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6日 星期六

殷惠敏/旅美專欄作家: 馬前總統,別作秀啦 (哎,既然領了優厚的退職俸,還是老老實實的過日子吧。《自由共和國》)




學長殷惠敏這篇傳來的標題是:感謝您(Yung-Yang Tsao (曹永洋))贈送何秀煌的著作


自由共和國》殷惠敏/馬前總統,別作秀啦

2025/09/07 05:30

在共軍軍機軍艦日日繞台威嚇的時候,馬前總統竟勸台灣居民要相信習近平?(資料照)

在共軍軍機軍艦日日繞台威嚇的時候,馬前總統竟勸台灣居民要相信習近平?(資料照)

殷惠敏/旅美專欄作家

最近友人傳來馬前總統慷慨激昂地指責現任賴總統「媚日」的一篇聲明稿,相當有趣。馬前總統不久前才涕淚縱橫的到大陸去認祖歸宗,如今在抗日勝利紀念日前夕,又有配合中共的新演出,從理路上看,也是一脈相承的。只可惜他看著稿,照本宣科,讀得吭吭哧哧,頗不順暢。唸的也是別人寫的稿子嗎?

上世紀七十年代,電機系出身的亡友陳立家博士,因愛好翻譯,考上了美國國務院的翻譯官,鄧小平訪美時他被派去全程陪同。那時,馬前總統從關中那裡接辦的油印雜誌《波士頓通訊》,還用下流的手法詆毀陳立家,說他老婆偷漢子,生下的小孩不是他的。陳博士忍無可忍,告上法庭,傳票寄到《波士頓通訊》的地址時,竟無人敢出來承接。


在美籍華人台人示威集會的場合,馬前總統喜歡拿照相機去拍攝存真。他當時愛國情殷,只要愛國的對象不是台灣的黨國,而是「共匪」,只要美籍台人還有台獨的妄想,他就不客氣的拍照存證,作為打報告的素材。示威人士懼怕白色恐怖的威懾,只得把超市的購物袋套在頭上。卡內基美隆大學教授陳文成博士,經情治機關「約談」後在台大圖書館離奇墜樓身亡。忠黨愛國的馬前總統就趕忙在《波士頓通訊》刊佈「刑事警察局檢驗通知書 」五種,並說明有需要者可寫信去要來查看。並說,「約談次日命案發生,與警總殺害之間並沒有任何直接關聯,警總也不可能出此下策。 」 那麽這個「下策」 是誰出的呢?要讀者寫信找「刑事警察局」查資料,顯然是找錯了衙門,是誤導。台灣民主化後,警總消失了。我的小記事本裡還留有當年《波士頓通訊》的發行地址:12 Vanderbelt Rd. Actom, Massachusettts,01720.

馬前總統的忠黨愛國行為,對他來說,無疑是大大的加分。他的報告都工工整整的收錄在革命實踐研究院的卷宗裡。解嚴後,被當今的網紅媒體人黃暐瀚的輔大老師習傳賢挖掘出來。

哎,效忠黨國在當年是加分不是減分啊。當年反共愛國聯盟的人物,不也都是掂著屁股,趕著投入到大陸的經商大潮去?當年國民黨海外工作會的美西(加州)負責人郁慕明,對炒房情有獨鍾,可惜不懂得「知所進退」,拉了一堆台商做墊被,炒房炒出了一堆爛尾樓來。說來還是蔣萬安他爹靈光,靠著豐鎬樓的流風餘韻,頂著「中國台商發展促進協會」理事長的頭銜,在大陸做著無本的服務買賣。我只能說是「流風餘韻」,不能說是「豐鎬樓的譜系」,因為譜系(pedigree)也者,還有待將來靠DNA來驗明呢。(挑戰者不少,已知的一位郭將軍後人也在等待DNA檢驗)。

話說回來,順著時光隧道往上推,馬前總統到大陸「認祖歸宗」的行徑,若是發生在蔣經國的「三不」戒律時代,不就有「通匪」之嫌嗎?若說「共匪」如今已洗心革面,與前不同,似乎也說不通。台灣同胞李明哲、李孟居近年在大陸的遭遇,不就說明共產黨的黑幫本性絲毫未改嗎?

香港中文大學的退休教授何秀煌是宜蘭羅東中學校友。他在緬懷羅東中學吳祖型校長的長文「見證時代,蘭陽平原的情思」中,曾觀察台灣在日治或日據時代確實有一段很長的「安居」偏安時期,這和中原大陸遷移而來的人所經歷的流離失所的亂世心態,有很大的差異,這也是發生摩擦的原因。

試想,陳映真的生父在日本侵華時期還會去應徵日本軍部發起的創作軍歌競賽,以一首「台灣行進曲「獲得首獎」,這分明是不折不扣的皇國少年心態,也無疑令倡導「反帝反殖」的陳映真相當難堪,所以才要在「鞭子和提燈」一文中創造了另一個父親:「首先,你是上帝的孩子;其次,你是中國的孩子;然後,啊,你是我的孩子」。回到「脈絡主義」(contextualism)的立場來談問題吧。「情境」在特定的歷史場合往往是行為的決定性因素。我們不能說是殖民主洗腦的成功,也不能斷言是行為者被逼而為。在某個情境下,一切都顯得那麽自然。

馬前總統還奢言抗日,台灣志士抗日的時候,你在哪裡呢?大學時代我曾隨侍師長與台中老一輩的抗日知識人餐敘。太平洋戰爭結束時,他們也曾熱切的擁抱祖國來的親人,可是二二八徹底粉碎了他們的中國夢。在日據時期,這些知識分子還能光明正大的到台灣總督府前請願示威,不幸的會被日警監禁十天半月,但在蔣黨來到後,不要說示威抗議,就是發佈一紙宣言都會換來二十年的牢獄之災。不信嗎?去問問作家楊逵的兒孫吧。

日據也好,日治也好,在日據日治成為過去時,台灣的抗日知識人是怎麽想的?且聽聽葉榮鐘在他的詩作裡表達的心聲吧:

日本戰敗投降時,葉榮鍾對祖國是孺慕情深的。他到南京謁中山陵的詩作是:

雲海茫茫路几千,首都今日拜先賢,瓣香默禱邦基固,不訴辛酸五十年。

一九四五年他的詩作還稱日本投降後的台灣為「光復」。可是在祖國來的獨裁者露出了猙獰面貌後,他的詩作就再也不稱「光復」了。

一九六一年悲懷美麗島。來自祖國的蔣黨,兵敗逃台,成為新殖民者,不能不令人他倍感哀戚:

哀哀美麗島,吾人之故鄉,清廷棄無惜,日人獲寶藏…同胞受宰割,終日心惶惶。環顧無援手,身世劇凄涼。八年沐血戰,故土幸重光…何意不旋踵,禹域沒洪浪。未曾得喘息,飽受池魚殃… 對此長嘆息,憂思結中腸。

一九七一年十月廿五日,這在台灣官方是什麽日子?他的詩作是:

年年此日最傷神,追悔空教白髮新,送虎迎狼緣底事,可堪再度作愚民。

一九七二年十月廿五日,「光復」兩字早已無影無蹤:

迎狼送虎一番新,浪說同胞骨肉親,軟騙強施雖有異,後先媲美是愚民。

一九七四年,葉榮鐘赴美探望女兒女婿葉芸芸、陳文典,作「感事」四首,其二為:

送虎迎狼四百年,斯民命運實堪憐。

一九七八年,也就是葉氏故去之年,他作了一首「無題」詩:

犬去豚來記昔年,淋漓正氣尚依然,耳濡目染Ⅲ三載,青出於藍名實至。

指國民黨政府之不民主,比起當年日本殖民政府是「青出於藍」。這回是把日本殖民政府比擬為犬,把國民黨政府比擬為「豚」。最後一句不合平仄格律,但葉老似乎來不及修改就過世了。

國民黨長達四十年戒嚴時期的白色恐怖,在民主化後,已由台灣總統李登輝來概括承受,代表國民黨向受難的台灣人民及家屬賠禮、道歉、賠償。

身為前台北市黨部副主委的兒子,馬前總統又做了什麽?在共軍軍機軍艦日日繞台威嚇的時候,勸台灣居民要相信習近平?

哎,既然領了優厚的退職俸,還是老老實實的過日子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