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津一氏死去(評論家、東海大名誉教授)
唐津 一氏(からつ・はじめ=評論家、東海大名誉教授)15日午前10時35分、老衰のため死去、97歳。中国東北部(旧満州)出身。葬儀は近親者で済ませた。喪主は妻夏子(なつこ)さん。
松下電器産業(現パナソニック)創業者の故松下幸之助氏に誘われ、61年に日本電信電話公社(現NTT)から松下通信工業(現パナソニック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に転じ、常務を務めた。86年から東海大教授となり、QC(品質管理)を通じたものづくり産業の強化論など多くの著作・評論を残した。(2016/08/24-18:01) ~~~
參考我多年前為唐津 一 先生( Hajime Karatsu )先生寫的:
唐津 一(からつ はじめ、1919年 - )著作
2016.11.7 我看我的facebook2015年11月7日的聯結:
Hanching Chung 分享了 1 條連結。2015年11月7日 23:11 ·
Made-in-China Quality Is Not Good Enough, Lexus Says
While BMW, Mercedes-Benz and Audi all manufacture in China, Lexus…
BLOOMBERG.COM
我想到 唐津 一 先生的大著作:
中國當時有雅量出版這本書,很不簡單。
唐津 一 《中國能否趕超日本》北京:社會科學, 2006(翻譯自『中国は日本を追い抜けない!』(PHP研究所、2004年))2012.6.17買書: 唐津 一先生93歲了 我1985年與他有一面之雅 今天買到一本2004年的書之漢譯 所以寫這當紀念
我引胡適之先生的筆記:
《舜水集》中有《與陳遵之書》,中間推崇日本上公源光圀甚至。我最喜歡他的話:
世人必曰古人高於今人,中國勝於外國,此是眼界逼窄,作此三家村語。舜水到過安南、日本,故有點比較的眼光。他在當時即看重日本,不為無見。----《胡適日記》1928年11月20日 談《朱舜水全集》等。
查一下資料,才知道先生已在8月15日仙逝了,97歲。
先生是通人,Wikipedia 日文版有他的榮譽和著作紀錄:
1981年日本科技連JUSE的"戴明獎"。
受賞・受勲歴[編集]
- 1981年 デミング賞本賞[1]
- 1982年 通産省情報化推進貢献個人賞表彰
- 1984年 文部省産業教育功労賞
- 1989年 正論大賞
- 1995年 山本七平賞『デフレ繁栄論』
- 2001年 勲三等瑞宝章受勲
2005.9
讀「Q‧C 漫畫:談品質如何提昇」楊德輝譯, 台北;英德(吳氏),1990/1997 【無版權說明;這是日本PRESIDENT 出版社1985 年作品,由KARATSU 先生寫簡評,翻譯都忘記提這共同作者。本書有些翻譯小錯誤,
這位唐津一先生(Mr. Hajime Karatsu 日本前東海大學 Tokai University教授 )在日本是小有名氣的(是日本對外──含西方── 之臺面人物之一),與台灣和工研院電子所(ERSO )有一面之緣。值得介紹一下。
台灣很早就翻譯唐津一著作:『企業成長與品質管制』(李世傑譯, 台北:協志叢書67 )這最足以代表他專長之一面向(補充:TCQ日本の知恵 (日本科学技術連盟) --這有中興顧問公司的翻譯本 )。所以,約1984 (1983 )年某日本半導體設備製造商要向ERSO 的「實驗工廠」推銷其「高品質的價值」之產品時, 採取的行銷策略是請Hajime Karatsu 來場「日本的品質管理」之演講。當時. Hajime Karatsu 還兼日本「第五代電腦專案 通信組召集人」,所以連代所長史先生都來聽。現在 TSMC副董事長曾先生,事後發表他的筆記(『電子所月刊』), 令我印象深刻。這場演講之後只有我鍾某和 Mr. Hajime Karatsu 問兩道問題,這是我從 『企業成長與品質管制』的心得之應用。
在企管方面,他的線路很廣,除了所謂「概念工程」(Concep t Engineering addresses a fundamental challenge faced by executives across all industries: how to cost effectively develop product and service concepts that they are confident will satisfy—and even delight—their customers. )之外,連『 かけひきの科学』 (PHP研究所)都不放過—這是講談判、 合縱等外交式戰術的東西。他當然有許多「企業員工之心理建設」 等方面的書。
他在日本做許多政府大案子的主委;譬如說,東京市的資訊城化( 電子都市構築に関する)、Chairman of the Reviewing Committee on the Crystal Valley Concept (這是想建設一LCD類產業之生產研發大本營) ……換句話說,他是推廣科技與人之推手: Social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FGCS 1988: 143-144
他還跟邱永漢先生合著:
- アジアの蜜は甘いぞ! 日本の経営と技術を活かす道 邱永漢 PHP研究所 1995.8
最後一本翻譯是:探討21世紀的美國立國理念和新的美國夢
- アメリカン・ドリームは終わったか 21世紀アメリカの理念を求めて ウィリアム・ヴァン・デューセン・ウィシャード PHP研究所 1993.12 (The American Future (What Would George and Tom Do Now?)Aug 1992 by William Van Dusen Wishard)
主著[編集]
- 『販売の科学』日刊工業新聞社 1957 のちPHP文庫
- 『新製品開発の技術』日刊工業新聞社、1961
- 『入門者のためのオペレーションズ・リサーチ』日本科学技術連盟 1963
- 『経営におけるマキャベリズム 権謀術数の現代的活用法』光文社(カッパ・ビジネス)1964 「マキャヴェリの経営語録」PHP文庫
- 『企業をのばす数学 ORで経営の急所をつかむ法』講談社ブルーバックス 1964
- 『企業をのばす品質管理 QC成功法,トップから現場まで』講談社ブルーバックス)1966
-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専科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技術』中野一夫名義 誠文堂新光社 1965
- 『経営と情報』日本放送出版協会(NHK情報科学講座)1968
- 『システム工学』講談社現代新書 1970
- 『入門販売の科学 売りながら調べ調べながら売る』実業之日本社 1974
- 『販売の科学 売りながら調べ調べながら売る』実業之日本社 1979
- 『1990年日本のシナリオ』 (PHP研究所、1981年)
- 『TQC日本の知恵』日科技連出版社 1981
- 『空洞化するアメリカ産業への直言』(PHP研究所、1986年)
- 『QCからの発想 仕事の質と効率をいかにあげるか』PHP文庫 1987
- 『知的生産大国への戦略 グラム・エコノミクスのすすめ』PHP研究所 1988
- 『生産大国ニッポンの挑戦 製造業は必ず復権する』実業之日本社 1988
- 『技術大国に孤立なし 日本の成功が、世界の常識を変える』PHP研究所 1990
- 『日米技術連邦に敵なし 日米共存と世界の繁栄』PHP研究所 1992
- 『日本的経営は死なず―迷走する日本産業への直言』(PHP研究所、1993年)
- 『日本経済の活路 経営者よ、自信をもて』PHP研究所 1994
- 『産業空洞化幻想論―新技術で日はまた昇る』(PHP研究所、1994年)
- 『コンセプト・エンジニアリング革命 低価格化時代の企業戦略』PHP研究所 1994
- 『デフレ繁栄論―日本を強くする逆転の発想』(PHP研究所、1995年)
- 『強い企業はこうしてつくれ! 唐津一の「生産性倍増論」』PHP研究所 1995
- 『儲かるようにすれば儲かる 商売成功の秘訣』PHP研究所 1996 のち文庫
- 『「新」の時代がやってくる 日本の技術の近未来』PHP研究所、1996
- 『かけひきの科学 情報をいかに使うか』PHP新書 1997
- 『これから30年日本・陽は必ず昇る』PHP研究所、1997
- 『唐津一の日本企業“発想の強さ"がわかる事典』PHPエディターズ・グループ、1997
- 『日本経済の底力 物づくりの知恵が未来を拓く』日本経済新聞社、1997
- 『ずぼら産業繁栄論 ニュービジネスのヒント』PHP研究所、1998
- 『売れるようにすれば売れる 企業経営成功の秘訣』PHP研究所、1998
- 『アメリカはこれで大丈夫か その時日本が世界を救う』PHP研究所、1998
- 『松下幸之助とその社員は逆境をいかに乗り越えたか』PHP研究所 1999 「不況に勝った松下幸之助とその社員たち」文春文庫
- 『説得の法則 情報を武器にする』PHP新書 1999
- 『考え方を変えれば景気は必ず回復します』PHP研究所 1999
- 『「ものづくり」は国家なり―日本・IT大国への道筋』(PHP研究所、2000年)
- 『ビジネス難問の解き方 壁を突破する思考』PHP新書 2002
- 『技術参謀が日本を変える』中央公論新社 2002
- 『モノを売るにはコツがある』中央公論新社 2003
- 『儲かる企業の新常識 モノ作り「最強の現場」に見る』ビジネス社 2003
- 『中国は日本を追い抜けない!』(PHP研究所、2004年)
- 『「儲け」の法則 「売れる仕組み」を作れば売れていく!』PHP研究所 2005
- 『現場主義』中央公論新社 2005
- 『日本のものづくりは世界一・マスコミにもの申す』(PHP研究所、2006年)
- 『【図解】仕事のカベの破り方 営業・かけひき・決断に効く最強の問題解決法 成功には必ずコツがある! 』(PHP研究所、2007年)
共著[編集]
- アメリカの“皆の衆"に告ぐ 日米関係なにが不均衡なのか 渡部昇一 致知出版社 1994.11
- 強円高 だから日本は繁栄する 牧野昇 徳間書店 1995.8
- アジアの蜜は甘いぞ! 日本の経営と技術を活かす道 邱永漢 PHP研究所 1995.8
- 「ものづくり」を忘れた国は滅ぶ 加護野忠男 PHP研究所 1998.3
- 景気浮揚は夜の街から 邱永漢 PHP研究所、1999.8
- 技術屋の復権 長谷川慶太郎 オーム社 1999.11(テクノライフ選書)
- 日本経済・「日の出」は近い! 樋口廣太郎 PHP研究所 1999.3
翻訳[編集]
- かけひきの科学 ゲームの理論とは何か ジョン・マクドナルド 日本規格協会 1954
- 情報の理論 その工学的応用 D.A.ベル 丸善 1955
- アメリカン・ドリームは終わったか 21世紀アメリカの理念を求めて ウィリアム・ヴァン・デューセン・ウィシャード PHP研究所 1993.12 (The American Future (What Would George and Tom Do Now?)Aug 1992 by William Van Dusen Wishard)
hc評論:可以用國家作為比較之單位嗎?
買 唐津 一 中國能否趕超日本 北京:社會科學 2006(『中国は日本を追い抜けない!』(PHP研究所、2004年)) ---中文本幾乎每章都有翻譯者評論我,約是原文的2/3,所以這本書抵得兩本--哈哈。
再請參考;歐洲人/法國的研究:誰是亞洲領袖︰中國還是日本? China or Japan: Which Will Lead Asi...
----
誰是亞洲領袖︰中國還是日本? China or Japan: Which Will Lead Asia? Claude Meyer.
導論
中国能否赶超日本
作者: 唐津一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6-
對於日本,我們不是了解足夠多了,而是知之甚少。日本人如何看待他們的國家和實力,現代日本社會如何認識中國的國力,這本書可以說很有代表性。本書對關心中日關係未來走向的廣大中國國民有著很強的參考價值。作者沒有刻意去貶低中國來抬高日本,而是從日本民族的一些特性和一些具體的經濟指標出發,來與中國進行比較,指出彼此差距,分析現狀及未來走向。它為我們提供了一份很具體的日本國力分析報告,深入刻畫了日本人的心理側面。我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讓更多真正愛國的中國人更深入地了解日本。同時也以此作為一面鏡子,找到我們的真實差距所在,為中國的崛起而繼續臥薪嘗膽,艱苦奮鬥,讓中國真正成為一個任何國家都發自內心尊重的世界大國,為世界和平和安寧作出更大貢獻。
一本難得的對比教材,一面知己知彼的鏡子。本書作者沒有刻意去貶低中國來抬高日本,而是從日本民族的一些特性和一些具體的經濟指標出發,來與中國進行比較,指出彼此差距,分析現狀及未來走向。它為我們提供了一份很具體的日本國力分析報告,深入刻畫了日本人的心理側面。希望通過這本書能讓更多真正愛國的中國人更深入地了解日本,知己知彼,發奮振興中華。作者在書中闡述了以下問題及觀點:
·“中國威脅論”及其背景·中國能成為“世界的生產據點”嗎?
·到底是誰在煸動“中國威脅論”?
·日本有而中國沒有的東西·中國“能夠出讓的專利”有多少?
·我所看到的“中國的弱點”·中國人儘管會做生意,卻不適合製造業
·只會照章辦事的勞動者
·經常必須警惕“偷工減料”
·在日本“理所當然”的,在中國還難以辦到
·數據顯示出的“日本的優勢”
·日本人要更加自信
·很喜歡悲觀論的日本人
譯者序/原書前言/
1第一章“中國威脅論”及其背量/1
手機、汽車等領域不斷擴大的中國市場/3
中國能成為“世界的生產據點”嗎? /10日本製造業到海外屬於“熱麵條快遞”/17到底是誰在煽動“中國威脅論”? /24
第二章“中國威脅論”的謊言/33
日本有而中國沒有的東西/35
人工費不過是成本的一小部分而已/44不懂得製造業,就不可妄談製造/53眼睛可見的產品並不是一切/62中國“能夠出讓的專利”有多少? /72
第三章我所看到的“中目的啊點”/81
中國人儘管會做生意,卻不適合製造業/83
只會照章辦事的勞動者/93
經常必須警惕“偷工減料”/103
在日本“理所當然”的,在中國還難以辦到/111即便可以乾同樣的事,但十年後的技術卻未必能開發/120
第四章世界上日本的技術力量/129
日本的“世界第一”有這麼多/131
數據顯示出的“日本的優勢”/140世界上罕見的日本中小企業群/149這就是日本的“制勝方式”/158今後至少還能保持十年領先的產業領域/167
第五章日本人要更加自信/175
動輒就喜歡說“日本不行”的知識分子們/177
很喜歡悲觀論的日本人/184不要被媒體左右,用自己的眼光判斷/191投資教育培養今後承擔製造業的下一代/198
譯者後記/203
中國能成為“世界的生產據點"嗎?講到這裡,大家也許可以明白中國工業生產之所以取得飛躍性發展的背景了。那是因為:在這個國民所得連續上升、人口占全人類l/5的巨大市場上,日本、歐美企業群紛紛以獲得市場為目標而展開本地生產;另外還有當地勞動工資很廉價這個原因。誠然,假定勞動者的質量沒有什麼差別,那麼,在組裝同樣產品的時候,人工費便宜的一方是有利的。現在在日本,從大人到小孩子都很熱衷去購買附帶贈送玩具的食品,即所謂“食玩”,而如果不是中國製造,是不可能拿來隨著食品隨便贈送的。這些東西在細部上漆的工藝等無論如何也需要人手來進行,這要在日本製造,人工成本太高,那就不划算了。同樣,在需要縫紉的纖維加工業,在日本進行製造也將是成本非常高的。所以,如果沒有中國這個生產據點,優衣庫(uNIKuLO)公司那樣的飛躍發展是完全難以想像的。到現在,在日本的超市中銷售的大眾服裝,幾乎都是中國製造的。
在製造玩具和服裝這樣的輕工業中,由於無論如何都需要人工來操作,所以在製造成本中佔據的人工費就不可小看。可是,如果是在以高科技為代表的附加價值很高的製造業中,那麼情況就大不相同了。比如,日本的企業正在逐步走向生產設備的自動化和無人化。總而言之,那就是讓機器來進行生產的一種概念。全世界機器人的70%都在日本工作,也就反映出了這樣一個事實。到了這個地步,人工費的便宜也就再沒有什麼魅力了。稍微加以訓練而誰都可以操作的工作,如果在整個製造工序裡包含很多,那麼廉價而豐富的勞動力就很有決定力。而如果是整個生產線只需要極少數人的那種生產設備,那麼需要的就是有高度技能的高素質勞動者。因為幾乎都不需要人工了,所以即便支付給這些高素質勞動者很高的工資,也是可以產生利潤的。實際上,如果我們到那些日本在世界上具有競爭力的領域的工廠參觀,就會為那裡的工人人數之少而感到驚奇。其實,要用高度的生產技術並高效率地生產產品,那就需要實現無人化和自動化。而在這樣的一些領域,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則並不具備優勢。也許很多人不知道,我在這裡介紹一下。日本的電力基礎設施擁有世界頂級的高品質。什麼是高品質呢?就是電壓持續穩定,那種稱為“瞬間斷電”的現象幾乎沒有。這在運用高科技進行生產的工廠車間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出現人難以察覺的那種電壓變化和瞬間斷電,計算機系統就會出現麻痺和錯誤。在最新式的現代化工廠,使用了許多計算機對設備進行控制和監視,因此,對於供給的電力非常敏感。然而,中國的電力在這個問題上還很不嚴格,在我去參觀他們的工廠的時候,就出現過瞬間斷電的現象。如果僅僅是用電加熱棒和轉動馬達,這樣的情況還不至於引起問題。可是,要製作高附加值的高品質產品,就需要日本這樣非常纖細的工作環境了。此外,還有一個通信環境基礎設施的問題。在中國,移動電話能夠迅速普及,當然有國民可支配所得增加的原因,但也應注意到固定電話網絡不發達這個背景。建設計算機網絡需要公用通信線路和專用線路的基礎設施,如果這些東西不夠,那麼要進行高水平的生產是有困難的。在日本最現代化的工廠裡,供應零部件和原材料的協力企業之間,都用計算機網絡聯繫起來,平常就可以瞬間地進行複雜的彼此溝通。所以,如果沒有值得信賴的通信網絡,結果只有依靠過去的舊式電話和傳真機等來進行交流。關於這個問題我在後面還要詳細談到。
日本人是世界上最適合製造業的民族。大家都把為製造最好的產品進行努力當作是理所當然的,而且很自然地去干好超過公司所要求的水準的工作。他們表現出的靈活性和隨機應變全是自發的。
比如,支撐著日本經濟高速成長的項目中,有一個所謂的“質量檢查小組活動”。工廠的工人們在工作之餘去幹超出自己職位規定以外的工作,而且沒有任何不滿。這一點是讓歐美的企業經營者們感到很不可思議的事情。日本製造業的水平之所以能夠到達現在的水平,這一點因素的貢獻是非常大的。
那麼,我們能否在中國的勞動者身上也期待與這些同質的東西呢?回答是否定的。這並不是中國人怎麼樣的問題,其他國家也都是一樣的。也就是說,日本人很獨特。不管是否自己希望這樣,日本人生來就擅長製造業。因此,假如真的存在著中國要在製造業的領域赶超日本的可能,那麼除了剛才所說的基礎設施的問題外,中國在勞動者的素質方面,還必須想出有效的改善方法來。
總結上述內容可以認為,中國的製造業還處於發展中的階段,即便我們可以想像它今後的成長,但是並不等於就可以赶超日本。倒不如說我們可以預想日本將更遠遠走在前面。但是,這裡面當然有一個條件,那就是日本人必須繼續像目前這樣熱心於製造業,而不要走向錯誤的發展方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