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3日 星期四

台灣第一位女詩人陳秀喜;A Brief History of Cooking With Fire

人物/台灣第一位女詩人陳秀喜

文/莫渝 2015-09-02 11:36
人物/台灣第一位女詩人陳秀喜
陳秀喜1960年攝於基隆。(鄭炯明醫師提供)
由陳秀喜的詩〈台灣〉所改編的歌曲〈美麗島〉,成為2016總統選舉兩位女性參選人最喜歡的歌曲,陳秀喜這位台灣第一位女詩人,我們怎可不認識!
陳秀喜(1921-1991)女士,1921年12月15日出生,新竹市人。陳秀喜出生滿月不數日由陳家領養,雖然身為養女,卻受養父母的無悔照顧與付出,童年非常快樂,順利完成新竹女子公學校的日治時期初級教育。1942年結婚,隨任職銀行的夫婿曾旅居上海、杭州等地。1945年戰後,徙居台灣彰化、基隆、台北。
少女時代即展露藝文才華
就讀公學校,少女陳秀喜即展露藝文才華,15歲用日文寫俳句、短歌和詩,這項書寫能力一直持續,二戰結束後,台灣改變了語言文字的使用,她仍保留日語的思維與習慣。1967年,參加用日文書寫的「台北短歌會」與「俳句社」,同年開始用中文寫作並在《笠》和《葡萄園》詩刊發表,1968年加入「笠」詩社,1971年起擔任「笠」詩社社長,直到1991年 2月25日過世。1987年台灣筆會創立時,為成員之一。
生前,結集出版日文短歌集《斗室》(1970年),中文詩集《覆葉》(1971年)、《樹的哀樂》(1974年)、《灶》(1981年)、《嶺頂靜觀》(1986年),詩文合集《玉蘭花》(1989年)等。1997年5月,由李魁賢主編,新竹市立文化中心出版《陳秀喜全集》10冊。
70年代活躍新詩壇 晚輩暱稱姑媽
1970年代是台灣青年詩社崛起的年代,陳秀喜在1971年出版第一部中文詩集後,活躍新詩壇,深受青年朋友愛戴與親切交往,被晚輩暱稱「姑媽」。另有「台灣傳統社會中的奇女子」、「台灣奇女子」、「台灣第一位女詩人」以及「台灣女性主義詩人的先驅」之譽。
1978年起,陳秀喜長住嘉義關仔嶺明清別墅,勒石取名「笠園」,親身耕讀,接待文友,是一處拜訪朝聖的藝文地。往後,文友提及《笠》詩刊,必然連帶回憶陳秀喜社長的歡欣景象與生活點滴。
陳秀喜過世後,家屬設立「陳秀喜詩獎」,從1992年起,於每年母親節頒獎,至2001年止,共10屆。鼓勵過杜潘芳格、利玉芳、江文瑜、張芳慈、江自得、詹澈等後輩詩人。
陳秀喜:詩人是真善美的求道者
笠同仁第一部選集《美麗島詩集》(1979年)內,收錄陳秀喜的詩觀:「一首詩完成的過程,是感觸、感動的餘韻帶進思考讓它醱酵。思考是集中精神在語言鍵盤上彈出聲音。詩人不願盲目活著。眼睛亮著重視過去,腳卻向前邁進。意識歷史、時代、甚至國際、人類。以關心執著於自覺的極點,負著時代的使命感,以喜怒哀樂的沉澱物來比較和判斷事物。詩人是真善美的求道者。在現實生活中,站在自己的位置,詩人的責任非常重大。」(頁224)。筆者在〈真善美的求道者〉乙文解讀陳秀喜的詩與內涵有四個主題:母愛與親情的慈藹光輝、青春戀情追求的表白、掙脫父權的先進女權主義護衛者、鄉土情與國族愛。
1979年12月10日發生「高雄美麗島事件」,連待波及《美麗島詩集》社長與幾位主事者,遭約談,事後不了了之。只因「美麗島」一詞撞傷執政者的神經與心魔。
陳秀喜擔任笠詩社社長20年(1971-1991),是《笠》詩刊茁壯與活躍期,也是台灣意識與民主及社會運動的蓬勃期。1977年的鄉土文學論戰發生,陳秀喜於1973年寫的〈台灣〉一詩,經關心台灣文學的德語教授梁景峰改編歌詞,標題更換為〈美麗島〉,李雙澤作曲,民歌手胡德夫等人演唱,風靡校園,傳唱全島,卻遭戒嚴時期的中國國民黨政府發佈禁唱令,長達八年。
〈美麗島〉歌詞脫胎自〈台灣〉乙詩,兩者文詞語句貼切台灣,筆觸溫和委婉,表露台灣人的心聲。對照被查禁的壓抑,更顯露執政當局的邪惡與偽善。底下為〈台灣〉原詩:
形如搖籃的華麗島
是 母親的另一個
永恒的懷抱
傲骨的祖先們
正視著我們的腳步
搖籃曲的歌詞是
他們再三的叮嚀
稻  草
榕  樹
香  蕉
玉蘭花
飄逸著吸不盡的奶香
海峽的波浪衝來多高
颱風旋來多強烈
切勿忘記誠懇的叮嚀
只要我們腳步整齊
搖籃是堅固的
搖籃是永恆的
誰不愛戀母親留給我們的搖籃    (1973)
 
《灶》 陳秀喜鄉土愛的代表作
百年以後
大家都使用瓦斯
人們只知道工業用的煙囟
不知道曾有泥土造的灶
灶的肚中
被塞進堅硬的薪木
灶忍受燃燒的苦悶
耐住裂傷的痛苦
灶的悲哀
沒人知曉
人們只是知道
詩句中的炊煙
嬝娜美麗──           (1976)   
「灶」或「灶腳」,是傳統社會裡婦女的主要活動場域之一。陳秀喜站在與農村婦女息息相關的灶腳的立場,既點明「灶」的存在,也表達婦女一生的勞動心聲──忍受燃燒的苦悶,耐住裂傷的痛苦。這首濃烈草根且消失物的詩,堪稱陳秀喜鄉土愛的代表作。
在統獨意識並未壁壘分明的年代,在女性詩人與台灣詩人之間,陳秀喜作了恰當的調適;她以女性潤滑劑的活躍者,溫柔仁愛的詩風,及長輩風範,贏得詩壇共同的愛戴。讀她的詩飽含關愛與充滿希望,她的詩愛與風範一直在島嶼傳唱著。
(本文轉載自《民報文化雜誌》第8期
Humans began cooking over an open fire nearly two million years ago—an enormous step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nkind. Discover how cooking evolved from early man to present day. ‪#‎FutureofFood‬
For most of human history, over an open fire was the one and only way to cook a meal.
THEPLATE.NATIONALGEOGRAPHIC.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