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9日 星期六

王大閎先生大事記略 1917-2018 (郭肇立整理)



羅時瑋分享了 1 則貼文
1 分鐘
郭肇立
王大閎先生大事記略 1917-2018
郭肇立整理
符號說明 ; *建築作品 ; +文學作品;(相關大事)
1917 廣東東莞人,七月六日生於北京,父親王寵惠(曾
任中華民國第一任外交總長、行政院長、司法院長)
(俄羅斯十月革命)
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914-18)
1919 (Gropius 創辦 Bauhaus, Weimar 1919-25)
1923 進蘇州景海小學
(邁向新建築 Le Corbusier, Vers Une Architecture
1923)
(Mies van der Rohe, Brick Country House 1923)
(Philip Johnson 1923-27 年間於哈佛大學唸希臘學)
1925 (Paris Exposition des Arts Décoratifs.)
(Bauhaus, Dessau 1925-32)
1927 (Werkbund Exhibition, Weissenhofsiedlung
Stuttgart)
1928 (世界經濟恐慌)
1929 十二歲進南京金陵中學唸一年半後出國 (1927-37 第
一次國共內戰)
(Mies van der Rohe, German Pavilion, Barcelona落
成 )
1930 十三歲時隨魏道明夫婦及孔祥熙夫人赴歐,巴黎先
學法文,第二年進瑞士日內瓦近郊的私立中學 École
Internationale de Geneva, La Châtaigneraie,
Founex.
(Mies van der Rohe 主掌Bauhaus, 1930-33)
(“Rationalization”CIAM 3, Brussels)
1931 (Le Corbusier, Villa Savoye,1929-31)
1932 (Henry-Russell Hitchcock & Philip Johnson 策展
“International Style: Architecture since 1922” in
MoMA, NYC)
1934 (Mies van der Rohe, House with 3 Courts, project)
1936 十九歲進英國劍橋大學皇家學院(King’s College)機
械工程學系
1937 轉建築系
7月法國買車 Avions Voisin C25,8月運回英國
(Gropius 與 Breuer 到哈佛GSD 教書 1937-52)
(Mies van der Rohe 逃難移民美國,主掌 IIT建築系)
*劍橋學生競圖第一名:餐館設計
1939 劍橋大學建築系畢業,取得學士學位(B.A.)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1939-45)
(Mies van der Rohe, Three Court Houses, project)
1940 7 月底與二位好友逃難搭輪船赴紐約,船行10日,8
月9日抵美,暫住Ambassador Hotel (Park Avenue
& 51st- 52nd Sts ) 。原計畫入耶魯讀一年之後,返
英國實習取劍橋的Diploma專業學位,因二戰未能如
願。
9 月開始倫敦大轟炸(The Blitz, 1940.9- 1941.5)
(Philip Johnson 返哈佛唸建築)
1941 進哈佛大學設計研究所(GSD) 拜師Walter Gropius
and Marcel Breuer
(Philip Johnson, Thesis House (畢業設計) 同學們共
同協助營造了他的第一棟房子 9 Ash Street House
in Cambridge,隨即因美國參戰12月受徵招從軍)
*發表「標準預鑄住宅設計」,New Pencil Points
雜誌12月號
1942 十月哈佛大學建築碩士畢業(Dipoloma)
(I.M. Pei 12月進哈佛GSD)
1943 三月婉拒Breuer Architects Office邀請而至華盛頓
首府中華民國大使館任隨員職,借住大使館官邸橡
樹園。
婉拒普林士頓大學邀請去國防研究委員會工作。
(I.M. Pei 1月輟學接受普林士頓大學邀請去國防研究
委員會工作二年半)
(Frank Lloyd Wright, Guggenheim Museum, NY. )
1944 *發表「戰後住居設計- 競圖案」,Arts of
Architecture 雜誌4月號
1945 *發表「中庭街屋設計」,Interiors to Come雜誌 1
月號
*發表「 通用汽車公司門市部設計競圖佳作獎」,
Washington Time-Herald, 7/6
中國抗戰(1937-45) 勝利,二戰結束,第二次國共
內戰1945-49
(I.M. Pei 秋天離開國防研究委員會返回哈佛GSD讀
書)
1946 *發表「文明的沐浴與水中的冥想」, Interiors to
Come 雜誌1月號
(Philip Johnson 從軍回來,重返MoMA及建築設計
工作)
(I.M. Pei 哈佛畢業,之後留校教書二年。)
1947 *發表「小住宅」, Interiors to Come雜誌
從紐約搭國庫輪船返上海。
1948 與陳占祥、黃作燊、鄭觀宣、陸謙受等共同設立
「五聯建築師事務所」,同時在上海市政府都市計畫
委員會,負責大上海都市計畫。
(Philip Johnson 於 MoMA策展 Mies ven der Rohe)
1949 大陸淪陷,遷居香港
(Philip Johnson, Glass House, New Cannon, Ct.)
1950 香港執業二年1950-52。補獲劍橋碩士(M.A.)
1951 (Mies ven der Rohe, Farnsworth House 1945-51 落成)
1952 年初遷居台北
(Mies van der Rohe, 50x50 House )
1953 設立大洪建築師事務所
*建國南路自宅(原地址建國南路42巷17號,現已拆除, 2017於北美館南側重建)
*日本駐華大使官邸(台北市紗帽路99號 )
1954 年初與王美惠結婚
年底長女王依仁出生
1955 *羅宅(現已拆除)
1950s *外交部武官宿舍(台北市台北市大安路一段52巷9
號)
1957 年初長子王守正出生,王宅增建北側廚房
*清華大學東院十舍(新竹市東區光復路二段101號,
僅剩7棟)
*台灣省政府二樓連棟式宿舍(南投縣中興新村府西
路周邊,921地震受創)
1958 三月父親王寵惠過世

王寵惠墓園(台北市士林區臨溪路70號,東吳
大學後山)
王大閎建築師事務所搬遷到懷寧街90號三樓(成員
有林和珠、潘有光、金石開、謝偉、胡鑫、徐錫
君)
1960 *蘇利文住宅
*中國石油馬公辦事處
王宅增建東側臥室,地坪改馬賽克,落地窗前移
1961 *故宮博物院競圖案
*龜山新監總辦公廳
1961 *台灣大學禮堂周邊計畫案
1962 *台灣大學第一學生活動中心( 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
一號)
王宅增建西側孩童遊戲區
1963 *淡水高爾夫球俱樂部(已拆除)
*台北水源高爾夫俱樂部(台北市水源路199號,現
為台北市工務局公園路燈管理處青年公園管理所)
*台灣大學化學工程館(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台灣大學地質工程館(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台灣大學法學院圖書館(台北市徐州路21號)
+發表「中國建築能存在嗎?」,百葉窗第四卷第一期
1964 +發表 ”Architecture as Political Tool” 百葉窗第四
卷第二期
夏天搬離建國南路宅
年底與王美惠離婚
*濟南路虹廬(台北市濟南路三段18號,目前立面部份
毀壞)
1965 *台富食品泰山廠房(新北市泰山區貴鳳街26號)
*台灣銀行高雄加工出口區分行(高雄市前鎮區高雄
加工出口區中一路1號)
*國父紀念館競圖計畫案
與第二任妻子林美麗結婚
1966 *亞洲水泥大樓(台北市寶慶路27號)
*台灣大學保健中心(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號)
*台灣大學女九舍(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號)
*台灣大學化學研究中心 (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號)
年初次子王海琪出生
1967 *艾斯赫公司廠房(新北市淡水區淡金路三段159號)
*萬星大樓(台北市忠孝西路一段33號)
*登月紀念碑計畫案
1968 夏天次女王依恩出生
1969 *徐有庠住宅 (新生南路近台大,已拆除)
*徐有庠住宅 (忠孝東路三段98號,已拆除)
*外交部長官邸,前南非大使館 (台北市仁民路三段15號)
*南僑化學公司辦公大樓(台北市延平北路四段100號)
1970 *良士大廈(台北市敦化北路149-155號)
*台灣大學農藝系考種館(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台南區基督教大專服務中心(台南市長榮路三段133號)
+發表「鱆魚」,雨果著, 譯文,聯合報 3/30
+發表「人上人」,中國時報 5/30
+發表「性和愛的來源」柏拉圖著, 摘譯,綜合月刊
+發表「背過耶穌的人-聖徒基多福的一生」佛拉希納著,摘譯 ,6月
1971 *台北松山機場增建 (台北市敦化北路340-9號)
*教育部辦公大樓(台北市中山南路6號)
+發表「對於建築和建築師的一些想法」, The Economic News
+發表「怎麼利用休閒時間」,綜合月刊 6月號
+發表「名妓黛伊絲」佛拉西納著,摘譯,聯合報
+發表「貞女安妮施的事蹟」,佛拉希納著『金色傳奇』,摘譯,聯合報 10/8
+發表「豪宴」培通著,譯文,綜合月刊 11月號
+發表「我最痛恨的機器」,譯自先鋒雜誌 1971 Summer ,聯合報 6/8
1972 *外交部辦公大樓(台北市凱達格蘭大道2號)
*台灣大學大教室(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父紀念館(台北市仁愛路四段505號)
*台灣大學歸國學人宿舍(台北市長興街22號)
*鴻霖大廈(台北市仁愛路四段25號)
+發表「男人怎樣看女人」,綜合月刊 3月號
1973 *淡水假日住宅計畫案
1974 *台灣大學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臺北市羅斯
福路四段一號)
+發表「真是一個好主意」,紐曼著,譯文,婦女雜
誌 2月號
+發表「(人上人)在人間」,中國時報 12/6
1975 *台灣大學大氣科學館增建(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
號)
*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
段128號)
+發表「歌 」1,羅斯提著,譯文,中國時報 1/13
+發表「十七歲」,豪斯曼著,譯文,中國時報 8/1
(蔣介石逝世,宋美齡孀居美國)
1976 *台灣大學農藝館(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發表「玫瑰的幽靈」,中國時報5/31
1977 *士林張群宅(台北市中山北路五段378巷底,士林
官邸內)
*慶齡工業研究中心(台北市基隆路三段130號)
+出版『杜連魁』(譯寫 Oscar Wilde,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 台北:九歌 ISBN 957-560-238-2
+發表「安娜蓓莉」,愛倫坡著,中華日報 3/1
+發表「審判日」,王爾德著,譯文,中國時報 4/24
+發表「詩人中的蒲特雷」,中華日報 8/7 ; 世界日
報 9/26
1978 +發表「雞頭米」,中國時報 3/21
+發表「我所知道的蔣夫人」,中華日報 1/10
+發表「吸收世界上奇妙色彩」,中華日報 6/7
+發表「白晝」, 阿波里內著,譯文中華日報
+發表「巫女洛艾蕾」,阿波里內著,譯文,中華日報
+發表「戰士詩人- 阿波里內」,中華日報 6/28
+發表「月亮」,雪莉作,譯文,中華日報 9/7
+發表「夏日的最後一朵玫瑰」,譯文,中國時報 9/6
+發表「追求一個漂亮的線條:從劍橋到哈佛」,中
國時報 11/8
+發表「採花吟」阿波里內著,譯文,中華日報 11/12
1979 *弘英別墅(台北市天母西路117巷42-46號,王大閎
自宅室內已修改)
+發表「蓮花的隱情」海湮作,譯文,中華日報 7/3
1980 *東門基督教長老會教堂(台北市仁愛路二段76號)
+發表「詩歌」,雨果著,譯文,中華日報 2/1
+發表「服裝與建築」,台北工專工程學術叢刊11期
+發表「阿拉伯沙漠中神秘的玫瑰城- 彼德拉」,阿
姆斯壯著,譯文,台北工專學術叢刊11期, 5月
1981 *徐元智圖書館(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118號)
+發表「建築是政治的工具」,台北工專工業設計科
建築組刊12期
+發表「美國民謠- 凱敏泰」,譯文,中華日報
9/29
1982 *珠海中學大成館(台北市北投區珠海路50號)
+發表「兩個劍橋」,台北工專工業設計科建築組刊
13期
1983 +發表「服裝和建築」,台北工專工業設計科建築組
刊14期
1984 *成功大學文學院(台南市大學路1號)
*中央研究院歷史文物陳列館(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
路二段132巷)
+發表「大失敗」,台北工專工業設計科建築組刊15期
+發表「友誼永固- 一件未完成的國民外交工作」,
中華日報 2/20
1985 *中央研究院分生研究所(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
段128號)
+發表「謀害巨人」,史提芬著,譯文,中華日報
2/27
+發表「談死亡」,中華日報 5/27
+發表「死神與少女」,克勞底斯著,譯文,中華日
報 12/13
1987 以「月之神:美國紀念性建築之研究」申請哈佛設計
研究所Wheelwright建築旅遊獎學金。
*台大保健中心 (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中央研究院學人宿舍(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
61巷4弄14-17, 18, 20號,院區外)
+發表「女強人- Gloria K」中華日報 6/25
+發表「消失中的建築物」,建築師
1990 (冷戰結束 1945-90)
+發表「政治與建築」,自由時報
+發表「歌 」2 東尼著,譯文,中華日報 11/13
1991 +發表「一座看不到水的水池- 漫談大地景觀與建
築」建築師
+發表「東西東西」,中華日報 6/15
+發表「胡適的外交手段」,中華日報 8/23
1992 +發表「從弘中道談到靈魂學」,中華日報 6/25
+發表「不要小看流行歌曲」,中華日報 12/29
1993 五月大洪建築師事務所終止業務
+發表「無花果」,中華日報 7/18
+發表「三:一個神奇的數字」,中華日報 10/22
1994 +發表「征服人類最大的仇敵」,中華日報 2/22
1995 +發表「金錢頌:信賴神或信賴金錢?」自由時報副
刊 5/18
+發表「借來的翅膀」,自由時報
+發表「殺人者:拿破侖」,中國時報 12/5
1996 +發表「雄心與野心」,中國時報 2/28 ; 聯合早報
6/10
+發表「黃金頌」,中國時報
+發表「短命的路」,中國時報
+發表「花蝶戀」,雨果著,譯文,自由時報 7/30
1997 八十歲退休
1999 北京第二十屆世界建築大會(UIA)邀請貴賓
2001 +出版『銀色的月球』(報章文集),台北:台
兆,ISBN 978-986-84531-0-4
2009 獲頒第十三屆國家文藝獎
2013 獲頒第三十三屆行政院文化獎
+出版『幻城』(Phantasmagoria),王秋華中譯,
台北:典藏家庭, ISBN 978-986-6049-34-7
2017 百歲生日
*建國南路自宅重建落成(中山北路台北市立美術
館南側)
2018 五月二十八日逝世,享年一百零一歲
+出版『世紀王大閎』台北:典藏家庭,ISBN 978-
986-96155-7-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