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9日 星期六

梅光迪

梅光迪文錄 羅崗,陳春艷 編遼寧教育出版社2001年

頁105 (日記選錄) 將fund翻譯成"損" --英倫聯合救濟中國損 (United China Relief Fund).

(梅光迪(1890-1945),字迪生,安徽宣城人,1890年出生,1911年赴美留學。回國後先後任教于南開大學、東南大學、哈佛大學等,是中國新文化運動時期的一員干將。作品有《梅光迪文錄》等。

本書是目前收錄梅光迪文字最完備的一個本子,包括了他的論文、文章、英文作品、日記、書信和提案等等。附錄部分則是梅光迪的傳記、浙大版《梅光迪文錄》的序言以及各方對他的追思文章。相信它的出版能夠為重新描繪中國現代文學和文化的歷史圖景添上不可或缺的一筆。)



梅光迪

  梅光迪(西元一八九○~一九四五年),字迪生,一字覲莊,安徽宣城人。梅氏在宣城是望族,宋代文學家梅聖俞,清初數學家梅文鼎等都是梅先生的遠祖,學術相傳,是梅氏的家風。先生生於清光緒十六年一月二日,十二歲應童子試,十八歲肄業安徽高等學堂,宣統三年(一九一一)考取第三屆庚子賠款留美生考試。同年赴美入威斯康辛大學,民國二年夏,自威大轉入芝加哥西北大學。四年夏,轉往哈佛大學深造,專攻文學。時白璧德(Irving Babbitt)以新人文主義倡於哈佛,於東力學說,獨近孔子。先生受業門下,最有深契。

  先生於民國九年夏自美歸國,應劉伯明邀,到南京高等師範任教。民十東南大學成立,被任為西洋文學系主任。翌年一月與劉伯明等創辦學衡雜誌,以「闡揚舊學、灌輸新知」為職志。撰文介紹毆西古代重要學術文藝,以及近世學者論學之作,期國人於西方文化有更真切深透之了解,而融新變故,能尋得更適當的途徑。

  民國十三年到美國哈佛大學任教,十六年歸國,任中央大學代理文學院院長。未幾,再往哈佛大學擔任漢文副教授,於二十五年夏自美回國,應浙江大學竺校長聘,任文理學院副院長兼外國文學系主任。二十七年當選為國民參政員。二十八年浙大文理學院分為文學院與理學院,被任為文學院院長。先生注重通才教育。提倡人文修養,使學生能閎中肆外,篤實而有光輝。

  民國三十三年冬,始患心臟病,病發則氣逆嘔吐。次年春赴重慶休養,稍見康復,六月返遵義。九月病復劇,旋赴貴陽就醫,卒以沈疴不治,於三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病歿,享年五十有六。安葬於貴陽聖公會墓地。

  先生學問淵博,為我國對中西文化思想很有研究的一位學者,但不輕意動筆,不急求出版,所以一生著作不多。其中文著述大多收入梅光迪文錄,英文著作收入家信集,以為附錄。梅夫人李今英女士,治英國文學。三女:儀慈、儀昭、儀芝,一男:本修,均已學成,獲博士或碩士學位,且次第成家。長婿福魏克博士(Dr. Albert Feuerwerker)為美國研究我國近代現代史的專家之一。見附圖1。(宋 晞)




"......梅光迪的教學生涯主要是在東南大學、哈佛大學和浙江大學。其中,在哈佛大學是主講漢語。在東南大學和浙江大學是講西洋文學。他的人文主義理想主要體現在向 學生傳授知識上。為東南大學的西洋文學系(由他創辦,並任主任)和浙江大學的外文系(任文學院院長),他付出最多。他的同事張君川回憶說:「梅先生自己學 貫中西,也要求學生在努力研究西方文學外,不能忘記祖國豐富文學。他與吳宓老師素來提倡比較文學。如吳宓師在清華開有中西詩之比較一課,梅先生講課常中西 對比,不只使學生加深理解,實開比較文學之先聲。」15.....梅光迪到浙江大學後,「經竺可楨校長的同意,繼續發揚學衡精神」19。規定大學一年級學生必修古文一年。從上古到明清,以順序選讀。文學院、師範學院的學生,還必須學一年古代文學作品選讀。同時,大學一年級還要必修一年英文,文學院、師範學院的學生則要修兩年英文。只有這樣,才可能融通中西之學。" {21世紀)



王晴佳{ 白璧德與「學衡派——一個學術文化史的比較研究}


摘要: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出現過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一批有相同教育背景、年紀亦相仿的學者,在如何革新中國文化的問題上,提出了截然相反的方案。胡適等人主張用新的科學方法,重新詮釋和改造中國傳統文化,而以梅光迪為首的「學衡派」,則希望能張揚傳統文化的人文主義精神,並與西方人文主義的傳統相銜接,以求「昌明國粹、融化新知」。本文想從比較文化的角度,對「學衡派」人士的教育背景,特別是他們在美國留學期間接受老師歐文.白璧德(Irving Babbitt, 1865-1933)的「新人文主義」的經歷,以及「新人文主義」在美國的產生和影響,做一細緻的爬梳與整理,由此來窺視「學衡派」人士的思想和立場形成之原因。本文注重兩個方面:一是想展現白璧德提倡「新人文主義」的背景及其影響;二是想利用新出版的梅光迪與友人的通信,探討梅光迪等人推崇「新人文主義」的動因,以及他們在中國宣揚「新人文主義」的過程和結果。

關鍵詞:白璧德、學衡、胡適、梅光迪、吳、新人文主義



hc曰:

應該注意梅先生津津樂道的 {S. Johnson 傳}和他想寫的一系列中國人如"歐陽公"等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