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1日 星期五

聂绀弩--或《聂绀弩全集》,《聂绀弩雜文集》《聶紺弩舊體詩全編注解集評》


聶紺弩舊體詩全編注解集評(全三冊)

 這是迄今收集聶詩最全,注解聶詩最詳,對聶詩研究用力最勤的一部書,作者是一位八十多歲的叫侯井天的老人,老人窮二十余年之力搜集、整理、箋注聶詩,期 間,老人在子 芦輩的幫助下,曾靠微薄的收入自費印刷修訂過三次,其注本也一次比一次輯詩更全,一次比一次完善,一次比一次得到更多的好評。

侯井天注詩,有自己的主張,非窮究詩理不可。他勇氣百倍地以白話譯詩;對詩的“本事”、“典故”,乃至多音歧義的字詞,均不厭詳注;又悉心搜羅各家對紺弩 詩的品評,尤其是詩家舒蕪為校其書稿而寫下的“讀詩筆記”,更是一一存錄。在查明有關的人和事中,他又引用了大量的活資料,對本事作了翔實生動的介紹,從 中可以看到那幾十年“中國現代史”的一個個側面。這里面有一個個大大小小的悲歡離合的故事,有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這一卷“社會風情史”富有傳奇性,令 人如進入了“金庸世界”。如“聶紺弩失慎火燒草料場”;“聶紺弩樂抽路邊煙頭”;“聶紺弩信囑胡風速焚詩”;“聶紺弩把酒罵林(彪)、江(青);”“朱靜 芳巧救聶紺弩出獄”;……既反映了那特定時代的荒唐事,也反映了正與邪的斗爭,更一一反映了在逆境中,聶紺弩與周圍的及海外的文化人、親屬、右派朋友、牢 友們自尊、自重,又相濡以沫,互助、互愛、互救的俠骨童心,時窮節現,從中可感受到中國知識分子的獨立的人格力量!


聶紺弩,著名作家、現代詩人、散文家。曾用筆名耳耶、二鴉、簫今度等,湖北京山人。 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二期,參加了國共合作的第一次東征。途中留在上海豐擔任農民運動講習所教官半年。1925年考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兩年後回國 任南京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副主任。九一八事變後,因參加文藝青年反日會,被迫離職逃往上海,參加了“左聯”,曾任上海《中華日報》副刊《動向》的編輯。 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起先後在漢口、桂林、重慶等地當報刊編輯,並發表了不少文章。1948年撤退到香港。同年在《小說》月刊第六期發表 中篇力作《天壤》。這期間,他還寫了一些犀利的雜文,發表在《華商報 》副刊和秦似主編的《野草》上,呼喚新中國的誕生。 解放後,歷任中南區文教委員會委員、香港《文匯報》總主筆、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兼古典部主任,聶紺弩夫人周穎任民革中央常委。1957年夫婦二人被錯劃 為“右派”,送往北大荒勞動。“文革”中又以“現行反革命罪”被判無期徒刑。在山西關押10年後,1976年被“寬大釋放”。1979年正式平反昭雪。 聶紺弩落拓不羈,我行我素,不拘小節,周恩來說過他是“大自由主義者”。當年《申報》的《自由談》上,有兩個人的雜文與魯迅神似,一是刻意學魯的唐蟥,一 是隨意為之的聶紺弩,他被認為是魯迅之後的雜文第一人。晚年,聶紺弩運交華蓋後又寫起舊體詩來,古怪而又美妙,實為文壇一絕,堪稱“我國千年傳統詩歌里的 天外彗星。 侯井天,山東齊河人,1924年生,1940年加入中共,1985年在山東省委黨史資料征集研究委員會離休。其後一直從事聶詩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




目錄

王序
散宜生詩
拾遺草
聶紺弩舊體詩全編集評補編
代跋一 紺弩“詩案”的偵破——侯井天注《聶紺弩舊體詩全編注解集評》
代跋二 九年辛苦出奇書
代跋三 侯井天和《聶紺弩舊體詩全編注解集評》
代跋四 敢當詩史聶紺弩——讀侯井天《聶紺弩舊體詩全編注解集評》
代跋五 侯井天和他的《聶紺弩舊體詩全編注解集評》
後記 注聶心路
附錄
讀者通信
讀者贈詩
聶紺弩舊體詩研究資料索引

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杜甫的詩竟像是專門為一千二百年後的聶紺弩寫的。

我沒有見過聶先生,從年齡上說他是前輩,這個名字我所以記得,最早是在批判胡風的高潮中,我冶巛人民日報》上讀到了聶先生的批胡文字。我無意在這里哪壺不 開提哪壺,更無意在這里喪盡天良地橫掃一切,我只是說我們並沒有假裝全部忘記了我們的昨天。我們巴不會因為某些人的毫不腰痛地站著說風涼話就信了他們的胡 說八道。

直到“文革”以後,聶詩流傳到我耳朵里來了。我強調是流傳,因為我未見其書,未知其人,未尋其句,它卻硬是進人了我眼我心。例如這一類句子,最早是從友人的信巾看到的︰

哀莫大于心不死……
無多幻想要全刪……

這樣的句子直擊要害,見血封喉,一看,你傻了,你怔了。

何處有苗無有草,每回鋤草總傷苗。
培苗常恨草相混,鋤草又憐苗太嬌。
未見新苗高一尺,來鋤雜草已三遭。
停鋤不覺手揮汗,物理難通心自焦。


聶的鋤草詩,與我的生活經驗百分之百地一致。其實這裂有接受改造的含意,說明下鄉勞動是何等艱難,何等偉大,知識分子是何等無能,何等汗顏。不,這里絕對 不包含訴苦,農民鋤個草還不是小菜一碟。人生本來就不公平,莊稼本來就不好長,未見新苗高一尺雲雲,倒是有點內心不快、不那麼順氣的感覺,本來那個時期人 們都說是大豐收,放衛星的。鋤草三遭,苗未長一尺,看來聶公那時已經開始刪除幻想了。

此外他老還寫過許多誠懇地乃至是詩竹畫意地描寫勞動生活的詩,例如搓草繩之類的題材。他本來是寧願在熱愛勞動的高調中逆來順受的。

他寫刨凍菜,“明鐺翠羽碧琉璃”,居然有富貴氣。寫挑水“一擔乾坤肩上下,雙懸日月臂東西”(當年拙作有句︰“肩挑日月添神力,足踏山川鬧自然”,蓋斯時 亦受大躍進氣氛之影響也)。寫向日葵地,“赤日中天朝懇摯,秋風落葉立清遒”,仍然峭美自傲,中氣十足。寫削土豆種傷手,“狂言在口終羞說,以此微紅獻國 家”,我堅信此二句仍然是誠摯地近乎天真爛漫的。尤其是寫推磨、說是要“把壞心思磨粉碎,到新天地作環游”,干脆是決心與思想匯報的文體了。  *****
2008.7.24   我的舊文稿中一部分 當時還不知道"聂绀弩全集"已出版......
《聂绀弩全集》(十卷本)武汉出版社 2004
我最想一讀的是他晚年的舊體詩

張放《文藝節書話》(2004/5/3 中央日報):
「明 亡 , 有 一 首 乞 丐 絕 命 詩 流 傳 民 間 , 詩 曰 :
「 三 百 年 來 養 士 朝 , 文 武 百 官 盡 皆 逃 。 綱 常 留 在 卑 田 院 , 乞 丐 休 留 命 一 條 。 」
卑 田 院 是 佛 家 收 容 貧 民 之 地 。 貧 民 何 以 寫 出 如 此 有 氣 節 的 詩 稿 ? 我 曾 思 索 數 載 ,最 後 方 悟 出 文 人 被 擠 出 官 場 , 或 者 看 不 起 官 場 , 終 於 淪 為 流 民 乞 丐 , 這 是 明 朝 滅亡 的 悲 哀 。」

聂绀弩《明末遺恨》(1944)(北京:三聯出版社,1995, 《聂绀弩雜文集》頁332)

「 三 百 年 來 養 士 朝 ,
   如何文 武 官 盡 皆 逃 。
   綱 常 留 在 卑 田 院 ,
   乞 丐 休 存 命 一 條 。 」
據說這是明亡時一個乞丐的絕命詩。第一句把有明一代的列祖列宗寫得何等的大恩大德!但連下面三句讀,卻只是一個尖刻的諷刺,真的養士朝,怎能得到這樣的絕果?

然而,這故事大概是好事者的隨興創作。若真有其事,只此一端,明朝就該亡:逃亡迎降者為文武,氣節之士卻淪為乞丐。



《聂绀弩雜文集》(北京:三聯出版社,1995,頁343-44),

《聂绀弩雜文集》有篇「愛智盧」(1934),談成都的宜人住家,和其中的智者吳又陵先生(1872-)(胡適在《吳虞文錄•序》稱之爲"'四川省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通篇許多「吳老頭子」

斯人寂寞——聶紺弩晚年片斷









聶紺弩在小說、詩歌、雜文、散文、古典文學研究方面的貢獻,是繼魯迅之
後的第二人。特別是他的舊體詩,形類打油,旨同莊騷,讀來令人欲笑而哭
,自成一格,人稱"聶體",是"異端"詩的高峰。

聶紺弩敢想、敢怒、敢罵、敢笑、敢哭。魯迅說:"救救孩子。"聶紺弩"
孩子救救我們。"魯迅撰有《我們怎樣做父親》;聶紺弩寫下《怎樣做母親
》。看過《紅樓夢》的人大多不喜歡陰柔的寶釵、襲人;聶紺弩認為"不寫
寶釵、襲人是壞人,《紅樓夢》的反封建的意義就更深。"人家學習馬列,
圖的是政治進步;聶紺弩看《資本論》第一卷,讀到少年女工自覺是女性後
,常到河邊偷看男工游泳的段,能聯繫"王安石詩,《聊齋志異》的'績女
',魯迅的文章,融會貫通,有所徹悟。⑵"舉一反三,探究"聊齋"的思
想性。蹲過大牢的人,都恨監獄;聶紺弩常常懷念監獄,說"監獄是學習聖
地,監獄裏醫療衛生方便"。

「 "你認為,他老人家的結果是什麼?"

聶紺弩伸出四個手指,說:"四句——身敗名裂,家破人亡,眾叛親離,等
到一切真相被揭開,他還要遺臭萬年。"

"聶伯伯,'文革'中我的父親也說過類似的話。他認為——毛澤東幾十年
的執政錯誤給中國的每個家庭,都製造了災難和痛苦,別看現在是'紅海洋
',將來會是個悲劇的收場。" 」

"聶伯伯,你讀《資本論》17遍之後,有什麼感想?"

"最大感想就是懷疑理想。共產黨建黨至今,不知道給我們樹立了多少理想
。理想有高,有低。高到共產主義,低到公共食堂。無論高或低,幾乎都很
少實現。即使實現了,也很快失敗。包括現在我們這個不高不低理想——社
會主義,也不成功。為什麼總是實現不了?我們都是在路線、方針、政策和
方法上找原因。

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理想錯了。我們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說的共產主義
和德國大鬍子講的共產主義完全不同。而且,事實證明——基於反抗壓迫的
革命,並不一定通向自由和幸福。"


有人勸老聶講幾句。
他不幹,私底下說:'別看都是文人,可文壇自來就是一個小朝廷,不歇風
雨。'又說,'如果這個文代會能計算出自建國以來,我們的領袖為歌頌領
袖,我們的黨為歌頌黨,花了多少錢?再計算一下從批判《武訓傳》以來,
中國知識份子因為思想言論丟了多少條命?該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根據 "文坛奇才聂绀弩档案首度公开" 新华网 ( 2004-03-25 13:43:29 ) 稿件来源: 中华读书报 文/张隽

聂绀弩

聂绀弩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奇才。他由湖北京山穷乡僻壤的小学毕业生,成长为“左联”作家、知名报人、教授、诗 人。以一支犀利的笔,叱咤文坛数十年,出版了几十部小说、新诗、散文、文艺理论等几百万字的著作。聂绀弩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当过兵,教过书,办过报, 是黄埔军校二期的学生,又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的留学生,在中山大学与蒋经国是同学,与后来成为国民党核心人物的康泽交谊甚厚。20世纪30年代他却参加了 “左联”,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在日本曾坐过牢。到延安,曾为毛泽东的座上客。到新四军工作,与陈毅将军成为诗友。后来又到香港《文汇报》任职。新中国成立 后回内地。到了上世纪50年代中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到北大荒劳动。“文革”期间又因骂了江青、林彪被扣上“恶毒攻击伟大旗手”的罪名,判处无期徒刑, 成了山西临汾监狱的“劳改犯”。后来经他的老伴周颖的多方活动,才与台湾军政人员一道被“特赦”出狱。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真正得到平反昭雪。

十卷本《聂绀弩全集》是对聂绀弩同志百年诞辰的最好纪念。 这套十卷本全集收录迄今有确切线索并有文献印证的聂绀弩杂文、散文、旧体诗、古典文论等全部创作,包括部分未刊稿和历次 运动中的交代材料等,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了他一生的创作风貌和文学成就。其中第十卷《运动档案》是最值得关注的,它收录的是聂绀弩在1954年至 1957年几次运动中的部分检查交代材料,这些材料是聂绀弩错划“右派”问题得到改正后,人民文学出版社整理档案时发还的,材料由聂绀弩生前的助手周健强 女士提供。其中《槛房杂记》已编入回忆文集《脚印》,其余均未发表,是首次对外公开。它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原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