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牧青 

【隔壁的房間】不要對死神的邀請拒於千里之外、病榻之間,款待她,如同打開另一個生命理解的世界。人權與倫理,何時有過布盧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情誼那樣的深刻?
改編前的原作者Sigrid Nunez 便置入了類自傳體寫作,把她和蘇珊桑塔格、蘇珊之子David Rieff的三角關係,置於其中,而作中之作裡,平行寫作的畫家 Dora Carrington 和 Lytton Strachey,Virginia Woolf,引為自況,再有了一層對位的關係。
Virginia Woolf 迎接死神的方式和 Susan Sontag 截然不同,而 Dora Carrington 則為了Strachey的胃癌病體,基進對位自殺,這些引用,都鋪墊在《隔壁的房間》裡,死亡作為不朽的那一面,死神,同時也將是你的作者,一起渡假的終章同伴。
阿莫多瓦無疑找到了款待友誼、寫作、生命、藝術、死亡,多重稜鏡的好本子,他所能對此作書寫所做的最大款待(如同作為最友善的死神那般),就是再度於選角工作,對位放上 Virginia Woolf 在《歐蘭朵》電影裡,乩身與靈體的Tilda Swinton,以及,在《時時刻刻》跟Virginia Woolf 跨代對視的Julianne Mo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