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前總理英拉被缺席判決五年監禁
一家泰國法院判處該國前總理英拉五年監禁。 一個月前英拉在法院將對她作出帶有嚴重政治色彩的判決前夕逃離了 泰國。該案涉及英拉在數十億美元大米收購補貼中的管理職責, 與泰國軍方三年前推翻英拉政府的決定密切相關。在那次政變中, 泰國軍方將其統帥巴育扶上總理位置。有外交官員私下表示, 和其兄他信的情況一樣,任何國家都不太可能引渡英拉回國遭監禁, 因為泰國仍然是一個軍事獨裁國家。
【簡竹君╱綜合外電報導】泰國最高法院前天判決,前總理盈拉(Yingluck Shinawatra)在「大米補貼計劃」中瀆職罪成立,判刑5年。本案原應於上月宣判,但盈拉在宣判日神隱,後證實潛逃出國,昨宣判時她也未現身。總理帕拉育(Prayuth Chan-ocha)前天表示知道盈拉身在何處,但會在法院宣判後才透露。
一家泰國法院判處該國前總理英拉五年監禁。
【簡竹君╱綜合外電報導】泰國最高法院前天判決,前總理盈拉(Yingluck Shinawatra)在「大米補貼計劃」中瀆職罪成立,判刑5年。本案原應於上月宣判,但盈拉在宣判日神隱,後證實潛逃出國,昨宣判時她也未現身。總理帕拉育(Prayuth Chan-ocha)前天表示知道盈拉身在何處,但會在法院宣判後才透露。
傳人在中東杜拜
盈拉是前總理戴克辛的胞妹,在戴克辛遭政變推翻流亡後,2011年代兄出征贏得大選,成為泰國首位女總理,不過2014年遭憲法法庭判違憲下台,後又遭國會彈劾,成為首位被彈劾泰國總理;隨後軍方政變推翻盈拉政府。
大米補貼計劃是盈拉2011年的競選承諾,當選後政府即以高於市價50%價格向農民收購稻米,挨批以公帑向支持她的農民放送利多,也讓泰國在稻米出口市場失去競爭力,國庫失血約2782.8億元台幣。
總理帕拉育稱他知道盈拉下落,但未公布,據信她應和兄長戴克辛一樣身在中東杜拜,且應和帕拉育政府達成協議才出國,否則在嚴密監控下根本插翅難飛。泰國清邁大學教授錢伯斯說:「盈拉若被判罪入獄,會成為『烈士』,軍方把她送出國才能了卻心頭大患。」
大米補貼計劃是盈拉2011年的競選承諾,當選後政府即以高於市價50%價格向農民收購稻米,挨批以公帑向支持她的農民放送利多,也讓泰國在稻米出口市場失去競爭力,國庫失血約2782.8億元台幣。
總理帕拉育稱他知道盈拉下落,但未公布,據信她應和兄長戴克辛一樣身在中東杜拜,且應和帕拉育政府達成協議才出國,否則在嚴密監控下根本插翅難飛。泰國清邁大學教授錢伯斯說:「盈拉若被判罪入獄,會成為『烈士』,軍方把她送出國才能了卻心頭大患。」
盈拉小檔案
年齡:50歲
婚姻:與企業家艾努松育1子
經歷:
2011/7 當選總理,成為泰國首位女總理
2014/1 在野黨帶領「黃衫軍」發動「關閉曼谷」抗爭,與支持她的紅衫軍衝突長達數月
2014/5 遭憲法法庭判濫權違憲而下台
2015/1 遭國會彈劾,5年內不得參政
婚姻:與企業家艾努松育1子
經歷:
2011/7 當選總理,成為泰國首位女總理
2014/1 在野黨帶領「黃衫軍」發動「關閉曼谷」抗爭,與支持她的紅衫軍衝突長達數月
2014/5 遭憲法法庭判濫權違憲而下台
2015/1 遭國會彈劾,5年內不得參政
泰國前總理英拉因“大米收購案”遭指控
泰國總檢察長對前總理英拉·西那瓦提出刑事指控,理由是英拉政府執政期間推出導致虧損的大米補貼方案。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聯社報導稱,對於本身就受政治動盪和政變困擾、處於分裂狀態的泰國來說,此舉有可能延續現有的衝突局勢。
泰國最高檢察機關的檢察官員向最高法院專門調查政界人士的部門遞交了20箱反映情況的文件資料,指責英拉對大米補貼方案監督的失職令該國蒙受了數十億美元的損失,也一度讓泰國失去了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國的地位。
該補貼方案規定,泰國政府必須以比全球價格高出約50%的價格收購該國農民的大米。然而,此計劃卻使泰國米價在國際市場上失去競爭力,導致滯銷。而且,政府也沒有資金支付給農民。泰國反腐機構聲稱,英拉未能阻止國庫出現大規模虧空。
背後的政治動機
美聯社報導稱,此舉被廣泛認為是企圖削弱英拉的兄弟、前總理他信·西那瓦政治勢力的行為。他信於2006年在一次政變中被推翻,如今的指控目的是防止他信的盟友重返政壇。
去年5月,泰國軍隊發起政變前不久,該國最高法院罷免了被選舉上台的英拉總理一職。一個月前,由軍方任命的泰國國家立法機關以相似的理由通過 對英拉的彈劾,這也意味著她五年內不得從政。本月初,泰國官員表示,被罷免的泰國前總理英拉 被禁止出國,理由是她即將面對瀆職案的審訊。
同時,泰國國家反腐委員會周三(2月18日)建議該國財政部對英拉提起民事訴訟,追償她執政期間推出的大米收購案所造成的至少180億美元的損失。泰國財政部長頌邁(Sommai Phasee)向法新社表示,已經收到國家反腐委員會的信件,正在評估相關收購案給國家造成的損失,準備採取行動。
大米收購案是幫助英拉的為泰黨(Pheu Thai Party)在2011年的選舉中獲勝的旗艦型政策。該方案承諾以高於市場的價格向米農收購大米。美聯社報導稱,從該方案2011年開始執行以來,已經累計造成至少44億美元的損失。同時,泰國政府庫存大米,以避免蒙受更大的損失。
泰國最高法院將成立一個由9名法官組成的小組,於3月19日之前決定是否受理此案,正式對英拉提出起訴。如果罪名成立, 英拉將面臨最高10年的刑期。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聯社報導稱,對於本身就受政治動盪和政變困擾、處於分裂狀態的泰國來說,此舉有可能延續現有的衝突局勢。
泰國最高檢察機關的檢察官員向最高法院專門調查政界人士的部門遞交了20箱反映情況的文件資料,指責英拉對大米補貼方案監督的失職令該國蒙受了數十億美元的損失,也一度讓泰國失去了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國的地位。
該補貼方案規定,泰國政府必須以比全球價格高出約50%的價格收購該國農民的大米。然而,此計劃卻使泰國米價在國際市場上失去競爭力,導致滯銷。而且,政府也沒有資金支付給農民。泰國反腐機構聲稱,英拉未能阻止國庫出現大規模虧空。
背後的政治動機
美聯社報導稱,此舉被廣泛認為是企圖削弱英拉的兄弟、前總理他信·西那瓦政治勢力的行為。他信於2006年在一次政變中被推翻,如今的指控目的是防止他信的盟友重返政壇。
去年5月,泰國軍隊發起政變前不久,該國最高法院罷免了被選舉上台的英拉總理一職。一個月前,由軍方任命的泰國國家立法機關以相似的理由通過 對英拉的彈劾,這也意味著她五年內不得從政。本月初,泰國官員表示,被罷免的泰國前總理英拉 被禁止出國,理由是她即將面對瀆職案的審訊。
同時,泰國國家反腐委員會周三(2月18日)建議該國財政部對英拉提起民事訴訟,追償她執政期間推出的大米收購案所造成的至少180億美元的損失。泰國財政部長頌邁(Sommai Phasee)向法新社表示,已經收到國家反腐委員會的信件,正在評估相關收購案給國家造成的損失,準備採取行動。
大米收購案是幫助英拉的為泰黨(Pheu Thai Party)在2011年的選舉中獲勝的旗艦型政策。該方案承諾以高於市場的價格向米農收購大米。美聯社報導稱,從該方案2011年開始執行以來,已經累計造成至少44億美元的損失。同時,泰國政府庫存大米,以避免蒙受更大的損失。
泰國最高法院將成立一個由9名法官組成的小組,於3月19日之前決定是否受理此案,正式對英拉提出起訴。如果罪名成立, 英拉將面臨最高10年的刑期。
DW.DE
綽號「鯊魚」的緬甸美食大亨
人物2014年09月26日
耶塔溫,綽號「鯊魚」,在自己的餐館和熟食店裡。
Adam Dea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緬甸仰光——一位綽號為「鯊魚」(Sharky)的商人厭倦了在日內瓦經營夜店,開始尋找新的方向。他返回祖國緬甸,醞釀了一個不太靠譜的想法:在這個貧困的軍事獨裁國家種植食材,烹制美食。
「鯊魚」的真名是耶塔溫(Ye Htut Win),他花十年時間克服了在熱帶烹制歐洲美食的各種障礙。他用能經受濕熱環境的番茄、菠菜和芝麻菜等各種食材做試驗,沿着印度洋找到一個能製作海鹽的偏僻地方。他因地制宜,用當地的水牛奶製作奶酪,它與法國和瑞士的奶酪驚人地相似。他在外交官和僑民中吸引了一批忠實顧客,此外還有一位特別尊貴的顧客——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昂山素季。她被軟禁期間經常買「鯊魚」的山羊奶酪外賣。
在一個以大米為主食的國家,「鯊魚」製作黑麵包、長棍麵包和羊角麵包,贏得了一些麵包製作世家的尊重。在這個過程中,他在緬甸一手創立了把地方食材與西方傳統相結合的美食文化。
「他的產品的非凡之處就在於:他把自己從農民、製作商和書上學來的技術用於當地食材,」普瓦拉納(Poilâne)家族的子嗣阿波洛尼婭·普瓦拉納(Apollonia Poilâne)說,這個家族在巴黎和倫敦擁有普瓦拉納麵包房,專門製作酵母麵包。她在電子郵件中說,「調整烘焙方法需要技巧和思考」,「他試驗的結果令人驚嘆,非常美味」。
緬甸仰光。
Adam Dea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普瓦拉納去年年底在緬甸度假時遇見「鯊魚」,她稱他是「當今全球化世界的典範:用全球眼光思考,在當地採取行動。」
按照當今農工業(agro-industries)的標準,56歲的「鯊魚」只是一條小鰷魚。但是在過去三年里,隨着緬甸對外開放,逐漸擺脫五十年軍事獨裁閉關鎖國的陰影,「鯊魚」的生意開始興隆起來。他擁有一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餐館和食品店。如今,他製作的麵包和冰激凌供不應求,深受蜂擁而至的外國遊客喜愛,更多接觸外部世界和西方口味的緬甸富裕精英階層也紛紛追捧。為了增加產量,他投資200萬美元在仰光市郊修建了一個工廠。
1962年緬甸發生政變,實行軍事統治,切斷與蓬勃發展的鄰國的聯繫,進入貧困的獨裁時期。不過這為「鯊魚」提供了一個做試驗的保護殼,他既沒有來自國際上的競爭對手,也沒有當地競爭對手。而且那些將軍們不把他的生意當作一種威脅。
「軍事統治就是你不招惹政治,他們也不管你,」「鯊魚」說,「他們才不在乎一個做奶酪的人。」
跟「鯊魚」談話需要集中注意力。關於食物的各種事從他口中源源不絕地湧出來,近乎意識流。他對一位遊客說,番茄在32攝氏度以上的環境中不能授粉;他的水牛每天產7升奶;他讓豬在湖裡游泳,好讓它們的腿更強壯。他還描述自己修建的腌肉「鹽坑」。
「他特別熱情,到了痴迷的程度,」「鯊魚」的一位早期顧客理乍得·霍西(Richard Horsey)說。軍事統治時期,霍西在緬甸為聯合國工作。
「鯊魚」是一位緬甸外交官的兒子,他的成長期在英國、以色列、意大利、約旦、斯里蘭卡、瑞士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度過。
「我四處漂泊,這讓我擁有一個很大的優勢,」我們在他的餐廳共進午餐時他說。午餐包括澆橄欖油的全脂馬蘇里拉奶酪、嚼起來嘎吱作響的印度洋海鹽、緬甸胡椒和緬甸檸檬。「我樂於打破規則。我樂於接受一切。」
不過,他首次踏足飲食業卻是在美國快餐連鎖店Wendy』s的日內瓦分店。當時他21歲,一邊學法語,一邊從拖地、倒垃圾升至經理。在短暫經營一個雞尾酒吧之後,他在日內瓦的老城區開了個夜店,名叫地下(Underground)。鋒芒畢露的野心為他贏得了「鯊魚」的綽號,也讓他賺夠了錢,為父母在緬甸最大的城市仰光建了一座瑞士木屋風格的柚木房子。
工人把奶酪放在「鯊魚」家中地下冷藏室里。
Adam Dea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1996年,他放下夜店的光鮮魅力,干起了滿手泥土的事業。「我回到這裡重新開始,」他說,「我想回歸大地。我想當個農民。」
他在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的三個貧困村莊僱傭了一些稻農,向他們介紹異國風情的食物。
「我們僱傭的那些人對卡芒貝爾奶酪沒有一點概念,」「鯊魚」說,「他們從沒吃過奶酪,連想都沒想過。他們像未經打磨的石頭,我把他們磨成了紅寶石。」
他用印度水牛奶做試驗。印度水牛是英國殖民時期引入緬甸的。奶農是和水牛一起來到緬甸的印度穆斯林後裔。「鯊魚」現在用水牛奶製作大部分奶酪,其中一款被他稱為曼德勒馬路(Pavé de Mandalay)。
前聯合國官員霍西說,「鯊魚」的奶酪「棒極了」。
「在巔峰時期,他的卡芒貝爾奶酪是一種柔滑、質樸的享受,」他說,「他的水牛馬蘇里拉奶酪濃郁、滑膩、柔軟。」
他補充說,「最不可思議的是,他能在緬甸保持這種品質水準,因為這裡氣候濕熱,乳品業不發達。」
在西方,「鯊魚」的生意會被描述為土食(locavore)。他估計自己餐館裡80%的食材產自緬甸。但這是為情勢所迫。獨裁時期有嚴格的進口限制,外國直達航班也很少,因此外國佳肴十分稀有或者價格過高。
「鯊魚」從泰國私運了設備和配料:揉面機、麵粉和奶酪酵母。他多次赴歐洲,帶回幾百磅的超重行李。
1996年,他開始在柚木屋的走廊上賣沙拉和蔬菜。他用歐洲、中東和亞洲的種子做試驗。他發現熱那亞的羅勒種子可以種,但是其他意大利種子就不行。勒旺的歐芹和芝麻菜以及印度的紅莧菜都能種。
他花了十年時間才開始盈利。「我剛開始做這個生意時,我們每個月賺3500美元,」他說,「現在我們半天就能掙這麼多。」
「鯊魚」很高興看到自己的國家變成一個新興民主國家,不過他也很懷念那些做試驗的日子。「軍事統治閉關鎖國,但是給我爭取了時間,」他說,「沒人跟我競爭。」
人物2014年09月26日
耶塔溫,綽號「鯊魚」,在自己的餐館和熟食店裡。
Adam Dea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緬甸仰光——一位綽號為「鯊魚」(Sharky)的商人厭倦了在日內瓦經營夜店,開始尋找新的方向。他返回祖國緬甸,醞釀了一個不太靠譜的想法:在這個貧困的軍事獨裁國家種植食材,烹制美食。
「鯊魚」的真名是耶塔溫(Ye Htut Win),他花十年時間克服了在熱帶烹制歐洲美食的各種障礙。他用能經受濕熱環境的番茄、菠菜和芝麻菜等各種食材做試驗,沿着印度洋找到一個能製作海鹽的偏僻地方。他因地制宜,用當地的水牛奶製作奶酪,它與法國和瑞士的奶酪驚人地相似。他在外交官和僑民中吸引了一批忠實顧客,此外還有一位特別尊貴的顧客——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昂山素季。她被軟禁期間經常買「鯊魚」的山羊奶酪外賣。
在一個以大米為主食的國家,「鯊魚」製作黑麵包、長棍麵包和羊角麵包,贏得了一些麵包製作世家的尊重。在這個過程中,他在緬甸一手創立了把地方食材與西方傳統相結合的美食文化。
「他的產品的非凡之處就在於:他把自己從農民、製作商和書上學來的技術用於當地食材,」普瓦拉納(Poilâne)家族的子嗣阿波洛尼婭·普瓦拉納(Apollonia Poilâne)說,這個家族在巴黎和倫敦擁有普瓦拉納麵包房,專門製作酵母麵包。她在電子郵件中說,「調整烘焙方法需要技巧和思考」,「他試驗的結果令人驚嘆,非常美味」。
緬甸仰光。
Adam Dea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普瓦拉納去年年底在緬甸度假時遇見「鯊魚」,她稱他是「當今全球化世界的典範:用全球眼光思考,在當地採取行動。」
按照當今農工業(agro-industries)的標準,56歲的「鯊魚」只是一條小鰷魚。但是在過去三年里,隨着緬甸對外開放,逐漸擺脫五十年軍事獨裁閉關鎖國的陰影,「鯊魚」的生意開始興隆起來。他擁有一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餐館和食品店。如今,他製作的麵包和冰激凌供不應求,深受蜂擁而至的外國遊客喜愛,更多接觸外部世界和西方口味的緬甸富裕精英階層也紛紛追捧。為了增加產量,他投資200萬美元在仰光市郊修建了一個工廠。
1962年緬甸發生政變,實行軍事統治,切斷與蓬勃發展的鄰國的聯繫,進入貧困的獨裁時期。不過這為「鯊魚」提供了一個做試驗的保護殼,他既沒有來自國際上的競爭對手,也沒有當地競爭對手。而且那些將軍們不把他的生意當作一種威脅。
「軍事統治就是你不招惹政治,他們也不管你,」「鯊魚」說,「他們才不在乎一個做奶酪的人。」
跟「鯊魚」談話需要集中注意力。關於食物的各種事從他口中源源不絕地湧出來,近乎意識流。他對一位遊客說,番茄在32攝氏度以上的環境中不能授粉;他的水牛每天產7升奶;他讓豬在湖裡游泳,好讓它們的腿更強壯。他還描述自己修建的腌肉「鹽坑」。
「他特別熱情,到了痴迷的程度,」「鯊魚」的一位早期顧客理乍得·霍西(Richard Horsey)說。軍事統治時期,霍西在緬甸為聯合國工作。
「鯊魚」是一位緬甸外交官的兒子,他的成長期在英國、以色列、意大利、約旦、斯里蘭卡、瑞士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度過。
「我四處漂泊,這讓我擁有一個很大的優勢,」我們在他的餐廳共進午餐時他說。午餐包括澆橄欖油的全脂馬蘇里拉奶酪、嚼起來嘎吱作響的印度洋海鹽、緬甸胡椒和緬甸檸檬。「我樂於打破規則。我樂於接受一切。」
不過,他首次踏足飲食業卻是在美國快餐連鎖店Wendy』s的日內瓦分店。當時他21歲,一邊學法語,一邊從拖地、倒垃圾升至經理。在短暫經營一個雞尾酒吧之後,他在日內瓦的老城區開了個夜店,名叫地下(Underground)。鋒芒畢露的野心為他贏得了「鯊魚」的綽號,也讓他賺夠了錢,為父母在緬甸最大的城市仰光建了一座瑞士木屋風格的柚木房子。
工人把奶酪放在「鯊魚」家中地下冷藏室里。
Adam Dea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1996年,他放下夜店的光鮮魅力,干起了滿手泥土的事業。「我回到這裡重新開始,」他說,「我想回歸大地。我想當個農民。」
他在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的三個貧困村莊僱傭了一些稻農,向他們介紹異國風情的食物。
「我們僱傭的那些人對卡芒貝爾奶酪沒有一點概念,」「鯊魚」說,「他們從沒吃過奶酪,連想都沒想過。他們像未經打磨的石頭,我把他們磨成了紅寶石。」
他用印度水牛奶做試驗。印度水牛是英國殖民時期引入緬甸的。奶農是和水牛一起來到緬甸的印度穆斯林後裔。「鯊魚」現在用水牛奶製作大部分奶酪,其中一款被他稱為曼德勒馬路(Pavé de Mandalay)。
前聯合國官員霍西說,「鯊魚」的奶酪「棒極了」。
「在巔峰時期,他的卡芒貝爾奶酪是一種柔滑、質樸的享受,」他說,「他的水牛馬蘇里拉奶酪濃郁、滑膩、柔軟。」
他補充說,「最不可思議的是,他能在緬甸保持這種品質水準,因為這裡氣候濕熱,乳品業不發達。」
在西方,「鯊魚」的生意會被描述為土食(locavore)。他估計自己餐館裡80%的食材產自緬甸。但這是為情勢所迫。獨裁時期有嚴格的進口限制,外國直達航班也很少,因此外國佳肴十分稀有或者價格過高。
「鯊魚」從泰國私運了設備和配料:揉面機、麵粉和奶酪酵母。他多次赴歐洲,帶回幾百磅的超重行李。
1996年,他開始在柚木屋的走廊上賣沙拉和蔬菜。他用歐洲、中東和亞洲的種子做試驗。他發現熱那亞的羅勒種子可以種,但是其他意大利種子就不行。勒旺的歐芹和芝麻菜以及印度的紅莧菜都能種。
他花了十年時間才開始盈利。「我剛開始做這個生意時,我們每個月賺3500美元,」他說,「現在我們半天就能掙這麼多。」
「鯊魚」很高興看到自己的國家變成一個新興民主國家,不過他也很懷念那些做試驗的日子。「軍事統治閉關鎖國,但是給我爭取了時間,」他說,「沒人跟我競爭。」
中國孔子學院 芝加哥大學停辦
2014-09-28
百名教職員四月連署 要求不要續約
〔編譯顧佳欣/綜合報導〕中國拓展軟實力踢到鐵板,孔子學院總部、「中國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國漢辦)主任許琳日前受中共黨媒訪問,暗示美國芝加哥大學對中國卑躬屈膝,校方廿五日決定不再與中國教育部贊助的孔子學院續約。今年四月,芝大百名教職員就已連署請願,批評孔院過度干涉人員聘僱與教學內容,要求校方不應再與孔院續約。
中國漢辦頻施壓「有違雙方平等關係」
在全球孔院歡慶成立十週年之際,芝大國際傳播主任諾蘭(Sarah Nolan)透過聲明表示,將不再與孔子學院續簽第二期的合約,本期合約將在廿九日終止。諾蘭說,雙方一直在為新合約努力,但漢辦主任近來的言論「有違雙方的平等關係」。
肇因源於許琳在解放日報一篇題為「文化的困境,在於不知不覺」的整版專訪中,記者指很多人領教了許琳的「剛硬」,提及芝大教職員聯名上書時,許琳直接一封信寫給芝加哥大學校長、一通電話打給芝大駐北京代表,只有一句話,「只要你們學校做決定退出,我就同意。」記者評論,「她的態度,讓對方著了急,很快答覆,校方決定繼續辦好孔子學院。」
不過,諾蘭對以上事件拒絕評論;芝大駐京代表芭德表示,不認為此事有任何影響,她沒有特別注意許琳的言論。
許琳曾下令 撕蔣經國基金會專頁
然而許琳的爭議事件不只這一樁,在今年七月的歐洲漢學會上,她當眾要求撕去大會手冊中的蔣經國基金會介紹專頁,引發軒然大波。
芝大孔院於二○一○年開辦,過去十年來,在漢辦主導下,在全世界一二三個國家中有四三五所孔院,聘僱了七一三位教員,美國頂尖大學如史丹福、哥大都有其身影。紐約時報稱,這樣的活躍讓人不禁懷疑起其意圖。
美、加地區的教授一直呼籲校方終止與孔院的關係,擔憂中國政府得以藉此監督教職員及課程內容。芝大孔院在聘僱、訓練教員上,校方幾無從插手;芝大廢孔院請願發起人之一、宗教史教授林肯五月也對芝大校園報表示,孔院過度影響教學研究的內容價值。
芝大孔院副主任胡志平透過電子郵件表示,漢辦對校方在確認事實前,就有此決定相當遺憾,強調孔院是中美合作的計畫,雙方具有同等的決定權。
不過,二○○七年,中共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李長春解釋,漢辦在中國海外宣傳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紐時指,這包括教育、文化以及中國政治意識形態的推動;但漢辦僅指稱自己是作漢語及文化推廣。芝大不是第一所踢走孔院的學校,二○一三年,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就因人員聘僱爭議與孔院中止合作關係。
生平[編輯]
2005年1月4日,許琳被任命為國家漢辦主任(正司級)。
2008年4月22日在紐約獲頒「青雲獎」。
2009年11月受聘為國務院參事。
2014年7月,出席在葡萄牙召開的歐洲漢學學會(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Studies,EACS)第20屆雙年會時,身為中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孔子學院總部總幹事的許琳,在開幕典禮上當場要求將所有大會手冊上有關蔣經國基金會的介紹整頁撕去,引發與會國際學者不滿。[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