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我又夢見我
赤裸裸地趺坐在負雪的山峰上。
這裏的氣候黏在冬天與春天的接口處
(這裏的雪是溫柔如天鵝絨的)
這裏沒有嬲騷的市聲
只有時間嚼著時間的反芻的微響
這裏沒有眼鏡蛇、貓頭鷹與人面獸
只有曼陀羅花、橄欖樹和玉蝴蝶
這裏沒有文字、經緯、千手千眼佛
觸處是一團渾渾莽莽沉默的吞吐的力
這裏白晝幽闃窈窕如夜
夜比白晝更綺麗、豐實、光燦
而這裏的寒冷如酒,封藏著詩和美
甚至虛空也懂手談,邀來滿天忘言的繁星……
過去佇足不去,未來不來
我是「現在」的臣僕,也是帝皇。
-----孤獨國/周夢蝶
周夢蝶詩人藏身在台灣的文藝復興萌芽前,他是市廛中一顆十足熠熠發光的明星!----張香華
女詩人張香華老師來電:秀堂,日前寄給妳的文稿,今日聯合報刊出,可以在臉書張貼了。謝謝香華,詩人寫詩人,果然不同凡響,全文如下:
芒鞋破缽無人識──孤獨國周夢蝶不孤獨 ◎文/張香華 周夢蝶 照片/莊靈 攝影
聯合報─2014.05.22
〈文學紀念冊──詩人周夢蝶〉
有時我們幾個人在周詩人書攤擺龍門陣,忽然來了一位十八、九歲的女大學生左呼右喚叫他夢蝶!夢蝶!……霎時,我們像是看見一隻彩色斑斕的彩蝶在嫩黃的花蕊間翩翩飛舞……
今年,春雨方歇,時序進入五月第一個日子,一早發現台灣的各個媒體用特大的標題登出了一則新聞:詩人周夢蝶辭世,享年九十四……我擱下報紙倚在窗前,望見園中那株幾天前還盛開的薔薇,今晨竟落英遍地了。
認識周夢蝶詩人,是上個世紀中葉的事。那時台北沒有「誠品」,卻有一條全部開著書店的長街──重慶南路。從出版未成年少兒書的「東方出版社」,到挾「王雲五」重名、歷史悠久的「商務印書館」,街道兩旁密密麻麻開設著各式各樣的書店。
逛書店、聞書香,是台北文化人生活很重要的節目。就在這條長街中間,橫岔出一條側路──武昌街,有一家由俄羅斯人開的麵包店「明星」,一樓專賣西點麵包, 二、三樓是咖啡館,最具特色的是它那裝潢風味不同於一般店家的廊柱下,有位乾乾瘦瘦的男子在擺書攤,書攤的主人就是當時已頗有文名的詩人周夢蝶。就這樣, 上世紀六O年代,台灣在她蟄伏而幽閉的世界裡──那時是戒嚴時期,外來資訊幾近被阻絕,而另一方面,經過從大陸退守到台灣二十年的休養生息,島內的生命力 已蓄積到一定的飽和點,一顆小小的露珠,晶瑩剔透,就會折射出萬丈光芒,周夢蝶詩人藏身在台灣的文藝復興萌芽前,他是市廛中一顆十足熠熠發光的明星!
何以會把他和文藝復興氣息相連接,要從周夢蝶詩人擺攤賣書的地理位置分析說起,詩人書攤方圓一公里之內,全是當年(或早年)具有權勢,金融與文化制高點的 建築物:重慶南路上有自日據時代到今天都仍是最高權位的總統府(當年稱總督府),有最大金庫的台灣銀行,其東是文化蘊藏深厚的台灣第一所博物館,對面是豎 起希臘神殿式七根宏偉圓柱的土地銀行,北有古樸又氣派的台北火車站,對街是最具規模的台大醫學附設醫院……這些巍峨的建築物全是日據時代建築完成的,而且 一律採用歐洲古典巴洛克風格,詩人的書攤就隱身其中。但他特立獨行,完全無視於附近任何一攤生意的蓬勃與興隆──其實每一個攤位的牌照已價值不菲,別人的 書攤都經營得五花八門,賣的東西包羅萬象,唯獨詩人的書攤例外,他永遠只賣封皮破損。紙張陳舊的冷門詩集、文史、哲學一類書籍。因為詩人的心老早穿梭過宏 偉又高聳的梁柱,他抬頭看著飛鳥在上面築巢或餵食雛鳥,他的靈魂終日徘徊在博物館的廊柱間,瀏覽著綠樹成蔭、花葉扶疏的台北市新公園……這麼超凡脫俗的環 境,詩人的耳朵也老早飛到公園裡那個設有貝殼型舞台的露天音樂廳,他傾聽著飛鳥向青空放歌去了!對營生本來就缺乏興趣的詩人周夢蝶,難怪對書攤生意的經營 會愈發一天打魚三天曬網了啊!
造成詩人不事生產還有另一項重要因素,是他往來的全都是一些「清談誤國」的文士,平日多靠煮字療飢維生,沒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而飲茶喝咖啡的消費又列不 入文人寒士的生活預算裡(正確的說,那年頭咖啡還沒有普遍登陸台灣),登堂入室上二、三樓喝明星的咖啡簡直是奢侈的敗家行徑,所以到武昌街找明星咖啡館門 口的詩人聊天,就成了最實惠又風雅的時尚。經常見到三兩個人坐在明星咖啡廊前,圍住詩人談詩說藝論紅樓……不知覺間常常一抬頭才發現天色已暮。──這幕景 象十足是台北當年的文化風景!少了這一塊,那年頭的台北文化拼圖就不算完整。
〈孤峰頂上〉是我認為詩人一生的力作,筆力堅厚飽滿,意境高遠卓絕,很能代表詩人一生的堅持和苦行修練的功夫。
恍如自流變中蟬蛻而進入永恆
那種孤危與悚慄的欣喜!
彷彿有隻伸自地下的天手
將你高高舉起以寶蓮千葉
盈耳是冷冷襲人的天籟。
擲八萬四千恆河沙劫於一彈指!
靜寂啊,血脈裡奔流著你
當第一瓣雪花與第一聲春雷
將你底渾沌點醒──眼花耳熱
你底心遂繽紛為千樹蝴蝶。
……
想六十年後你自孤峰頂上坐起
看峰之下,之上之前之左右。
簇擁著一片燈海──每盞燈裡有你。
任誰讀了這首詩都會冷然又肅然,就像自己正站立在高高的孤峰頂上屏氣凝神萬念俱寂,不敢出一口大氣一樣!
那時我正在師大面臨畢業讀大四,同系中有位好友「連」因為住在詩人書攤的附近,上學前常繞到書攤上邀詩人周夢蝶一起去旁聽一堂熱門的哲學課,反正他經常都 把書晾在地上,跟朋友四處漫遊!那天,我也正要出門去上課,忽然接到「連」氣急敗壞打給我的一個電話,她告訴我她再也不去上這門課了。我問她發生了什麼 事,她說她剛接到另一個同學的口訊,原來周公(那時我們都背地裡稱呼他「周公」)託人問「連」到底對他存什麼意思!後來我目睹「連」漲紅臉斥責詩人周夢蝶 的那一幕,「連」瞪起杏眼:「有什麼意思?有什麼意思?你自己說呀!自己丟臉也就算了,還丟到我的同學那邊去!」周詩人的臉上頓時一塊青一塊白,好不難 堪!事隔多年之後,我們聽到另一個笑話,那是另一位女詩人在遠渡重洋赴美留學之前,周詩人這回果然不託他人而親自表白,他直截了當的問:「妳願不願意嫁給 我?」答案是:「神經病!」我們只好嘆一口氣:詩人對現實生活的了解實在是太「超現實」了!
剛認識詩人周夢蝶時,就聽他常引用佛家經典,我很自然的把他和民國初年的數度出家又還俗的蘇曼殊聯想在一起,蘇有首纏綿的〈本事詩〉:「烏舍凌波肌似雪, 親持紅葉索題詩。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既而知道周詩人本名周起述,自取筆名夢蝶,頗見嚮往莊生了悟生死的大智大慧之意,油然生出崇仰之心。 有時我們幾個人在周詩人書攤擺龍門陣,忽然來了一位十八、九歲的女大學生左呼右喚叫他夢蝶!夢蝶!……霎時,我們像是看見一隻彩色斑斕的彩蝶在嫩黃的花蕊 間翩翩飛舞……而現在,山谷中空留蝶痕,周詩人顯然是去和天上的莊生論道去了!
●作者按:本文標題語出蘇曼殊〈本事詩〉: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潮?芒鞋破缽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橋。
【2014/05/22 聯合報】
這篇,或沒引用周夢蝶的詩的報導,都不值得看的。
官方說法等,更肉麻,省省吧。
謹記去年的會面:0323 2013 遇 見 周夢蝶先生
也許近3點40分鐘,仔細看完『周夢蝶手稿暨創作文物展』(背景
我剛走出門,看到幾位老師推著輪椅上的周先生 (92歲) ,從印度黑檀樹蔭下,逼進來。三位老師將其提起來,越過二節石階
將周先生送進場,扶他到座椅時,就開始許多同學照相。周先生很機
然後他回去原位,又示意他想坐到另外一張垂直方向靠牆壁的椅子。
展覽會場有王曼文選周先生的詩句,作成書籤『向萬里無寸草處行腳
***
這是 文學評論家唐文標先生 ( 1936年2月2日~1985年6月10日 ) 於1984年( 月日不詳 ) 給向陽的信,推薦楊君詩作及其舊作給《陽光小集》。信文如下:
向陽兄:
久不見 . 念 . 自立間看 . 老弟衝勁仍足至賀 . 近身體不真甚佳很少外出 . 故少聯絡耳 .
友人楊君初作新詩 . 余以為不妨發表 . 公如當新人佳作處理之於「陽光小集」極善 .
某之詩生活一文發表 . 人多不識某亦曾寫過詩者 . 思之愧甚 . 若陽光欲化篇幅將某昔年舊作 ( 如公無渡河 . 越絕 幾首 ) 登之載之 . 以塞悠悠之口 . 則亦妙事也 .
匆匆 . 即奉
近安 唐文標 敬
久不見 . 念 . 自立間看 . 老弟衝勁仍足至賀 . 近身體不真甚佳很少外出 . 故少聯絡耳 .
友人楊君初作新詩 . 余以為不妨發表 . 公如當新人佳作處理之於「陽光小集」極善 .
某之詩生活一文發表 . 人多不識某亦曾寫過詩者 . 思之愧甚 . 若陽光欲化篇幅將某昔年舊作 ( 如公無渡河 . 越絕 幾首 ) 登之載之 . 以塞悠悠之口 . 則亦妙事也 .
匆匆 . 即奉
近安 唐文標 敬
唐文標自撰簡介稿
唐文標 民國25年2月2日生
廣東省開平縣人. ( 男 )
B.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S.A.
M.A.
Ph.d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 Ill, U.S.A.
著作;1.平原極目. 4. 唐文標碎雜 .
2.天國不是我們的. 5. 我永遠年輕.
3.快樂就是文化, 6. 張愛玲研究.
7.張愛玲雜碎 8.中國古代戲劇史初稿.
9.張愛玲資料大全集 10.唐文標散文集.
廣東省開平縣人. ( 男 )
B.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S.A.
M.A.
Ph.d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 Ill, U.S.A.
著作;1.平原極目. 4. 唐文標碎雜 .
2.天國不是我們的. 5. 我永遠年輕.
3.快樂就是文化, 6. 張愛玲研究.
7.張愛玲雜碎 8.中國古代戲劇史初稿.
9.張愛玲資料大全集 10.唐文標散文集.
現任: 國立政治大學教授.
地址:木柵國立政治大學數學系.
電話. ( 04-2518045 )
地址:木柵國立政治大學數學系.
電話. ( 04-2518045 )
[編輯] 生平
1973年,臺灣大學數學系客座教授唐文標先後在《龍族詩刊》「評論專號」、《文季季刊》及《中外文學》發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什麼人——論傳統詩與現代詩〉、〈詩的沒落——臺港新詩的歷史批判〉、〈僵化的現代詩〉三篇文章,強調詩的健康特質,認為詩所別具的美好言語應該對社會引起正面作用,批判周夢蝶、葉珊(即台灣作家楊牧早年使用的筆名)、余光中等人對現實的逃避。隨後,顏元叔發表〈唐文標事件〉[1]加以反駁,因此這一次的論戰就被稱為「唐文標事件」。緊接著,余光中又發表了〈詩人何罪〉,批評唐文標思想危險:「滿口『人民』、『民眾』的人,往往是一腦子的獨裁思想;例子是現成的。不同的是,所謂文化大革命只革古典文化的命,而『僵』文作者妄想一筆勾銷古典與現代。這樣幼稚而武斷的左傾文學觀,對於今日年輕一代的某些讀者,也許尚有迷惑的作用。」並威脅《現代文學》之白先勇及姚一葦二教授,不准《現代文學》再發表任何唐文標的文章[2]。1984年出版《中國古代戲劇史初稿》,同年邱守榕受聘彰師大。唐文標與邱守榕結婚,二人皆為數學家,有一子唐狷。1985年6月10日因鼻咽癌病逝於台中榮民總醫院。
[編輯] 注釋
〈燃燒的年代〉──唐文標逝世20周年紀念專輯
陳映真
1971年,我住在一個孤單的外島上。幸運的是,我獲准訂閱兩種文學刊物,一是《幼獅文藝》,另一是《中外文學》。當時復刊的《文季》,也由家人寄來。每月收到這些文學刊物,對當時枯索的生活,是一種莫大的心靈的滋潤和安慰。然而,也在這些文學刊物上,我聞到了外面世界巨大而激盪的變化。
點燃現代詩論戰
在《中外文學》上,出現了批判和反省臺灣現代詩的文章,不論在思想內容上,在文學的意念上,在方法和邏輯上,是臺灣戰後文學界,尤其是1950年以後的臺灣文學界裏不曾公開出現過的。我驚奇而且激動地讀著,我感受到七O年代臺灣思想和文化界一個重大的轉變。
這些文章中,最受注目的,就是唐文標的《僵斃的現代詩》和其他的文章。我當時覺得他的這些文章,以及若干由海外知識份子寄回來的批評獨佔臺灣詩壇二十年 的「現代詩」的文章,雖然在整個中國新文學思潮中,不是新的東西,但在1950年以後隔離著一個中國新文學斷層的臺灣文壇上,卻是新的事物,有臺灣文學思 想史上的重大意義。而五、六年以後的《臺灣鄉土文學》論戰,其實便是這《現代詩論戰》的延長。離開唐文標點燃的現代詩論戰,就無從把握鄉土文學論戰的思 想、文化上的意義。
唐文標是誰?
這是每次讀完唐文標的文章以後,禁不住要問的問題。當時,我離開臺灣才 四、五年,從前一向沒聽見過這個名字。但他卻顯然已經是《文季》的同人。
文章活潑詭奇,奔馳飛躍
1975年,我回到台灣,在天驄兄家,見到了唐文標,開始了我們長年來的友情。
唐文標,是一個臺灣制式教育絕難以培養出來的人才。他聰明、敏銳,才華橫溢。他的專業是數學。但他在批判理論、文學、戲劇、和其他人文科系上涉獵殊廣, 而且各有極為獨到的心得。南方朔就說過,唐文標在思想和治學上,是一個天才型的人物。他的文章活潑、詭奇、奔馳飛躍,閃耀著他內面的才情,和一般嚴謹苦思 以治學的人大不相同。如果唐文標的外務不那麼多,不那麼喜歡找朋友聊天,不那麼為朋友的苦樂分心,則他必然是一個能冶文學、思想、人文科學於一爐的宗師級 人物。
唐文標一生熱愛朋友。他關心朋友在精神、物質上的困難。沒有人知道他為了朋友,散出了他私人多少金錢,花費了多少他寶貴的時間。 一直到他不幸罹患惡疾,他依舊那樣繁忙熱情地關心朋友的苦樂,給受挫的朋友打氣,給失望了的朋友以安慰,給徬徨苦悶的朋友找感情和思想的出路,弄得自己頭 痛、疲乏、精疲力盡。 國家的事,留給你們了!
1985年6月9日,我和天驄兄趕去台中榮總看他。那時他已做過氣管切開手術,不能言語。一見 了面,他就抓著紙和筆寫字和我們『聊天』。他告訴我他正在寫台灣文學史綱,尚未完成,目前正在寫五0年前後的一段。他另外寫著一部有關台灣清朝時代農民蜂 起的文章,據說有5萬多字,也尚未完工。他讓我覺得,他不安、遺憾,為了他許多想做的事,也為了他做了卻尚未完成的事。邱守榕大姐給我看前一夜送進開刀房 前的他的遺言。對他的父母姊姊,他說:『我愛你們,對不起你們。』留朋友的是─── 『親愛的朋友:國家的事,交給你們了。』
我讀著,眼眶濕了。
他熱愛著中國。正是對中國的愛,使他從七0年代開始,就回到台灣來,在台灣生活、教書、工作、交朋友。保釣愛國運動,使海外知識份子一下子投入一個激盪 的時代。唐文標便是在保釣火焰中煅燒出來的人物。但保釣運動運迅速變化,從統運的高峰,跌落在分裂、絕望和幻滅的谷底。有不少人變得犬儒、有不少的人轉變 了方向。唐文標也和別人一樣經歷了希望和幻滅、經歷了勝利與挫折。但唐文標卻永遠沒有轉向,沒有撤退,沒有成為一個不但失落了理想,而且進一步為那理想初 心的敵對者。這自然有他內面天生的人格上的因素。但我想,這和唐文標決定把他生命的根堅毅地在台灣這這祖國的土地上落實,有很大的關係。理想,對於唐文 標,再也不只是在異國流浪的中國知識份子安慰寂寞情怯的工具,而是最具體實在的每天的工作,祖國和民族,對於唐文標,絕不只是流寓異鄉的知識人的感情上的 蔭庇,而是具體、現實的日常生活。
走得多麼的唐突
唐文標走了。走得多麼的唐突。知道這回住院,情況比往時都壞,但也絕不曾想到次日凌晨就和我們永別。唐文標只長我一歲。這是我猛然想到自己到了故舊開始凋零的年紀,想著唐文標走前壯志不酬的焦慮,想著自己陷身於生活泥沼中疲憊地掙扎著自己。也不免感到更深一層的孤單。
但,老唐阿。你的大去,又一度喚醒了我們。時日無多,待收的莊稼卻任它荒廢著。對於這樣懶惰的自己,不禁感到羞恥了。老唐,安息吧,我們會好好地振作起來,努力工作,說什麼也不能讓你再為祖國擔憂啊………
您回來使睡夢的人驚醒,讓盲者開眼,
叫迷失的時代找到方向,
臨終留言:深以中國為憂
您大去朋友震悼,讓伙伴悲泣,叫奔馳的歷史駐足,
我們誓言:再不讓您為祖國擔憂
───陳映真
******
統計學淺談
唐文標 |
(乙)統計測度 |
我們可以說,最少在基本統計學上,整個統計結構全建築在怎樣去找尋和認識這個「統計測度」的問題上。正如我們在批評人的時候,會說這個人是壞人,或這個人 喜歡食糖這類特性。統計測度的功用也在這裏,多少是用一種主觀的認知來論斷客觀的事實,不過,統計沒有像批評人時那麼多「價值判斷」──甚至「道德判斷」 而已。
一般情形是這樣子的:社會的現象,大部分是可以用由質化量的方法,轉換成一堆數據的;例如天氣的舒服程度可以用溫度計,氣壓表等等表示,而 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壞人好人程度也可以用他手上擁有的金錢數量來權衡,也是這種方式:由質化量。我們姑且從這裏開始,即是說,面對著一大堆今年全國民眾的 收入所得報告:張三四千,李四一萬之類,我們怎麼辦呢?全國同胞那麼多,我們不可能一一去訪問了解,我們只好選取跟我們有關,或我們想知道的問題,來找尋 數字的答案了。例如我要知道我的薪津所得,是否和大多數人所得相同呢?或者你要知道年薪四萬元的人數有多少,以便向他們推銷某種生產品。在這種情形考慮之 下,我們不必要知道每一個個人的年薪,而且通過這些個人收入來了解他和整個收入分佈的關係,更簡單地想,如果想明白某甲的實際情況,那麼可以直接找他,否 則,能不能夠用一二個數字來表現整體的一些觀念呢?我們通過整體的一些觀念來找尋這種數字,就是統計測度了。
這些數字,自然也不是普通的數字,而是統計量, 即是應用了所有母數整體的特性和數據的函數。所以, 測度雖只出現像一個數目,但卻盡可能包含了整體數據的某一性質, 我們要了解這個現象時,便轉移到要了解「測度」了。
(丙)敘述性統計測度 |
我們上面已說過從一堆數據內,找到一個函數,也是我們的統計量, 用它來解釋現象。我們這裏會問到二個問題:函數是怎樣子的呢? 怎樣求得到這種函數呢?我們先舉例來說明函數的意義和應用範圍。
例如在一堆國民全年收入所得的數據中,我們如果要問: 用一個數字來表達整個收入所得的中心傾向,那麼該用什麼數字(測度)呢? 差不多的問題也可以這樣問:如果選一個人來作代表(典型的納稅人也), 那麼你猜他的一年收入多少呢?這個問題並不難見,但不易有一個完整的答案,有幾種常用的測度皆可以用來答這個問題。
- (一)平均值:整體如果均勻分配,每一個成員應該分配得到的數目。
- (二)中數:中間的數目,即是從小到大依次排列的中央值, (前面人數與後面人數相等的那個值。)
- (三)眾數:最多出現的那個值。(最多人入息是那個數字的值)
- (四)中距點: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中點。
例:一間公司成員有二十人,自小工友到大老闆,每月月薪有別:
職別 | 薪金 | 人數 |
工友 | 2000元 | 2 |
辦事員 | 3000元 | 8 |
店職員 | 4000元 | 6 |
經協理 | 10000元 | 3 |
老闆 | 100000元 | 1 |
- (一)平均數: 元
- (二)中 數:在3000和4000之間,可以取3500元。
- (三)眾 數:3000元。(人數為8,最多)
- (四)中距數: =51000元。
我們現在的問題如果定為:隨便挑選一個人,那麼他的薪金大概多少呢?
- (一)如果只限制在這小公司中,那麼用「中數」最好。 只要比較一下中數和平均值數,很顯然, 平均數被大老闆的每月十萬元薪金所影響,未免太高了, 和佔有二十人中十五人相比,相差太遠了。反之中數值三千五百元, 很接近大多數人的實際收入。
- (二)如果要求絕對準確,(相差一點和誤差很多都是一樣的), 而且最大可能的,那麼眾數是最好的測度,因為那是最多出現的。
- (三)如果長期計算,不限於大規模的幾個人,那麼因為有「扯平」 的平均原理存在,自然平均數比較好了。
- (四)在數據量很大時,這四種測度都大致相等。但由於平均值容易計算,且由於它是完全照顧到所有數據的數值,因此頗適合其他統計原則的要求, 一般用得較多。
我們目的正在這裏。一方面我們總結過去的知識,整理過去的經驗, 然後學習了過去的教訓,另一方面,進一步我們要詢問了我們知道這些事以後,能做什麼呢?究竟,統計能帶給我什麼呢?要對我說何樣話?
在以前的例子來說,比方說,我們已知每人薪金平均數為9100元, 中數為3500元之類,我們能做什麼?我們可以設想多一點, 若這二十個人不是從某一公司出來人,其實是一個典型的抽樣, 這二十人是整個社會的一個代表性範本,那麼我們能否由這二十個人的出現, 或者由他們的薪水所得,推論整個社會的薪水所得呢? 學統計的意義和目的正在這裏。歸納本身自然有它的意義, 但我們還可以進一步看,尤其是在我們無法統觀整個社會,了解現象, 甚至沒有能力獲得很多數據之前,我們只好作預測的工作,就是說, 我們要利用統計這個測度,從露出海面的十分之一冰山, 推測在海底十分之九的冰山形狀。這類工作目前有幾種想法,一般來說, 就是總數據結果,猜測一下整個大現象的意義 (例如從中數3500元猜測全部人口的月薪也是3500元)這種猜測難免有點冒失, 有時難免差得太遠。倒不是說它一定不準確,而是說它有很大機會不準確, 或者說這次準確後,下一次準不準確還是沒把握之類。為了這個緣故, 我們不得不進一步再研究一下這現象的處理和方法了。我們的問題有二個, 第一,這社會現象有沒有規律性?第二, 假如把現有的小現象作為未知的母數大現象的一個樣本, 我們能否依據所得來的測度,或者去求出一個運用這樣本的測度, 進一步估定出整個母數的測度。(例如用樣本平均數來推定母數的平均數)。 我們也可以這樣想,假使對母數的平均數有更多的訊息, 能否利用這個樣本來檢定這個母數平均數是否可以接受? 我們甚至可以這樣想,我們面對一個全然無知的宇宙, 手頭所有的只是一些偷看天象的消息(樣本的數據),我們要憑藉這些小消息 (樣本,或樣本出來的測度),進一步下一個決定, 例如在什麼時候我們這樣做,在另一時候,我們那樣做,這一類東西。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談一點解決它的技巧。
(丁)概率空間的意義: |
我們先談第一個問題,就是現象所處身的,例如自然界,有沒有規則? 社會發展是否可以找到一定的發展規律呢?我們自然不知道, 但嘗試去解釋它是一件人類的事,我們的想法是有時可以利用一個「數學模型」 來逼近解釋這社會現象的。
這裏,我們可以分開來說,這種假設是同時有理論性和經驗性的意義的。 下面希望能解釋這一點。
從前面舉例得知,20個人中月薪不齊。我們可以假設這是一個常態分佈函數,其密度函數是
其中μ和是二個參數的常數,(就是說服從一個數學模型了) 我們要利用樣本來推測μ和的真值。
但另一方面,由於20個人中月薪不齊,所以它形成某種經驗分佈(模型) 圖樣。例如由20人變為100人,那麼很可能有下面圖形,像跟據中心極限定理, 愈來愈接近一個理想型的分佈也。這就是經驗上趨近常態分佈的意義了。
我們想法是,統計基本設計是,利用一個概率模型來解釋世界。 例子中我們要問,這些月薪是否合乎一個概率空間(模型)。 一個人之入息服從某些定則?隨便拿起一份月息報告, 那麼這些所得的價值是某一數,是否服從某種概率分佈函數而出現的呢? 如果是,那麼便可以用概率方法來討論了。
再舉一個例子。一間玩具工廠,可以出品多種不同的玩具。 我們可以稱每一次出品玩具的配合為「事件」。(例如,十隻玩具狗, 二十具坦克車為一個事件。)如果這些事件的出現是合於市場要求的, 因此具備了一條已客觀存在的概率函數的條件, 我們將這種條件和所有事件一起來想,這就是「概率空間」的起源了。
但是,事件可能是一種事實,一種實驗結果,或一些發展的種類, 不一定能適合運算,更無論從中找到數字測度了。例如在這種想法下, 說一個人窮不如說明他的入息是多少。為了這緣故,我們把事件量化為數據, 甚至進一步改訂「事件」。
改訂事件就引進了「隨機變數」這一個觀念。也是說用數學的語言來簡化 「概率空間」,使它更合於統計的運算。 改訂「事件」的過程是要詢問二個問題:
- (一)某一事件是甚麼?
- (二)某一事件有多大?
- (一)它是什麼?
- (二)它身體多大?
我們來答覆這二個問題。
(一)這事件是什麼?我們把它轉換一下(事實上, 也就加入了自己對這事件所加進去的要求或認知的範圍,也是說, 我們並不在乎對這事件完完全全的客觀了解, 只不過為自己興趣和目的而轉換而已。) 我們轉換這事件到可以使用數字來代替它,也許更簡單的說,是把這事件用 「數字」命名,或是化它為數字,因此我們不說天氣熱, 而說氣溫三十五度之類。數學化一點說,便是利用隨機變數這個函數, 把實驗的事件映射到實數系上面去。
(二)這事件有多大?當然大小是和全體相比而知道的。 我們可以計算這事件的概率,或者比較它佔全體的多少部份。更數學化一點, 利用一個概率函數,把這隨機變數的值全映射到0與1之間的實數集去。
舉例來說:拋二個銅板,結果可定為,
[梅,梅],[蘭,梅],[梅,蘭],[蘭,蘭]。
每一對都是相等機會出現的。 - (一)如果你要求的為出現蘭面的個數, 因此隨機變數X當然代表出現蘭面的個數,因此,X可以是0,1和2, 而它的概率相應為,,和
- (二)如果你要求的是蘭面出現與否,因此隨機變數X當然代表出現蘭面時有一代號,(設為+3) 不出現蘭面時另有一數字代號,(設為-2)。 故X值為-2和+3,概率依次為和
- (三)如果你要求的是二個銅板出現的面是否全同, 因此隨機變數X在出現二個梅面或二個梅面或二個蘭面時有一數字代號, (設為1),否則二個不相同時也有一數字代號,(設為0)概率則是相同的, 都等於。
社會現象很多,每一次要分析一個現象,再要重新研究它所相應而生的隨機變數和分佈函數,太麻煩了。 事實上,雖然隨機變數很多,但典型的分佈函數,供我們常用的不外二十個左右, 所以我們不妨先研究一下幾個有代表性的分配函數。以後碰到一個社會現象時, 只要把隨機變數類型認清楚,歸到某一典型的分佈函數, 我們便可以簡單利用已研究清楚的性質和定理了。 典型的分佈函數是
|
(己)參數 |
在上面三節中,我們不外在學習一些準備知識,大概來說,我們想這樣做: 一般情況下我們假設某一社會現象服從某一型分佈函數,希望了解這個類型的分佈函數,可以進一步了解分佈函數的內涵。
但是,一個分佈函數裏面仍包涵著幾種特性,出現在概率函數的數學代表式中, 便是它的參數,例如在二項分佈中的P, 在波爾松型分佈的λ,和在常態分佈中的μ和。
例如在上談到的全年國民收入中,我們可以假設這個收入是一個機隨變數, 它服從一個常態分佈函數(若次數很大,一般情形。用中心極限定理來逼近,說估計量趨近常態分佈也。) 但是我們不知道這個常態分佈函數的參數μ和是多少,我們仍要下功夫去猜測, 然後才能知道分佈函數,也就是說才知道原來的現象是怎樣。
一般說來,我們回到最原始找測度的問題了。參數是常數,最少也屬於由數據觀點看來的常數, 是可以由數據進而猜測決定的。所有參數皆是由測度決定的,雖然測度有時不止於參數, (例如在無母分析上面。)但參數即使不是單由測度決定,也可以由他的函數所決定。因此, 我們由原始到結束,就說明了目的全在找「測度」, 整個統計就建立在猜測這個測度是什麼這個問題上。
在一個參數分析的方法上,過程是這樣子的: 假設我們所要知道的社會現象是服從某一型(如常態)分佈函數。 我們想確定一下它是一個怎樣子的常態分佈,那麼只要測度出參數是什麼就夠了。 因為參數一定,整個分佈函數就定下來了。
許多情形也可以證明不需要全部應用所有數據,我們只需從母數數據中, 抽出一部份隨機而具代表性的樣本,從這樣來找出一些統計量,來測度那些參數的值。
這樣子已到了統計推論了。推論的意思自然和由小樣本推論到大樣本。 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利用測度來預測參數乃至整個分佈函數。我們舉推論的常用方法為例。
- (一)統計檢定: 統計檢定傳統方法是,先假設參數適合一些條件,如等於某個數值, 然後抽一樣本和利用這樣本計算出一個測度,(由一些理論方法如類似函數比率檢定所找到的檢定統計量), 把這測度和原先假設的數值比較便可以知道原來假設對不對了。
- (二)估計: 估計是直接猜測參數的真值,由抽樣出來的數值,算出一個測度,用它來估計參數的值。 例如在母數的假設為常態分佈時,我們常用樣本算出來的平均值,用來估計母數的數學期望值,即常態分佈中的μ值。又例如我們也會用樣本出來的方差,來估計母數的方差,即常態分佈中的。
(其中xi代表樣本中的數據)用來作測度,來估計母數平均數μ。 或利用樣本方差,統計量 來估計母數方差
至於為什麼要用和S2呢,這裏面就涉及了統計一些原理了。
(庚)小結:
我們總結一下這篇文字的主要內容:統計的主要工作在查詢社會現象,自然現象,為了達到這目的, 只好利用統計方法,找到了適當的統計量,來解釋這現象。初步敘述統計時期, 範圍只限在現象已出現的事件上。這時的測度也只是整理和簡明化測度。 但如果這現象是一個更龐大的事實的表徵,那麼我們可以將這測度普遍化, 用來推論和預測它所能代表的這個龐大的事實的一些意義。這個情形比較複雜, 我們要考慮這龐大的事實的規律性問題,如果可能控制,那麼我們進一步假設它服從某種概率模型; 如果不可能控制,則不能設想它有一個模型,只好就它的一些經驗結果來繼續研究。
目前研究得比較清楚,應用比較多的是假設其服從某些已知的概率模型-分佈函數, 尤其是在數目大的時侯。例如我們可以在龐大的事實現象中,抽到很大的有代表性的樣本, 因此也可以進一步考慮它是否服從常態分佈函數,而我們要找尋到測度,來估計它的參數真值, 或推論及預測整個現象的趨向問題。甚至可以依照某些原則,而作一些決策的打算,例如防止最大的損失, 或看重平均賺錢比較多這一類的的原則,會引導我們的決策函數的判定的。到了這裏, 統計的結構不僅能敘述現象的一堆數據的特性,且能進一步採取某些行動了。
我們也許可以這樣結論;統計的目的在先清楚分析事實的殊相,通過數據和模型,然後再採取行動, 推論事實的真相,特質和預測事實的未來走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