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s on a Scandal (2006) is a gripping psychological drama that delves into obsession, betrayal, and loneliness. Directed by Richard Eyre and based on Zoë Heller’s novel, the film is an emotionally intense exploration of the lives of two women, brilliantly portrayed by Judi Dench and Cate Blanchett.
Judi Dench plays Barbara Covett, a lonely and manipulative schoolteacher whose inner monologue drives much of the film. Barbara forms an unsettling fixation on her younger colleague, Sheba Hart (Cate Blanchett), who begins a scandalous affair with a teenage student. As Barbara uncovers Sheba's secret, she uses it to gain control over her, creating a tense, almost parasi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Dench is mesmerizing as the calculating and deeply flawed Barbara, capturing her bitterness and vulnerability with chilling precision. Blanchett delivers a nuanced performance as Sheba, portraying her as both a victim of her own choices and a character seeking love and purpose. Together, their performances create an intense dynamic, oscillating between sympathy and revulsion.
The film’s screenplay, written by Patrick Marber, is sharp and filled with biting commentary on societal judgment, loneliness, and moral ambiguity. Philip Glass’s haunting score heightens the tension, underscoring the psychological complexities of the story.
While Notes on a Scandal excels in its performances and atmosphere, some viewers may find its themes uncomfortable or its characters too flawed to fully connect with. However, its bold approach to dark human emotions makes it a compelling and thought-provoking experience.
Ultimately, Notes on a Scandal is a masterclass in acting and storytelling, offering a chilling look at the power dynamics of relationships and the lengths people go to fulfill their deepest desires. It’s a must-watch for fans of intense, character-driven dramas.
Helen Kellington
Judi Dench should have won the Oscar for her performance in this movie. She was fabulous. IMO.
1天
讚
回覆
分享
38
查看全部2則回覆
以 Hanching Chung 的身分留言
Architecture Lab ·
追蹤
21小時 ·
In 1923, Junzō Yoshimura decided to become an architect after walking into Frank Lloyd Wright's Imperial Hotel in Tokyo. Yoshimura's career spanned a wide range of projects, from houses to museums. This photo from 1940 is believed to showcase his design for a small tea house and koi pond at Japan House in New York. The serene and elegant design reflects traditional Japanese architecture infused with modern elements.
#JapaneseArchitecture #TeaHouse #JapaneseModern
所有心情:296296
2
32
讚
留言
複製
分享
Photography Icons ·
加入
Cesar Perez · 1天 ·
Maurits Cornelis Escher
Dutch, 1898–1972
Self-portrait, 1943
Barn, Netherlands ……
查看更多
所有心情:649649
6
256
讚
留言
複製
分享
查看更多留言
Mireille Soler
Such a fascinating artist.
11小時
讚
回覆
分享
3
以 Hanching Chung 的身分留言
IEEE Spectrum
贊助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changing the world, fast. Don’t fall behind on critical developments: get access to our award-winning content.
FACEBOOK 表單
IEEE Spectrum’s AI Newsletter
For the Technology Insider
立即註冊
所有心情:416416
43
3
讚
留言
Howard Chang
2小時 ·
不要「厾」
Tuk應該是粵語,潮汕或閩南語的「戳」‧寫作「厾」
官話(拼音):dū (du1) (注音):ㄉㄨ
粵語 (粵拼):duk1 (也寫作「督」)
閩南語 (泉漳話,白話字):tuh (也寫「揬」)
讚
留言
複製
分享
贊助
特戰英豪|最潮FPS射擊遊戲
playvalorant.com
maac.io
交友邀請
查看全部
Stanley Cw Ho
7小時
7小時前
2 位共同朋友
確認
刪除
聯絡人
在線上
黃寤蘭
在線上
林家成
在線上
ChungChih Li
在線上
郭朝坤
在線上
蔡宏毅
在線上
蔡漢勳
在線上
Hsieh Chen
在線上
李世堯
在線上
Albert Yang
在線上
Nai Liang Li
在線上
Chao-Tung Yang
在線上
蔡其達
在線上
吳俊林
在線上
Cookie Super
在線上
Murphy Tseng
在線上
施正心
在線上
Fred Chiu Chiu
社群聊天室
一般聊天室
杜邦simm老友群
群組聊天室
2年
2年前
陳文發
3年
3年前
江燦騰與蘇錦坤
4年
4年前
Chiuyung Tai與張玉芸
建立群組聊天室
Judi Dench plays Barbara Covett, a lonely and manipulative schoolteacher whose inner monologue drives much of the film. Barbara forms an unsettling fixation on her younger colleague, Sheba Hart (Cate Blanchett), who begins a scandalous affair with a teenage student. As Barbara uncovers Sheba's secret, she uses it to gain control over her, creating a tense, almost parasi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Dench is mesmerizing as the calculating and deeply flawed Barbara, capturing her bitterness and vulnerability with chilling precision. Blanchett delivers a nuanced performance as Sheba, portraying her as both a victim of her own choices and a character seeking love and purpose. Together, their performances create an intense dynamic, oscillating between sympathy and revulsion.
The film’s screenplay, written by Patrick Marber, is sharp and filled with biting commentary on societal judgment, loneliness, and moral ambiguity. Philip Glass’s haunting score heightens the tension, underscoring the psychological complexities of the story.
While Notes on a Scandal excels in its performances and atmosphere, some viewers may find its themes uncomfortable or its characters too flawed to fully connect with. However, its bold approach to dark human emotions makes it a compelling and thought-provoking experience.
Ultimately, Notes on a Scandal is a masterclass in acting and storytelling, offering a chilling look at the power dynamics of relationships and the lengths people go to fulfill their deepest desires. It’s a must-watch for fans of intense, character-driven dramas.
《醜聞筆記》(2006)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心理劇,深入探討迷戀、背叛和孤獨。這部電影由理查德·艾爾執導,根據佐伊·海勒的小說改編,對兩個女人的生活"進行"了情感上的激烈探索,由朱迪·丹奇和凱特·布蘭切特精彩演繹。
朱迪丹奇飾演芭芭拉考維特,她是一位孤獨且控制欲強的教師,她的內心獨白推動了影片的大部分內容。芭芭拉對她的年輕同事希巴·哈特(凱特·布蘭切特飾)產生了一種令人不安的迷戀,她與一名十幾歲的學生開始了一段醜聞。當芭芭拉發現了希巴的秘密時,她利用這個秘密來控制她,在兩人之間造成了一種緊張的、近乎寄生的關係。
丹奇飾演精於算計、有嚴重缺陷的芭芭拉,令人著迷,以令人毛骨悚然的精確度捕捉到了她的痛苦和脆弱。布蘭切特對希巴的表演細緻入微,將她描繪成自己選擇的受害者和尋求愛情和目標的角色。他們的表演共同營造出一種強烈的動態,在同情和厭惡之間搖擺。
這部電影的劇本由派崔克馬伯撰寫,內容犀利,充滿了對社會判斷、孤獨和道德模糊性的尖銳評論。菲利普·格拉斯令人難忘的配樂加劇了緊張氣氛,凸顯了故事的心理複雜性。
雖然《醜聞筆記》在表演和氛圍方面表現出色,但一些觀眾可能會覺得它的主題不舒服,或者它的角色有太多缺陷,無法完全聯繫起來。然而,它對人類黑暗情感的大膽處理使其成為一種引人入勝且發人深省的體驗。
歸根究底,《醜聞手記》是表演和說故事的大師級作品,以令人不寒而慄的視角展示了人際關係的權力動態,以及人們為滿足最深層次的慾望而付出的努力。對於喜歡激烈、角色驅動的劇情片的粉絲來說,這是一部必看之作。
Helen Kellington
Judi Dench should have won the Oscar for her performance in this movie. She was fabulous. IMO.
1天
讚
回覆
分享
38
查看全部2則回覆
以 Hanching Chung 的身分留言
Architecture Lab ·
追蹤
21小時 ·
In 1923, Junzō Yoshimura decided to become an architect after walking into Frank Lloyd Wright's Imperial Hotel in Tokyo. Yoshimura's career spanned a wide range of projects, from houses to museums. This photo from 1940 is believed to showcase his design for a small tea house and koi pond at Japan House in New York. The serene and elegant design reflects traditional Japanese architecture infused with modern elements.
#JapaneseArchitecture #TeaHouse #JapaneseModern
所有心情:296296
2
32
讚
留言
複製
分享
Photography Icons ·
加入
Cesar Perez · 1天 ·
Maurits Cornelis Escher
Dutch, 1898–1972
Self-portrait, 1943
Barn, Netherlands ……
查看更多
所有心情:649649
6
256
讚
留言
複製
分享
查看更多留言
Mireille Soler
Such a fascinating artist.
11小時
讚
回覆
分享
3
以 Hanching Chung 的身分留言
IEEE Spectrum
贊助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changing the world, fast. Don’t fall behind on critical developments: get access to our award-winning content.
FACEBOOK 表單
IEEE Spectrum’s AI Newsletter
For the Technology Insider
立即註冊
所有心情:416416
43
3
讚
留言
Howard Chang
2小時 ·
不要「厾」
Tuk應該是粵語,潮汕或閩南語的「戳」‧寫作「厾」
官話(拼音):dū (du1) (注音):ㄉㄨ
粵語 (粵拼):duk1 (也寫作「督」)
閩南語 (泉漳話,白話字):tuh (也寫「揬」)
讚
留言
複製
分享
贊助
特戰英豪|最潮FPS射擊遊戲
playvalorant.com
maac.io
交友邀請
查看全部
Stanley Cw Ho
7小時
7小時前
2 位共同朋友
確認
刪除
聯絡人
在線上
黃寤蘭
在線上
林家成
在線上
ChungChih Li
在線上
郭朝坤
在線上
蔡宏毅
在線上
蔡漢勳
在線上
Hsieh Chen
在線上
李世堯
在線上
Albert Yang
在線上
Nai Liang Li
在線上
Chao-Tung Yang
在線上
蔡其達
在線上
吳俊林
在線上
Cookie Super
在線上
Murphy Tseng
在線上
施正心
在線上
Fred Chiu Chiu
社群聊天室
一般聊天室
杜邦simm老友群
群組聊天室
2年
2年前
陳文發
3年
3年前
江燦騰與蘇錦坤
4年
4年前
Chiuyung Tai與張玉芸
建立群組聊天室
Happy 90th birthday to the one and only Judi Dench
Judi Dench as Countess of Rossillion in All’s Well That Ends Well, 2003. Photo by Manuel Harlan RSC
Dame Judi Dench ‘bursts into tears’ when asked about death of friend Dame Maggie Smith, so let’s all send our condolences to Dame Judi on the passing of her close friend and hope that she will stay strong and get through this!
"If a great deal of kindness comes out of this, then that will be a plus," the Oscar-winning actor said regarding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美國川普政府副國安顧問
deputy national security adviser
博明(Matt Pottinger)
在五四當天,用中文談五四精神與中國,引起廣泛注意。
談話內容引用「問題不在於左或右,問題在於上與下。」一句。值此極權主義復甦之際,值得探討。
1、
這句話如果詮釋成:
左派右派的爭執,先放在一邊,反民主反人權的極權主義,是人類最亟需面對的問題,我當然同意。
但請注意:18世紀啓豪運動所談的「自由、平等、博愛」,正是19世紀左翼思想與行動的來源。
所以左或右的問題,包含了上與下的問題。
幾個世紀以來,左的行動,啓自顛覆上下的權力結構。右則在維護上下分等的既有秩序。
所以左傾向改變,右則稱為保守。
但左右各向両端靠,會變成一線之隔,最後都只剩極權主義,發展成上與下的終極問題。
換句話說:極左與極右,殊途同歸,都變成了極權主義。
左與右的差別消失了,両頭的極端都聚成一個點:
極權主義,反民主反人權的極權主義。
極左與極右,最後都用種族/民族/國家的排外情緒,動員無知人民的支持。
両百多年的歷史,見證了這慘烈的事實。
迄今極權主義,仍肆虐於世界各地,為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苦難。
2、
很多政治運動在萌芽初期,都來自人的理想。
理想是好的。人必須有理想。有理想才能提升單純的物質生活,使人的生命盎然有趣。
尤其進入公共領域,社會的、政治的、環境的不同理想。有這些公共理想,世界才會變得美好。
但理想是両面刄。只顧達成某一個理想,不適時修正,不回到人的初衷,是危險的。
因為理想會把人催眠,使人盲目。
民族主義的理想丶上帝使命的理想、愛國的理想丶信仰的理想、和諧世界的理想、⋯,這些是右派的理想。
沒有階級壓迫的理想、共產的理想、四海一家、世界大同的理想、⋯,則是左派的理想。
當理想變成教條,變成唯一的使命感,不容挑戰、不容質疑;尤其當理想昇華成純粹的、絕對的道德,不容反駁、不容修正,這時極權主義巨大的影子,就浮現在眼前。
人隨時會被吞噬。
3、
我要強調的是:一味堅持理想 不容修正,會很可怕。歷史重複上演的悲劇太慘烈了。
19-20世紀之交,布爾什維克的領導階層,盡是人格崇高、智力一流的人材。
但他們堅持理想的結果是,血流成河。
他們的理想是什麼?是在人間構築一個沒有階級壓迫的社會,構築一座耶穌基督心中的天堂。
這是人類社會最偉大的理想。但歷史的發展也最弔詭。
唯有開放討論、接受修正,是避免走上悲劇之路。
4、
對五四時期含意深遠的那句話,我的註腳是:問題在於左或右,但不能退化成上與下。
極左與極右,只是一缐之隔。它們都萎縮成上與下的極權主義。
/黃武雄 2020-5-8晨
【美副国安顾问:李文亮是“五四”精神的真正继承人】美国副国安顾问博明(Matt Pottinger)在中国“五四”运动101周年说,武汉新冠疫情的“吹哨人”之一李文亮医生以及其他具有公民意识的中国人才是真正继承了“五四”精神。他还告诫中国政府,压制自由会导致民意反扑。https://www.voachinese.com/a/5404775.html
中文流利的對華鷹派推動者,誰是白宮的頭號中國政策幕僚
姚意BBC中文記者
圖片版權GETTY IMAGES
美國白宮高官以中文演講,警告中國如果繼續控制言論自由、忽視人民群眾的真實呼聲,可能引發執政危機。在中美近日就新冠病毒源頭激烈辯論之際,這一演說可能刺激北京作出強硬反應。
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hew Pottinger,又譯為馬修·波廷格)在「五四運動」101週年當日發表以古喻今的演講,回顧「五四」歷史、展望美中關係未來。這是首次有美國的政策制定者,以流利中文在白宮向中文讀者發表演講。
他在演講中問道,「五四」的最終遺產將是什麼。「這個問題,只有中國人民才能回答啊。 五四運動屬於他們。『五四』的民主願望還會等到下一世紀嗎?『五四』的核心思想會不會每次都被官方的審查而抹掉? 今天仍然堅信這一主張的人會被稱為『不愛國』、『親美』有『顛覆性』嗎?我們知道共產黨會盡量這樣做的。」
博明在演講中呼籲"少一些民族主義,多一些平民主義"。他稱,推動英國脫歐、特朗普勝選背後的核心力量,和五四運動的如出一轍,即是平民主義(populism)。博明稱,將populism翻譯為平民主義,而非更常見的翻譯「民粹主義」,是要強調這股力量推動以民為重的政府。他還說,追求民主來自中國傳統思想,而台灣就是華人社會民主實踐的鮮活證據。
博明被認為是白宮中少有的中國專家,推動了特朗普政府多項對華鷹派政策。他的這番演講可能刺激北京,激化美國與中國近來圍繞新冠病毒源頭的輿論戰。
4日,在弗吉尼亞大學主辦、討論美中關係的線上活動中,博明發表了長約20分鐘的預先錄製講話,隨後參加了直播的問答環節。博明透露,他以英文寫作演講稿,再與幾個朋友合作,將文稿翻譯為中文。他說,之所以選擇以中文演講,是因為中國如今缺乏多元的聲音,他希望與「在中國的朋友展開對話」。
這不是博明第一次公開「曬中文」。2018年出席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的國慶招待會時,博明以中文引用孔子名言"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點明瞭美中之間的競爭關係。自從那場演講之後,博明未再出席中國大使館的活動。
前駐華記者,如何成為特朗普的頭號中國幕僚
現年46歲的博明,大學時期在馬薩諸塞州大學學習中文與中國研究,1998年至2005年擔任路透社與《華爾街日報》駐華記者。他之後參軍,成為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情報人員。2010年退役後,博明曾涉足商界,曾在紐約一家對沖基金工作,還創辦過一家調查中國企業的商業調查公司。他在2017年加入國安會主管亞洲政策,是如今白宮高層官員中僅有的「中國通」。
近來數月,美國政府推出了多項針對中國的政策,包括疫情初期的中國停飛令、以「武漢病毒」稱呼covid-19、停止資助世界衛生組織,乃至中止美國和平隊的中國項目、下令中國官媒駐美機構裁減中籍員工等等,博明被認為是上述鷹派政策的重要背後推手。
一名前駐華記者,是如何逐步成為特朗普看重的對華問題幕僚的?
博明職業發展中最不尋常的轉折,發生在2005年。當時32歲的他辭去駐華記者一職,成為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一員。這是一個艱難的職場跳躍,博明的年齡偏高、體重超重,而入伍需要通過嚴苛的體能考試。根據《紐約時報》報道,博明當年與駐北京大使館的一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相約在長城上跑步,有一回還虛脫進了急診室。
博明在2005年投稿給老東家《華爾街日報》的一篇觀點文章中寫道,當被問道為何棄筆從戎時,自己通常給出簡短的答案:「感覺是時候停止報道、更直接地參與新聞事件了」,但醞釀的過程顯然更為複雜。
遭遇「中國政府打手」
博明寫道,他在中國工作時屢屢遭到騷擾,包括採訪信源時被政府情報人員錄像、被警察追趕時被迫把採訪筆記丟到馬桶裏沖走、在北京的一家星巴克咖啡店被"政府打手"毆打。
如今,外界多將博明對中國的鷹派看法,歸咎於他擔任駐華記者時遭遇的種種不快。
「在中國生活會讓你看見,非民主國家能夠如何對待他們的國民,」博明當時寫道。
美國當年打擊恐怖主義如火如荼的氛圍,也感染了生活在海外的博明。在偶然看到一名美國公民被伊拉克恐怖分子斬首的視頻後,他漸漸下定了參軍的決心。
「我們經常談論我們的政策怎麼讓中東的年輕人極端化,變成我們的敵人,卻鮮少談論他們的作為如何使我們極端化。」博明2005年寫下的這段話,用來形容如今華盛頓鷹派人物對中國的看法,也相當恰當。他們認為,美國對華政策的轉變是中國近年來加強威權主義統治的結果,美國並非美中關係之中主動挑釁的一方。圖片版權GETTY IMAGES
受軍旅生活影響,服從上級命令
博明在從軍生活中結識了許多行事鷹派的軍官,進一步塑造了他對國際局勢的認知。作為海軍陸戰隊的情報人員,博明派駐過日本沖繩、阿富汗和伊拉克,曾之後擔任特朗普首位國家安全顧問的弗林(Michael Flynn)成為朋友,還深得前中情局局長戴維·彼得雷烏斯(David H. Petraeus)的賞識。
特朗普勝選後,博明隨弗林加入特朗普的過渡團隊,在2017年正式加入國安會,成為白宮中擁有中國實地經驗的少數高層官員之一。
2017年加入國安會後,博明在參與起草的國家安全戰略文件中,將中國明確為美國的戰略競爭對手,並稱其為「修正主義國家」。根據美國媒體報道,在與朋友的私下交流中,博明曾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將中國帶往更加危險的極權主義社會。
如果說,在中國擔任記者的經歷讓博明對北京政府喪失信任,那在從軍生活就教會了他服從命令、聽命上級。
曾是獨來獨往的記者,要投身到層級紀律嚴明的軍隊中,2005年的博明卻似乎沒有一絲不安。「這對我來說很吸引,因為這意味著我會成為比我更宏大的事物的一部分,」他在當年的文章中寫道。
《華盛頓郵報》近日一篇起底博明的報道指,他十分尊重上級,行事低調,小心謹慎不搶走上司的光彩。特朗普治下的白宮在三年多內,換了四任國家安全顧問,其中有的與特朗普公開決裂。
然而,博明卻在白宮比他多名個性張揚的上司都待得長,還一路步步高升,成為現任國安顧問奧布萊恩(Robert O'Brien)的副手。而在博明的白宮辦公室裏豎著一面白板,上面以軍事用語標記著「戰線」、「戰略目標」等,詳細記錄著中國雄心勃勃的海外影響力部署。
順應上意的個性讓他在變幻莫測的白宮中,以不變應萬變。但同時,也有批評者認為他過於服從上司的意願,未能充分發揮他對中國的理解、制訂剛柔並重的對華政策。
曾報道SARS、家人為病毒學專家
憑借報道SARS累積的經驗和人脈,博明很早就察覺到新冠病毒疫情事關重大。
根據《紐約時報》報道,博明在1月初就對疫情十分警惕,曾與採訪SARS時結識的香港流行病學家通話。
在SARS期間,當時身為駐華記者的博明,是第一個致電中國外科醫生蔣彥永的外媒記者。蔣彥永當年揭露了中國SARS疫情真實情況,引發全球輿論關注。
無獨有偶的是,博明的妻子Yen Pottinger是一位經驗豐富的病毒學專家,曾供職美國疾控中心;他的哥哥保羅·波廷格(Paul Pottinger)也是華盛頓大學的一位病毒學專家,還參與治療了美國的首批新冠患者。
博明很早就意識到新冠病毒的危險性,他認為北京對疫情處理不當、欺瞞真實感染規模。1月11日,中國公開首宗新冠死亡案例,包括博明在內的一個白宮幕僚小圈子就開始每日開會研討疫情。
肺炎疫情:特朗普強調「中國病毒」
不過,博明的防疫建言並沒有馬上被採納。
1月中下旬,當美國還未發現首例新冠確診病例、總統特朗普讚美北京的防疫應對時,白宮內對華鷹派與鴿派的纏斗正在悄然上演。一邊是納瓦羅、博明等對華鷹派,另一邊是主張維護中美經貿合作的經濟幕僚姆努欽等,他們的角力延宕了美國對疫情的應對。
總統特朗普最終在1月31日採納了博明的建議,下達中國入境禁令,這也成為特朗普其後反覆自誇的決策。
在SARS疫情退散後一年,博明曾經報道北京與安徽再發多宗非典型肺炎,源頭可能是實驗室洩露了用於研究的SARS病毒。這一經歷顯然影響了他對當下新冠病毒疫情的分析。圖片版權AFPImage caption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把武漢病毒研究所推到了世界的聚光燈下。
他在1月就懷疑,病毒可能來自武漢病毒研究所,並要求美國情報機關搜集證據。情報機關日前宣佈新冠病毒並非人造,但並未排除實驗室洩露的可能性。
《華盛頓郵報》引述接近博明的人說,他認為實驗室洩露病毒一說有諸多間接證據支持。
他的觀點顯然也影響了總統特朗普與國務卿蓬佩奧,兩人近日頻頻表態,稱有「大量證據」說明病毒源頭是武漢病毒研究所,但並未公開任何證據。中國官方媒體則回擊,美國政客正在散播虛假信息的「政治病毒」。
病毒源頭依然撲簌迷離,但幾無懸念的是,經過新冠疫情一役,博明在白宮的地位將得到進一步鞏固,至少在特朗普任內,持續塑造美國的對華政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