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3日 星期二

董橋信任的法文翻譯者: 傅雷,胡品清,羅玉君 (司湯達的《紅與黑》喬治·桑《安吉堡的磨工》、雨果《海上勞工》、莫泊桑《我們的心》等)

 

女翻譯家羅玉君:「我一直與《紅與黑》做著好朋友」

文|張洪剛

羅玉君(1907—1987),原名羅正淑,四川岳池縣人。畢業於上海大夏大學,1928年赴法國留學,1933年獲法國國家文學博士學位。歸國後,於1935年10月至1937年7月任職國立山東大學中文系,成為投身青島早期現代教育的女性代表。在此期間翻譯法國名著《紅與黑》,出版後很快成為通行本,深受讀者喜愛。.......

從1930年到1937年,國立山大中文系只有兩位女講師,第一位是方令孺,第二位就是羅玉君。當時中文系師資力量可謂強大,教授有游國恩、姜忠奎、聞宥、丁山、老舍、胡鳴盛、黃孝紓等人,講師有羅玉君、沈從文、蕭滌非、彭嘯咸、臺靜農等人。在青島,羅玉君夫婦與黃際遇交往甚密,黃際遇在日記中詳細記載了他們之間的交往情況。1936年2月13日:晨起清行囊,分廣州者六件,歸汕者二十餘件,老鼠搬疆更相關也。晤智齋,即來宏成發補日記。為紉秋書手卷,寫《直婦行》全首六百餘言,以行草行之。心思二王(孟津、陽明)之意,欲出矣簡勁清適而未能也。智齋來共飲幾爵,亦索一軸以爪印之跡。曉舫玉君夫婦來(各資饋行粻)。值得一提的是黃際遇50歲生日時,羅玉君親自拍照,為其留下了彌足珍貴的影像。

也是在國立山東大學期間,羅玉君堅持翻譯司湯達的《紅與黑》。《紅與黑》是19世紀法國第一部重要的現實主義傑作,對19世紀歐洲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羅玉君早在1932年與《紅與黑》結緣。她當時在法國巴黎大學,為了文學預讀心理分析學,聽從喬治杜馬先生的建議,買來經典作家集版《紅與黑》上下冊,熱情地讀了起來。羅玉君讀了一遍後,便有意把它翻譯成中文。因當時忙於寫博士畢業論文,她只譯了五六章,翻譯工作就擱置了。

羅玉君的《紅與黑》譯本,1949年由正中書局出版,至今仍不斷出版,發行量多達數十萬冊,深受廣大讀者喜愛。「她的譯文不僅保留了原作人物的語言個性,而且較好地保留了原作的鮮明節奏。此書的翻譯奠定了她在法國文學翻譯上的地位。」趙瑞蕻評價羅玉君的譯本「譯筆生動流暢,在我國普及《紅與黑》這本傑作方面,羅女士做出了貢獻。」

羅玉君還翻譯了喬治·桑《安吉堡的磨工》、雨果《海上勞工》、莫泊桑《我們的心》等作品,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很大貢獻。1987年8月20日,羅玉君因腦溢血,病逝於上海華山醫院,終年80歲。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yj4om5a.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