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肇東【創河塾】
2016年10月22日 ·
【創河塾X世代談】2016/10/19講座報導
攝影/方科雅 文字/邱惇
〈為在地原創力 尋找出海口!從哪吒到16.5億的世界級製作〉
第三次的創河塾在10月19 號舉辦,地點同樣選在大稻埕,但由世代談提供的場地從「民藝埕」移師到「合藝埕」。新場地的設備新穎,提供聽眾更好的閱聽享受,過去更是台南紡織場的起家地,現已成為大稻埕街區最古老的街屋之一,創河塾在此舉辦猶如處在歷史與創新的匯流處,能激起更多思考的火花。
★ 潑墨仙人副總蔡元隆 三太子電影夢的重要推手
本次創河塾的主題聚焦在「台灣電影走向國際」的命題下,首先開講的是潑墨仙人副總--蔡元隆先生,分享他過去幾年帶著「哪吒」電影,與好萊塢、中國電影合作的心得。
拍一部三太子電影的計畫,來自於潑墨仙人老闆徐進良導演的夢想。有著過去電視劇《風雲》的成功,讓他一直相信中國元素濃厚的武俠與特效結合是成功的模式,這樣的信念使他對於拍攝「哪吒」電影三部曲的夢想格外堅持。
★ 前進好萊塢震撼教育 浴火重生轉機出現
抱著巨大的三太子電影夢,潑墨仙人找來香港知名漫畫家為「哪吒」的概念形象定稿。帶著充滿東方色彩的圖稿前進好萊塢,原本信心滿滿的蔡元隆卻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敗。
與多位知名製片的見面,早在許久前便透過複雜的人脈網絡牽上線,好不容易能夠與對方交換意見,換得的卻是不到一分鐘就被打發走的殘酷現實。「你這個不會賣。」蔡元隆先生還原當時被拒絕的場景,「幾乎是被轟出門的。」
回國後,蔡元隆先生重新檢視過去「以東方人」的角度規畫電影的出發點,認真思考要作為一部以世界市場為目標的動畫電影,除了堅持東方故事外,還應該加入更多能接地氣的元素,讓哪吒電影能跨文化的被認同。
★ 好萊塢的成功之道 哪吒明年開機動工
蔡元隆先生回首與好萊塢交涉的經驗,他體認到作為全球商業電影工業最完整的體系,好萊塢在每個電影環節都有一套體制可供複製,這是在台灣發展電影多年來仍然缺乏的模式。
「哪吒的目標是全球市場,我們需要師法具有行銷全球能力的系統,才有機會突破。」蔡元隆先生這麼說。從更改劇情設定、時代背景,為了將 High Concept 的電影獲得跨國境的認可,「哪吒」更改片名為「蓮花王子」,從純動畫改成真人特效電影。一切的改變,都來自於將「哪吒」推向全世界的初衷。
「我們在香港成立電影項目公司,」蔡元隆學長總結他的心得,「哪吒」明年開機動工的規劃已經確定。「有來自美國的技術支援、中國的資金支撐,台灣的電影創意。」更重要的是,蔡元隆確立了三方合作的權利義務範圍,以維護原作品創作理念的完整性為前提,並能接收技術方、資金方的協力合作,締造三方都滿意的合作模式。
「我們的公司很小很小,」蔡元隆學長感性的總結。「但我們的夢可以做得很大很大。」
★ 電影深入研究 陳昌仁老師的電影觀
在京都造型藝術大學授課的陳昌仁老師緊接著蔡元隆先生的分享,從學術的觀點,提出他對電影產業的觀察。陳老師首先提出看電影的四種「看法」:「窗戶、鏡子、畫布、檯燈」。
如果電影帶給你新的視野,電影像是窗戶;如果電影帶給你反思,電影則是鏡子;如果電影給你啟發,電影是畫布;如果電影給你陪伴,電影是檯燈。劇性化的譬喻,讓每個人都有的觀影經驗得以透過歸納的方式,看出每個人喜歡看電影的不同原因。
★ 從台灣新電影看IP電影
陳昌仁老師也分享了他個人對侯孝賢導演的深刻研究,從侯導演最早期的賀歲片開始談起,講述經過台灣電影新浪潮的風起雲湧,到最近的作品《刺客聶隱娘》,這一系列看似與當今實務界最火熱的IP毫無干係,但經過陳老師的穿針引線,導出「侯孝賢導演本身即是一IP」的結論。
「雖然今天大家都在談IP,可是IP是過去長期的累積才有的成果。不是一蹴可幾的。」陳老師舉出《英雄聯盟》、《魔獸世界》的實例,這些當今最受歡迎的遊戲,即便改編成電影,也都是將二、三十年的成果轉化成電影的形式呈現。
★ High Concept 的電影操作模式
分享的後半段,陳老師呼應蔡元隆先生對電影「哪吒」High Concept 的設定。「High Concept其實就是不斷地在問『如果…』,如果長城不是抵禦匈奴、如果哪吒活在現代…」這是陳老師對High Concept的詮釋,真正的操作路徑,則是從「Look(抓住目光) – Hook(勾起興趣) - Book(採取行動)」的過程。
High Concept 可能是近幾年最流行的電影設定之一,也別於前述侯孝賢導演擅長的生活寫實,專注於情感描述的電影,High Concept的電影其實並不容易溝通,且需要高成本的行銷費用溝通議題,即便近幾年High Concept電影票房表現出色,卻有更多嘗試High Concept電影卻無法回收成本的實例。
★ 問與答關注熱情與藝術商業結合
問與答的時間,台下聽眾對兩位講者的分享分別提問。聽眾首先關注蔡元隆先生長期堅持三太子電影的動力來源為何。「從頭到尾都是熱情,」蔡元隆先生簡單的回覆。「因為我們相信這件事情是可以成功的,這不是臆測,是徐導演的夢想,我們認同,然後熱情推進我們向前。」不論是成本的投入或時間的消耗,許多難以計量的情緒與挫折,維繫著團隊繼續前進的,就是熱情。
針對如何調適商業與藝術的結合,陳老師首先點出兩者並不是相互牴觸的事實,他以李安的作品為例,兼具商業與藝術型的作品是有可能的。此外,陳老師還提出美國的藝術電影中介人制度,讓創作者可以專注創作,透過中介人的人際關係與市場反應,將好作品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順利進入市場。
對於藝術與商業的調節,蔡元隆先生從置入性行銷的觀點說明。「置入性行銷已經不是要不要的問題,而是要多少?」蔡元隆先生明白指出,置入性行銷對電影資金的挹注龐大,已經成為必選的選項之一,唯一的議題是「要如何包裝」。
創河塾至今已經舉辦三場,參與分享的講者領域多元,現場聽眾的反應熱烈。未來的創河塾講堂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前往參加,一同共襄盛舉。
AI 概覽
哪吒三世蓮花太子向量圖
「蓮花太子」通常指哪吒,他是中國神話、民間宗教和道教中的重要神。他被稱為“蓮花三太子”,從蓮花中重生,是一位守護神,常被描繪成手持火尖槍和風火輪等武器。他的名字源自於他犧牲自己的生命後,用蓮花和蓮花種子重生。
哪吒:他是一位強大而受人喜愛的人物,象徵勇敢、改變和保護他人。他的故事是古典小說《封神演義》的核心。
頭銜:他的頭銜包括“中壇元帥”(他的正式道教名字)和“蓮花三太子”。他也被稱為「哪吒太子」。
名字來源:哪吒原本是凡人,為了拯救家人和族人,哪吒犧牲後,師父用蓮花和蓮花籽為他打造了一個新的神身。
其他用途:「蓮花王子」一詞也可以指其他媒體中的人物,例如遊戲《神魔塔》中的角色,或《蓮花王子與迷失的鐵道少年》一書的標題。
"Lotus Prince" most commonly refers to Nezha, a prominent deity in Chinese mythology, folk religion, and Taoism. Known as the "Third Lotus Prince," he was reborn from a lotus flower and is a protector deity often depicted with weapons like the Fire-Tipped Spear and Wind-Fire Wheels. The name comes from his rebirth using lotus flowers and seeds after he sacrificed his own life.
- He is a powerful and popular figure who represents bravery, change, and protecting others. His story is central to the classic novel Fengshen Yanyi (Investiture of the Gods).
- His titles include "Marshal of the Central Altar" (his official Taoist name) and "Third Lotus Prince". He is also referred to as "Prince Nezha".
- Nezha's original body was a mortal one, and after he died to save his family and people, his master used lotus flowers and seeds to construct a new, divine body for him.
- The term "Lotus Prince" can also refer to characters in other media, such as a character in the game Tower of Saviors or the title of a book, The Lotus Prince and the Lost Railway Boy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