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走的修復之路|#創作側記 】 這裡是夢想城鄉! 得知有機會一起在當代藝術館展覽以後,真的很感謝也很興奮!今年初,我們著手準備作品。 希望觀眾們能透過作品,感受人的美麗、悲傷、快樂、痛苦、輕盈或沈重,感受每個人獨特的靈魂。不只是「貧窮經驗者」而已,而是更多更多,一個一個的「人」的樣貌。 生活在底層的人的歷史,聚集交會在台北這座城市,留下的深深淺淺的刻痕,我們試著在作品中描述與捕捉。 - 把一個一個收藏學員作品的箱子打開。 每個箱子裡都裝著一位學員的歷年創作。作品被一件一件拿出來,我們一件一件慢慢地看。 在閱讀作品時,好像也重新走了一遍每個人的生命,尋著脈絡延伸下去,看著那些筆觸、痕跡,彷彿回到正在創作的時刻。 在某年某月,華哥畫下了他在散步的場景,「路平好天。」視力模糊的他,有力的寫下那些字句。某年某月,我們回顧著少年時代,那時候,藍波哥留下「大霸尖山」的創作,「現在封山,沒辦法爬囉!」他帶著炫耀的笑意說:「但我有爬過。」 還有,很多大劉在家裡完成後,驕傲的帶到想鄉給我們看的作品,螃蟹、花卉、臉譜,畫在信封上、畫在不知道從哪裡撿來的木板上、甚至畫在便當盒上。大劉總是笑笑的,說一些其實聽不太懂的話,他的創作讓我們有機會用另一個視角認識他。還有,玲琴姐剪下雜誌的圖片,回憶家庭與母親。又過了一段時間,她開始採集植物,陰乾,黏貼在自己的創作上,大自然用各種方式支撐著她,她用大自然做為媒材來創作。 還有還有,小潘的海洋。海洋與眼淚貫穿他的創作,隱約形成一個軸線,在那裡我們得以瞥見了他細膩的一面。還有OA的三折頁小書、維安伯伯用簡單的線條畫下當船員時的記憶、蘇大哥寫實又充滿細節的人像與風景畫、惠姐直白有力道又可愛的女生畫像、雄哥用充滿童趣的風格描寫兒時記憶⋯⋯好多好多,每個人的個性與故事,都被作品承載著。 想要好好呈現大家這十年來留下的痕跡,我們反覆閱讀作品,篩選了兩三次,才留下目前的創作們。 - 與作品篩選同步進行的,是非常大量的紀錄文件。 閱讀著各種課後記錄、作品故事記錄、訪問記錄、聊天記錄、會議記錄,我們擷取了約200個句子,是大家長長的生命旅途中,非常短而細小的切片,卻也是真實而具有力道的punch line。在布展時,邀請學員們現身,一筆一畫,將那些或許是自己說過、或許是身邊的人說過 ——也或許,說的人已經不在了—— 的句子們,寫在牆上。 選好作品與文字後,也曾一度糾結於要怎麼呈現大家的創作。 美術館的場域質地,讓我們有種可以更玩耍一點、更放心的以詩意的方式處理這些作品的感覺,不一定要什麼都講得很清楚。於是,放下要把故事說完的糾結、放下有條有理,有因有果的呈現,也稍微放下要做議題的責任感,讓更多的留白出現,讓作品們彼此輝映交織,產生可以玩味的有趣。 乍看之下是眾聲喧嘩,細看又會發現每個人細細的軸線,不過也沒辦法看得很清楚,在模糊之中,留下反射自己的空間。 希望《一起走的修復之路》會是一件值得反覆閱讀的作品。有每個人的獨特,但大家的共同存在,又創造了新的東西。 喧嘩是豐富的感覺,好像同時聽到好多人發出聲音。在整個展區中,好像也是我們這邊聲音特別吵雜(在記者會時也是哈哈),有很多不同人的聲音混在一起,有大聲有小聲,用不同的音調情緒、不同的狀態講自己的故事,為整個展覽增加了具有夢想城鄉個性的、眾聲喧嘩的、顏色繽紛的感覺。 期待大家空出時間,到展場來看看作品本人,也聽聽那是怎樣的喧嘩之聲。 by 台灣夢想城鄉營造協會 亮亮 ⬀⬀⬁⬂⬃⬂⬀⬃⬂⬀⬁⬂⬃⬂⬀⬁⬂⬀⬀⬁⬂⬃⬂⬀⬃⬂⬀⬁⬂⬃⬂⬀⬁⬂ 《#貧窮人的台北:#轉運站》 Poor People’s Taipei: Transfer Station 展覽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實驗展場 MoCA Studio 開展時間|04 / 27 - 06 / 16(週一休館)10AM - 6PM
。。。。
王偉忠專訪傅佩榮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