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13
YY下午碰到吳建築師,知道我們錯過: 【完成中的切片】吳增榮水彩畫展。
【完成中的切片】吳增榮水彩畫展
吳 增榮,1942年生,台中縣東勢鎮人,1961年(二十歲)開始接觸繪畫,1971年開業純一建築師事務所成為執業建築師, 執業期間有東勢鎮公所 (1990)、楊梅江宅(1984)、台北市政中心(1991) 等傑出建築作品,在業界除了以競圖時常獲獎聞名外, 作品中對於風土環境的探索,也引起了日 本媒體的關注。1991 年結束了經營二十年的建築師事務所,專心從事水彩創作, 至今二十年的時間產出約兩百幅的作品, 其中九成以上的作品都是台大校園實存景象的描繪。以水彩為創 作媒材的吳增榮,以繪製建築圖可修改的經驗, 試著用水洗來去除畫面上的顏料,重新上彩來修正圖面上的表現。 從小面積的水洗修改,後來轉變為在浴室用蓮蓬頭 作大面積的沖洗,而這一個發現,讓水洗跳脫了修正的功能性, 變為另外一種技法的表現,更有趣的是水洗後的呈現: 可以選擇部分沖洗、淺層抽洗,洗後呈現一種 特殊的仿乾筆效果,重新上色後也可露出修正的痕跡, 所以畫作上的形體邊緣可以形成一種不確定的邊界風格。因 為吳增榮的創作習慣為同時繪製多幅作品, 重複觀賞後進行下一步修正,但因為其作品多為全開, 所以將畫作全部拍下來洗成A4大小以方便翻閱,修正後再拍、再 翻閱,因著這樣的習慣累積了二十年的修正記錄, 數量驚人且脈絡清晰。由於畫作的創作時間動輒十餘年,景物、 環境、心境的體會都可能因著時間改變而有所更 動,如果同時觀賞一系列畫作記錄演變, 時間的議題就自然浮現在觀賞過程當中,不斷更動的美學觀點, 每一個畫作記錄似乎都在趨近於一個完成的狀態,但卻好像 沒有完成的一天,每一張相片中所呈現的凝結影像, 如同在不斷滾動的創作過程中,取出同一個時間點的切片。一個開業二十年的建築師, 在執業過程中累積了豐富的空間處理經驗, 再用另一個二十年將每天所處的環境, 生活中的場景用畫筆作一個抽象的轉化, 並且針對每一個畫作做持續性的修改, 同時用相機將這二十年創作歷程逐一記錄。〈完成中的切片〉這個展 覽希望呈現創作者將身邊的環境作某種「定象」處理的過程, 對於一個實景的抽象化呈現後, 再對這個持續變化的抽象表現作具象的紀錄,反覆的操作過程中, 除了作者的創作脈絡清楚的被看到外, 空間的變化與情感也藉著其畫作表現出來。
2011/4/26
他打從有健保制起就沒生過病
2010/5月號有吳建築師的畫作
他說他的作品有三峰: 建築 畫 照相
建築畫屬手工畫的末代 所有草圖等已全送給台北新公園的博物館 (原土地銀行可能改成建築博物館)
我跟他談他打算出讓 李德老師的異鄉人(誠品畫展)
2007/4/20
台大校園巧遇吳增榮先生【主要作品:台北市政府。65歲】。他跟我說最近完成三幅送給兒女的代表作。他希望精印一本作品集。回顧展要看能否租到畫框而定。
Quality Times No.106, Apr.22, 07;品質時報第106期:07年4月22日(週日).
2008/9/5
昨天就發現『品質月刊』的廣告中,林副將「光寶」寫成「光保」,今天接到他寄的一份。月刊的英文標題和參考資料錯誤仍不少。
「日行一善」之不容易。我在台大校園碰到吳增榮建築師,知道他十幾年來在此拍攝不少照片,就帶他到台灣大學出版社,找出版專案經理鄭惠文先生談出版的可能性。今年是台大80周年慶,所以機會好。我請他們下周開始談。
去年寫給台灣大學出版社的建議:「每本學術著作都必須附索引」,他們沒回信,不過知道是我提的,說…….
---
吳增榮建築師事務所
台北市, 大安區, 和平東路二段118巷4之1號5樓
電話號碼: 02 73675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