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1日 星期日

這兒還算 大都會博物館的屋頂;台北: 自行車失竊記,禁書出版: 廖志峰──和金鐘,廖爲民。羅斌*--

 

大都會博物館的屋頂,一直是我們很愛的展區,不但可以看到為此空間特別委託創作的藝術作品,以曼哈頓天際線為背景的夢幻風光更是一絕!由於入口電梯並不容易尋找,很多參觀者常常錯過,非常可惜。也因為如此,這個天台如同內行人的秘密基地。
然而這個空間即將要進入整修,10/19/2025是關閉前的最後一天,再下一次開放預計要到2030年了!
如果還沒有來逛過的朋友,千萬要把握機會。
關閉期間A Calder 作品擺那
作者

紐約不完全攻略手冊

Hanching Chung 這裡都是展出Site-specific 特別製作的作品,應該都沒有移到博物館內收藏


WWWW


這兒還算台北

廖志峰──和金鐘

最愛 1小時 
2024年5月9日金鐘先生和廖爲民兄來到允晨,確認了《毛主義遺產1949-1976年實錄》的出版,書終於在2025年的9月1日正式出版發行。其實當我看到這個關於文革的主題時,我心裏想:台灣的讀者到底還有多少人對這個影響中國社會迄今的政治運動或整肅會有興趣?不過,我還是決定出版,創辦開放雜誌的金鐘先生不就希望藉著媒體的傳佈讓政治社會透明或更清明,最終能回歸一個正常的社會?那個理想離現世越來越遠,但我還是希望藉由書的出版能有所記錄、耙梳、廓清,以期一個想像的理想未來。有興趣的朋友不要錯過了。特別獻給台灣的時代青年朋友。
關於開放雜誌以下引自維基百科
《開放雜誌》(英語:Open Magazine是一份香港政論雜誌,創刊於1987年1月,初名《解放月報》。社長哈公(許國)、總編輯金鐘(冉茂華)、顧問許行。1987年6月哈公病逝,雜誌由金鐘主持,1990年1月改名《開放雜誌》。1992年5月雜誌被地產商劉鑾雄收購;1993年年中劉鑾雄決定將雜誌停刊,金鐘重新注冊再辦《開放》。2014年12月宣布「暫停印刷出版」,轉而發展《開放網》。《開放雜誌》以報導評論中國大陸、台灣、香港的政治發展為重心,主張中國的新聞自由、政治民主化。撰稿人包括在海外的中國民運人士及學者。2000年來連獲香港外國記者會、香港記者協會與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的「人權新聞獎」。2005年,李敖為該雜誌100期題字。
該雜誌同時經營開放出版社(Open Books),曾出版不少政治、歷史類書籍,如《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趙紫陽軟禁中的談話》、《紅朝宰相》、《文革受難者》、《共產中國五十年》、《林昭之死》、《零八憲章》、《中國教父習近平》等。
---WWWWW




羅斌*

*
感謝民生西路派出所把愛車找回來,感恩! Many thanks to the Minsheng West police station for recovering my stolen bike!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