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1日 星期四

2023.5 陶傑呼籲實踐明報創辦人的歷史諾言;停刊不出。 明報創辦人查良鏞Louis Cha逝世1924~2018 從反共變擁中;查博士:賀金庸(JinYong)拿劍橋博士

陶傑 2023.5.11

明報因中國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局長」麥美娟打壓,結束了四十年的尊子漫畫。尊子是明報前社長查良鏞聘請的美術編輯,代替因骨癌早逝的王司馬。查良鏞無論行政用人還是副刊選作者,眼光超卓,衛斯理科幻、古龍武俠、蔡瀾、亦舒、林燕妮、張小嫻,全部名成於查先生的品題,可謂英治時代文化界的劍橋大學加少林寺。尊子漫畫一向尖銳,查良鏞一貫欣賞。沒有主持金庸,也沒有尊子。
今日的明報雖然與查良鏞無關,1983年5月20日,明報報慶之日,查先生發表社論:「我們有一個斬釘截鐵的志願,決不會對不起明報的老讀者。如果環境變遷、條件變動,明報不可能再維持自由客觀的風格,我們立即關門收檔。」
查良鏞當日指出:「我們不信局勢會變得很糟糕。中共目前務實的路線,對中國國家人民有利,長期來說對香港也有利。但世事往往有出於意料之外的不幸變故。萬一中共的左派復辟,香港人失卻自由與法治,明報怎樣?明報當然停刊不出,我們辦報的人,走得掉的就溜之大吉,走不掉就沉默偷生,活一天算一天。」
查良鏞當年對鄧小平過譽了,對大陸前景也過份一廂情願,畢竟小說筆下有無數人物性格,無論善良樸實還是奸詐邪惡,查先生對這個國家的本質、民國大公報一九四九年後的蛻變,知之甚深。「萬一左派復辟」,果然,現在就復辟給你看。查良鏞警覺中留有一手。
今日明報的持有人是大馬木材老闆張曉卿(當年政治最天真的,就是紛紛五十年代選擇歸國的「南洋華僑」),他接手時說過會繼承明報的一貫宗旨精神。即使在商言商,當這張報紙對中國收回香港過程中階段性的統戰利用價值已經完結,在恐懼之中辦下去,23條「立法」在即,絕無任何利潤的前景。
一為止虧蝕,二保障員工記者的生命安全,三向查良鏞在天之靈交代,現在請張老闆家族斬釘截鐵,實踐明報創辦人的歷史諾言。


*****



金庸過世。
The passing this week of Louis Cha, better known by his pen name Jin Yong, brought a reminder of how important his books were for Chinese billionaire Jack Ma.

//我在結束整個金庸評論系列的部分,介紹了我挑選的「四大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笑傲江湖》和《鹿鼎記》,從這四大小說,可以看到金庸政治觀的發展。我認為這個發展,是從單純到複雜,同時也是從樂觀走向悲觀。
《射鵰英雄傳》是以漢人的宋朝為中心,是個外族入侵、朝廷積弱的局面,英雄俠士的責任就是拚死保衞國土百姓,雖然最後犧牲也是值得的。
在《天龍八部》,漢族王朝已不再是中心,天下四分五裂,多民族的局面,忠奸正邪已變得隨身份觀點而異,蓋世英雄如喬峰,也逃避不過這個命運,最後天地之大,無容身處。世間災難無了期,只能在佛法的慈悲裏尋求個人的解脫。
《笑傲江湖》沒有朝代歷史背景,主題是政治鬥爭,再沒有救世的英雄;武林泰斗,不是野心家就是偽君子,真正的性情中人,最後只有拋棄社會一途。//
吳靄儀論金庸。
//見盡歷史變遷,查先生對身後褒貶應看得很淡了,然而他在世之日,令我最迷惑的卻是為何他那麼在意世俗的認可?無論是否列為「文學」,金庸小說已是並世無雙;無論有沒有名學府頒以名譽學位虛銜,他的博學多才已有目共睹;無論有沒有權貴引為知己委以重任,查良鏞的地位已不能從歷史抹去。一切歸於沉寂,我想念的不是笑傲江湖的英雄豪傑,而是那名看守藏經閣等候點破執迷,超度冤孽的無名老僧。//



父親被管、關、殺 金庸為何從反共變擁中?

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
......沒有人知道那次的見面,鄧小平還對金庸說了些什麼。當時鄧小平還沒有南巡(1992年),大陸還沒有開始改革開放。但金庸回到香港,《明報》的言論風向開始逐漸轉變。(延伸閱讀:如何理解鄧小平?
不久,海寧縣法院撤銷31年前的判決,宣布查樞卿無罪,承認此案是「錯案冤案」。
3年之後,金庸再度前往北京,還帶上一本《明報》社評選編而成的《香港的前途》送給中共總書記胡耀邦。再一年,金庸被任命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並且擔任「政治體制」小組負責人。
至此,金庸可說已完全擁中。

為六四天安門事件流淚,不改對鄧小平的擁戴

他負責起草的香港政改方案,88年在香港引起軒然大波,部份民眾跑到明報門前燒報紙示威,逼得金庸發表「平心靜氣談政制」為自己辨護,但還是得不到港民的諒解。
也許是有感於自己「為國為民」之心不被理解,金庸隔年(1989年)年初辭去基本法委員職務。
沒有多久,大陸便爆發了「六四事件」。在接受香港電視台採訪時,金庸為此流下眼淚,「我從未想過,這個政權會向人民開槍。」
但是六四事件才過了3年,金庸又回老家了,祭祖訪友之餘,又到北京見了當時的總書記江澤民。不知是巧合還是有意,同一時間,《明報》經常針砭中共的專欄「哈公專欄」停刊,被輿論認為金庸再度向中共靠攏了。(延伸閱讀:六四事件‧新聞幕後/「你們要好好愛惜台灣這塊地方」

鄧小平因為對六四事件的處理,被國際間痛批甚至制裁,但金庸從不掩飾他對鄧小平的擁戴,他曾公開說,「總的來說,我支持鄧小平的改革開放。」
2004年,他接受日本媒體採訪時,也不顧香港民眾的觀感,向日本媒體表示,「一國兩制是鄧小平先生偉大的構思」、「中國如果沒有鄧小平,全體中國人都會不幸得多」、「鄧小平先生肯定是中國歷史上、世界歷史上一位偉大的人物,在我心目中,他是一位極可尊敬的大英雄、政治家,是中國歷史上罕有的偉人。」
有人說,金庸當年為六四流淚,是為了他的《明報》1991年股票掛牌上市著想,為了挽回民心和資本市場,因此決定暫時和北京切割。
也有人說,他畢竟是個文人,對中共親近或疏離,完全出自文人的浪漫和失望。
金庸帶著三億華人讀者對他小說的喜愛走了,他的政治立場到底是為什麼變了又變,也將隨著他入土。但後世會怎麼對他蓋棺論定,還會是話題。(責任編輯:曹凱婷)


****查博士


他八十歲?還要拿劍橋大學的博士,而且不要讓人看輕,選擇的論文是莎士比亞研究......據說買了近百本書,準備奮發有為。也許導師給他勸告,選這題目,博士學位可能要"好久,好久......"。最後,查先生識實務,選個歷史題材,取得貨真博士,不只是名譽博士。


賴鼎銘和 BBC 中文網(繁體) 都分享了 1 條連結


BBC.COM
筆名金庸的武俠小說泰斗兼香港《明報》創辦人金庸離世,享年94歲。





明報 文學分享了 1 條連結



NEWS.MINGPAO.COM

【金庸逝世】明報創辦人查良鏞逝世 享年94歲 (19:28) - 20181030 - 港聞



本刊創辦人、著名作家查良鏞(筆名金庸)逝世,享年94歲。
 
查良鏞1924年生於浙江省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1950年起以筆名「金庸」在《新晚報》發表首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其後陸續創作15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至1972年完成《鹿鼎記》後封筆。
查先生1959年創立《明報》,並於1966年創立《明報月刊》。
其作品對香港過去數十年的流行文化發展有巨大貢獻。於2000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大紫荊勳章,表揚其在文學與新聞工作方面的卓越成就。
2018年10月30日下午,查先生於香港與世長辭。

***




金庸在杭州的談話
◆ 董橋



上海的朋友寄來《新聞記者》雜誌二〇二期裏的三頁文章,題目是《兩種社會中的新聞工作——在新聞業機制改革與管理研討會上的發言》。編者按語說,十月二十六日,杭州召開了這個研討會,新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金庸先生作了一次談話,闡述他對新聞傳媒成為政黨喉舌與工具的理解,痛斥西方所鼓吹的新聞自由的論調。這篇談話經他們整理發表。

金庸談話的核心思想非常鮮明。他說:

……解放軍負責保衛國家人民,我們新聞工作者的首要任務,同解放軍一樣,也是聽黨與政府的指揮。團結全國人民,負責保衛國家人民。我們要跟隨黨的政策,不是甘心做黨地工具,受它利用,喪失做一個誠實的新聞工作者地良心和立場,而是盡一個愛國公民的職責,保衛國家,不受外國的顛覆和侵略。

金庸這樣堅決的立論,似乎建基在談話中的三項觀察:第一、傳媒是保國衛民的重要工具,筆桿子既可以出政權,也可以毀政權;第二、目前中國政權十分穩固,應予支持,他今年在俄國聖彼德堡和愛沙尼亞所見的人民生活,遠遠不及杭州人;第三、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傳媒言行不一,最終也是為他們的階級利益服務。

最能說明他的第一項觀察的是「任何國家的反政府力量發動革命或政變,必定先佔領電台、電視台、報社」。第二項觀察的理據是說,蘇聯解體與東歐社會主義政權演變後,美國、西歐與日本的極右分子已將中國當做眼中釘,想阻止中國強大,希望中國衰弱混亂。第三項觀察是承接第二項觀察的判斷舉例驗證:美國國務院和中情局都說誤炸中國駐南國大使館是根據錯誤的地圖,但美國中央地圖局隨即發表聲明,說地圖局刊行的正式地圖年年修改,精密之極,毫無錯誤,國務院和中情局的說法純屬捏造,不符事實。但美國大部分傳媒並不報導這則消息。

寫小說奠定文學地位的金庸,正是著名報人查良鏞先生。他從事新聞工作四十七年,閱歷豐富,隨便說說傳媒問題,肯定影響深遠。查先生這篇談話雖然是在杭州發表,我在香港拜讀,竟有天涯咫尺之感:他對西方和香港的傳媒運作自有精闢的看法;他要新聞工作者向解放軍看齊,那倒是香港傳媒人要從頭學習的課題了。查先生的言論前進得很。(1999年12月28日)







In spite of official sales estimated at 300m copies, plus multiple spin-off films, television serials and games, the 14 martial-arts epics written by Jin Yong have remained unknown to most Western readers



Jin Yong offers fantasy, fighting, philosophy and subtle reflections on China
ECONOMIST.CO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in_Yong


可能大家都忘了,在孫運璿當行政院長的時代,金庸曾經以海外學者身分到台北參加過國建會。
針對當時台灣社會隱藏的國家認同、省籍矛盾。他提出一個主張:取銷中華民國身分證上的”籍貫”欄。
1972年,48歲。《鹿鼎記》連載完畢,宣佈就此封筆不寫武俠小說。
1973年,49歲。以《明報》記者身份赴台灣訪問十天,會見嚴家淦、蔣經國等。之後於《明報》連載《在台所見所聞所思》。
1979年,55歲。參加台北舉行之「國建會」,與丁中江共同為小組討論會之主席。正式授權台灣遠景出版社出版《金庸作品集》。





*****2010.9.12
昨天看到一小朋友拿金庸的武俠小說
這一代的人應比我們進步
我第一次讀香港版本的金庸是1979年在竹北Philips
27歲

金庸受電視訪問說劍橋的老師體諒他每周要花近千元台幣車資去導師家
改成老師去學生家

博士論文不是當初立志搞的莎士比亞 這或許是限制條件
-----

86歲金庸好學 拿劍橋博士
武俠小說大師金庸日前以八十六歲高齡獲得英國劍橋大學哲學博士。(資料照)

〔記者趙靜瑜/綜合報導 〕武俠小說名家金庸(查良鏞)日前以八十六歲高齡獲得英國劍橋大學哲學博士。事實上,金庸八十歲時,英譯版的《鹿鼎記》出版時,劍橋大學已經頒給他榮譽文學博士學位,金庸則出人意料的向劍橋校長提出︰「讀一個真正博士學位的請求」。
選擇念劍橋 傳與詩人表哥徐志摩有關
曾有媒體訪問金庸時問,選擇念劍橋是不是跟他的表哥、著名的詩人徐志摩有關?金庸說:「小的時候,受他的影響是有的,表哥在劍橋大學念書,爸爸說大了以後,你也去念。」
與金庸是長年老友,遠流出版社董事長王榮文說,金庸一生都在讀書,從歷史找尋題材與想法。這個博士論文的完成,對金庸來說是一個極為重要的事件,他也正在邀請金庸訪台,不過因為時間上尚未決定,目前不便透露。
金庸的老師、劍橋漢學名譽教授麥大維(David McMullen)向香港明報表示,金庸的博士論文研究唐代盛世時期,東宮太子繼承皇位制度。
由開國的唐高祖說到唐玄宗,生動刻劃了古代太子的禮節、職責、繼位儀式及東宮的影響力,更透過整合正史、野史,分析太子繼位牽涉的宮廷政治及權力鬥爭。
論文研究初唐盛世 太子繼承皇位制度
金庸的博士論文提及唐代由盛轉衰的關鍵——安史之亂。安祿山叛變時,唐玄宗李隆基派了兒子榮王平亂,後來榮王戰死,正史沒提死因,金庸覺得正史有問題,分析是太子把弟弟榮王殺掉。
金 庸直指古中國為何缺少民主︰「從唐太宗開始,到宋元明清,都是哪個人兵權在手,就是哪個人做皇帝。」他的論點是︰「中國皇帝的皇位應該傳給嫡長子的,實際 上卻是哪個有兵權、哪個會打仗,就傳給哪個。中國是不講憲法、講兵權。外國也講兵權,但是外國表面上做得漂亮一點。 」
麥大維表示,金庸和其他博士生一樣,撰寫論文的過程中會拿著草稿跟他多次討論修訂。
「金庸很喜歡跟劍橋的學生接觸。」麥大維記得,一次聖約翰學院的學生為金庸辦了個派對,有些華裔學生特地扮成郭靖、黃蓉、楊過、小龍女,向武俠小說大師致敬。
同樣也是武俠小說家郭箏說,金庸之前的武俠小說比較流俗,沒有當代小說的結構,金庸將人物角色、場景描述都提升到一個現代小說的討論位置,這也讓武俠小說有了空前的地位。
郭箏說,金庸小說誕生在沒有電視娛樂的時代,透過他描述的瑰麗武俠世界,影響了那麼多的華語讀者,他的歷史地位無庸置疑。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