社事件起義的抗日同胞。
1941年大東亞戰爭爆發後,賴和再度被拘捕入獄。日本憲警違反常例,一直未告訴他被逮捕的理由。1943年心臟病發逝世於獄中。

評價

賴和悲天憫人的胸懷,兼具文采及內涵的優秀作品,對正在萌芽的台灣新文學無疑是一大鼓舞。賴和擔任《台灣民報》文藝欄主編時,也不斷對新進作家給予鼓勵和建議,受他影響的後進有楊逵王詩琅呂赫若吳濁流葉石濤等人。

賴和已整理重要作品出版目錄

  • 賴和,1979,賴和先生全集,李南衡主編。台北:明譚。
  • 賴和,1994,賴和小說集,施淑編。台北:洪範書店。
  • 賴和,1994,賴和集,精裝版,張恆豪編。台北:前衛。
  • 賴和原著,1996a,富戶人e歷史,蔡承維台譯;李自敬編輯。台北:台笠。
  • 賴和,1996b,一桿稱仔。台北:洪範書店。
  • 賴和,2000a,賴和全集一:小說卷,林瑞明編。台北:前衛。
  • 賴和,2000b,賴和全集二:新詩散文卷,林瑞明編。台北:前衛。
  • 賴和,2000c,賴和全集三:雜卷,林瑞明編。台北:前衛。
  • 賴和,2000d,賴和全集四:漢詩卷(上),林瑞明編。台北:前衛。
  • 賴和,2000e,賴和全集五:漢詩卷(下),林瑞明編。台北:前衛。
  • 賴和,2000f,賴和全集:附卷,林瑞明編。台北:前衛。
  • 賴和,2000g,賴和手稿集:新文學卷,林瑞明編。彰化市:賴和文教基金會。
  • 賴和,2000h,賴和手稿集:漢詩卷(2冊),林瑞明編。彰化市:賴和文教基金會。
  • 賴和,2000i,賴和手稿集:筆記卷,林瑞明編。彰化市:賴和文教基金會。
  • 賴和,2000j,賴和影像集,林瑞明編。彰化市:賴和文教基金會。

和賴和相關的研究書目

(按照作者姓氏漢語拼音順序排列)
  • 陳芳明,1998,賴和與台灣左翼文學系譜,見陳芳明,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頁47-74。台北:麥田出版
  • 陳建忠,2004,書寫台灣‧台灣書寫:賴和的文學與思想研究。高雄春暉出版社
  • 陳明娟,1989,日治時期文學作品所呈現的台灣社會:賴和、楊逵吳濁流的作品分析。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郭侑欣,2003,從賴和漢詩探究他的國族認同。仁德學報,no. 2:193-206。
  • 簡志龍,2003,賴和漢詩中的社會現象分析與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 李篤恭編,1994,磺溪一完人:賴和先生百年冥誕紀念文集。台北:前衛出版社
  • 林衡哲,2001,民族詩人 賴和:台灣現代文學之父,見林衡哲編著,二十世紀台灣代表性人物(上),頁48-59。台北:望春風文化
  • 林瑞明,1993,台灣文學與時代精神:賴和研究論集。台北:允晨文化。
  • 林秀蓉,2002,日治時期台灣醫事作家及其作品研究:以蔣渭水、賴和、吳新榮王昶雄詹冰為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 蘇娟巧,2003,賴和漢詩意象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 彰化縣立文化中心編,1994,賴和研究資料彙編。彰化:彰縣文化。
  • 張雅惠,2001,日治時期的醫師與臺灣醫學人文 : 以蔣渭水、賴和、吳新榮為例。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翁聖峰,2007/11,八四課程標準高中《國文》賴和教材試論,《彰化文學大論述》,施懿琳等,五南圖書,pp551~567。[1]

外部連接

Wikisource-logo.svg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


****


吳福助《昨夜星辰昨夜風—東海大學第六屆校友畢業五十週年文集》讀記;刊於東海大學圖書館館刊第62期 (2022.3.15),頁47-56
***
書評 《昨夜星辰昨夜風—東海大學第六屆校友畢業五十週年文集》讀記 吳福助∗ 書 名 :《昨夜星辰昨夜風—東海大學第六屆校友畢業五十週年文集》 作 者:李南衡等 36 人 主 編:李麗年 發行人:李麗年 出版者:東海大學第六屆校友慶祝畢業五十週年同學會 書 碼 :ISBN:978-957-43-1413-3 大學四年,是一般 人心目中最為黃金的 時段。這個時期,思想 和感情都在急劇成 長,學 校 的 傳 統 校 風 和 校 園 環 境,都 會 對 學 生 人 格 特 質 的 塑 造,發 揮 相 當 的 影 響 作 用。一 個 人 的 志 趣 和 氣 質,大 約 大 學 畢 業 時 候,都 已 經 定 型 了,除 非 遭 遇 重 大 變故,否則難再改變。 如 此 說 來,大 學 教 育 對 於形塑個人思想情感 ∗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退休教授
本書是東海大學第六屆畢業校友,為慶祝畢業 50 週年返校聚會而編 輯 出 版 的 紀 念 文 集,也 是 東 海 大 學 歷 屆 畢 業 校 友 首 創 合 撰 的 紀 念 文 集。3 全 書分為「懷‧往事」、「尋‧東海」、「念‧師友」、「續‧情緣」、「謝‧恩 情 」5 輯,收錄 68 篇短文,加上〈序〉及〈編後語〉,共計 70 篇。其中 內容較為詳贍的,有顏上田〈東海六十年代回顧〉、李南衡〈猜燈謎的樂 趣 〉、劉 照 男〈 求 真 之 旅 〉、孫 清 山〈 東 海 憶 往 〉、劉 照 男〈 走 過 黃 泥 山 徑 〉、 黃 淑慎〈 有雙 親陪伴 的大 學生涯〉、李南衡〈一路唱回東海〉、陸時時〈粉 墨東海〉、顏上田〈昨夜星辰昨夜風〉、吳福助〈聖誕夜報佳音〉、陳須美 〈歌聲伴我行〉、黃淑慎〈校園記趣〉、李麗年〈奇緣〉、林榮寵〈大度山 的夢幻歲月〉等篇。至於悼念文章,包括焦璗〈張淑纖的一些小故事〉、
一、熱心號召的主編 本書的出面號召校友共同參與寫作,鼓勵寫作,積極催稿,分類編 輯出版,全然歸功於歷史系李麗年一人。李南衡〈序〉說:「小時候,我 們鄉下木桶店師傅,用心地把一片一片的木塊刨修得適於用作桶邊與桶 底的材料,雖然完美,但散落在牆角的也只不過是一片片好看的木片。 當師傅把一片片木塊契合在一起時,最重要的是他用細竹片編成的竹繩 索,把所有的木片緊緊地『箍』在一起,才成其為完美的『桶』。我們東 海第六屆的木片們,多虧有一位把大家『箍』在一起的李麗年同學,多 年來我們才能相互聯繫,在她耐心地催促下,才能讓大家用心寫成的文 章集成這本我們東海第六屆的《昨夜星辰昨夜風》。」 4 這個把主編李麗年 說成「箍桶師」的比喻,是最洽當不過了。另外一位辛勞奉獻的是建築 系游明國,承擔後續所有繁雜的出版事務。本書附錄 124 張很能吸睛的 生活照片,版面設計精美,賞心悅目,足見編輯的用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