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合隼雄 Hayao Kawai《日本人的傳說與心靈》;《給未來的記憶》(河合隼雄 Hayao Kawai回憶錄) *《家庭的牽絆: 關於家庭關係的思考》.《 原來如此的對話》《佛教與心理治療藝術》
「挖挖看心的心礦脈吧!」
「人的心的能量,是埋在許多『礦脈』中的,挖掘到新的礦脈時,就能供給我們和過去不同的能量。」
─ ─河合隼雄 《心的處方箋》
河合隼雄 Hayao Kawai《給未來的記憶----河合隼雄回憶錄》 北京:東方, 2011
這本書採散文雜記的方式寫回憶錄。所記的,都是河合先生印象最深刻的。他有機會去美國留學一年半,後來更有機會全家到瑞士的容格Jung 研究所三年(該研究所堅持要排除萬難,讓全家一起體會東西文化的差異,這想法本身就很健全)。
這夲譯著也可幫助了解日本的文化上的許多背景知識。譬如說,河合先生中學一年級,讀大學的哥哥開始用岩波文庫中的西洋長篇小說和夏目漱石的小說,給弟弟讀書之興趣 (老哥說喜歡就好,所以《我是貓》儘管有些地方不懂,照背不誤……)以及給他文化衝擊。頁176對桑原武夫的譯注也是很有幫助的。
家庭的牽絆: 關於家庭關係的思考作者: 【日本】河合隼雄出版社: 上海三聯書店譯者: 李曉理出版年: 2023-8裝幀: 平裝ISBN: 9787542681461內容簡介 · · · · · · 當今時代,家庭關係存在著諸多問題。是父母的錯還是孩子的錯?僅憑這樣簡單的是非判斷,並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我們應該從根本上重新思考家庭關係。 本書作者河合隼雄,以心理學方面紮實豐富的臨床經驗為基礎,為我們深層剖析了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多子女養育與隔代養育等種種困擾著現代家庭的課題,引領我們尋找走出困境的方向,探索家庭關係重建的可能性。1.關於完整的人,最理想的狀態是,家庭成員中的父親、母親和孩子作為平衡的體現者都必須努力踐行自我成長。2.衝突和爭端無法避免,但正是經歷了這些,人們才能相愛。3.我認為現在的父母,比起鉚足勁努力為孩子做到一些事情,反而應該學習“即使能做到也不為孩子做”的愛的方式。4.這時的家庭中,每一個人都可以暢所欲言,必要時也會相互碰撞,這與為了維持表面的和平而回避對決、流淚忍耐的安定是不同的,家庭關係也會因此變得更加愉悅。5.孩子們很多看似不正當的行為都是在向父母呐喊,他們想要超越既有框架和固有的人生觀,渴望個性地活著。6.人類的幸福和生存方式,並沒有標準答案。關鍵在於我們能多大程度誠實地思考及面對自己的人生。7.人生並不是A或B的選擇題,更多的情況是承擔一切並尋求解決之道。
给未来的记忆
副标题: 河合隼雄回忆录作者: (日) 河合隼雄
译者: 李静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年: 201
《给未来的记忆:河合隼雄回忆录》内容简介:河合隼雄是日本心理学界里程碑式的人物,同时,也历任日本的文化厅长官,在日本的文化建设和传承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和不可忽视的角色。这是一本他自己所谓的“只是一种尝试”的自传性质的作品。
这样一位大师的人生道路,并不是一开始就定下了一个正确无比的方向,每一个阶段都有他的迷茫、不知所措,每一个阶段都有他的抉择,都有他的行动。身处同 样的环境,为什么有人,会就此沉沦下去;而有人,如河合先生,就能平地崛起,成为一座令人仰止的山峰?根本的差别在哪里?个人、家庭、学校、社会,还有其 他什么?一个人面对困难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抉择能力、行动能力,究竟怎么成长起来的?
在《给未来的记忆》里,我们都可以得到启示。
Hayao Kawai 河合隼雄 《給未來的記憶----河合隼雄回憶錄》 北京東方 2011
頁334 "......可歐美人在說No 的時候 肯定是一邊主張自己是正確的: 你必須給我資格 一邊鬥爭下去....."
我懷疑"資格" 是qualification "的誤會 這是說你必須把主張的條件等說清楚.....
proviso, caveat, qualification
夜 | 河合隼雄 | 『中空構造日本の深層』 |
20007.8.6
日本人的傳說與心靈 •河合隼(ㄓㄨㄣˇ)雄著:廣梅芳譯,台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
日本人的传说与心灵,范作申譯,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 (附索引)
內容簡介
浦島太郎打開從龍宮帶回來的玉箱子,竟搖身一變成為白髮蒼蒼的老翁;獲救的白鶴化身為美麗的女子下嫁恩人,忍痛拔取身上的羽毛,織出舉世無雙的美麗布匹;不吃飯的賢慧妻子,原來是頭上長著血盆大口的山姥姥,一口氣吞下了三十三個飯糰。你是否想過,透過這些饒富淒美風情或神祕想像的日本民間故事,如何展現日本人的心理結構?
每一個民族、文化和地區,自古以來都代代流傳各種有趣的傳說及童話。直到近代,榮格心理分析學派深入剖析童話故事的象徵內涵,才藉由這些故事洞察人類心靈的深層結構。本書作者河合隼雄是日本第一位榮格心理分析師。他年輕時正逢日本戰敗,讓他一心嚮往西方文化,對日本傳統文化憎恨不已。他1959年赴美, 1962年到瑞士學習心理分析,才發現自己的文化之根。原本,他把「格林童話」當作標準版本,相較之下,日本童話好像沒什麼意義;後來他花了很多時間,才發現日本童話反映的是日本人獨特的心靈結構,跟西方心靈很不一樣。例如「空」的概念,在西方故事中很少見,卻是東亞文化心靈的深層核心。
本書是河合隼雄的代表作品之一。他以獨創方式解讀〈浦島太郎〉、〈鶴妻〉、〈煤炭富翁〉等許多精采的日本民間傳說,與世界各國故事進行橫向比較,分析人類普同的潛意識深層心理。另一方面,他以全書各章的故事演變,串連出縱向連結:在第一章〈黃鶯之居〉中懷抱著怨恨而離去的女性,化身為第二章〈不吃飯的女人〉捲土重來,在〈異類女性〉與〈有忍耐力的女性〉故事中展現犧牲忍耐的精神,最終在第九章〈有自我意志的女性〉中,開拓出完整的女性意識及全新的視野。日本社會的表層結構看來似乎是父權取向的威權社會,然而就其深層結構觀之,則是相當女性化的柔性社會。
繪本之力
河合隼雄 著/ 遠流 /2005.09.01出版
定價:220 元 /特價:85折! 187元
參考庫存:無
日本三大名人從各自的專業領域對談繪本的力量。曾經與村上春樹、吉本包娜娜,甚至幾米暢談創作的日本臨床心理學者,將教你如何由繪本中聆聽到音與歌看..
原來如此的對話
河合隼雄 /吉本芭娜娜 著/ 時報文化 /2004.10.25出版
定價:250 元 /特價:85折! 213元
參考庫存:有
擁有獨特感性文字的芭娜娜與知名臨床心理學家河合先生的溫暖對話。拋開「現在的年輕人真是難以理解!」的成見,以芭娜娜自我的的青春歲月,對照理解草..
佛教與心理治療藝術
河合隼雄 著/ 心靈工坊 /2004.10.14出版
定價:220 元 /特價:220元
參考庫存:有當河合隼雄1965年從瑞士學成歸國,成為日本第一位容格心理分析師時,他並不知道自己日後會深深迷戀佛教。從幼年起,他就對佛教抱著排斥的態度,因..
如影隨形-影子現象學
河合隼雄 著/ 揚智文化 /2000.06.03出版
定價:260 元 /特價:260元
「消失吧!瞬間即熄的燭火,人生就猶如行走著的影子而已……」──馬克白。本書藉由探討榮格的「影子」概念,讓讀者由影子洩露的秘密中發現
「消失吧!瞬間即熄的燭火,人生就猶如行走著的影子而已……」──馬克白。本書藉由探討榮格的「影子」概念,讓讀者由影子洩露的秘密中發現自己。影..
中
童年之惡
河合隼雄 著/ 成陽 /2000.05.01出版
定價:120 元 /特價:120元
在現今時代中,有多少人的家在隱約中已經失去它的滋潤功能,有多少人的童年在苦澀中不再有亮麗的色彩,有多少人走在滿佈荊棘的成長路上?當成人們競..
小孩的宇宙
河合準雄 著/ 天下雜誌 /2006.06.30出版
定價:240 元 /特價:85折! 204元
河合隼雄以專業諮商經驗抽取童話故事的精神為線索,探索小孩心靈世界,教我們體會許多在生活中看起來普通、細微的情感,體會孩子充滿奧妙的宇宙,也是..
中
走進小孩的內心世界
河合準雄 著/ 天下雜誌 /2005.05.18出版
定價:240 元 /特價:83折! 199元
面對千奇百怪的教養問題,身為父母的你,是否曾有不知所措的片刻?曾與村上春樹、吉本芭娜娜對談的河合隼雄大師,為現代父母指出48條走進小孩
日本榮格心理學泰斗河合隼雄早年仰慕西學,排斥佛教,卻在美國求學時撞見佛教的《十牛圖》,心中長久發酵。
他反身看見,在佛教文化底蘊下,東方人的自我觀與西方人有著根本的不同,這連帶使他重新摸索心理治療的執業哲學。
數十年後,他向西方榮格社群發表了實踐與探索的心得,成就了這本東方佛教與西方心理學對話的經典代表作。
在本書裡,河合隼雄由「我佛教徒?還是榮格分析師?」的自問開始,娓娓道出他與佛教相遇、拉扯的歷程。他比較了榮格所引用的《哲學家玫瑰園》和禪宗的《十牛圖》,勾勒東、西方人對於追求自性圓滿的觀點異同。他更透過神話、佛經深究日本人對於「我」這個概念的內涵,同時也看見治療關係雙方相互療癒、共同成長的本質,其犀利的洞見不僅呼應時勢,也早有宗教性的根源。
以下摘錄內文
我對佛教所持的消極態度是有緣由的。我年僅四歲時,弟弟就去世了。當人們抬走他的棺柩時,我大哭不已地撲了過去,聲嘶力竭地喊道:「不要扔掉它!」弟弟的夭折,使我母親極為悲痛,她整日淚流不止,誦經不斷。我當時定是極為悲傷地立於母親之側。我長大後,母親仍多次提及此事,這故事聽得多了,我便形成了自己的記憶,但後來形成的記憶情景,我想是我自己塑造的。由於兒童時期的此一經歷,在我成長過程中,佛教和誦經似乎總是引起我內心與死亡有關的不安與焦慮。那種對死亡的恐懼至今還宛然在目。我記得在我弟弟去世後好多年,我常屏住呼吸,閉上雙眼,心裡想著「死亡就是這樣吧」或者「你已失去所有知覺,什麼也不知道了」,這些恐怖的想法使我惶惑不已。佛教似乎無法拯救我,相反地,它使我一味感覺到死亡的存在和我的在劫難逃。在這種不祥之兆的籠罩下,我與佛教的間隔與日俱增。我只知道我家是信奉佛教的淨土宗(Jodo)的,而對其創立者法然(Honen)及其學說毫無興趣。
父親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喜愛禪宗的格言是「日日是好日」;另一句格言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我父親不止一次地向我講述佛祖達摩面壁九年的故事。我對達摩敬佩不已,我想他一定開悟了,因為他不懼死亡,而我卻時時生活在死亡的陰影之中。
我日漸長大了,雖然尚不知禪宗的「真諦」,但卻期望著能達到「覺悟」的境界。這對我太重要、太有吸引力了,因為我認為「開悟」就可以讓所有的焦慮和恐懼瞬間煙消雲散。
在我長成翩翩少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日本軍力日漸強盛,學校每日灌輸的理念就是「好男兒志在沙場,為國捐軀」。雖然都市中知識階層反對這種理念,但在我們的農村,這種想法卻大行其道。非常糟糕的是,我怕死的念頭一點也沒有減輕,我不想死,也厭惡殺人,因此從沒想過要去參軍。作為這樣一個「徹頭徹尾的孬種」,我不敢向別人坦承我的想法:「對不起,我怕死,我不敢當兵。」
我懷著崇敬的心情,目睹了我的初中同窗好友們立下為國捐軀的誓言,毅然踏進陸軍學校和海軍學校。我絲毫沒有這種以身報國的願望,更為自己的軟弱困惑不已。終於,我寫了封信給我大哥,他當時在醫學院讀書:「大哥,我該怎麼做才好呢?我怕死,不想當兵,為此我羞愧萬分。我知道你和父親都是學醫的,對死亡已經覺悟。我不喜歡醫學,但我想報考醫學院,你們對此有何看法?」
我大哥立即給我回信,信文如下:
對死亡的恐懼是一種天性,你無需為此感到羞愧。盡忠報國不限於投筆從戎。只要從事你喜歡的工作,你就可以對國家有所貢獻。如果你學醫,你可以理解身體的消亡,但你仍無法理解死亡對人的意義。要理解這一點,可能要花費一生的時間。就此而言,學一樣東西與學另一樣東西不會有多大區別。對於死亡,我和父親都還談不上什麼開悟。所以,不要擔心,你在從事你喜歡的工作的同時,可以慢慢對此再予以思考。
這封信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父親和我都還談不上什麼開悟」。原來,即便是父親那樣一個顯得意志堅強、無所畏懼的人,都還沒有開悟。當我讀到死亡的意義需要一生的探索時,我怯懦的羞愧心理蕩然無存。哥哥在信中談到的恐懼問題,也是事實,即使在這樣的年紀,在未開悟之前,我依然怕死。自始至終,關於死亡的問題一直伴隨著我。
最終,與佛教的接觸不期而至,地點卻是在美國。為了與我生於斯長於斯的東方宗教相遇,我竟不得不遊學西方—先是美國,後是瑞士。我隨後談到的「十牛圖」和曼陀羅(Mandala)都是我第一次到美國後,我的第一個心理分析師馬文.斯比格曼博士(J. Marvin Spiegelman)介紹給我的。我對這些很是著迷,但坦白說,我也覺得它們很可疑,或者至少有些神祕。
。。。
1982 年,我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是關於《哲學家玫瑰園》(Rosarium Philosophrum)中的煉金術圖和「十牛圖」的比較研究,榮格曾經對前者作過評論。這是我第一次就佛教問題發表論述。
書名《佛教與心理治療藝術》
Buddhism and the Art of Psychotherapy
作者:河合隼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