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淇與鄺文美做為譯人,參考 《宋淇傳奇 任職美國新聞處與翻譯工作》。感人的友情好書: 宋以朗《宋淇傳奇:從宋春舫到張愛玲》(牛津大學出版社 OUP(China)2015 )。Czesław Miłosz 林以亮《攻心記》1956/1981/《被禁錮的心靈》2011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1217195032212983
昨天戴老師來訪之後去林公主持的QKC開會 我忘記跟他說 應該寫寫林公 (他寫陳老師的 早已交卷 為Tony 所寶愛) 我打算開始寫我的Tont 一書 第一篇"論文" 是 從陳老師的一些洋漫畫說起 參考資料如下
午後明目 楊澤的濃紅茶 參加Czesław Miłosz百歲 公車是問keeper 東吳/世新都有城區部 這些是策略正確的投資 貝嶺終於送本小書 所以贊助1400元的書
《宋淇傳奇》
這本書是以作者父親宋淇為中心的,從祖父宋春舫說起,內容大都關於父親和他的朋友錢鍾書、傅雷、吳興華、張愛玲。
書中首先是作者自己的回憶,包括父親和親戚告訴他的家庭往事。就像很多口述史一樣,作者說覆述的故事,少不免會真假夾雜。第二個資料來源是已經刊行的文獻,例如父親在〈毛姆與我的父親〉中寫作者祖父宋春舫,在〈私語張愛玲〉中提及他和張愛玲的友誼等。這類資料的問題是,儘管在個別事件或人物上提供了很多具體細節,但涵蓋的範圍太狹太片面,難以串連成為一篇完整的傳記。第三種資料則來自未刊的手稿和書信。作者父親跟好幾位名作家如錢鍾書?傅雷?吳興華?張愛玲等都是好友,通信數以百計。這批手稿不但反映了彼此的友誼,也展露了各人的思想性情。以張愛玲為例,她的信便有大量珍貴資料,可以令我們對她的文學作品有嶄新理解。
作者簡介
宋以朗(Roland Soong,一九四九年–)
香港知名博客東南西北(zonaeuropa.com)的創立人。他是統計學博士,曾任全球第二大統計公司KMR的顧問,父親宋淇,筆名林以亮,是著名《紅樓夢》專家、翻譯家,曾任電懋製片,拍過梁醒波主演的《南北和》。母親鄺文美,曾在美國新聞處工作,以方馨一名,翻譯文學作品。宋以朗現擁有張愛玲小說的版權。
目錄
第一章 宋春舫
宋春舫的家庭與教育
杭州春潤廬
移居青島與褐木廬
任職青島觀象台海洋科科長
病逝與藏書去向
與毛姆談戲劇
第二章 宋淇與鄺文美
宋淇的家庭與教育
曲折的大學生涯
燕京大學師友與鄺文美
涉足上海話劇界兼辦雜誌
從商與南遷
洋進士鄺富灼
鄺家姊妹與宋美齡
初到香港的故事
任職美國新聞處與翻譯工作
受陸運濤之邀加入電懋
加入邵氏
我所認識的電影明星
因病退出影圈
關於電影的兩篇文章
加入香港中文大學
創辦《文林》
晚年的生活與志願
第三章 錢鍾書
上海訂交
與錢鍾書通信
錢鍾書趣聞數則
錢鍾書的外語文字遊戲
論學評書
錢鍾書與宋淇眼中的香港
錢鍾書、楊絳與張愛玲
月旦文壇學界人物
第四章 傅雷
是鄰居,更是摯友
與傅雷通信始末
傅雷與宋家家事
評論張愛玲
(殷寶灩送花樓會)影射傅雷情史\
第五章 吳興華
博聞強記的天才
當吳興華遇上錢鍾書
通信談文論藝
純潔的友誼
詩人生涯的盡頭
「絕筆信」、(詩的教育)與「林以亮」之謎
第六章 張愛玲
張愛玲、夏志清與柳存仁
宋淇夫婦結識張愛玲經過
移民美國
關於《秧歌》與《赤地之戀》的評價
英文寫作與翻譯
編劇生涯及《紅樓夢》劇本風波
張愛玲的遺屬與去世時細節
張愛玲的遺物與晚年經濟狀況
為甚麼(色。戒)的王佳芝不可能事鄭蘋如?
宋淇和張愛玲把地圖畫反了
(相見歡)究竟想說甚麼?
(上海懶漢)是(浮花浪蕊)初稿?
張愛玲沒有寫的文章
張愛玲的出版史。上海篇
張愛玲的出版史。港台篇
《同學少年都不賤》解密
張愛玲的出版史。大陸篇
張愛玲遺作的出版
序
前言
這部書的緣起,始於二O一二年,當時《南方都市報》的記者聯絡我,希望我能協助他們,為先父宋淇做一個每周專題系列。我當下便問你們為什麼對我父親感興趣呢?又或者說,怎見得你們的讀者會感興趣呢?他們答,是因為我的父親在多個領域都頗有名氣?但大眾卻對他認識不深。這也是實情。
對影迷來說,他是香港國語電影業的先鋒。對張迷而言口,他是張愛玲的好友兼顧問,多年來協助她寫作出書。在紅學領域裹,他是其中一個最早提倡以文本為先的紅學家。在翻譯界,別的不說,他遠於米沃什(Czeslaw Milosz)獲諾貝爾文學獎之前,已別具慧眼譯出她的《攻心記》(The Captive Mind),單此一事已足夠令他聲名鵲起。當然他的成就還遠不止此。不同的人會窺見他的不同面貌,但能一睹全豹的卻絕無僅有。更令人更了解他,顯然需要一部傳記。
然後我再問記者:這每周專題系列將持續多久?他們答,己準備連載廿周每期有一整頁的篇幅。我叫他們還是三思,因為我實在難以想像,一份商業性質的報紙居然會給予這類專題那麼多寶貴版面。但他們十分堅定。就這樣宋淇系列便正式開始了。
第一期刊於二O一二年九月四日的《南芳都市報》,最後一期則是二O一三年八月十七日,結果一年來總共刊出了四十二期,遠超他們預算中的廿周。這系列文章就成為了本書的基礎。
南方都市報》當初聯絡我時,顯然認為要認識宋淇,最好就是問他的兒子。一般來說這是對的,但現實並沒有那麼理想。我現在所掌握的資料,主要有三個來源。
首先是我自己的回憶,包括父親和親戚告訴我的家庭往事。然而我在一九六八年還是十九歲時,已隻身到澳洲留學,跟香港的雙親分隔兩地,一直到二OO三年才回港定居。年少時,父親並沒有告訴我很多自己或家中的事。一九八五年,我正式成為美國公民,之後回港短住。其間跟父親閒聊,最佳的話題似乎就是家族史了。但我不認為他講的都真有其事,因為有些情節實在太耐人尋味,我覺得只是他自己在加油添醋。在一九九六年去世,母親則在二OO七年。其後我拿這些故事向姊姊求證,但她說大部分都聞所未聞。現在已沒有誰可以再問了。早知如此,我當年便應該向父母查明箇中曲折,但一切都來不及了。就像很多口中述史一樣,我這裏要覆述的故事,少不免會真假夾雜。
第二個資料來源是已經刊行的文獻,例如父親在〈毛姆與我的父親〉中寫我祖父宋春舫,在(私語張愛玲)中提及他和張愛玲的友誼等。這類資料的問題是,儘管在個別事件或人物上提供了很多具體細節,但函蓋的範圍太狹太片面,不足以串連成為一篇完整的傳記。
第三種資料則來自未刊的手稿和書信。我父親跟好幾位名作家如錢鐘書、傅雷、吳興華、張愛玲等都是好友,通信數以百計。這批手稿不但反映了彼此的友誼也展露了各人的思想性情。以張愛玲為例,她的信便有大量珍貴資料,可以令我們對她的文學作品有嶄新理解。
以上幾類資料無疑各有局限,但我也不得不用作本書的依據。如果父親有些事情我手頭剛好有詳細資料,我可以多說一點。相反來說如果我所知有限,我沒有什麼可說。讀者看完這本書之後,可能會覺得張愛玲是父親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因為近半的篇幅也跟她有關。實情不一定如此。只是張愛玲恰巧留下大批書信,資料最多,所以篇幅便最多了。舉個反例,父親在香港中文大學工作了十多年,這段日子不能說不重要,可惜我所知有限,也只能輕描淡寫地帶過。
另外,《南方都市報》刊出文章時,因版面所限而刪減部分內容,現在已逐一補入;我也稍為增加了一些新章節,如討論〈相見歡〉一篇和結語中那個故事。原來有些較口語化的句子,我在書中也作了修訂,力求風格一致。
願我以上所述,能解釋明白這部書的來龍去脈。
本書得以出版,實有賴《南方都市報》協助,特別是記者陳曉勤,謹此致謝。
攻心記/被禁錮的心靈 Czesław Miłosz
的書現在有兩譯本: 攻心記 1981 /被禁錮的心靈 2011 2004 CZESLAW MILOSZ的『攻心記』 (台北:皇冠 1981)、現在,作者和譯者俱成古人。
讀 過林以亮先生的『傲慢與偏見』翻譯評論之後,還敢翻它的人都值得敬禮。(林自己沒翻譯『傲慢與偏見』,翻譯了『攻心記』)。 其實這些quaklification 是香港翻譯學會Fellow之"要求" 所以他們都這樣....唯"幾"例子可能是林以亮先生 Austen 專家 跑去翻譯"攻心記"....
這問題是高層次的人生翻譯問題 哈哈 --
米沃什百年 Sto lat Miłosza @台北 誰是米沃什?在臺灣又有誰知道米沃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2011年定為「米沃什年」。傾向出版社出版由波蘭文中譯的198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詩人米沃什(Czesław Miłosz,1911-2004)思想體小說《被禁錮的心靈》及傾向工作室製作《米沃什百年》紀念集。 時間︰2011年11月26日(周六)下午4點~8點 地點︰東吳大學城中校區遊藝廣場(台北市中正區貴陽街1段56號) 主辦單位︰傾向工作室 指導單位:華沙(波蘭)貿易辦事處 協辦單位︰東吳大學城區部遊藝廣場 活動內容:演奏∕蕭邦的鋼琴夜曲(藤田梓女士) 致辭∕魏馬克代表、黃秀端教授等 主題演講∕追憶米沃什(貝嶺) 米沃什詩文雙語朗誦∕李敏勇、楊小濱、林蔚昀、Pawel Gorecki、陳家帶等 新書發表:關於《被禁錮的心靈》(譯者∕烏蘭教授) 米沃什生平紀錄片與著作展 酒會: 購書及詢︰02-2932-9980或penchinese2009@gmail.com 《被禁錮的心靈》定價NT450(附贈160頁《米沃什百年》紀念集及明信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