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0日 星期日

老友相聚會議紀錄/感想:吳鳴,蔡其達,梁國淦父子,鄭麗軒; 梁耕三博士

 


老友相聚會議紀錄/感想:吳鳴,蔡其達,梁國淦父子,鄭麗軒

----

給16歲的你。前天聚會,友人帶他兒子來,順便請教在座前輩他喜歡財務等科目,可讀那些書啟蒙?
這「大哉問」真美好。
我不喜歡直接談西方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或德國新興的會計學史或財務或銀行等。甚或胡雪巖等歷史小說。
我想,多花些時間設法精通數種語言,多去交友或旅遊等等,還有很多,可以「不負青春」可能最好。

-----

聚會中,吳鳴說他與曹銘宗兄在11月基隆有盛會,敬請期待。
//曹銘宗 7月12日上午2:58 · 今天去吳鳴木柵家考察,從煮飯、吃飯到喝茶,從傍晚六點到深夜十一點多,腰瘦好吃,賓主盡歡。
#客家雞盤:我帶去一隻文昌雞,期待吳鳴切出客家的「四點金」白斬雞,即盤上可見頭、尾、腳、翅四個部位。
只見吳鳴拿出剁雞刀、木砧板,我一看就知道,他是愈來愈少見懂得斬全雞的男人。
他說此刀是「九江刀」,江西九江生產的鍛打斬切刀,乃港式燒臘店常用的刀。
#上海醃篤鮮:「醃」是臘肉,「篤」指燉煮(其聲),「鮮」是鮮肉。
吳鳴使用金華火腿、生三層肉,加入綠竹筍、百頁豆皮,以小火燉煮一個多小時,呈白湯狀,再放入切段的青江菜即成。
#酒烤烏魚子:林富士姪女林雅蘭帶來家鄉的烏魚子,雲林口湖養殖的烏魚子,金黃色澤,美極。
她以56度金門高粱酒燒烤之,酒香四溢,再以兩種刀法切之,展現不同口感。
#客家菜脯蛋:吳鳴以「重刀」切碎菜脯,先以蒜頭、蔥白炒香,再倒入蛋液中,並放入蔥綠拌勻。
他使用烏骨雞蛋,增添煎蛋的美味。
#翻鍋技巧:林雅蘭帶來雲林家裡與文蛤共養的虱目魚(工作魚),作為此次煎魚翻鍋的試驗。
吳鳴煎魚先以蛋液塗抹,以防黏鍋。翻鍋不是上下方向搖動,其訣竅在於推出、抽回的頓點。
吳鳴說十分鐘即可學會,結果林雅蘭很快就抓到竅門,我則一再失敗,一再練習終於才進入狀況。
此時曹天晴私訊問我學會翻鍋了嗎?我說學會百分之三十。
她說翻鍋只有零與百分百,哪有百分之三十?我說我翻十次只有三次成功,等回家再練習。
吳鳴還做了烤麩、炒空心菜、港式蠔油香菇西生菜等小菜。
飯後喝茶,吳鳴拿出他向木柵張協興茶行訂製傳統炭焙的「中火鐵觀音」,以日本京都「鐵瓶」燒水泡茶。
茶之烘焙,輕焙清香,重焙醇厚。木柵鐵觀音本是中發酵、重烘焙之茶,吳鳴特請張協興主人張智揚客製中焙鐵觀音,可見其品茗細膩。


曹銘宗
哈哈,我說歡迎吳鳴帶朋友來基隆作客,將以海鮮辦桌款待。
----
今晚老友相聚。
吳鳴即將返花蓮助講。「大罷免,大成功」!





學術與研究生涯
梁耕三博士於1966年自國立台灣大學電機系畢業,其後赴美深造,1973年於史丹福大學取得應用物理博士學位 。畢業後,他先於美國Xerox研究中心任職,後於1978年加入美國Exxon研究實驗室,並於1991年升任Exxon同步輻射研究計畫主持人,累積了近二十年的深厚研究經驗 。他在Exxon期間,見證了同步輻射技術從高能物理實驗的副產品,轉變為尖端材料、物理及生物醫學研究的強力工具 。他專精於X光散射技術,並將其應用於尖端材料物理、表面科學及生物醫學等多個領域 。
貢獻於台灣同步輻射
1997年,梁博士應邀返台,加入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先後擔任副主任與主任 。當時台灣的同步輻射設施仍在起步階段,梁博士憑藉其在美國累積的豐富經驗與學術遠見,致力於提升台灣的科研實力 。他深受吳健雄院士等前輩的啟發與託付,認為台灣的科技發展需要具備前瞻性的「量子跳躍(quantum step)」,而非僅是線性的進步 。
梁博士在主任任內最引以為傲的成就,便是成功推動了「台灣光子源(TPS)」計畫 。他認為這是讓台灣科研實力躋身世界頂尖的關鍵一步 。此外,他積極引入在美國所學的「研究文化」,期望在NSRRC建立一個開放、合作且具創造力的研究環境 。他亦十分重視人才培育,不僅在交通大學電子物理系擔任合聘教授,開設同步輻射相關課程,更積極推動NSRRC與中研院、清大、交大等學術機構的合作,希望能建立共構大樓,促進學術交流與資源共享,為台灣培養下一代的光子科學家 。
梁耕三博士以其深厚的學術涵養、宏觀的國際視野及對台灣科學發展的熱忱,成功地將個人的學術生涯與國家的科技進程緊密結合,成為打造台灣同步輻射這座「研究的小巨人」中,不可或缺的領導者 。(參考資料:交通大學電子物理系發行的刊物:電物人,2013 年 4 月)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