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貽君 Wei,Yi-Chun
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博士
現職華文文學系助理教授2010-
【對於鄭南榕的一個批判觀點的致意】
不必要細究緣故,反正,我已低調生活十數年。尤其是這五年期間,
因為教學
、研究與照顧妻女生活,除了逢年過返鄉探望父母、略盡孝道之外,平常是很少離開花蓮。
前幾個月,熬不過詩人老兄哥李敏勇的邀約,答應參與「第七屆蔡瑞月舞蹈節文化論壇」,本屆的論壇主題《焚而不燬台灣魂―─自由之 路開拓者與殉道者
:鄭南榕》,敏勇兄希望我參與第一場引言文字的引言人,同個場次的另兩位引言人是我尊重的李永熾教授、黃文雄先生。
敏勇兄希望我「從言論禁忌與開拓的角度」談論鄭南榕;也要求我能先寫一篇千餘字的引言文字。我斟酌了很久,遲未交稿;不是寫不出 來,而是怕寫了出來會讓朋友們尷尬。
終究,引言的文字稿〈自焚的普羅米修斯?一個批判觀點的致意〉還是寫完繳出;我也預訂了機票出席論壇。我願意因為自己提出的詮釋 觀點,接受與會人士的質疑、討教或批判。
閱讀了底下的引言文稿之後,如果你想把我痛罵一頓的,就請你在5月18日(星期六)的下午一點,前往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46巷的 「蔡瑞月舞蹈研究社」來教育我罷!
*******
1
活動主辦單位(詩人李敏勇)要求我從鄭南榕的自焚事件,探討此事與1990年代之後的台灣言論禁忌與開拓的關聯性。
1989年,鄭南榕自焚那年,我是《自立報系》國會記者兼政經研究室研究員;自焚的現場,我與林永豐醫師凝望鄭南榕的火焚遺體, 哀痛地沉默著;出殯的那天,我與妻子楊翠也都走完全程、參與送行 。但我還是必須說(即使已然事過了24年之久),鄭南榕的自焚事 件如何聯結於對台灣言論禁忌與開拓的觀察、測量與肯定,似乎需要 更多層次、其他角度的謹慎檢視。
換個庸俗的比喻來說,鄭南榕在戰略的思維上主張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諸如對於二二八事件的真相還原、台灣獨立建國、另制新憲法等 議題),這是有著絕對的正當性與合法性,但在戰術的選取考量與付 諸具現的問題上,鄭南榕顯得偏執,甚至孤傲,他讓那當時從不同領 域、方位參與了撐廣言論禁忌空間的盟友們,陷入了不知所措的窘境 。一把火,鄭南榕把自己燒成了神,他已經不是為了人類而盜火而受 罰的普羅米修斯了。
我無意否定或推翻鄭南榕以自焚抗爭不義政權、批判思想管控的悲壯價值。我們今天懷念他、紀念他,其實是在一個相對封閉的意義網絡 之內定位他的生命位格,舉凡鬥士、義者、烈士之類的過去完成式的 形容詞,都將頻繁出現;然而,歷史只給了鄭南榕以自焚而燃燒信念 、兌現公義的這個選擇嗎?鄭南榕也給了今天懷念他、紀念他的人們 其他什麼樣的選擇呢?
2
1980年代初期,我在台中的東海大學唸哲學系;2008年之後,我在花蓮的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書。從在大學求學到在大學教書的這 段期間,不論是在閱讀或講解西洋哲學史、文學史的過程當中,經常 得要面臨著思考一項已讓世人為之困惑、爭辯,乃至於尷尬了兩千多 年的命題,關於蘇格拉底之死。
那讓蘇格拉底必須受審的罪名,「不信神祇、崇拜新神;敗壞風俗、蠱惑青年」云云,徹底是場庸俗的政治鬥爭的鬧劇。公元前339年 的初春四月,蘇格拉底走入雅典廣場受審,他拒絕妻兒來到審判廳哭 泣、博取同情,他也表明放棄辯護律師為他的辯護,蘇格拉底為自己 申辯、侃侃而談。陪審團荒謬判決蘇格拉底有罪,但是允許他以選擇 罰款或流放以換取免除死刑;蘇格拉底拒絕向法院提出免死的申請, 他也拒絕學生為他安排妥當的逃獄方案,他選擇平靜地在獄中跟前來 探望的朋友、學生們討論關於正義、真理的哲學思想,直到他飲下了 執行死刑的毒液。蘇格拉底的年紀停止在七十歲,他的生命至今並未 停止;蘇格拉底在獄中跟學生們的思想對話錄,依然在流傳、被閱讀 。
1980年的初春三月,台灣的美麗島事件進入軍事法庭的審訊程序;每位被以「叛亂」罪名羅織受審的被告及其辯護律師團,輪番地在 法庭上以鬥士的姿態、辯士的機智,分別從不同的論述角度,批判集 權之荒謬、闡釋民主之必要,這些衝撞戒嚴時期政治禁區的論點如今 讀來,依然鏗鏘有力。國民黨政府判決他們有罪,歷史證明了他們無 罪;然而,歷史不會自我證明,它是建築在任何一個可能進行社會學 習、集體啟蒙的公民對話、反思與行動的基礎之上。
1989年的鄭南榕以自焚兌現他的承諾、貫徹他的意志;即使台灣已然解除戒嚴、報禁,他仍鄙夷黨國一體的威權機制,拒絕接受審判 的同時也放棄了他對社會的現身對話,因而微妙造成了一個悖論,他 以絕不妥協的頑傲姿態堅持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卻也親手關閉了公 眾聞聽他的信念、抉擇與堅持之後「進行社會學習、集體啟蒙的公民 對話、反思與行動」的可能性。這個悖論意味著自此之後,鄭南榕之 名,逐漸成為政治動員的符號化象徵;我們很難模仿他的自焚,我們 只能召喚他的魂,雖然其實我們根本不太認識他。
3
其實,我與鄭南榕是彼此認識的(無關題旨,恕我不談)。但我無法以社會學者要求的信度、效度的角度而確實觀察、判斷鄭南榕的自焚 究竟如何關聯於1990年代之後台灣的言論禁忌與開拓關係。
鄭南榕自焚之後的野百合學運、獨台會事件、廢除刑法一百條行動聯盟,乃至於晚近的反核、同志運動以及諸般名目各異的政治社會運動 ,倘若盡皆直接連結於、間接遙繫於對鄭南榕自焚之舉的精神感召, 這種神格化的過度詮釋,無疑是對亡者的不敬,是對智識的降格。
我們看到那些曾經矢言民權、捍衛民主,而今卻漸俗獪、機巧、變節,乃至棄毀原初信念的故事一再搬演之際,我相信,年紀停止於自焚 的四十二歲之前的鄭南榕,是敢也會率然予以批判的。
鄭南榕的生命仍然延續,但他並沒有超凡入聖;對於鄭南榕孤傲棄生的告別方式,也請容我以批判的觀點向他致意。
東海的人與書 (71)
陳光辰 - 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
學歷: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管理工學博士領域工程經濟,工廠改善方法,JIT生產方式.
把握日本管理經營的精髓 培養清華學子成傳產尖兵~專訪陳光辰教授
天下為工的故事http://webserver.pme.nthu.edu.tw/intro/news.php?Sn=185 張貼人:網站管理員 ╱ 公告日期:2012-06-07
文/陳千惠 圖片提供/陳光辰
在清華大學工學院留日的教授算是極少數,取得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管理工學博士的陳光辰教授,因為擁有日語為母語的優勢,在畢業後工作幾年,又因緣際會拿到 TDK東電化獎學金,前往日本受訓,對日本工廠管理及環境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最後選擇留學日本,也是理所當然了。
「民國六十多年的日本跟台灣,宛如兩個世界。」陳光辰教授用「震撼」兩字形容他第一次到日本的感受,他決心把日本企業管理與經營的精髓及方法帶回台 灣,1983年開始在清華任教,教授「工程經濟」、「工廠改善方法」、「JIT生產方式」等。他也協助企業如金寶、捷安特等公司,以「目視管理」、「顏色 管理」及「快速換線」等技術,提昇國內電子、傳統產業的競爭力。
日本企業競爭力的來源
其中JIT(Just In Time簡稱JIT)指的是「準時生產方式」,是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在20世紀60年代實行的一種生產方式,1973年以後,這種方式對豐田公司渡過第一次 能源危機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後引起其他國家生產企業的重視,並逐漸在歐洲和美國的日資企業及當地企業中推行開來。
這幾年豐田汽車出了問題,陳教授說,這是因為豐田過去幾年成長過快,加上經營精神改變所致。他表示,其實日式管理最重要的是在其經營精神,日本企業經營的 核心是「和」,大家在「和」之下甘願發揮全部的力量,用團隊的方式把力量朝同方向來打,「和」、「全力」、「團隊」是日本制度設計的最高指導原則。
陳教授指出,過去日本重視終身雇用制度被打破之後,取而代之的是派遺人員,加上快速擴張,使得原有的經營精神逐漸鬆動瓦解,因此產生危機。不過,幸好豐田也開始反省,將部份優秀的派遺人員改聘為正式職員,以中長期雇用方式,重新找回日本經營精神。
相對於美式的管理,日式管理重視「忠誠度」、「愛社心」,且重視「現場管理」,「人」才是重點,而且追求「永續經營」。以本田為例,公司成長規定一年成長 不得超過2%,因為他們認為「永續經營」比「快速成長」來得重要。陳光辰認為,日本的生活習慣也是造成經營管理的特色,他們強調「用對方的角度設想」,也 因此生活環境井然有序,但也相對台灣有更多的規矩,這也是讓外國人比較不容易融入日本社會的原因之一。
在清大任教近30年的陳教授,長期以來鼓勵學生留日,或是留學美國以外的國家,畢業後不要往電子產業擠,反而要回到故鄉的傳統產業發展。這種「逆向思考」 模式,在金融海嘯之後,國內傳統產業興起,也正呼應他的眼光正確。「我有許多學生在傳產業貢獻發展,而且發展得相當好。」國內如腳踏車業零組件業者已做到 世界第一,這些清華學子,成為台灣傳產尖兵。
東海的人與書 (70):
吳鑄陶 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
兼任副教授(退休副教授)
Chu-Tao J. Wu
學歷:美國西北大學工業工程博士
約1990年2月,鍾漢清接受清華大學吳鑄陶老師的邀請,向工業工程營(Industral Engineering Camp )學員(高中生)做業界的應用簡介,頗受歡迎。受贈一件外套,2 012年還在使用。
豐田生產方式之理論構架及移轉性之研究. 1 [縮影資料] / 吳鑄陶,陳光辰共同主持. 吳鑄陶.
出版項 |
臺北市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微縮小組, 民國76
|
出版項 |
臺北市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微縮小組, 民國77
|
東海的人與書 (69):
周一,我將文件轉給在紐約執業的康定怡先生。
老康.
請參考附件 (時瑋:「郭肇立兄將為 趙先生出版紀念文集與作品集,誠摯地邀請 您寫下對於 趙先生的追憶、交往故事……」
周四晚,我收到他的回信。以我70年代對他的了解,他應該會奮力敲出一些漢字懷念趙先生。不過這只是我的猜測。將他的回信附在此:
Dear Hanching,Chao's passing away is a shock to me. He always conveys a sense of youth and love for architecture. I wish he could have been given more opportunities to produce good architecture. I sometimes think his temperament may not fit Taiwan's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 But he gives all he has to that piece of land whether it is Taiwan or Tunghai. I missed him a lot.
Thank you for your encouragement about my writing. It takes enormous amount of time to write it in Chinese on computer. Sometimes I have to beg for mercy from Nan-chou.Ting
東海的人與書 (68):
王國明 1944 年8月14日出生。
1968 東海大學工業工程系學士。
1975-89王國明 清大專任教授 80年代初我們造訪過王學長新竹家
元智大學工學院院長-校長 1989.6-1999.7
大學全面品管的靈魂人物南開技術學院校長王國明
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07/07/06/302.aspx
2004/08-
|
南開科技大學教授兼校長。
|
2005/08/19
|
行政院公務人員一等服務獎章。
|
清大數位校史館:王國明教授/2009口述歷史計畫 - 國立清華大學
archives.lib.nthu.edu.tw/history/.../4-03-04-01.htmTranslate
this page
第一段(00:00-04:30):收錄章節:
讓一切事務「上軌道」的努力:談清華系所中長程計劃的建立。其內容對應訪談稿第4-5頁。
第二段(04:30-09:22):收錄章節:
時機與轉機:王教授談如何運用清華經驗建立元智大學的基礎。其內容對應訪談稿第8-9頁。
第三段(09:22-15:07):收錄章節:
是「科技」還是「管理」?由你來鑑定:王教授談清華科管所的籌備過程。其內容對應訪談稿第9-11頁。
漢清兄:大作(hc按” 《Simon管理行為》)收到,非常謝謝吾兄之贈書。該書的確是本很有參考價值的書,我也將其中一本轉交王秉鈞教授 (資管系系主任) 。耑此…………順頌順利弟
國明上 八八,十一,廿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