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0日 星期三

《電子時報 DIGITIMES》黃欽勇等; 日本經濟新聞集團. The David bar, created by the RXBar co-founder Peter Rahal and a Keto cookie entrepreneur named Zach Ranen

 


職涯的第三個十年:死裡逃生
從創業低谷死裡逃生,我帶著感恩的心情工作,努力賺錢希望回饋同仁、股東,也希望對社會有正面價值。
創業的第三年開始獲利,但尚未填平虧損,無法分紅。直到第13年,股東終於收到第一次的股利,這時我已經工作滿30年了,深刻體會創業的艱辛。
創業之苦,不僅僅是資金、成本的壓力,更多的是如何說服同仁凝聚共識,共體時艱。我跟董事會說,沒有發放股利之前我不調薪,我也不會受到誘惑,離開我創辦的公司。我把知識服務業與《大椽˙DIGITIMES》當成一輩子的職志,我不談股市,不介入統獨與藍綠議題,專心做個中立的專業分析師。
這個階段,我失去了一些伙伴,他們用腳投票,離開了公司,我選擇改組,買回對前景有疑慮的員工股票,做個相對比較獨裁的老闆。
經歷30年的奮鬥,思考也更全面,這個階段的後半期,公司穩定獲利,但也只是「活著」而已,談不上成績。做個創業家,能以EPS 1~2元自滿嗎?
我知道一開始的虧損越多、障礙越高,沒有人天縱英明,我看到了公司更好的成長契機,而過去的辛苦,是保證未來成功的基礎。
我想倒吃甘蔗,我知道最甜美的果實要經過風霜雨雪。



David 能量棒由 RXBar 共同創辦人 Peter Rahal 和 Keto 餅乾創業家 Zach Ranen 共同研發,旨在進軍蛋白質含量早已飽和的市場。近年來,蛋白質補充劑已跨越物種界限,從能量棒等健身編碼產品進入日常食品。如今,超市販售高蛋白冷凍華夫餅、早餐麥片、爆米花、義大利麵、冰淇淋,甚至還有蛋白質強化汽水和糖果。市場研究公司 Mintel 的數據顯示,2013 年至 2024 年間,上市的高蛋白食品和飲料產品數量將增加四倍。


The David bar, created by the RXBar co-founder Peter Rahal and a Keto cookie entrepreneur named Zach Ranen, was diving into a marketplace 
already up to its eyeballs in protein. In recent years, protein supplementation has crossed the species barrier from fitness-coded products like bars into everyday foods. Today’s supermarkets offer high-protein frozen waffles, breakfast cereals, popcorn, pastas, ice cream — even protein-enhanced soda and candy. According to the market research firm Mintel, the number of food and beverage products coming to market with a high protein claim quadrupled between 2013 and 2024.


Credit...David Chow for The New York Times


The Protein Bar Arms Race

The David bar’s breakout success is proof that, in our culture of optimization, one macronutrient is king. But can the protein craze last?


蛋白棒軍備競賽
David 蛋白棒的突破性成功證明,在我們追求優化的文化中,一種宏量營養素才是王道。但這股蛋白質熱潮能持續下去嗎?





黃欽勇

日本人的最後一舞
這次日本之行,第一天有五個行程、第二天六個,昨天好一些,先去大手町拜訪日本經濟新聞,他們安排了在「經團連」大樓的餐敘。
無論是日經或經團連大樓,都是日本最強大的時代興建的大樓。這裡離天皇所在的皇居不遠,半個世紀前的日本英雄輩出,盛田昭夫、松下幸之助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典範,有一棟體面的大樓也是相得益彰。
但現在有不少日本企業面對傳承的問題,碰到兩個女婿接班的例子,也有人跟我們接觸,希望透過DIGITIMES的管道促成台日在半導體設備與材料領域的投資機會。
日本友人說石破茂下台的話,日本政壇很難找到人接棒,投資美國5,500億美元的超大型計畫如何落實?
此次訪日的最後一個行程是到新橫濱附近的慶應大學幫研究所的學生上課,主動來交換名片的學生有應用材料、三星、LG的員工。
您能相信應用材料在日本的員工只有台灣的1/3嗎?台日韓三國,日本會最艱辛!




電子時報
DIGITIMES
類型日報,於工作日出刊
持有者大椽股份有限公司
創辦者黃欽勇
社長黃欽勇
新聞主編陳奭璁
創刊日1998年4月17日
語言繁體中文
總部 臺灣臺北市松山區民生東路四段133號12樓
售價訂閱制,無零售
網站https://www.digitimes.com.tw/
大椽股份有限公司
DIGITIMES Inc.
公司類型股份有限公司(未公開發行)
統一編號16300799
成立1998年1月22日
代表人物黃欽勇(董事長兼社長)
總部 臺灣臺北市松山區民生東路四段133號12樓
產業傳播媒體業、資訊服務業、顧問服務業
員工人數208(2024年4月)[1]
實收資本額新台幣2.74億元
網站http://www.digitimes.com.tw/



《電子時報》的發行者「大椽股份有限公司」於1998年1月由前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註 1]主任黃欽勇主導,向約50人集資新臺幣一億九千萬元創立,並於1998年4月17日創刊,提供中文新聞服務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