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稻草人」,
日本「稻草人之鄉」實。際上或是玩偶村。《綠野仙蹤》譯本或電影都容易找到,所以直播就不細談它們。
台灣比較熟悉的,或是王童導演的電影。它或許也容易看到。
我們要特別談/讀兩篇有文學價值和人情的文章。
葉聖陶〈稻草人〉 (1922)
三毛《稻草人手記》(1977)及其中的序言。
---
“Artistic butchery.”
“The death of cinema.”
“You should all be ashamed.”
Those are some of the printable comments from a frenzied online conversation among cinephiles that started last month when Ben Mankiewicz, the Turner Classic Movies host and “CBS News Sunday Morning” contributor, took an adulatory look at a coming Las Vegas attraction called “‘The Wizard of Oz’ at Sphere.” The orb-shaped arena, in partnership with Google, used various A.I. tools to create a new version of the beloved 1939 musical.
《綠野仙蹤》(英語: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常用The Wizard of Oz),或譯為《奧茲國歷險記》,是美國的一系列童話故事,由李曼·法蘭克·鮑姆等作家寫著,W·W·丹普西洛繪製插圖。
葉聖陶 1922年寫成的兒童文學作品 〈稻草人〉,相當精采,既有害蟲學、又有社會文化事件的省思。
葉聖陶(1894~1988),名紹鈞,字秉臣,江蘇蘇州人。光緒二十六年(1900)入私塾;三十三年(1907)入蘇州公立第一中學堂就讀,於民國元年(1912)畢業後任教員,並開始從事文學創作;曾先後在蘇州中區第三初等學校、上海尚公學校、吳縣縣立第五高等小學、中國公學、浙江第一師範學校、北京大學、福建協和大學、復旦大學、上海大學、立達學園任教。民國八年(1919)參加「新潮社」;十年(1921)參與發起「文學研究會」,與朱自清、俞平伯等創辦〔詩〕月刊。十二年(1923),任商務印書館編譯所編輯,創作〔稻草人〕,為我國第一本童話集。十七年(1928),完成長篇小說〔倪煥之〕的寫作,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唯一的一部長篇教育小說。十九年(1930)離開商務印書館,任開明書店編輯,主編〔中學生〕雜誌,並編輯中小學各科課本和青少年課外讀物;為使更多的貧困青年也能受到學校教育,又與夏丐尊發起創辦「開明函授學校」。九一八事變後,加入「中國作家抗日會」、「中國民權保障同盟」;抗日戰爭爆發,離滬入川。先後在復旦大學、中央戲劇學校、巴蜀學校、武漢大學任教,並曾任四川省教育科學館專員;後又主持開明書店編輯所成都辦事處事務,編輯中小學教材和刊物。抗戰勝利後,於三十五年(1946)二月回到上海,仍任開明書店編輯,主編〔開明少年〕、〔中學生〕、〔國文月刊〕等雜誌,並編寫中小學教材;另尚擔任「中華全國文藝界協會」總務部主任、「上海市小學教師聯合進修會」的指導員和「上海市中等學校教師研究會」顧問。三十八年(1949)至北平,任華北人民政府教科書編審委員會主任;參加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當選政協常委。其後,歷任諸項政府與文教團體重要職務。
葉氏重視基礎教育,認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而樹人的根基在基礎教育;唯有健全的基礎教育,才能造就健全的公民。葉氏信奉「愛的教育」,主張教師身教第一,提倡啟發引導;教學就是教學生學,而「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使學生經過訓練,達到能夠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歷練,從而獲得正確的知識和熟練的能力。葉氏尊重並愛護教師,多次呼籲「尊師重教」;另在教材建設方面亦有其貢獻。著作達千餘萬字,輯為〔葉聖陶集〕。
葉氏重視基礎教育,認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而樹人的根基在基礎教育;唯有健全的基礎教育,才能造就健全的公民。葉氏信奉「愛的教育」,主張教師身教第一,提倡啟發引導;教學就是教學生學,而「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使學生經過訓練,達到能夠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歷練,從而獲得正確的知識和熟練的能力。葉氏尊重並愛護教師,多次呼籲「尊師重教」;另在教材建設方面亦有其貢獻。著作達千餘萬字,輯為〔葉聖陶集〕。
資料來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