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日 星期日

兩位Kiki:Kiki de Montparnasse《琪琪的回憶錄》1929. Alice Prin (Kiki). 樹木 希林 (Kiki Kirin), 是枝裕和(Hirokazu Koreeda 1962~);樹木希林(きききりん Kiki Kirin,1943-2018) 幹得漂亮!(王璞) 祈家威:憤怒道 (楊索);

失落的歷史蹤跡·追踪

Kiki de Montparnasse,原名 Alice Ernestine Prin,1901 年,是 1920 年代巴黎的真正偶像。她被簡稱為“Kiki”,是一位繆斯、模特兒和表演者,成為波西米亞蒙帕納斯街區的代名詞,這是一個充滿活力的藝術和文化中心。琪琪出身貧困,十幾歲時來到巴黎,很快就融入了這座城市的前衛藝術圈,她迷人的個性和獨特的美麗吸引了藝術家和知識分子的欽佩。

作為繆斯女神,琪琪啟發了 20 世紀初一些最具標誌性的藝術。她以曼·雷等著名藝術家擺姿勢而聞名,曼·雷為她拍攝的引人注目的黑白照片至今仍是那個時代的象徵。尤其是曼雷(Man Ray)拍攝的超現實主義照片《安格爾小提琴》(Le Violon d'Ingres),描繪了琪琪背部有f 形小提琴孔的場景,是超現實主義藝術中最知名的圖像之一。除了曼·雷之外,她還啟發了莫伊茲·基斯林、讓·谷克托和藤田嗣治等畫家,他們都在他們的作品中使她永垂不朽。

但琪琪不僅僅是繆斯女神。她本身就是一位充滿活力的藝術家,創作的繪畫和繪畫捕捉了她活潑的精神。她的歌舞表演充滿魅力和幽默,吸引了大批觀眾,她很快就贏得了“蒙帕納斯女王”的美譽。身為白手起家的女性,琪琪代表了這個時代的解放精神和創造力,體現了咆哮的二十年代所定義的自由和不墨守成規。

1929年,她出版了回憶錄《琪琪的回憶錄》,坦誠地記述了她在巴黎的生活,儘管該書在美國被禁,但卻成為巴黎波西米亞風情的珍貴記錄。作為繆斯和創作者,Kiki 對藝術的影響力不斷激發靈感,捕捉到一個不羈的藝術表達世界。


Lost Trails of History 

Kiki de Montparnasse, born Alice Ernestine Prin in 1901, was a true icon of 1920s Paris. Known simply as "Kiki," she was a muse, model, and performer who became synonymous with the bohemian Montparnasse neighborhood, a vibrant center of art and culture. Raised in poverty, Kiki arrived in Paris as a teenager, quickly immersing herself in the city’s avant-garde art circles, where her magnetic personality and unique beauty drew the admiration of artists and intellectuals alike.
As a muse, Kiki inspired some of the most iconic art of the early 20th century. She famously posed for celebrated artists like Man Ray, whose striking black-and-white photographs of her remain emblematic of that era. In particular, "Le Violon d’Ingres," Man Ray's surrealist photograph depicting Kiki's back with f-shaped violin holes, is one of the most recognizable images of surrealist art. Beyond Man Ray, she also inspired painters like Moïse Kisling, Jean Cocteau, and Foujita, all of whom immortalized her in their work.
But Kiki was far more than just a muse. She was a vibrant artist in her own right, creating paintings and drawings that captured her lively spirit. Her cabaret performances, filled with charisma and humor, drew crowds, and she quickly gained fame as the "Queen of Montparnasse." A self-made woman, Kiki represented the era’s spirit of liberation and creativity, embodying the freedom and nonconformity that defined the Roaring Twenties.
In 1929, she published her memoirs, "Kiki's Memoirs," a candid account of her life in Paris, which, though banned in the United States, became a cherished document of Paris’s bohemian scene. Kiki's influence on art, as both muse and creator, continues to inspire, capturing a world of uninhibited artistic expression.

Alice Prin
"Kiki" and Tsuguharu Foujita, Paris, 1926, by Iwata Nakayama
Born2 October 1901
Died29 April 1953 (aged 51)
Occupation(s)Model, painter
Alice Prin (Kiki), c. 1920, painted by Gustaw Gwozdecki (1880–1935)
Le Violon d'Ingres, a photo by Man Ray, shows Kiki from the back, nude to below her waist, with two f-holes painted on to make her body resemble a violin.[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lice_Prin





















































































Kirin Kiki
Actress
Born: January 15, 1943 (age 72), Tokyo City

Parents: Jyosui Nakatani

Spouse: Yuya Uchida (m. 1973), Shin Kishida (m. 1964–1968)


Kirin Kiki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Kirin_Kiki


Kirin Kiki (樹木 希林 , Kiki Kirin) (born 15 January 1943) is a Japanese actress known for her work in cinema and television. Kiki was born in the Kanda area of ...


NHK WORLD 新增了 2 張新相片


6月26日 20:00 ·


We're featuring one of Japan's foremost actors, Kiki Kirin. She started her career 53 years ago. Now she's 72, and we're experiencing a kind of 'Kiki Kirin boom' amid a string of film releases.
The Creative Woman
Kiki Kirin
June 27 Sat. 8:10 / 14:10 / 19:10 (JST)⋯⋯ 更多



是枝裕和(Hirokazu Koreeda 1962~);樹木希林(きききりん Kiki Kirin,1943-2018) 幹得漂亮!(王璞)


王璞

幹得漂亮!

       日本劇作家、導演是枝裕和的作品近年來叫好又叫座,不僅在日本異軍突起,還連拿好了好幾個國際電影獎。我非常喜歡他的作品,從《步履不停》、《小偷家族》、《如父如子》到《比海更深》,我幾乎讀了他每一部原作劇本。尤其《如父如子》,很少看電影的我,不止一次看了那部電影,每次都為那對錯置父子的不解之緣唏噓。
       是枝裕和堪稱日常生活的書寫大師,他筆下鏡頭下的人物之動人心弦,不是因為他們的英雄或愛情傳奇,而是因為他們的日常生活傳奇,唯其日常,才能深入尋常里巷人家,打動尋常百姓的平常心。而他電影的「御用」女演員樹木希林,就是這樣一位日常的國民奶奶。以其既日本又普世的阿婆形象,驚艷了全世界觀眾。
    《還是得生活在日常生活裏啊》乃是枝裕和對樹木希林的訪問記。書名是樹木希林的一句話。我讀了之後,又去找了另一本樹木希林訪問記《如此珍貴的我》和樹木希林回憶錄《一切隨緣》來讀。雖然我并不認同她的某些人生理念,但很認同她的基本生活態度:一切隨緣。這讓顏值和智能并非得天獲厚的她,活出了十分精彩的一生,既在世俗意義上,也在普世價值上。
      樹木希林七十五歲去世時,應當算是國際巨星了。但她直到六十二歲遇上是枝裕和之前,雖已小有名氣,卻只是個二三線演員,她很滿足這一地位。人家問她最喜歡拍甚麼片,她以她一向的實話實說風格回答:「最喜歡拍廣告。」因為「拍廣告既來錢快又不費力。」
      可她其實是個非常講究職業道德的演員。尤其看重人品,在訪談中不止一次強調「演藝界講的不是才能,而是人品」。當人們盛贊她的演技時,她卻道:「這是因為我人品好。」
      人品好,特講究職業道德,演主角也好,演配角也好,她都會提早到場,醞釀情緒,進入角色。別的演員按劇本和導演要求表演到位就行了,她還要更進一步,認真琢磨角色的心理深度,在細節上下功夫,往往有驚人之筆,讓導演都不得不為之嘆服。
      遇見是枝裕和時,她已經被查出乳線癌,但她完全不把這事放在心上,該幹嘛幹嘛。這才能夠在之後的十二年中完成她一生最重要的多部作品。直到癌症已經擴散到全身,她還主演了《小偷家族》和《有熊谷守一在的日子》。
       這看上去似乎是個勵志故事,但於樹木希林而言,卻是她「一切隨緣」之人生哲學的日常表述。以她的話說是「象水一樣,進入三角形就變成三角形,進入四方形就變成四方形」,講究的是「以純淨的狀態進去試試看。」
       及至年事已高,她更將這一心態修煉到爐火純清,說是「上了年紀之後往往會疾病纏身,這看起來很煩人,但我覺得這是上天對我們的恩賜,讓我們因此而感到踏實——終於可以看到人生終點了。」
       讀到這裏,我十分驚異:這跟英國女作家薇塔·韋斯特小說中那位老太太的說法,簡直不謀而合呀!那老太太年過八十,不是悲嘆自己生命將終,反而可憐年輕人「需要多賣力才能安然活到老」,慶幸自己終於可以一心一意地享受生命了。
       跟這位老太太一樣,樹木希林也是在剩下的每一天都力求活得合乎自己心意,作自己想作的事,過自己想過的日子。
       身為一名敬業樂業的演員,她想作的事就是演自己想演的角色;想過的日子就是和正常人相處,普普通通地生活。因為欲望這種東西是無窮無盡的,沒必要為了那些身外之物活得那麼辛苦。所以就算既老且病,她還是盡量自己照顧自己,自己打掃房間,自己開車甚或乘公交車去工作地點。
      對死亡,她也看得很開,「還是說死就死比較好,」她對記者說,「我的父母親都是七十五六歲時,臥床一周左右就去世了。對於兒女來說,這是求之不得的。當時我們都覺得他們『幹得漂亮!』我也想臨終時能被女兒誇獎『幹得好』。」
      這話真說到我心裏去了。雖然我現在還無法肯定自己是否真能像樹木希林一樣實現自己的死亡抱負,但起碼可以把這一標桿樹在前面,努力向她看齊。
       樹木森林是實現了自己遺願的,她在演完自己最後一個角色、領取了自己最後一個獎項之後,就再不見外人,連「如友如子」的是枝裕和也不見,一個人安靜地等待死亡,一個月後她果然痛快地走了,也果然獲得了女兒的誇獎。甚至四十多年來跟她處於分居狀態的丈夫,不久也追隨她而去,以死亡達成了和解。
       樹木希林這一輩子,從生到死,都讓人不由得要大聲點贊:幹得漂亮!

樹木希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


https://zh.wikipedia.org/zh-tw/樹木希林

樹木希林(日語:樹木希林/きききりん Kiki Kirin,1943年1月15日-2018年9月15日) 是 ... 樹木希林的父親中谷襄水(藝名:辰治)是薩摩琵琶演奏家,隸屬於「錦心流」。


海よりもまだ深く』(うみよりもまだふかく)は、2016年5月21日公開された日本映画。監督は是枝裕和。主演は阿部寛
団地を舞台に、売れない小説家の主人公と、団地に一人住まいのその母親、別れた元妻とその息子。こんなはずじゃなかったと今を生きる家族を映したストーリー[2]
第69回カンヌ国際映画祭「ある視点」部門出品作品[3]。第26回フィルムズ・フロム・ザ・サウス映画祭(ノルウェー)でシルバー・ミラー賞(最高賞)[4]
キャッチコピーは「夢見た未来とちがう今を生きる、元家族の物語」

製作[編集]

主演の阿部寛は映画『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2008年)、『奇跡』(2011年)、ドラマ『ゴーイング マイ ホーム』、本作と是枝作品には4度目の出演。(主演は3度目)。『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以来の樹木希林と親子役を演じる[5]
阿部が『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で演じた主人公は"横山良多"で、『ゴーイング マイ ホーム』で演じた主人公は"坪井良多"。本作の主人公も"良多"と役名が共通している。「良多」は是枝監督の学生時代の友人の名前であり、『そして父になる』(2013年)では主演の福山雅治が"野々宮良多"役を演じるなど是枝作品にはよく出てくる役名である。
樹木が演じる母・淑子が住んでいる団地は是枝監督が28歳まで実際に住んでいた東京都清瀬市旭が丘団地が使われた[6]
映画タイトルは、本編にも登場するテレサ・テンの「別れの予感」の歌詞から。



----

是枝監督、涙のスピーチ。樹木希林さんへの思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sv2G0zmBQg



根據辭典,悼詞是哀悼逝者的文字,告別式按字面的理解是與逝者道別的場所。希林女士罹患絕症,我已經對這一天有了心理準備,但還是沒想到這一天會如此突然地到來,無法立刻接受這樣的事實。多年前我失去了母親,現在我陷入第二次喪母的悲痛深淵之中難以自拔。對我來說,您就像我的另一位母親一樣。
我和希林女士第一次見面是2007年的事,和她的交往時間,不過十年有餘。所以,我能夠談及的希林女士的,僅僅是她漫長藝術職業生涯的最後篇章。我一直不敢認為自己有致悼詞的資格,躊躇再三,還是決定接受這個任務。
現在代替我誦讀悼詞的橋爪功先生,和希林女士是文學座劇團研究所的同窗,是以“橋爪君”“chaki”互稱的老朋友。我曾經邀請二位在我的作品裡扮演一對夫妻,拍攝過程中,我們一同在鹿兒島共進晚餐,並排坐在餐館的櫃檯前邊吃天婦羅,邊聽你們像說對口相聲一樣鬥嘴,你們談到離婚賠償費和整容(希林女士喜歡的話題)引來笑聲,間或談到表演的課題,談鋒甚健。我從交談中可以體會到你們在超過半個世紀的歲月裡積澱出的對彼此人格和藝術的相互尊敬,感到無比羨慕,暗想哪天我也能和你們以這樣平等的關係互動。這樣的願望最終未能實現,因而我請橋爪先生代為誦讀這篇悼詞,這樣我能借此產生一種參與了你們親切對話的錯覺。
希林女士與我有將近20歲的年齡差,不揣冒昧地說,我們確實是氣味相投。我們的相遇是機緣巧合,2007年,我準備拍攝以家母為原型的電影《步履不停》,在前一年,希林女士失去了事業上的盟友久世光彥。有時我會產生這樣的念頭:如果久世先生還健在的話,希林女士還會以一個作品主創人員的身份選擇我,並且給我許多指導麼?想到您在久世先生曾經希望拍成電視劇的《東京塔》電影版中扮演母親,不由得感到您在繼續一個未竟的夢想。當然,我從未覺得希林女士把我當作另一個久世先生,而是認為,我繼承了您和久世先生之間一度中斷的緣分。(譯者註:東京電視台著名導演久世光彥,是樹木希林早期的貴人和合作夥伴,由於樹木希林不顧文藝界潛規則,公開揭露久世與一名新人女演員的不倫之戀,兩人翻臉,到晚年才和解)。
我不太清楚希林女士對我青眼相加的理由,或許理由之一是:我從拍攝電視片起家,在電影界沒有可以仰仗的師父和前輩,您同情我這個形單影隻的年輕人,對我特別關照。所以每次電影公映時,您不給我而是給製片人打電話,詢問上座率,得到回答後說“那下次又可以拍新戲了,太棒了!太棒了!”然後才放下懸著的心。一直到我最新的影片,希林女士每次必打這樣的電話,彷彿是慈母牽掛著不成器的兒子。您經常帶我外出用餐,享受各種各樣的佳餚。一進店,您就對主廚說:“想吃套餐的每道菜,但是量要減半,”在壽司店,則跟師傅出難題:“什麼都可以,湊數的菜碼就不要了,好吃的樣數只要給我一半。”說起森繁久彌、渥美清、久世光彥,您會熟練地模仿著他們的動作和說話口吻。有幸獨享這些秘聞,我只顧點頭稱是。和您離開餐館後,您笑著故意捉弄我“你猜剛才多少錢?”“很便宜對吧?所以咱們白天去,晚上就貴嘍!”你流露的平民本色,也充滿魅力。
我和您一起度過的時光,實在是非常快樂。作為一個兒子,未能在人生中和生母相處更久,也許是我試圖將那種悔恨、想重新生活一遍的渴望、未能實現的心願,通過和希林女士的相處得到補償。我從未說出這樣的想法,但是善解人意的希林女士一定早就察覺了。通過請希林女士扮演我的電影中的母親角色,和希林女士一同進餐、談天,我漸漸平復了喪母之痛。而就在這個時候,我失去了另一位母親,又要平復另一層喪母之痛。
剛才我冒昧地說過,我與希林女士氣味相投。當然這也不意味著我和她的價值觀完全一致。一次,談論起我喜歡的劇作家,當我提到向田邦子的名字時,您很罕見地露出嚴肅的表情,從正面盯著我的臉,問:“你認為她好在哪裡?”希林女士追問:“嗯?好在哪裡?”“嗯?為什麼?”的時候,能不能拿出有說服力的論據,決定著希林女士對那個人的評價。我一邊流著冷汗,一邊談到向田劇本的魅力,您說:“那是她不與我們合作以後的作品呢。”這句話裡同時有著釋然和寂寞兩種情緒的奇妙交響。希林女士雖然不喜歡向田的風格,還是為和久世先生一起在電視的世界創造輝煌感到自豪。我也可以想像,患病後的向田女士轉向寫作嚴肅的電視劇和文章以後,您對她是怎樣的看法。哪怕電視和廣告播放之後就會消失殆盡,也要追求品味,和您不拘一格瀟灑的人生哲學,肯定是有共鳴的。2005年您患了和向田女士一樣的病以後,將工作的重心轉到能流傳後世的電影,從扮演小角色給人留下獨特印象,轉變到擔任決定作品成敗的主角。我從未向您詢問過為何有這樣的改變。但是我卻像配合著您的改變一樣請你拍片。有時我也會擔心,因為遇到我和我的作品,您的風格改變了,曾經是您魅力一部分的輕鬆愉悅感是不是會流逝了?這些都被證明是多餘的擔憂。您一邊說,拍電視連續劇體力跟不上,一邊連續出現在午後綜藝節目和焰火大會的直播節目裡,問你原因,您說,想測試自己作為一個藝人,在今天的時代有多少意義和價值。您的行動力、勇於嘗試的精神,在電視出身的我眼裡,充滿了魅力。因此,當聽到報導您的訃告,各色人等稱你“女明星”“超級女星”的時候,感到一絲不快。甚至我感覺這是對您的捧殺。希林女士在天之靈也一定有同感吧?作為演員,您常說的自我評價是“我這個人不中用”“我沒什麼本事”,尤其是拒絕片約時,經常這樣說。拍攝《比海更深》的時候,您拿著已經接受了的劇本來到我的事務所,對一再堅持己見的我反覆說著這句話:“做不來”“不管怎樣”“做不來”。我們在桌邊花了一個小時爭論,將劇本推來推去。但是開拍後這樣的糾結彷彿煙消雲散,您為了演好角色全力以赴。在更衣室換好服裝,端坐在住宅區的窗邊,認真地熟背台詞,就像一個出道不久的新人一樣勤勤懇懇的背影,我至今難以忘懷。
去年春天我請您出演《小偷家族》的時候,儘管劇本還沒寫好,您爽快地接受了邀請。我做好了您半途拒絕的思想準備,同時對您的態度感到欣慰又有些不可思議。殺青的3月30日你來到事務所,給我看了您的全身掃瞄片,顯示癌症轉移的小黑點,佈滿了全身的骨骼。醫生已經告訴您,還剩下不到一年的壽命,您告訴我:“這是我最後一次參演你的電影。”我知道您來日無多,但是那一天還是這樣快就到了,我不知該如何表述自己的心情。我後悔讓您演了一個死在電影中的角色,但這也許是天意,要我與您相遇、與您合作、雖有些輕率,卻在電影裡先讓我與你道別。希林女士莫非也是因為如此才接受了這個角色?去年十二月,拍攝剛剛開始的時候,希林女士就對來採訪的記者說:“這是最後一次與是枝導演合作。”
影片拍竣,六月八日上映,希林女士大約是希望我和她的關係到此為止吧。您抓著我的手臂,拄著枴杖走到台上,那天道別的時候,您對我說:
“你就把老婆子的事忘了吧!你要把你的時間,用在年輕人身上!我就不再和你見面了。”
您說到做到,從第二天起無論我怎麼邀請您喝茶,您都堅決地拒絕。我感到困惑,是因為我沒有像您那樣做好思想準備。您骨折住院時我知道無法見到您,就寫了一封信投進府上的郵箱。信上寫著沒有能當面說出的對您的感激,我對自己一路來的自我中心,感到萬分慚愧。以後,沒過多久接到了您駕鶴西去的消息。
接到訃告後,我來到您靈前守夜。時隔三個月見到的您,依然那麼美,美得端莊而大氣。看到您的那一刻,我終於悟出,您不願與我相會,是一種體諒,想要減輕我失去您的悲傷。我就像《小偷家族》當中您那沒有血緣關係的孫女所做的那樣,用指尖觸摸了您的頭髮和前額,然後把您在電影中所說的話,又說給了靈柩中的您。
我總覺得人往生之後,會存在於萬物。我失去母親之後,反而覺得母親存在在週遭的一切事物中,會在街頭擦肩而過,會在陌生人中忽然發現她的身影。這樣想著,就慢慢超越了悲痛。現在,您的家人失去了妻子、母親、姐姐、祖母,遺屬的哀痛是無法估量的。但是今天的別離,意味著您將超越肉體,活在世間萬物之中。希望總有一天,活著的人會接受這樣的現實。
請允許我談一點私事。希林女士,您逝世的9月15日,也是我母親過世的日子。和母親永別之日,竟然也是與另一個像母親一樣的人永別的日子,這樣的巧合使我悲痛欲絕,難以釋懷。也許我不應該把失去母親與後來與您相遇聯繫起來,但是千真萬確的是因為失去母親,想把這一切寫入作品的時候,剛好遇到希林女士。您挽救了天涯孤獨的我,關愛著我,因此,我作為活著的人,要像當年一樣,將這樣的悲痛昇華成作品。我曾與您一起走過人生的某一階段,這是我的責任,是我對您恩情的回報。
就像我追逐著您遠去的背影一樣,我向著靈柩中的您再一次重複我道別的話,以此結束我的悼詞。
希林女士,遇見您,真是太感謝了。再見。
2018年9月30日 是枝裕和
(夏冰 譯)
*日本關西大學劉雪雁教授就譯文提出諸多寶貴意見,特此鳴謝。
XIABING.BLOG.CAIXIN.COM

夏冰:是枝裕和在树木希林葬礼上的悼词-夏冰-财新博客-新世纪的常识传播者-财新网
按:日本影星树木希林的葬礼,今天(9月30日)上午在希林奶奶生前选定的东京光林寺举行。刚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导演是枝裕和代表逝者的生前友好起草悼词,由树木希林在文学座剧团的同期好友桥爪功诵读。这篇悼词...



-----

是枝裕和(Hirokazu Koreeda 1962~)

頒獎典禮上,是枝導演致詞時表示:「每次參加這個影展,我都覺得會獲得繼續拍電影的勇氣。然後還會感到一股希望,在彼此對立的人之間,以及產生隔閡的世界之間,電影應該擁有把它們連繫起來的力量。」

第71屆坎城影展已在當地時間19日閉幕,當天晚間舉行頒獎典禮,55歲導演‧是枝裕和入選主競賽單元的作品《小偷家族》,獲得最高榮譽的金棕櫚獎。
TO.PIEE.PW




第7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周六(5月19號)晚上在盧米埃爾電影宮舉行了頒獎儀式。在歌星Sting的歌聲中,持續了12天、一年一度的戛納電影盛會落下帷幕。
TRAD.CN.RFI.FR



【号外】「万引き家族」最高賞
是枝裕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s://zh.wikipedia.org/zh-tw/是枝裕和

Translate this page
是枝裕和(1962年6月6日-)日本電影導演,出生於東京練馬區,坎城影展金棕櫚獎得主。 目录. [隐藏]. 1 生平; 2 啟蒙; 3 執導作品. 3.1 電影. 3.1.1 劇情長片; 3.1.2 ...




楊索


【祈家威:憤怒道】
每當想起祈家威,心中總浮現80年代後期,他揹著募款箱為愛滋病患籌款的景像。炙夏寒冬,他站在街頭、天橋勸募,經過的人多半遠遠避開他,視他為瘟疫。那時他已公開出櫃,是台灣首位出櫃者。
那時的祈家威還年輕,一個人對抗全世界。社會與媒體多少視他為「麻煩製造者」,沒有誰用心去理解他出櫃的勇氣與護衛愛滋病患的使命。1994年他三度按鈴控告感染者惡意傳染愛滋,掀起巨波。1986年他與伴侶到法院要求公證結婚遭拒,轉向立院請願。

在那個同志運動的蠻荒年代,立院用正式公文回覆祈家威「同性戀者為少數之變態,純為滿足情慾者,違背社會善良風俗。」2001年,祈家威為同志婚姻平權聲請大法官釋憲,被以「不予處理」的程序方式駁回。2013年,他重啟司法程序,仍被判決婚姻無效。
他為同志平權奔走三十年中,1994年七月下旬,我到蘇澳調查採訪北一女學生林青慧、石濟雅燒炭自殺案,與石濟雅憂傷痛苦的母親相處多日。兩人為同性愛殉情,留下遺言:「當人是很辛苦的,使我們覺得困難的,不是一般人所想像的挫折或壓力,而是在社會生存的本質就不適合我們,每日在生活上,都覺得不容易,而經常陷入無法自拔的自暴自棄的境地。」
1996 年許佑生與葛瑞公開舉辦同志婚禮,但無法律效力。2003年四月一日張國榮跳樓自殺,他生前與同性伴侶長期被媒體跟拍,承受極大精神壓力。2001 年,法務部草擬《人權保障基本法》 明文納入「同性戀成家與收養子女的權利」;2003年立委侯水盛提出「同志亡國論」、呂秀蓮提出「愛滋天譴說」。2006年立委蕭美琴提出「同性婚姻法」草案被程序阻擋。
保守力量反撲如鐮刀,同志運動是憤怒道,屢仆屢戰、愈挫愈勇。伴侶盟與護家盟所象徵的勢力頡頏,在同志婚姻平權法案對壘。長期支持台灣民主運動的長老教會發佈反同志婚姻牧函。每年的台灣同志遊行天河撩亂、百花齊放,但如祈家威所言:「我允許你在這一天出來遊走,但仍不樂見你在我生活中。」
去年又在同志遊行中見到祈家威,他已老去,然而他是繁花聖母,不受形體所役。他孤獨走在隊伍外圍,年輕人不認得他,不知他走過的寂寞聖賢路。
去年的行憲紀念日前夕,祈家威與伴侶盟、律師團再度到司法院聲請釋憲,要求大法官會議確認現行法令禁止同志結婚是否違反《憲法》保障的平等權。這是他一生懸命的奮鬥目標,這個老派同志老淚縱橫,激動地向義務律師群下跪,他不再孤軍奮戰了。他沒有犀利的論述能力,只說得出:「只因為官員及立委恐同,就讓同志無法追求自己的幸福。這就像是一盤紅燒肉,就以你有高血壓、心臟病等理由所以不能吃,把同志當作是一種病態,非常不合理。社會上每個人都可以有立場但都沒有資格反對任何一個人追求幸福!」
今年四月,呂欣潔與伴侶陳凌請求判決同性婚姻登記合法訴訟案。法官主動指出將由法院聲請釋憲。大法官會議已無法迴避同志婚姻平權的憲法人權。而昨天美國憲法法庭做出歷史判決,全美各州法律都須保障同志婚姻權。
以中間派大法官甘迺迪關鍵一票,美國證明其勘當國際文明社會指標,這是振奮人心的歷史時刻。祈家威,我不知道你在哪裡,但請接受我的祝福,你走了好漫長的路,一個人敲打石牆,而今天你不再孤單,社會正義終會臨到,你與伴侶的婚姻將得到公道償還!
圖片取自苦勞網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