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日 星期六

村崎先生的《八十年回憶錄:追尋我的記憶》談《秦賢次先生訪談錄》1981年莊永明在大同公司的《大同雜誌》開闢專欄施叔青姊妹,李敖。聚會/直播;文字稿 秦老師是被公認的現代文學史料專家及著名的藏書家(當然還是產物保險專家),這本書是他的回憶錄,算是口述史,

2020 年 3 月 2 日

金澤文坊出版了下列編輯作品。

台灣新光堂書店紫長秋 - 成就與回憶錄(文房四寶類75)

撰稿人:紫長明

編輯、註:日比嘉貴

金澤文韓,2020年1月,246頁

附有年表

國際標準書號 9784909680624

售價:16,800日圓

村崎蝶蝶是戰前台北最大的日資書店新光堂書店的創辦人。新光堂書店是日治時期台灣日文出版文化的中心。這次出版的書是村崎先生的《八十年回憶錄:追尋我的記憶》的再版,這本書很難買到。但這次並非單純的重印,還追加了《台灣的讀書景象》等村崎本人撰寫的8篇文章以及我日比的說明,以及《新太古堂書店:已出版書籍、雜誌、地圖綜合清單(草稿)》。

另外,金澤文光閣《文學傳承》系列刊載的《追尋海外書店》中與新光堂相關的10篇文章也全部轉載到這裡。我想它可以作為戰前台北書籍文化的簡史。

https://honto.jp/netstore/pd-book_30172883.html

金沢文圃閣から、以下の編著を刊行しました。
台湾・新高堂書店村﨑長昶──事跡と回想録(文圃文献類従75)
村﨑長昶 著
日比嘉高 編・解題
金沢文圃閣、2020.1、246頁
年譜あり
ISBN 9784909680624
価格 16800円
村﨑長昶は、戦前の台北市にあった最大の日本人経営書店「新高堂書店」の創業者です。新高堂書店は、日本統治下の台湾における日本語出版文化のハブでした。今回刊行した書籍は、手に入りづらかった村﨑の『 八十年の回顧録 記憶をたどって』の復刻本です。ただし、単なる復刻ではなく、村﨑自身による「台湾の読書界」ほか8編の記事が加わったほか、わたくし日比の解題と「新高堂書店 出版図書、雑誌、地図 総覧(稿)」が付きます。
また、金沢文圃閣『文献継承』に連載している「外地書店を追いかける」の新高堂関係文全10回を再録しています。戦前の台北の書物文化小史になっていると思います。
未提供相片說明。
所有心情:
4

這部訪談錄更好看的,或許不是人與書與文獻史料如何相遇,而是書友二三事。
訪談中也述及舊時代的林林總總。秦賢次是資深書人,起步早,1956年他十四歲念初中二年級便開始買書,而且以舊書為主。他活躍的年代,有一大部分與戒嚴時期重疊。海外寄書、連絡不那麼方便,那是圖書要審查,有禁書、組讀書會讀左派思想書會被抓、台灣史被打壓的年代,秦賢次記下不少戒嚴時期買書、編書、寫書、讀書的禁忌二三事。
例如秦賢次講到,他去當兵的時候,詩人周夢蝶介紹鹿港施淑女和施叔青(施淑卿)兩位姐妹到他家借書,他表示歡迎,並交代在家裡的母親,兩位女生來借書,留下書單就可以了。事後,他看了書單,出乎意料之外的,她們借的書,一本文學書也沒有,幾乎都是左派或有關共產主義思想的書。
大約三四十年後,施叔青憶及此事,告訴秦賢次,那時借的書,是陳映真等淡江文理學院畢業的知識青年所組成的讀書會要用的,後來讀書會成員被警總約談逮捕。他當時聽到嚇出一身冷汗,一輩子沒有那麼恐慌過,好在那些書事先已經移走藏好,沒有被蒐出來,否則,秦賢次說,他大概也要成為政治犯。
另有一段,1981年莊永明在大同公司的《大同雜誌》開闢專欄,本來的專欄名稱叫「台灣第一」,但公司高層反對這個名稱,台灣怎麼可能第一呢?那是台灣等於中國的時代,台灣第一那中國排第幾?最後迫不得已改為「台灣的第一」,幸好後來結集在文經社出版,書名還原為《台灣第一》,之後他在《中國時報》也闢專欄,沿用「台灣第一」的名字。出版社和報社的高層沒有台灣怎麼可以第一的想法,台灣第一四個字也就套在莊永明的頭上成為光環。
末了,講一件與編輯相關的事。很多中文橫排書籍會國字混用阿拉伯數字,若為年代、數量,如22年、34歲、6人,無可厚非,有時只是描述性用語,卻用阿拉伯數字,本書不斷出現1位、1件事、1筆資金、前1年等詞語,看得很刺眼。何況本書體例不一,同樣碰到數字,有時國字,有時阿拉伯,交錯出現,顯得雜亂,一疵也。(不要寫成1疵也)
留言
分享



----

TingShan Tsai──和 Ben Chen 及
其他 18 人


兩點在書展現場國史館的展攤,有秦賢次老師的《秦賢次先生訪談錄》新書發佈及座談會,由國史館陳儀深館長主持,我有幸被邀請和秦老師與談。秦老師是被公認的現代文學史料專家及著名的藏書家(當然還是產物保險專家),這本書是他的回憶錄,算是口述史,由任職於國史館的連克先生費時一年訪問紀錄而成。涵蓋保險與文學兩個世界,縱橫交錯,非常精彩。秦老師著作等身,喜歡或景仰他的朋友、讀者千萬別錯過,現場會有簽書活動!

可能是 1 人和文字的圖像




連兄,上回的直播,我希望你與秦先生談,聽寫或改寫出一篇文字稿,好發表在七月創刊的“互動雜誌”(我處發行)。

鍾先生您好,想請問需要多少篇幅?基本上就圍繞在本書的起源跟特色、內容介紹可以嗎?


盡量寫,再安排。要自然對話為主,不須要從新介紹該書。譬如說,我說李敖借書單前後數頁很有意思。張清吉的参考書單也是等等,都可發揮。我們可再安排一次討論會。



-----

pp.64~65

施叔青
  台灣鹿港人,紐約市立大學戲劇碩士,17歲時以處女作〈壁虎〉登上文壇,寫作之餘並從事平劇、歌仔戲研究,曾任教於政大及淡江。1977年赴香港任職香港藝術中心亞洲節目部策畫主任,曾任東華大學駐校作家。著有《愫細怨》、《維多利亞俱樂部》、香港三部曲:《她名叫蝴蝶》、《遍山洋紫荊》、《寂寞雲園》、《微醺彩妝》、《枯木開花》、《兩個芙列達.卡蘿》、台灣三部曲:《行過洛津》、《風前塵埃》、《三世人》等。
  第十二屆國家文藝獎文學類得主。作品曾獲《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十大好書、《中國時報》文學推薦獎、《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台北市文化局文學獎、上海《文匯報》散文獎,其中「香港三部曲」入選1999年《亞洲週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作品有英、日、法、韓、西班牙、捷克文等譯本。



書拿到了。謝。年前或年後,可再次訪談一次。每位讀者也許有不同的問題。譬如說,北京商務在‘’民國‘’期間的編譯館,也許最大。其他書店也有它,包括志文(它的問題是無法傳承,日文)諸如此類問題。中國出版社如果不開放網路,整體而言,不利。



漢清兄,今晚算是第一次《訪談錄》的新書發表會。 


---

恭賀。

直播訪談秦賢次和連克:慶祝《秦賢次先生訪談錄》(秦賢次口述,連克訪問,記錄整理,國史館,2024 )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1774504163304249

秦先生,恭喜您有美滿充實的一生和回憶錄。整本書,誠懇。

我見過許多人聰明才智資源等比您好,成就不如您。書中有些很精采,譬如李敖,鹿港姊妹 借書(條),前後數頁。......

----

剛剛重新讀蔡登山上月的介紹,寫得非常好:

《秦賢次先生訪談錄》上市了!

......今天迫不及待地看了一大半了,可說是自傳,也可說是回憶錄,行文流暢而緊湊,大大小小的事情記得非常清楚,除了佩服其記憶力外,還有其查證的工夫,因次整本書就是文學史料家的特色:嚴謹而條理分明。寫出他的兩個世界:產物保險與文學史料。他做保險史用的是史料家的工夫,兩者交錯其間。

另外秦兄又是著名藏書家,練就一身的工夫,其實來自廣博的閱讀,由其是許多文獻資料的窮追不捨,追根究底,考證辨異,終底於成。因此此書不單單是個人的訪談錄,在字裡行間中不斷地提示金針度人之法,給予後人無限地啟發!

----



秦先生:在等你的照片以便分享他人。


答:真抱歉,我經常疏於分想享片,因為我的照片技術差,所以請文發兄幫忙(可能半年刊互動發表時或付費……)我還不會在line 貼相片。

我稍後查照片看看亮相片,然後在臉書貼之。訂書10本,錢昨天沒交付, 或許造成困擾。



秦賢次介紹李霽野給張清吉。 《四季隨筆》(李霽野譯,周超駿、陳香妃、曹永洋校對) 《唐人絕句啟蒙》。張清吉,,周超駿、陳香妃、曹永洋校對

天津


李霽野 《四季隨筆》唐人絕句啟蒙。張清吉,秦賢次介紹天津李霽野給張清吉,周超駿、陳香妃、曹永洋校對

HC 11月27 2024 請教秦賢次先生:   謝謝。您兩次與張清吉先生到中國大陸,請問會見那些作家譯者?。

答:祗幫他介紹天津李霽野。其他,都是北京友人陪他去找人。我們忙著買舊書。


19910720  簽送季季 唐人絕句啟蒙  一書

廖為民 很難得的大前輩 (HC案: 在陳儀"主政"台灣時,李霽野來台......)

李霽野

1991 新潮文庫

340四季隨筆喬治·吉辛著,李霽野譯,周超駿、陳香妃、曹永洋校對

。。。。。。

〈Yahoo-中華副刊〉

島嶼的記憶/莫渝


峰巒連綿 林木蓊鬱

無盡的青山綠水鋪展土地

平原上動物競相奔逐

更多的是犄角多綺的梅花鹿

山間水邊人家漁獵躬耕

平靜自適安詳

Ilha formosa!美麗之島!

https://tw.news.yahoo.com/中華副刊-島嶼的記憶-220057706.html針織






【閉門讀書】

大學唸過幾個學校,緣深緣淺的同學很多。

台大時有一位,一學期也難得見一面,某次竟然體育課碰到,高大的陽光男孩,親切開朗,他說他主要踢足球,不愛打籃球。也就這樣一面,後來他熱衷校園民主運動,成為學生領袖,終至走上從政之途,很順利也很活躍,一直對他抱有好感,也相信風起雲湧的野百合示威,他是重要領袖,看他各種資歷,似乎不否認這點,且一直引以為榮。

昨日偶然得知,他公開否認這件事:「本席是1989年4月入伍,所以野百合學運自己並不在現場,當時在裝甲旅待命。」

我想了又想,相信他所說當有所本,未必就是說謊,也許他一直被誤會,卻基於種種原因不好否認。這種事,人生裡確實見過。昨晚亂翻書,想起魯迅〈導師〉裡的一段話:

「我們都不大有記性。這也無怪,人生苦痛的事太多了,尤其是在中國。記性好的,大概都被厚重的苦痛壓死了;只有記性壞的,適者生存,還能欣然活著。但我們究竟還有一點記憶,回想起來,怎樣的『今是昨非』呵,怎樣的『口是心非』呵,怎樣的『今日之我與昨日之我戰』呵。我們還沒有正在餓得要死時於無人處見別人的飯,正在窮得要死時於無人處見別人的錢,正在性欲旺盛時遇見異性,而且很美的。我想,大話不宜講得太早,否則,倘有記性,將來想到時會臉紅。」

⠀  

——人生苦痛的事太多,遂不免顛倒夢想以減輕。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