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3日 星期五

若慈若暉.....楊双子《臺灣漫遊錄》(金翎譯)得獎美國國家圖書獎翻譯組大獎(National Book Awards) 『台湾漫遊鉄道のふたり』刊行記念 楊双子さん×古内一絵さんトー

新聞稿✨
【美國國家圖書獎新科得主楊双子 返回母校興大分享邁向國際歷程】
剛以《臺灣漫遊錄》獲得第75屆美國國家圖書獎翻譯文學大獎的楊双子,於12月3日返回母校中興大學演講,不僅分享她跨領域創作與走向國際的心路歷程,也特別將獎牌帶來與母校的師生一起分享這份榮耀。
楊双子的《臺灣漫遊錄》,可說是在台灣文壇獨樹一格的「百合歷史」小說,其創作理念源於雙胞胎妹妹楊若暉過世後,自己所立下的文學志業。不僅在去年出版妹妹研究成果《少女之愛:台灣ACG界百合迷文化發展史》的增修版,也在書中增補自己近年的相關論述。
也因此本次她在興大的演講「百合是趨勢!(真的嗎?):《綺譚花物語》小說創作到漫畫改編經驗分享」,延續著她一直以來的文學關懷,不僅闡述著著重於女性情誼的「百合」文類,如何對性別常規進行解構,進而重構歷史與文學的敘事。並且以自身與漫畫家合作的經驗鼓勵學弟妹,應該更勇於嘗試跨域的團隊合作,唯有如此才能在世界格局的挑戰中突圍。
本次演講的主持人,也是楊双子碩士論文的指導教授陳國偉便表示,其實楊双子最難能可貴之處,在於她和妹妹不僅將從小對於大眾文類、動漫跟遊戲等次文化的興趣與累積,轉化成研究與創作的重要基礎。而她們不僅找到了訴說台灣故事的嶄新方式,而且在兼具歷史深度的同時,又展現了台灣在性別平權上的進步與世界性。是台灣作家中少見的,由大眾通俗走入世界文學的成功案例。
而楊双子在演講中也特別提到,頂尖的類型創作者,往往是走在創作跟論述的最前沿,當初報考興大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就是希望能夠找在大眾文學與流行文化上的代表性學者陳國偉老師指導。然而就讀之後,在多元開放且深具國際視野的所風引導下,她也深受啟發,打開了她的創作視野,持續努力朝著創作出具有世界格局的台灣文學邁進。
相信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堅持,楊双子才能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的殊榮,成為台灣的第一人,並且在獲獎致詞中傳達出撼動人心的信念:「我書寫,是為了回答台灣人究竟是什麼人。而我持續的書寫過去,是想要迎向更好的未來。」
所有心情:
140


廖振富

若慈是今天的風雲人物,她以筆名楊双子出版的小說《臺灣漫遊錄》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翻譯書大獎。她能一路堅持不懈,走到今天,背後的艱辛與奮鬥歷程,讓我也感觸良深。聽了她的致詞,更讓我眼眶濕潤,內心激動。
我認識她,始於2009年9月她進入興大台文所攻讀碩士,我記得她說過入學動機,是受到陳國偉老師深刻的影響。在學期間,國偉老師和我曾帶包括她在內的本所學生出國進行學術交流,2011年2月去韓國首爾外國語大學發表論文,順便去成均館大學參觀。2012年5月去香港嶺南大學,那次若暉也同行發表論文,留下很多歡樂的照片。
2012年6月,若慈畢業後,曾在台文所擔任短暫的約聘助理,當時我擔任所長,常看到她和妹妹若暉同進同出,互動緊密,對她們姊妹的身世與求學歷程有略有了解。
後來若暉不幸罹癌,在2015年6月去世,看若慈當時臉書的描述,非常擔心她的身心狀況,我留訊息給她說「若慈:一直默默讀你的發文,我什麼話也說不出。大悲無言,想像你的悲慟,世界已經完全不同。這個殘酷的事實,只能自己承受。看似柔弱的身軀,你們姐妹擁有超齡的成熟,那是生命冷冽的風霜造就的。」
她回應說:「讀老師的訊息流淚。 以前讀「哀痛逾恆」、「悲傷逾恆」等語,並沒有真實感受,如今全部的滋味都能體會。我的心有一個巨大深邃的破口,如老師所說,世界已經完全不同。謝謝老師的來訊,特別感謝老師留意著關懷著我們。我流淚前行,要幫若暉看更遠更遠的風景。」
我回說:「若暉一定希望妳不要傷痛過度,還要繼續完成兩人共同的夢。」我想就是「我流淚前行,要幫若暉看更遠更遠的風景。」這句話支撐她一路奮鬥至今吧。楊双子這個筆名,本身就蘊藏著這樣的意涵。
我在台灣文學館任職期間,曾規劃以年輕作家擔任主講的「文青小講堂」,若慈是我馬上想到的人選之一,她當時已在文壇嶄露頭角,也慢慢建立自信。同時,她正跟庭荷穩定交往中,庭荷慧黠靈動,不但滋潤若慈的心靈,也讓若慈因長期背負著生命重擔造就的嚴謹個性,有了明顯轉變,笑容變多了,我非常為她高興。看到她們曾在楊貴媚的公視節目上舉行婚禮派對,更是甜蜜蜜。
未來,若慈的創作之路還很長,她這本書讓台灣文學在國際上增加能見度,成效已達到臺灣文學全新的高度。豈止是得來不易而已,她致詞說:她持續寫作是在追問臺灣人是誰?「臺灣是臺灣人的臺灣」,真是說得太好了!
所有心情:
廖志峰、Chiaheng Wu和其他485人



象徵美國文學界最高榮譽之一的美國國家圖書獎(National Book Awards)於美東時間週三(11月20日)舉辦頒獎典禮,由台灣作家楊双子執筆、英文版譯者金翎翻譯的《臺灣漫遊錄》獲得翻譯文學類最高獎項,這也是台灣文學作品首次獲此殊榮。
楊双子致辭時說道,「100年前就有台灣人說『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今天的台灣人也依然說這句話,然而我們對話的對象並不相同,100年前對日本人這麼說,現在對中國人說。」
「台灣一直都在面對強大、具侵略性的國家,與此同時,台灣人內部的國家認同、族群認同也相當複雜。我書寫,是為了回答台灣人究竟是什麼人;我書寫過去,是為了走向台灣的未來。」
「文學乍看並沒有實質的功能性與生產力,卻是一個國家文化的具體展現。我身邊有許多優秀的台灣作家,足以登上世界殿堂的優秀作品也所在多有,如果讀者會因為《臺灣漫遊錄》而開始好奇並且閱讀台灣文學,那會是我最大的榮幸。」她表示。
《台灣漫遊錄》講述了日治時代兩位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長的日本和台灣女性,因緣際會展開了一次縱貫鐵道的美食之旅。
據台灣媒體報導,楊双子曾是雙胞胎姊妹楊若慈和楊若暉的共用筆名。姊姊楊若慈專注於創作,妹妹楊若暉則負責歷史考據和日文翻譯,2015年楊若暉病逝,姊姊楊若慈獨自一人以楊雙子筆名創作。
楊双子的作品以創作講述女性與女性之間情誼的台灣歷史百合小說而聞名,包括《花開時節》等。
在美國出生、台灣長大的金翎對台灣文化部表示,英譯本《臺灣漫遊錄》是本探討翻譯文學本質的翻譯文學著作,希望藉此鼓勵英語翻譯更注重於展現原文的精神意涵,而非將故事「西方化」。
金翎還提到,開始翻譯此書時還是碩士生,深深感謝楊双子的信賴,也感謝編輯和出版社的同仁,「願意用『複雜』而『精確』的形式來呈現這部多元化又多層次的作品。」

更多新聞:bbc.com/chinese


更多新聞:bbc.com/chinese
可能是 2 個人和文字的圖像

楊双子《臺灣漫遊錄》(金翎譯)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翻譯組大獎
楊双子致詞:
有些人會問我,為什麼要書寫一百年前的事情,我總是回答,書寫過去是為了走向未來。
一百年前就有台灣人說,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
一百年後,今天的台灣人也說這句話,但是我們對話的對象並不相同。
一百年前,我們對日本人這麼說,
一百年後的今天,我們對中國人這麼說。
這一百年來,不變的是,我們一直面對著身邊有強大而且具備侵略性的一個國家。
與此同時,台灣人自己內部的國家認同族群認同也很不相同。
現在有些人,會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就好像是一百年前,有些台灣人會認為自己是日本人。
我書寫,是為了回答,台灣人究竟是什麼人,
而我持續的書寫過去,是想要迎向更好的未來。
❤️《臺灣漫遊錄》島呼有現貨,先搶先得
----
嘉義後站,一間賣書的豆腐店
◽營業日
11/21-11/22(四-五)
11/28-12/01(四-日)
下午2-8點
可能是文字的圖像





了不起










楊双子《臺灣漫遊錄》(金翎譯)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翻譯組大獎




有人問我,為什麼要書寫一百年前的台灣。一百年前,台灣人說了『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一百年後,我們也這麼說。只是一百年前,他們對日本人這麼說,一百年後的現在,我們面對中國人這麼說。
我書寫,是為了迎向更好的未來。//(楊双子得獎致詞
若慈是今天的風雲人物,她以筆名楊双子出版的小說《臺灣漫遊錄》獲得美國國家圖書卷翻譯書大獎。她能一路堅持不懈,走到今天,背後的艱辛與奮鬥歷程,讓我也感觸良深。聽了她的致詞,更讓我眼眶濕潤,內心激動。
我認識她,始於2009年9月她進入興大台文所攻讀碩士,我記得她說過入學動機,是受到陳國偉老師深刻的影響。在學期間,國偉老師和我曾帶包括她在內的本所學生出國進行學術交流,2011年2月去韓國首爾外國語大學發表論文,順便去成均館大學參觀。2012年5月去香港嶺南大學,那次若暉也同行發表論文,留下很多歡樂的照片。
2012年6月,若慈畢業後,曾在台文所擔任短暫的約聘助理,當時我擔任所長,常看到她和妹妹若暉同進同出,互動緊密。對她們姊妹的身世與求學歷程有略有了解。
後來若暉不幸罹癌,在2015年6月去世,看若慈當時臉書的描述,非常擔心她的身心狀況,我留訊息給她說「若慈:一直默默讀你的發文,我什麼話也說不出。大悲無言,想像你的悲慟,世界已經完全不同。這個殘酷的事實,只能自己承受。看似柔弱的身軀,你們姐妹擁有超齡的成熟,那是生命冷冽的風霜造就的。」
她回應說:「讀老師的訊息流淚。 以前讀「哀痛逾恆」、「悲傷逾恆」等語,並沒有真實感受,如今全部的滋味都能體會。我的心有一個巨大深邃的破口,如老師所說,世界已經完全不同。謝謝老師的來訊,特別感謝老師留意著關懷著我們。我流淚前行,要幫若暉看更遠更遠的風景。」
我回說:「若暉一定希望妳不要傷痛過度,還要繼續完成兩人共同的夢。」我想就是「我流淚前行,要幫若暉看更遠更遠的風景。」這句話支撐她一路奮鬥至今吧。楊双子這個筆名,本身就蘊藏著這樣的意涵。
我在台灣文學館任職期間,曾規劃以年輕作家擔任主講的「文青小講堂」,若慈是我馬上想到的人選之一,她當時已在文壇嶄露頭角,也慢慢建立自信。同時,她正跟庭荷穩定交往中,庭荷慧黠靈動,不但滋潤若慈的心靈,也讓若慈因長期背負著生命重擔造就的嚴謹個性,有了明顯轉變,笑容變多了,我非常為她高興。看到她們曾在楊貴媚的公視節目上舉行婚禮派對,更是甜蜜蜜。
未來,若慈的創作之路還很長,她這本書讓台灣文學在國際上增加能見度,成效已達到臺灣文學全新的高度。豈止是得來不易而已,她致詞說:她持續寫作是在追問臺灣人是誰?「臺灣是臺灣人的臺灣」,真是說得太好了!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