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2025 7月30日),法国《回声报》“观点”栏目刊出时评家Pierre Antoine Donnet 揭示中共内部因经济与政治困境出现罕见紧张迹象的文章,指出习近平虽仍大权在握,但大概面临权力被削弱并开始谋划逐步退位。美国《华尔街日报》也在同一天发表该报首席中国记者魏玲灵的「中国洞察」报道:“中南海秘辛”何以甚嚣尘上!
《紐約時報》關於王沪宁的專題報導,認識「誰是王沪宁」
為何這位「意識形態國師」能連續操盤三位中共領導人?
他是如何一步步滲透台灣輿論,扶植「替代性代理人」?
香港的黎智英,寧可坐牢也不願背對人民?
這不是政黨的對決,是一次與民主信仰的拔河。
中共意識型態「國師」王滬寧的新任務:台灣
當習近平為了尋求推動台灣更接近兩岸統一,在北京與台灣前總統舉行首次會談時,一位看上去有些書卷氣的官員在中國領導人身旁舉止從容,這讓他顯得十分出眾。
當時陪同前台灣總統馬英九前往北京的代表團成員邱坤玄說,面對習近平,其他人都十分拘謹,這位名為王滬寧的官員在習近平面前講話時卻充滿自信,會談期間就坐在他旁邊。
這一幕讓外界得以一瞥中國最重要但甚少為人所了解的關係之一:習近平與王滬寧之間的關係。他們一位是幾十年來中國最有權勢的領導人,另一位則是幾十年來執政黨共產黨最具影響力的意識型態顧問。
「他已經得到最高領袖的完全信任,」位於台北的國立政治大學名譽教授邱坤玄在談到王滬寧時說道。「王滬寧的影響力一直是在意識型態,但在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意識型態連接著一切。」
鑒於中國政治的不透明性,世界關注的焦點往往在習近平身上,自2012年掌權以來,習近平將權力集中,身邊都是他的忠實支持者,這讓外界難以看透他對哪位顧問的觀點最為看重。在他的圈子裡,王滬寧雖然從未領導過一個省或一個城市,卻能脫穎而出,攀上權力高峰,並在三十年中為三任中國領導人提供建議,展現了罕有的適應和生存能力。
《紐約時報》採訪了十幾位認識或見過王滬寧的人士,其中包括1980年代末他訪問美國時期與他打過交道的人,並閱讀了他的數十篇文章與書籍。這些採訪和寫作闡明了他的理念是如何形成的,而這些理念又是如何為中國領導人服務,從而使他登上權力的頂峰,並對國家的統治方式產生了持久的影響。
王滬寧因對指導中國崛起的共產黨理論加以完善受到讚譽,該理論建立在這樣的理念之上:面對快速的經濟變革和與西方列強日益激烈的競爭,只有共產黨堅定不移的統治才能確保中國取得成功。
近些年,習近平交託王滬寧處理與台灣緊張的政治關係,台灣是北京想要納入本國疆域的民主島嶼。台灣官員表示,通過有選擇地展示善意和進行祕密影響活動,王滬寧一直在監督深化中國對台灣影響力的努力。
然而,外界卻鮮少有人知道王滬寧。現年69歲的他從一名教授轉為黨的理論家,1995年開始在中共中央工作後,他就不再接受採訪,與大多數前同事切斷了聯繫,與來訪的外國人保持距離。
自2012年以來,他一直是將習近平對中國的願景提煉為一個超級大國意識型態綱領的核心人物。這個超級大國在技術上先進,毫不掩飾地奉行威權主義,並日益對抗美國領導的遏制政策。
王滬寧「在過去30年裡為威權主義提供了意識型態的魂魄」,曾在拜登總統的國家安全委員會擔任中國事務高級副主管、現就職於外交關係委員會和喬治敦大學的杜如松(Rush Doshi)說。「他幫助塑造了國家敘事。」
爭取台灣
現在,王滬寧正在把他的思想、政治智慧和對習近平的影響轉移到台灣。他似乎正在深化戰略,深入台灣社會,扭轉檯灣人對中國大陸日益加深的排斥,包括台灣與大陸的文化聯繫。
「他就是軟硬兩手的一個人,」台灣淡江大學榮譽教授趙春山說。他在上世紀90年代初曾與王滬寧會面,從去年至今又兩次與王滬寧會面。
台灣反對黨國民黨支持加強與中國的關係,王滬寧向該黨的數十名成員大獻殷勤,幾乎把他們當成了候補的台灣政府——一個北京更願意與其打交道的政府。他彬彬有禮地詢問這些國民黨議員:誰的祖籍在台灣?誰的家庭在1949年逃離大陸?代表團的幾名成員說,他要求他們說說他們的擔憂,以顯得他在密切關注。
他對反對黨的示好符合北京孤立台灣總統賴清德及其執政的民進黨的戰略,因為民進黨拒絕接受中國對台灣島的主權主張。
2025-07-23 9:25 #1
引言
分享

Harvey norman
3216分
樓主
據兩名台灣安全官員透露,在幕後,王滬寧一直在監督中國通過網路宣傳影響台灣公眾輿論的行動,這些活動放大了對美國實力的懷疑、對賴清德的嚴厲批評,以及欽佩中國的信息。由於此事的敏感性,這兩名官員要求匿名。
與此同時,中國對台灣採取了強硬的軍事手段,最近舉行了環島軍事演習。它還利用法律手段恐嚇台灣人民,比如最近發布的規定,要求在極端情況下對支持台灣獨立的人處以死刑。
華盛頓全球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鄭哲軒(John Dotson)說,這樣的行動看似簡陋,可能會疏遠許多台灣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的寒蟬效應可能會在政治上產生影響。「即使它只使公眾輿論移動幾個百分點,也可能是決定性的,」他說。
王滬寧可能對中國的統一計劃也有相當大的影響力。習近平曾表示,台灣必須接受北京對香港採用的「一國兩制」模式,但這一安排在台灣遭到廣泛反對。相反,像王滬寧這樣的中國官員現在談論的是對台灣的「總體方略」,這一措辭允許對方案進行調整。
「如果他過去的角色能說明什麼問題的話,」鄭哲軒這樣評價王滬寧。「他的任務可能是找出一種對台方針,包括制定長期戰略,以及兩岸統一的意識型態框架。」
從民主的希望到「新威權主義」
和習近平一樣,王滬寧也是共產黨官員的兒子,是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為數不多的被選中上大學的中國年輕人之一。那是充滿暴力和狂熱的十年,學生們接受的是馬克思、列寧和毛澤東思想的灌輸。
但1978年,當王滬寧開始在上海復旦大學讀研究生時,許多中國人開始從西方國家獲得啟發。在毛澤東時代受到壓制的民主話題逐漸進入課堂,專攻政治學的王滬寧開始熱衷於學習西方政治傳統。
「(他)算是所謂的比較開放的,比較活躍的,」在復旦曾與王滬寧同住一個寢室的陳奎德在接受採訪時說。「他還寫了現代詩。」
王滬寧開始著迷地研究民主國家的「政治文化」:公眾對政府的共同信任,使國家在領導人換屆的過程中保持穩定。他曾寫過,一個強大的公共價值觀網路是穩固政治秩序的關鍵支柱,他還經常引用塞繆爾·亨廷頓和西德尼·維巴等美國學者的話。
他留在復旦大學擔任講師,並於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從來都不是一個反叛者,但他也和20世紀80年代的許多中國人一樣,希望共產黨可以吸收一些民主。
「今日之世界,民主成為政治發展的目標……沒有高度民主的政治制度,遑論一個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的現代化強國,」1986年,王滬寧在上海的一份報紙上寫道。
2025-07-23 9:26 #2
引言
我要留言

Harvey norman
3216分
樓主
但是,在這十年間,中國公眾對通貨膨脹和腐敗的憤怒與日俱增。1986年爆發了學生爭取民主的抗議活動。儘管王滬寧繼續稱讚民主是一個長期的願望,但他告誡說,不要急於實現政治自由化。
突然的政治開放可能會帶來動盪,破壞中國的經濟起飛,王滬寧寫道,他認為中國領導人可以向韓國、台灣和其他在威權統治下迅速發展的亞洲「小龍」學習。
「我覺得他發展成熟又變成了比較現實主義的,是一個政治家或者政客的一種手法,」他的前室友、後來曾與王滬寧共事的陳奎德說。
王滬寧寫了一份報告,稱中國需要一個「中央集權」而不是民主的現代化模式,在避免不穩定的同時放鬆國家對經濟的控制,後者將導致食品和其他必需品價格出現令人痛苦的飆升。
根據委託撰寫這份報告的上海官員魏承思的回憶錄,報告在北京的政策制定者中傳閱,並成為「新權威主義」的種子,這一思想流派認為,中國需要一位強人領導人。
「他對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和中央領導人的支持是很明顯的,」王滬寧在復旦大學時的學生和同事夏明說。
美國的教訓
1988年,王滬寧開始對美國進行為期六個月的訪問,這是他第一次深入接觸這個讓中國既欽佩又恐懼的超級大國。
「他對美國的發展非常震撼,」當時就認識王滬寧的台灣記者徐宗懋在接受採訪時說。「他回來以後,穿得比較漂亮、比較時髦,可以看得出就受到美國社會打扮方式的影響。」
但是,作為愛荷華大學和其他大學的訪問學者,王滬寧在美國各地的旅行似乎也加深了他的觀點,即西方式的民主存在缺陷,不能輕易在中國複製。
王滬寧在1991年出版的一本關於他此次美國之行的書《美國反對美國》中寫道,美國缺乏日本的社會紀律和凝聚力。柏克萊的一個無家可歸者營地令他很是厭惡,他說那個地方很髒。他跟蹤1988年的總統大選,得出的結論是,選民最終對政府的發言權有限。
他在美國的逗留似乎強化了他的信念,即一個國家必須向其公民灌輸正確的態度,包括尊重權威和傳統,否則混亂會從內部削弱這個國家。王滬寧讚許地引用了政治理論家艾倫·布魯姆的話,他的書《美國思想的閉塞》(The Closing of The American Mind)譴責自由主義文化趨勢,在當時是暢銷書。
1989年回國後,他對民主化的懷疑加深了。那年春天,學生領導的民主示威者佔領了北京天安門廣場。6月4日,中國軍隊用坦克和軍隊鎮壓了這場運動,在首都和全國各地造成數百人甚至有可能是數千人死亡。
事後,王滬寧警告說,中共仍然面臨著更深層次的威脅。他寫道,中國領導人需要「構想出整個杜會調控體制的總體再構」,以控制經濟增長的影響,尤其是腐敗,以及西方投資和文化影響的湧入。
王滬寧敦促北京的領導人重申他們對財政收入和國有企業的控制。他警告稱,在過去10年裡,他們對經濟資源的控制減弱了,收入豐厚的地方官員有時會對來自北京的命令感到不滿。
他認為,隨著中國對外開放,黨不再指導人民生活,領導人需要新的方法來保持人民的忠誠。他在1992年寫道,新的挑戰「要求中國的社會調控體制能夠做出更為堅定、更為靈活、更為有力的反應」。他建議北京發展新的方式來監督和塑造人們的價值觀。
「他寫的其實正是他們正在努力探索的事情:如何通過非常根本的社會和經濟變革來維持政治秩序?」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學家齊慕實(Timothy Cheek)說。
1995年,王滬寧被1989年成為中國領導人的前上海市委書記江澤民從學術界挖走。他加入了黨的中央委員會政策研究室,被認為是後來江澤民的「三個代表」概念的塑造者之一,該政策將民營企業家納入黨的懷抱。
江澤民卸任後,王滬寧繼續擔任下一任中國領導人胡錦濤的高級顧問。2012年習近平上台後,王滬寧繼續留任。
「習近平思想」背後的人
王滬寧與習近平保持著密切聯繫,這表明當這位中國領導人應對大流行、經濟問題以及與西方政府的日益對立時,王滬寧給出的建議仍然有影響力。
專家們認為,在把習近平的想法塑造成官方信條——習近平思想——專注於中國大國復興的過程中,王滬寧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了對抗他所認為的黨的執政面臨的危險,習近平要求意識型態上的統一,限制西方文化影響,擴大審查制度,甚至試圖壓制溫和的異見。
王滬寧成了一個政策改革委員會的辦公室主任,該委員會推動了習近平的國家主導型增長理念,他還在繼續制定主要的政策文件。他在一群跨國公司高管面前為中國對互聯網的嚴格控制進行辯護。他陪同習近平出國訪問,包括與美國總統舉行峰會。
2025-07-23 9:27 #3
引言
我要留言

Harvey norman
3216分
樓主
王滬寧成了「一個真正的政策制定者角色,而不僅僅是一個意識型態理論家」,諮詢公司加諾特全球(Garnaut Global)的研究主管、曾經研究過王滬寧的馬修·D·強生說。「我不認為他是個只在一個領域做事的人。」
2017年,習近平提拔王滬寧為政治局常委——政治局是黨的最高權力機構——作為對他的貢獻的獎賞。2022年,在其他人退居二線的情況下,習近平讓他在該委員會連任。
在2022年的一次黨代會上,電視鏡頭上出現了王滬寧與習近平站在一起的畫面。當時,退休領導人胡錦濤顯然有些激動和困惑,似乎拒絕被引導員帶出會場,導致精心設計的大會程序暫時中斷。
當高級官員栗戰書試圖幫助胡錦濤時,王滬寧拉了拉栗戰書的衣服,低聲對他說了些什麼,看上去是催促他坐下。理論上,栗戰書的級別比他高,但這並沒有嚇住王滬寧。
2025-07-23 9:28 #4
引言
我要留言

Harvey norman
3216分
樓主
鐵牛CEO wrote:
沒事 別怕
綠色抗中保台
那叫作交流
不會是賣台
請不要離題討論好嗎?
拜託
2025-07-23 10:43 #5
引言
我要留言

鐵牛CEO
離題?這是合法的兩岸交流 你想當賴神的雜質嗎?

2025-07-23 10:54

chihung1105
2096分
6樓
Harvey norman wrote:
不知道立院亂象、立委會見王滬寧什麼意思
你還沒說明造謠是怎麼回事?
2、3月就提案修法
白癡造謠仔如孟買春秋等人卻(複製)貼文說5月去中國後就推動立法
說不出來嗎?
你貼造謠仔的文
你也是造謠仔
2025-07-23 13:38 #6
引言
我要留言

笨阿樹
68分
7樓
Harvey norman wrote:
請不要離題討論好嗎?...(恕刪)
其實他們是在密謀推翻習近平然後歡迎國軍王師接收北京你信不信,知情人士透露的喔



2025-07-23 13:43 #7
引言
我要留言

Harvey norman
3216分
樓主
chihung1105 wrote:
2、3月就提案修法
法案是在去年就已經擬好
確實是去了中國見了王滬寧之後,回來就把那幾項法案拿出來修一修
經過見不得人的三讀後通過
然後大罷免31位立委成案之後,那些法案又被暫緩執行
請問你的造謠說是根據哪裡來的?
2025-07-23 15:55 #8
引言
我要留言

chihung1105
2096分
9樓
Harvey norman wrote:
法案是在去年就已經擬好
確實是去了中國見了王滬寧之後,回來就把那幾項法案拿出來修一修
經過見不得人的三讀後通過
然後大罷免31位立委成案之後,那些法案又被暫緩執行
請問你的造謠說是根據哪裡來的?
還是自己幻想?
立法院公報上的紀錄是113年2、3月提案
造謠仔說去香港後回來立法
造謠仔就是造謠仔
立法院公報都敢造謠
"經過見不得人的三讀後通過
然後大罷免31位立委成案之後,那些法案又被暫緩執行"????
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財政收支劃分法、憲法訴訟法都是去年三讀
憲判9是去年的事而且也不是將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法全部推翻
第11屆立法委員是2024年2月1日就職
也就是要今年2月1日以後才能提案罷免
大罷免是今年才成案
財政收支劃分法、憲法訴訟法也不是因為大罷免成案才提出
這樣也造謠
真是造謠仔
2025-07-23 16:41 #9
引言
我要留言

Harvey norman
3216分
樓主
笨阿樹 wrote:
其實他們是在密謀推翻習近平然後歡迎國軍王師接收北京你信不信,知情人士透露的喔
中國的國父要起義了嗎?
2025-07-24 10:27 #10
引言
我要留言
首頁
時事
台灣新聞
我要回覆
您可能也喜歡的文章
微星推出全台限量『玩具總動員』30 周年紀念桌機 以經典動畫元素與科技效能打造大人系玩具!
40+保養就靠吃的「綻齡小金瓶」外表狀態飽滿不費力
Lexus RX 450h+ 旗艦版試駕|淺嚐純電生活,從插電式油電動力開始!
小檜溪是否有推薦的建案?
隋棠急澄清:它從不只幫助入睡,是真正撐住美
Recommended by
小惡魔廣編特輯

別再觀望!入門 Gogoro 千載難逢的最佳時刻就是現在!

LG Styler 第二代蒸氣電子衣櫥-極淨護衣 品味如新

vivo X200 Pro 蔡司影像旗艦 從人像到望遠一機搞定!v.s. Samsung S25 Ultra
許志永案二審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王霜舟
北京高院周五宣布,維持許志永因「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罪被判處的四年有期徒刑。同日,許新作《堂堂正正做公民》於香港出版。
新聞人物:許志永 英國《金融時報》 米強
律師許志永沉默地坐在北京的法庭內,法庭外面則炸開了鍋。警方將北京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周圍劃為“禁止採訪區”。便衣警察拉扯記者,對他們施以拳腳,為電視直播報導提供了精彩的素材。這位溫文爾雅的律師所稱“新公民運動”的一些支持者則被拖進停在一旁的警車中。自從2009年異見學者劉曉波因顛覆罪被判入獄11年以來,中國首都還未上演過這般陣勢的庭審。劉曉波入獄後,諾貝爾委員會授予他諾貝爾和平獎,此舉激怒了北京方面,也確立了他“中國版索爾仁尼琴(Solzhenitsyn)”的地位。與之類似,週三早上,許志永的國際聲望也一下子提高了。此次審判將考驗中共推行大膽改革的承諾,包括其“維護憲法和法律”、以保護民眾權利的承諾。與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民權活動人士一樣,許志永要求法律得到切實執行、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這一夢想如果能夠實現,中國將發生深遠的改變。現年40歲的許志永被控“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罪”。該項罪名雖比劉曉波的罪名輕,但仍有可能讓他在監獄中待到2018年年中,屆時他出生不久的女兒就快五歲了。許志永的活動包括為中國的幾億農民工爭取平等機會(尤其是為農民工子女爭取平等教育權),以及打擊腐敗官員。中國政府表面上支持這些目標,但官方實際上對這些問題相當敏感。許志永出庭受審後的幾天裡,又有3名與新公民運動有關的人士被起訴,未來一周還會有4場庭審。在海外媒體連續曝光中國一些最有勢力的政治家族積累的巨額財富之後,呼籲政府官員公示財產的新公民運動變得尤為敏感。中共很容易將此類針對中共官員財產的調查,與海外媒體對新公民運動的關注聯繫在一起,認為這一切背後存在一個更大的國際陰謀。立場強硬的官方報紙《環球時報》提醒處理許志永一案的官員警惕“西方的施壓”。但許志永的長期目標——大體可概括為“憲政”——才是當權者覺得新公民運動如此危險的原因。簡而言之,他認為中國的憲法應該“講話算數”,憲法中規定的公民權利——包括“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是不可侵犯的。在一段去年於看守所偷偷拍攝的視頻中,許志永說:“倡導大家做公民,堂堂正正做公民,踐行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履行公民責任,推動教育平權……呼籲官員財產公示。在這荒誕的時代,這就是我的三大罪狀。”許志永的律師張慶芳稱,許被捕是因為他敢於行使憲法權利。 “檢方在法庭上指鹿為馬,”張慶芳說,“我們說,這明顯不是馬。但法官會說這不是馬嗎?如果他的上級說這是馬,法官也不敢表示異議。”公民許志永走向知名異見人士之路,始於中部省份河南的民權縣。他的老家是“民權縣”,這在他看來是一種徵兆。他在博客中寫道:“我一生致力於為爭取民權而鬥爭,這或許是命運使然。”許志永差點走向命運的反面:他曾報考當地的公安局。不過公安局說他必須在那里工作滿3年之後才能考研,於是這位年輕的大學畢業生放棄了那份工作。上世紀90年代末,這位年輕的律師開始在北京的學術和法律圈嶄露頭角,他堅韌的性格給朋友和同事留下了深刻印象。張慶芳和許志永在報考中國最著名高校北京大學的法學博士時結識。張慶芳說:“許志永非常溫和、理性,對我們體制中的諸多問題持批評態度。但他的目標一直是建設性的、希望改善現狀。”他決心從體制內著力,這受到了一些質疑。 “許志永是許多年輕學者的代表,他們關注社會問題,試圖以務實的方法促成改革,”同樣衝撞過當局的藝術家艾未未說,“我認識他們中的不少人,也將他們當作朋友,但他們說自己沒有敵人,我認為這恐怕不太現實。”本世紀初,許志永當選地方人大代表,為與當局發生糾紛的工人、記者和活動人士進行辯護。時間一久,他的人脈越來越廣,活動越來越多,與中央當局發生摩擦的可能性也增加了。 2009年,他創辦的非政府機構公盟(Open Constitution Initiative)發布報告,批評了中央的西藏政策。之後當局對公盟的稅務問題展開調查,對其處以罰款並將其解散,許志永則被拘留一個月。被釋放時,許志永低頭俯首,但他並沒有被擊垮。 “我對自己的未來不是特別在意,”他後來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重要的是,我們仍有空間繼續為國家和社會做一些事,仍有空間推進民主進程和中國法律體制的進步。”許志永這種頑固的樂觀主義想法是否一廂情願?判決將說明一切。 (北京時間1月26日上午,許志永一審被判處四年有期徒刑——譯者註)本文作者是英國《金融時報》駐北京記者。吉密歐(Jamil Anderlini)補充報導譯者/何黎
風傳媒的相片。
40歲的許志永律師,因爭取教育平權、官員財產公開,官方認定他「擾亂
公共秩序」,判處有期徒刑4年。 【許志永案一審判四年 國際特赦:可恥】
王滬寧(1955年10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學家和領導人。山東萊州人[1],出身於古老的士族門閥東萊王氏,與曹魏晚期名將王基同族,出生於上海,法學碩士。1984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第十六至十八屆中央委員,第十七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現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王滬寧被外界稱為「中南海第一智囊」、「幕僚長」,輔佐三任中共中央總書記。
早年經歷[編輯]
王滬寧1955年10月出生於上海,籍貫山東掖縣。1977年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外語系法國語言文學專業[2],後在上海社會科學院從事研究工作。1978年考取復旦大學國政系碩士研究生,1981年獲法學碩士學位。 [3]
理論智囊[編輯]
王滬寧在20世紀80年代就已經是學術界的知名青年學者,成為當時《半月談》等時事雜誌的封面人物;受到當時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負責人的關注,曾參與了從中共十三大以來的中共重要理論文獻的起草工作。1993年,王滬寧率領復旦大學辯論隊,參加「國際華語大專辯論賽」奪冠而成名。
1995年,在吳邦國、曾慶紅的力薦下,由前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欽點進京,出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政治組組長;1998年4月,升任中央政研室副主任;2002年晉陞主任。曾直接參与、起草了「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等重大論述;是江澤民、胡錦濤時代,中共高層的重要理論智囊。
政治觀點[編輯]
王滬寧教授認為[6]:
- 「推行政治體制改革和推進民主政治,必須有統一和穩定的政治領導」
- 「以黨內民主帶動和推進全社會的民主」
- 「一定的政治體制必須適應一定的歷史—社會—文化條件」,「不能移花接木,也不能搞拔苗助長」
- 「政治體制改革不能超過我國現階段的條件」
- 「要以發展生產力為中軸來發展民主政治,也只有這樣,發展民主政治才是有效的」
作品[編輯]
- 《比較政治分析》
- 《政治的邏輯——馬克思主義政治學原理》
- 《美國反對美國》
- 《政治的人生》
- 《新政治學概要》
- 《當代西方政治學分析》
- 《獅城舌戰》
25位最值得關註的中國人
政治
盡管胡春華(見右圖)看上去與其他中國共產黨員沒有多少不同之處,但他很可能就是將在2022年接替習近平、成為中國最高領導人的那個人。胡春華現年50歲,比習近平小10歲。胡春華在去年成為中國人口第一大省廣東省的省委書記。
如果中國有一位政治化妝師(spin doctor),那麽他只能是王滬寧。王滬寧是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為中國最近的三任主席寫過講話稿。王滬寧曾在美國進修,會說法語,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最高外交政策顧問。他還策劃出了“中國夢”——習近平的核心施政理念。
律師許志永長期以來活躍在為中國爭取法治的前線。他最近、也是最大的一個項目是建立一個維權人士網絡,目的是在中國傳播公民觀念。許志永有望成為中共黨外的政治人物,但這顯然讓中國的領導人感到不安。許志永在上月被捕。
10多年前,維權人士胡嘉(胡佳)參與披露了一個消息:中國中部的艾滋病流行是一起受到政府支持的賣血計劃引發的。自那時起,他參與了許多其它活動,從環保活動到維護上訪者權益的活動。現年40歲的胡嘉是中國最敢於直言的異見人士之一。
科技
騰訊(Tencent)首席執行官馬化騰(Pony Ma,見右圖)可謂中國的互聯網之王。他創建了一個為中國6億網民提供社交通訊、游戲和在線購物服務的帝國。如今馬化騰正在嘗試開拓其他市場,方法就是:努力將騰訊的熱門移動聊天應用微信(WeChat)推向全球。
雷軍已大獲成功。他的公司小米(Xiaomi)如今在中國賣出的智能手機比蘋果(Apple)還多,市值達100億美元。雷軍投資了 一系列塑造了中國互聯網行業面貌的企業:軟件製造商金山軟件(Kingsoft)、卓越網(Joyo.com,如今已變身亞馬遜中國(Amazon China))、以及中國第一大手機瀏覽器UC瀏覽器(UCWeb)。
陸兆禧(Jonathan Lu,見右圖)領導的阿裡巴巴集團(Alibaba Group)或許仍牢牢把持著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但在帶領阿裡巴巴完成互聯網行業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首次公開發行(IPO)之際,陸兆禧必須像他的前 任、阿裡巴巴創始人馬雲(Jack Ma)那樣,展現出雄才偉略才行。
商業
蔣瓊耳計劃幫助中國擺脫因數十年來製造廉價飾品而產生的自卑感。她的方法是與愛馬仕(Hermes)合作,推出一個名為“上下”(Shang Xia)的新奢侈品牌。這個品牌致力於從中國的傳統中尋找靈感。中國古代的皇帝們的確懂得如何享受生活。
長城汽車(Great Wall Motor Company)總裁王鳳英(見右圖)是一位另類的中國汽車行業領袖,原因有兩點:首先,她是女性;其次,她沉得住氣。中國汽車行業的其他領袖都是男性,都急不可耐地想要進軍全球汽車行業。而王鳳英卻一直耐心地為樹立一個高品質“中國製造”品牌打地基。
郭廣昌可能是大多數英國《金融時報》讀者聞所未聞的一位頂級富豪。他是中國最大的私營企業集團復星集團(Fosun)的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他正推動復星集團收購地中海俱樂部(Club Med)。歐美很多其他品牌也在他的待購清單上。
過去4年來,宗慶後(見右圖)曾兩度榮登中國財富榜榜首。這位來自娃哈哈(Wahaha)的“飲料大王”看上去毫不起眼,但他經營的 娃哈哈在中國的軟飲料市場上卻一直是可口可樂(Coca-Cola)的勁敵。宗慶後身家達187億美元。如今,他的計劃是,引進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奢侈品 牌,賣給一貫崇尚名牌的中國人。
近年來,有好幾位原本籍籍無名的中國企業家以宏大的項目震驚了世界。但他們中最令人矚目的一個還數王靖。現年41歲的王靖從事電信業和採礦業,他橫空出世,贏得了在尼加拉瓜開鑿大運河的合同,這條大運河一旦建成,將足以挑戰巴拿馬運河(Panama Canal)的地位。
金融
現年61歲的方風雷沒有顯示出打算放慢腳步的跡象。他曾任高盛(Goldman)高華證券董事長,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投資領域的頂級大師,但在3年前,他的基金停止募資。今年5月,他推動組建了一支20億美元的新基金。
現年42歲的肖建華充滿神秘感,這位昔日神童被稱為中國的“金融界007”。中國國家媒體去年報道稱,肖建華參與了對匯豐(HSBC)在平安(Ping An)中所持股份的收購,有關的報道險些讓這筆94億美元的交易泡湯。平安是中國第二大保險商。
這筆交易最終達成——肖建華如願以償。
體育
2008年,鄒市明(見右圖)贏得奧運會拳擊金牌,將自己的名字寫入了中國體育史冊。拳擊從來不是受到政府鼓勵的項目。如今,鄒市明已轉型成為職業拳手,他的下一場比賽將於11月份在澳門舉行。
今年4月,關天朗(見右圖)吸引了全球的目光。這位14歲的少年成為美國高爾夫大師賽(Masters)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參賽者,在 這項運動中贏得了榮譽。中共一直輕視高爾夫球運動,認為這是資產階級的玩意兒,也沒有向這項運動提供官方支持。關天朗10月份將參加亞太業餘錦標賽 (Asia-Pacific Amateur Championship)。
藝術與娛樂
今年59歲的中國文壇常青樹王安憶(見右圖)如今終於在國際上獲得認可。2011年,王安憶憑借她最著名的作品《長恨歌》(The Song of Everlasting Sorrow)進入布克國際獎(Man Booker International Prize)決選階段,出版商預期她還將贏得更多獎項。
在今年的戛納電影節(Cannes Film Festival)上,賈樟柯(見右圖)導演的《天註定》(A Touch of Sin)獲得了最佳編劇獎,並獲金棕櫚獎(Palme d'Or)提名。外界預計他還會拿出更多優秀的作品。賈樟柯的當務之急是推動這部電影獲得中國審查機構的批準,從而能在11月份公映。
王雲鵬在海外正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註。這位年輕的男中音歌唱家最近在曼哈頓音樂學院(Manhattan School of Music)的一場比賽中拔得頭籌,並在普拉西多•多明戈歌劇大賽(Placido Domingo Opera Competition)中榮獲第二名。他不久將參加大都會歌劇院林德曼青年藝術家發展計劃(Met's Lindeman Young Artist Development Program)。
媒體
社交媒體讓羅昌平成了中國最有名的反腐鬥士。羅昌平直接在新浪微博(Sina Weibo,中國版Twitter)上發布腐敗官員信息,這讓他真正像媒體一樣發揮起監管作用。最近因被羅昌平舉報而下臺的一名官員,是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
作為中共喉舌《人民日報》(People's Daily)旗下民族主義小報《環球時報》(Global Times)的主編,胡錫進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盡管他的觀點常常在新浪微博上遭到奚落,但他的報紙為中國新左派提供了表達擔憂的渠道。
胡舒立是中國職業記者中的女元老。無論是在她創建的財經雜志《財經》(Caijing)、還是在她創立的媒體集團財新(Caixin),胡舒立都是堅持記者操守和新聞獨立的先驅者——盡管中國的新聞業面臨嚴格審查、並且賄賂之風盛行。
社會與學術
中國社會科學院(CASS)教授於建嶸(見右圖)一直在向中共進言,提出了許多有關如何實現憲政、以及解決許多政治、經濟和社會問題的建議。他將向中共進言視為自己的職責。如果一名異見人士提出同樣的建議,他可能會蹲監獄,而於建嶸卻能夠公開提出這些建議並且安然無恙。
賽車手、作家兼博客作者韓寒(見右圖)總是擅長出人意表。剛過31歲生日的韓寒個性鮮明,既有些玩世不恭,也有些物質主義,還兼具反 叛精神,這令他成為同代人的代言人。他最近又贏得了一場賽車比賽,還出版了兩本新書。他其中一本新書的內容包括:來自讀者的1000個問題,以及一些名人 對這些問題的回答。
王怡領導著成都“秋雨之福”教會(Blessing of the Autumn Rain)。該教會是中國最大的家庭教會之一,擁有近400名信徒。王怡現年40歲,曾是在大學里教授法律的無神論知識分子。目前無數中國人紛紛皈依宗 教,王怡皈依基督教的經歷是這股潮流的一種反映。
譯者/何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