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 "Opera: Nixon in China".於1987年首演,所獲評價褒貶不一,一些評論家認為這部作品很快就會淡出人們的視野。然而《尼克森在中國》此後多次在歐洲和北美演出,並錄製了兩個版本。2011年,本劇在紐約的大都會歌劇院首演,該版本主要基於原版製作。同年歌劇又經加拿大歌劇公司在多倫多演出,這是一個抽象化的版本。進入2010年代後,評論家的意見逐漸開始認可這部作品,稱其為美國歌劇中的一齣經久不衰的傑作。雖然有相關網站轉載,但是這部作品至今仍然沒有在中國公開演出過。
劇情簡介[編輯]
- 時間:1972年2月
- 地點:北京市內及周邊
第一幕[編輯]
一隊中國軍人在北京機場等待載有尼克森一行的美國總統專機。軍人合唱團唱著「三大紀律」和「八項注意」。飛機降落後,尼克森夫婦與亨利·基辛格出場。總統與領導歡迎儀式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相互問候。尼克森說起了這次訪問的歷史意義,以及自己對這次接觸所抱持的希望和擔憂(《新聞有一種神秘感》)。現場轉至毛主席的書房,主席在此等待總統一行到達。尼克森、基辛格與周恩來走進書房,主席和總統兩人交換外交辭令,多位攝影師在現場拍照。在隨後進行的交談中,尼克森和基辛格對毛澤東的格言和時常說出的一些令人費解的意見感到迷惑,這往往是由於後者的秘書以及周恩來的放大所致。場景再次更換,變成了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晚宴。周恩來向遠道而來的客人敬酒:「我們已經開始用不同的方式慶祝」,尼克森回答:「我參加過許多盛宴」。此後各方繼續敬酒,氣氛也變得越來越歡快。最後以反共而成名,登上權力領峰的尼克森宣布:「各位,請聽我說一句:我曾反對中國,我錯了。」
第二幕[編輯]
帕特·尼克森開始在嚮導的陪同下赴北京城內參觀。工廠的工人向她介紹一頭大象的小模型,後者欣喜地告訴眾人,象是共和黨的象徵,自己的丈夫就是共和黨總統。她來到一個人民公社並受到熱情的迎接,然後被孩子們所玩的遊戲吸引住了,她之前曾在學校中看到過孩子玩這樣的遊戲。「多年前,我曾是老師」,她唱道,「如今我來此向你學習。」她來到頤和園,在這裡演唱了一段沉思風格的詠嘆調《這是預言》,為全世界設想了一個和平的未來。到了晚上,總統一行作為毛澤東夫人江青的客人來到劇院觀看政治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該劇描述了一個殘暴不仁地主的倒台,其中地主的扮演者與基辛格非常相似,打倒他的是一群勇敢的女革命工人。這場戲深深地觸動了尼克森夫婦,帕特甚至一度衝上台去幫助一個農家女孩,因為她以為對方會被鞭打致死。舞台上的表演結束後,江青對剛才節目中內容出現的明顯誤解感到憤怒,於是唱起了一段咄咄逼人的詠嘆調(《我是毛澤東的夫人》),頌揚了文化大革命並對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加以讚美,一個革命合唱團則對她的唱辭加以呼應。
第三幕[編輯]
訪問的最後一天晚上,眾人都躺在各自的床鋪上,幾位主要角色通過一系列超現實且相互交織的對話沉思了自己的過去。尼克森夫婦回憶起年輕時的奮鬥,總統回憶起參軍入伍的經歷(《坐在收音機周圍》)。毛澤東與江青共舞,主席想起了革命初期來到自己指揮部的「可愛小女星」。兩人回憶時,江青主張「革命不會就此結束」。周恩來獨自陷入沉思,歌劇最後是他經過深思熟慮後的詠嘆調《我老了,而且不能永遠睡去》,歌詞中唱到:「我們所做的一切,到底有多少是對的?」聽到清晨的鳥叫聲後,他又繼續開始工作,「房外的寒氣沉重地壓在清晨的草地上」。
Renée Fleming | |
---|---|
Born | February 14, 1959 Indiana, Pennsylvania, U.S. |
Alma mater | |
Occupation(s) | Singer (lyric soprano) and Arts advocate |
Spouse(s) | Rick Ross |
芮妮·弗萊明 (Renée Fleming,1959年2月14日-),著名美籍女高音歌唱家,除了主唱歌劇外,偶也演唱爵士樂作品。她被認為是現時最頂尖的抒情女高音,而她的美聲和美貌令她成為各大歌劇院和音樂廳爭相邀請的歌劇唱家。
早期生活及教育[編輯]
弗萊明的父母都是音樂老師。她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印地安納郡 並在紐約州的羅切斯特長大。她有一位兄弟及一個姊妹,都從事音樂學習。
弗萊明在年輕時喜愛流行音樂,並且十分欽佩瓊尼·米歇爾的才華。除標準保留歌劇節目外,她還表演新音樂、百老匯歌舞劇以及其它流行風格音樂。
弗萊明曾在紐約州立大學Potsdam分校的克瑞音樂學院(Crane School of Music)就學。在該校學習時,她參加了一個校外的名為Alger's的爵士樂三重奏樂隊進行演唱表演。該樂隊的薩克斯手Illinois Jacquet邀請她一起進行他的大樂隊(Big band)之旅,但是弗萊明選擇前往伊士曼音樂學院繼續她的研究生學習,並成為聲樂老師Jan DeGaetani的學生。之後她又前往茱莉亞學院繼續深造。在朱利亞德學院學習期間,她出演了一系列歌劇角色,如賈科莫·普契尼歌劇《波希米亞人》中的Musetta以及Menotti的《Tamu-Tamu》裡的妻子。[1][2]
職業生涯[編輯]
個人生活[編輯]
弗萊明與演員Rick Ross結婚並育有兩個女兒。兩人於1998年離婚。[4]
參考[編輯]
- ^ New York Times 1983
- ^ New York Times April 26, 1987. [2008-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9).
- ^ 沈浩鵬: 完美的芮妮·弗萊明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NYT November 3, 1998. [2009-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9).
***
Thelma Catherine "Pat" Nixon (née Ryan; March 16, 1912 – June 22, 1993) was the first lady of the United States from 1969 to 1974 as the wife of President Richard Nixon. She also served as the second lady of the United States from 1953 to 1961 when her husband was vice president.
Pat Nixon | |
---|---|
First Lady of the United States | |
In role January 20, 1969 – August 9, 1974 | |
President | Richard Nixon |
- Henahan, Donal (October 24, 1987). "Opera: Nixon in China". The New York Times.
- ^ Bernheimer, Martin (October 24, 1987). "Gala Opera Premiere: John Adams' Nixon in China in Houston". Los Angeles Times.
As First Lady, Pat Nixon promoted a number of charitable causes, including volunteerism. She oversaw the collection of more than 600 pieces of historic art and furnishings for the White House, an acquisition larger than that of any other administration. She was the most traveled First Lady in U.S. history, a record unsurpassed until twenty-five years later. She accompanied the President as the first First Lady to visit China and the Soviet Union, and was the first president's wife to be officially designated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United States on her solo trips to Africa and South America, which gained her recognition as "Madame Ambassador"; she was also the first First Lady to enter a combat zone. Though her husband was re-elected in a landslide victory in 1972, her tenure as First Lady ended two years later, when President Nixon resigned amid the Watergate scanda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