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中的人物 (34):Helmut Kohl 科爾/柯爾 ( 1930 – 2017) 享壽87歲-- 起伏的一生:“統一總理”, 反思《讀者文摘》的獨家訪問 (1991.12);"歐洲國葬"的葬禮之爭
環保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4359014567442650
海爾穆·柯爾(德語:Helmut Josef Michael Kohl,1930年4月3日-2017年6月16日),德國政治家。曾任萊茵蘭-普法茲州州長(1969年-1976年),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主席(1973年-1998年),德國總理(1982年-1998年,1990年後統治全德)。
柯爾在兩德統一的進程起到關鍵作用,同時也對歐洲一體化進程作出了很多貢獻。但由於晚年捲入非法政治獻金醜聞,使其歷史評價尚有爭議。
《讀者文摘》的獨家訪問 (1991.12)
人與家與國——科爾葬禮之爭
德國前總理科爾的葬禮於週六舉行。此前,家人和官方圍繞葬禮的紛爭不斷。以往的過節和傷疤被揭開,引起的關注度超過了對這位政治家歷史遺產的紀念。
(德國之聲中文網)一位剛過世的政治偶像、一位年輕的寡婦、關係疏遠的子女、富有爭議的政治後繼人、一場有關歷史遺產解釋權的鬥爭--這些素材足夠莎士比亞寫一部戲劇了。圍繞已故德國總理科爾的葬禮,一場紛爭已經爆發,政治和情感負載都無比沉重。
德國之聲全球論壇致哀
默克爾曾被稱為"科爾的小姑娘",這個稱呼至今仍被廣泛引用,因為它形象地概括了兩人之間複雜的關係。
科爾與默克爾
據《明鏡》週刊之前報導,當年的"小姑娘"、如今的基民盟主席、聯邦德國總理默克爾不能在葬禮上講話。
在2002年科爾退出政壇後,他與默克爾的關係就明顯變冷。在基民盟(CDU)政治獻金醜聞中,默克爾曾說,科爾所承認的一些做法損害了黨的形象。圈內人士認為,這句話標誌了科爾時代的結束。不久後,默克爾就成為基民盟主席,而後又成為聯邦總理。
聯邦德國總理默克爾
2010年科爾80歲生日時,默克爾還去拜訪過他,對他的功績公開表示感謝。默克爾說,如果沒有科爾,成千上百萬像她一樣1990年生活的前東德的人的命運將會是完全另外一個樣子。儘管如此,科爾仍不能原諒默克爾。科爾是個"記仇"的人,據他的遺孀說,科爾多次拒絕了讓默克爾在自己葬禮上致辭的建議。
科爾夫人--遺產管理者
在如何公開悼念的問題上,不讓默克爾致詞並不是科爾的遺孀麥珂‧科爾‧雷希特(Maike Kohl-Richter)以亡夫的名義作出的唯一引起爭議的決定。比科爾小34歲的雷希特是在科爾當政的最後幾年裡與他相識的。
2001年7月5日,柯爾68歲的妻子漢內洛蕾·柯爾(Hannelore)自殺身亡。/科爾的妻子漢娜羅爾去世幾年後,2008年科爾與雷希特結婚。科爾的家人沒有參加婚禮,證婚人是媒體大亨科爾西(Leo Kirch)和《圖片報》主編迪克曼(Kai Diekmann)。幾年前一次意外事故後,科爾不得不坐在輪椅上,也幾乎不能講話。他的夫人就成了他的翻譯和代言人。
科爾‧雷希特(Maike Kohl-Richter)是科爾政治遺產解釋權的護衛者。默克爾則是科爾政治上的繼承人、修復者和後科爾時代政策的設計師,這一政策的基石是科爾最大的功績--實現兩德統一。
麥珂‧科爾‧雷希特(Maike Kohl-Richter)
在與德國政治的第一場較量中,科爾‧雷希特似乎敗下陣來。默克爾將作為德國政府首腦在科爾的葬禮上致詞,將發表講話的還有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法國總統馬克龍和美國前總統克林頓。
科爾希望(據他的遺孀稱)在自己葬禮上發言的一位嘉賓卻得不到講話的機會,他就是匈牙利總統奧爾班。科爾是在蘇聯解體後的日子裡結識當時帶有自由派理念的青年政治家奧爾班的,並對他給予了扶植。兩人一直保持著私人的友誼。 匈牙利總統奧爾班
然而就是這個奧爾班,目前卻因其威權式的執政作風受到廣泛批評,被認為與科爾的精神遺產格格不入。奧爾班公開表明的反歐盟立場和他在難民政策上的不合作態度,使他與歐洲一體化的思想形成強烈反差。而科爾‧雷希特本人也曾表示,在斯特拉斯堡舉行的科爾葬禮要傳達的一個理念就是歐洲的統一。
葬於中立地帶
除了有沒有奧爾班出場,葬禮舉行的地點也是一個令人意外之處。與德國歷任總理的傳統不同,7月1日舉行的科爾的葬禮不是一場聯邦德國的國葬,而是一場歐盟官方名義下的悼念儀式。這在歷史上還是頭一次。這是為了紀念科爾為歐洲統一所做出的貢獻,包括德國的統一、他對歐洲一體化和建立貨幣聯盟作出的努力。
科爾的妻子漢娜羅爾(Hannelore)之墓
科爾的妻子漢娜羅爾(Hannelore)之墓
科爾的落葬地不是他的第一任妻子長眠的家庭墓地。在斯特拉斯堡的悼念儀式後,科爾的遺體將被運往德國施派爾大教堂,在那裡舉行告別彌撒後,葬入大教堂墓地。
雖然一些人批評這種違反慣例的做法與科爾作為前總理的身份不符,但選擇施派爾並不是偶然。科爾的家鄉路德維希港離這裡不遠,科爾生前也與這座歷史名城頗有淵源。1998年科爾卸任總理一職後,聯邦國防軍為他在施派爾舉行了傳統的隊列告別儀式。
家庭紛爭的陰影
科爾不與第一任妻子漢娜羅爾葬在一起,是否有具體的家庭原因,人們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科爾與兩個兒子間的關係十分緊張,他的遺孀與繼子的關係也不好。科爾的長子瓦爾特在父親死後帶著兒子前往幼時舊居,卻被繼母拒之門外的場面都被拍了下來。科爾‧雷希特的律師事後否認當事人是惡意拒絕繼子進門。
科爾的第一任妻子與兩個兒子瓦爾特、彼得(攝於1975年)
"我只能對他的過世、對發生的一切表示震驚和悲哀",瓦爾特‧科爾後來對在場的一名記者說:"我父親與周圍許多人都斷了聯繫,包括他的孫輩,孩子們對無法接近自己的祖父感到很難過。"
在德國官方本週在柏林為科爾舉行的悼念儀式上,聯邦議院議長拉莫特(Norbert Lammert)回憶道,矛盾和爭議一直就是科爾個人魅力的一部份。"他的凝聚力和他的分化力量是出了名的,不論是在黨派之間還是在聯盟黨內部。"而這也造成了不少傷害--對他人,也對他自己。
但人們不得不對科爾的政治功績予以肯定。"我們國家能在一個自由、安定的歐洲和平地實現統一,主要要感謝他",拉莫特說,雖然科爾作為個人讓人非愛即恨,但他的政治遺產卻是毋庸置疑的。
|
The European Union has paid homage to former German Chancellor Helmut Kohl in the first-ever European ceremony of its kind. It marked a historic moment of self-validation, says Ines Pohl. |
|
法國東北城市斯特拉斯堡周六(2017年7月1日)迎來歷史性一天。作為歐洲議會總部所在地,斯特拉斯堡今天11點至13點間要為兩周前去世的德國前總理科爾(Helmut KOHL)舉行隆重追悼儀式。
Helmut Josef Michael Kohl (German: [ˈhɛlmʊt ˈkoːl]; born 3 April 1930) is a German conservative politician and statesman. He served as Chancellor of Germany from 1982 to 1998 (of West Germany 1982–90 and of the reunited Germany 1990–98) and as the chairman of the Christian Democratic Union(CDU) from 1973 to 1998.
http://en.wikipedia.org/wiki/Helmut_Kohl
|
7月1日,德国前总理科尔的葬礼将在斯特拉斯堡举行。然而, |
科爾-雷希特的律師稱,週二,他想要與瓦爾特談談葬禮的流程,以及科爾的兒孫如何參與。他說,瓦爾特同意通電話,但到了約定的時間卻找不到人。這位律師稱,瓦爾特迴避了這通電話,之後週三在沒有事先打招呼的情況下,帶著科爾的孫子孫女出現在奧格斯海姆的家門口,要進去,是"故意製造事端"。
但瓦爾特反駁了這位律師的說法。瓦爾特表示,說通電話時找不到他人,這是"說謊"。瓦爾特說,當時他一直在等手機鈴聲響起。"這個手機號碼我已經用了20年了,大家都知道。"瓦爾特說,他從未迴避聯絡。他說,科爾-雷希特毫不尊重他人的做法令人憤怒。
不想讓默克爾講話?
就在7月初,科爾的"歐洲國葬"將在斯特拉斯堡舉行。據德國內政部消息,除總理默克爾外,歐盟領導人也將致悼詞。此外,法國總統馬克龍和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按計劃也將致詞。
科爾-雷希特的律師還否認《明鏡週刊》的一則報導。該報導稱,科爾-雷希特最初不想讓默克爾在科爾的葬禮上講話。這位律師說,科爾的家族從未對默克爾在斯特拉斯堡葬禮上講話有過任何顧慮。《明鏡》的報導稱,科爾-雷希特最初僅想邀請外國貴賓致詞,其中也包括匈牙利總理奧爾班。奧爾班是默克爾難民政策的強烈反對者,其執政風格也被認為與民主相距甚遠。報導稱,有親信提出,這可能會引發矛盾,科爾-雷希特才放棄了這個想法。
科爾-雷希特的律師還否認《圖片報》週二的一則報導。該報導稱,科爾的遺孀對於葬禮的邀請名單和流程有非常具體的設想,導致為科爾籌辦德國國葬十分困難。
德國政府發言人不願就相關報導表態。
|
德国前总理科尔6月16日在路德维希港去世,享年87岁, |
|
赫尔穆特·科尔是联邦德国历任总理中任职最长的一位。 |
在冷戰結束之際領導東西德進行統一,提拔現任德國總理梅克爾的德國前總理柯爾(Helmut Kohl)昨天逝世,享壽87歲。
柯爾曾經領導的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CDU)昨天在推特上發表他的訃聞,推文只寫:「我們哀悼。」關鍵字標上RIP柯爾,並附上柯爾的黑白照片。柯爾長年臥病,2008年摔傷後已經半身癱瘓,難以說話,近年幾乎都待在法蘭克福南郊路德維希港的家中。
柯爾曾經領導的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CDU)昨天在推特上發表他的訃聞,推文只寫:「我們哀悼。」關鍵字標上RIP柯爾,並附上柯爾的黑白照片。柯爾長年臥病,2008年摔傷後已經半身癱瘓,難以說話,近年幾乎都待在法蘭克福南郊路德維希港的家中。
歐盟整合的推手
柯爾在1982年出任西德總理,也是兩德1990年統一後第一位德國總理,一直到1998年才卸任,足足當了16年總理,被視為歐洲政壇的巨人,也是推動歐盟(EU)整合的推手。美國前總統老布希昨哀悼說:「他是二戰結束後最偉大的領導人之一。」
梅克爾(Angela Merkel)原是東德的物理學家,1989年柏林圍牆倒榻,兩德即將統一之際才開始從政。柯爾在1991年提拔她出任婦女與青年部長,是她的政治導師,梅克爾當年常被稱為「柯爾的小女孩」。但在1999年柯爾涉入政治獻金醜聞之際,梅克爾率先出面挑戰柯爾,成為基督民主聯盟的新領袖。
梅克爾(Angela Merkel)原是東德的物理學家,1989年柏林圍牆倒榻,兩德即將統一之際才開始從政。柯爾在1991年提拔她出任婦女與青年部長,是她的政治導師,梅克爾當年常被稱為「柯爾的小女孩」。但在1999年柯爾涉入政治獻金醜聞之際,梅克爾率先出面挑戰柯爾,成為基督民主聯盟的新領袖。
有生之年載入史冊
4月3日是德國前總理科爾85歲生日。這位政治家影響了德國、歐洲乃至世界的歷史發展。不過,在這個政治風雲人物光環背後的私人生活領域,卻有著鮮為人知的陰影。 “統一總理”科爾迎來85歲壽辰!
(德國之聲中文網)整整一代人都是在他作為總理的光環之下長大的。或者更確切地說:赫爾穆特·科爾(Helmut Kohl)對於一代人來說,就是聯邦總理的化身。因為在16年的任期中,他對政壇的影響力無處不在;而在退出政界之後,他的光環又是那麼迅速地黯淡下來。
2013年底德國Forsa研究所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科爾以17%的得票率成為聯邦德國有史以來重要性排名第四的總理。他在位時間在歷任之中最長,而且其中包括整個世界風雲劇變的年代。因此,2011年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在為科爾頒發 "亨利·基辛格獎"以表彰其為跨大西洋關係所作出的貢獻時,在頒獎致詞中將其稱作"二戰以來最重要的德國政治家"也是情理之中。
狂野不羈的年輕時代
1964年,當34歲的科爾當選成為基民盟聯邦理事會成員的時候,他已經是擁有17年黨齡的資深基督教民主主義者了。在第二次參加聯邦理事會會議的時候,年輕氣盛的他就向阿登納時代的黨內元老叫板,要求大家振作起來認真乾一番事業。
儘管充滿幹勁兒,科爾還是在萊茵蘭-普法爾茨州州議會黨團主席的位置上等待了漫長的五年之後才頂替年邁的阿爾特邁耶爾(Peter Altmeier)當上該州州長。在聯邦層面上,1973年科爾取代僅僅比他年長六歲的巴澤爾(Rainer Barzel)當上基民盟黨主席。後者因為1972年發起針對時任總理勃蘭特(Rainer Barzel)不信任案失敗而導致政治事業遭受無法修復的損失。
天才的政治家
作為反對黨領袖,科爾帶領基民盟走過了艱難的七十年代。1976年聯邦議會大選,他作為總理候選人敗給了施密特(Helmut Schmidt)。為了保證基民盟和基社盟黨團在聯邦議院內的團結一致,1980年他把作為首席候選人領導大選的機會讓給了來自基社盟的競爭對手施特勞斯(Franz Joseph Strauß)。
科爾的這一以退為進的策略令他在聯邦德國歷史上第二次不信任案投票中獲益匪淺:1982年,他在聯盟黨內獲得了足夠廣泛的後盾,同時又贏得了自民黨的幫助,通過不信任案把施密特拉下了台。科爾登上了總理寶座。
16年後,當他在聯邦大選中敗給社民黨候選人施羅德(Gerhard Schröder)的時候,冷戰已經結束,德國已經統一,歐盟已經建立,有關引入歐元的基本協議條約也都已經簽訂。即使人們可以說是"時勢造英雄",但如果沒有科爾的政治手腕和權力意志,也許統一大業就不會實現的這麼順利。
苦澀的落幕
科爾為了實現其權力政治所採取的一些手段,在他結束總理任期之後才浮出水面:在1993到1998年之間,他為基民盟接受了至少210萬歐元的獻金。直到今天科爾也不願透露哪些人曾經提供獻金,他說這是關乎名譽的原則。科爾的政治生涯以獻金醜聞劃上了一個不太圓滿的句號。
不懂幽默、虛榮自負、不知感恩
關於科爾這個人的性格,從1991年一名示威者向他扔雞蛋結果差點被他暴打一頓的事件就可見一斑。那名扔雞蛋的人事後一再強調,他只是想惡搞一下,並沒想要襲擊行刺什麼的。可這卻是科爾不能忍受的。怪不得奧地利建築師、漫畫家佩希爾(Gustav Peichl)這樣評價他:"科爾什麼都有,就是沒幽默感。"
佩希爾和這位前總理有過私交,因為科爾夫婦每年都會到奧地利薩爾茨堡的沃爾夫岡湖(Wolfgangsee)度假。多年後,科爾的夫人漢內羅雷(Hannelore Kohl)向撰寫科爾傳記的作家施萬(Heribert Schwan)透露,其實她特別討厭在那裡度假。2001年,她的自殺也讓許多人更加堅信科爾這個人是多麼的薄情寡義。
科爾知不知道妻子其實不喜歡在這湖上泛舟
人們指責,儘管這麼多年來,妻子始終堅定地站在他身後默默支持他,但在她病重之後,科爾卻毫不留情地將其棄置腦後,不聞不問。而在2008年迎娶比他年輕34歲的第二任夫人科爾-里希特(Maike Kohl-Richter,科爾在擔任總理期間就已經與其相識),以及科爾同第一任妻子所生的兩個兒子關係緊張這些事情,更進一步為上面的說法提供了佐證。
在有生之年載入史冊
在最近幾年中,科爾的生活相對平靜。不過在有關他個人的 科爾言論曝光,稱默克爾不懂規矩書籍作品出版時,科爾還是會站出來,吸引不少輿論關注。比如,目前他就正在和他的傳記作者施萬打官司,科爾指責對方公佈了含有自己2001年工作談話內容的錄音帶。
而針對當下熱議的一些政治話題,科爾卻很少發聲--不知道是因為身體狀況不佳,還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已經不具備左右時局的能力了。2012年,德國郵政發行了一套科爾紀念郵票--很少有仍然在世的人物獲得這一榮譽。人們等於承認了一個事實,即使並非情願:科爾在有生之年就已經載入史冊。
整整一代人都是在科爾的總理任內長大成人的。而這些人的孩子們,卻只能從歷史書上去了解這位來自基民盟的政治巨人。
DW.DE
科爾的歐洲憂慮
德國前總理科爾批評當前的政界,譴責當年接替自己的政敵。在由其夫人代筆的新書中,科爾還是先前的風采。
科爾和夫人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前總理科爾週一(2014.11.03)在法蘭克福向公眾介紹了他的新書《對歐洲的憂慮》。書中這名德國基民盟政治家批評目前的政界謹小慎微,不懂歷史,並教誨人們應該回顧戰後德國重建時期阿登納的雄才遠見,在阿登納的推動下,歐洲開始了偉大的振興。
《對歐洲的憂慮》只是一本小冊子,週三開始正式發行。該書的敘述者科爾顯示的仍是他先前的風采:他評判,他出言犀利,決不模棱兩可。只是現實中的科爾飽受疾病的折磨,已不能用言詞清晰地表達出他對"歐洲"這個概念寄予的深邃情感。6年半前,他在家中後得了中風,之後說話非常困難。
在介紹新書時,他全神貫注地傾聽,顯得精力非常集中。事先準備好的稿子,科爾能讀得相當流利,比3週前在法蘭克福書展上強的多。
84歲的科爾一字一頓地告訴觀眾,現在拯救歐洲"還不算太晚"。說再多的話,便顯得吃力了。
批評施羅德政府,譴責俄羅斯政策
細讀全書,科爾很多的言論最終落得空泛,有些地方則表現出歐洲中心論。科爾下台後的16年裡發生過全球性金融危機,但科爾對此著墨不多。
書中談的最具體的對象莫過於接任他成為德國總理的社民黨人施羅德。在科爾眼裡,施羅德領導的紅綠政府必須為歐洲債務危機承擔責任,因為該政府過早地將希臘納入了歐元區,此後,希臘同法國一道違反歐元穩定條約。科爾在書中還譴責西方在烏克蘭危機中孤立俄羅斯的政策。
夫人代筆出新書
科爾的老朋友、歐盟委員會新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正式上任的第一天便來到法蘭克福,出席科爾新書出版儀式。他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談到希臘說,歐盟當年是希臘錯誤的統計學者們的"犧牲品"。容克稱科爾是"偉大的歐洲人"。的確,科爾已在多部作品中批評歐洲的仇視情緒以及小國心態。
對科爾來說,堅守對其終身成就的解讀權至關重要。在這一點上,他的夫人麥克·科爾-李希特(Maike Kohl-Richter)作出了重要貢獻。科爾的新書就是由其夫人代筆的。"都在我丈夫的腦海裡。我不過是走進資料庫,為他找出腦海中的資料而已。"她這樣陳述著新書的誕生過程。"然後我一部份、一部份地把東西交給他,像以前一樣,由他親自編輯整理。"
DW.DE
****台美人沒有忘記王康陸
王康陸,是個陌生的名字,多數台灣人沒聽過,但台美人不曾忘記他,在每年七月初的美東台灣人夏令會,以音樂會紀念這位台獨前輩。王康陸是台獨鬥士,主張非暴力抗爭,一九九一年偷渡返台被捕,後受惠於刑法一百條修正案被釋放,一九九三年十月十二日,在文化大學演講後,深夜下山途中,於仰德大道、國安局附近路段,發生離奇車禍死亡,享年五十二歲。
王康陸事件發生在一九八一年的陳文成命案後十二年,陳文成案受到全美台灣人的強烈反彈,台美兩地發動大規模示威抗議,陳文成任教的卡內基美隆大學校長更挺身而出、仗義執言,在美國政府的關注下,國民黨政府才開啟調查,雖然最後仍以查無兇手結案,然事隔三十多年,到現在還有人為他發聲。
王康陸就沒多少人記得,當時儘管疑點重重,但最後以車禍結案;根據生還的計程車司機所述,當王康陸演講後,搭計程車下山時,已發現被可疑車輛尾隨,到事發地點,為閃避路邊車旁站立的一個人,計程車往左閃避,再轉回右車道時,路旁一輛靜止的BMW車輛突然加油、衝出猛撞,造成致命的車禍,後來肇事的BMW司機以酒駕結案。
王康陸的死,和陳文成、林家血案一樣,都是查無兇手的歷史懸案,台灣至今仍有人為陳、林兩案申冤,王康陸案則無人聞問,任他默默殞落,只有台美人沒有忘記他,自他猝逝後,每年七月初的美東台灣人夏令會,都會舉辦「王康陸紀念音樂會」,用他最喜愛的音樂懷念他,他的遺孀Martha或兒子也常會出席,追溯他的事蹟。
王康陸的故事,台美人雖然每年聽一遍,但每次還是會被感動得熱淚盈眶,音樂會最後一曲,固定演奏他生前最喜愛的「流浪者之歌」,在小提琴如泣如訴的琴聲中,台美人追思這位為台灣奉獻生命的英靈!
星雲大師:如何滿足中國人的精神需求
張彥, ADAM WU 2017年6月26日
Ian Johnson
去年10月,佛光山創始人星雲大師在宜興。他說,我們「尊重國家的領導人、倫理、法治」。
中國宜興——去年秋天訪問由佛教組織佛光山在宜興修建的大型建築群大覺寺期間,我們受到一位出人意料的東道主的接待:該組織的創始人以及當代中國最重要的宗教人物之一,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在台灣創辦了佛光山。他當時是到中國大陸來參加會議,並順便前往大覺寺,視察一座新大殿的施工情況。89歲的他幾乎看不見東西,還患有糖尿病。不過他和我們交談了一個多小時,巧妙地回應了一些可能會讓當局反感的問題,其中包括關於佛光山正在中國大陸展開傳教活動的任何暗示。經過編輯和刪節的對話如下:
佛光山在中國大陸弘揚佛法的目標是什麼?
我並不想弘揚佛法,我只是宣揚中華文化,為人性,凈化人性。
現如今,普通中國人有哪些精神需求?佛光山可以如何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
人要的是什麼,我就要給他什麼。我想他們要的是,在世間來說要錢財、要愛情。另外還需要安心、平安、安全、快樂。在這一方面我給他們一些鼓勵、真善和超越。接觸和影響他們,讓他們得到身心的解脫、自在和安穩。
大陸的領導支持你的工作嗎?
我支持領導,他們也愛護我們。佛教不管你政治上什麼人物,誰當家做主我們就擁護誰。佛教不參與政治,但是尊重國家的領導人、倫理、法治。
文化大革命後,佛教受到了嚴重的摧殘。新形成的一代中,佛教缺乏人才、教育和好的形象的樹立。我鼓勵佛教同道們要努力,向善。
您對佛光山在大陸的發展滿意嗎?
大陸在慢慢進步。對宗教有一些限制。不過我也受了他們的好意。他們幫助我們回到中國來恢復祖庭,我感到很順利方便。
我到處去講演,我沒覺得有限制。常常幾千人、上萬人都來聽我講演,他們沒有阻止、限制。我辦很多事業,也沒有來說過我不對。我的書出版,現在都是人民出版社出版我的書。他們可能知道我認同中華文化吧,尤其是中華文化裡的佛教。
中國人相信因果報應。這對於安定社會,重振道德,樹立人民的自信,這種觀念對中國會有貢獻。我們就是把這種東西加強,讓兄弟同胞們得到心靈鼓舞和心理建設。
大陸的居士最需要什麼?
居士最需要的是佛法和安心。迷信鬼神、邪道的很多。不是佛教的東西倒是蠻多的,真正的佛教很少。真正的佛教、佛法是慈悲、智慧,是沒有對立。
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嗎?
習主席說台灣大陸兩岸一家親,我說全世界人類都應該是相親相愛,互相尊重。這裡的政府不收我們的錢,還給我們地。派人幫我們澆花草樹木。我希望共產黨的政府都能這樣平等對待大家,那就很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