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陽孜巨幅震撼書法創作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展出 2024/11/22 12:21 (11/22 14:56 更新)
台灣當代書法家董陽孜(中)美東時間21日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舉辦美國首次大展「對話」。中央社記者鍾佑貞紐約攝 113年11月22日 (中央社記者鍾佑貞紐約21日專電)台灣書法家董陽孜在美國的首次大展「對話」,今天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開幕。「對話」展於博物館大廳牆面,為2件董陽孜憑年輕時走訪博物館時掌握的空間感、震撼呈現打破傳統豎排書寫的文字藝術創作。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介紹,在「對話」中,董陽孜選擇寫兩句金玉良言。一句是出自詩經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比喻採納他人意見,可幫助自己提升。
另一句「行於其所當行,止於其不得不止」則出自宋朝文豪蘇軾,意指順勢而為,掌握分寸。董陽孜結合了楷書與行書,讓字形較易於辨識及閱讀,也讓她能在構圖上自由發揮。
不愛在大批聽眾面前談話的董陽孜,今天晚間難得出席與策展人馬唯中的對談。她表示,「對話」其實是與自己的對談,而展出的這兩句話不只份量夠,能「鎮住」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也是陪伴她一生的箴言,盼觀眾讀了能了解她的心情、與她互動及溝通。
董陽孜也說,其中「行於其所當行,止於其不得不止」對她個人是相當重要的箴言,「尤其是這個時代,我們假如能夠做到的、該做的,就趕快去做,該停就停,世界就和平,人與人之間就有誠」。
董陽孜在家中工作室地板上創作,運筆展現一氣呵成的「行氣」魄力及氣韻生動的書法精髓。談到創作心得時,她提到,同一個句子的書法呈現,依空間、心情及時空不同。
董陽孜指出,漢字文字藝術非常豐富,從古到今,同一個字至少有5種不同寫法或呈現手法,她志在提升傳統的豐富度,創作上當然要避免重複,結構設計更是如此。
駐美代表俞大㵢今晚也出席開幕,他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董陽孜磅礴豪放的創作展現自由精神,她自己也曾感謝在台灣自由發揮的空間,才能讓她不受限制、毫無框架地詮釋書法。
俞大㵢說,如今董陽孜的創作在匯集古代文明到當今最佳作品的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展出,是國家無比的榮耀。
董陽孜從小學習書法,並在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和美國麻州大學阿姆赫斯特分校修習藝術與油畫,結合西方繪畫與東方書法的精髓,成為當代書法的先驅。董陽孜以其獨特的巨幅草書風格聞名,作品不僅保留書法的精髓,還加入當代藝術的構圖理念,讓漢字在空間中充滿動態與張力。
「對話」將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大廳展出至2025年4月8日。(編輯:陳承功)1131122
台灣棒球隊和《臺灣漫遊錄》,顯示活力四射:第三屆世界12強棒球賽冠軍 2024.11!台灣英雄
經濟學人: 台積電在美台中角力平衡,不簡單,
金馬獎新聞 最佳影片 導演等消息,上法國 france 24 電視台等.....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近年來開始陸續委託藝術家為大廳創作作品,而來自台灣的董陽孜老師成為了第三位受邀創作的藝術家。前幾天的紐約時報以滿版介紹這位重量級的文字藝術家。
很多人光看名字及其巨幅作品,常誤以為「董陽孜」是男性,卻沒有想到是位個頭嬌小,已經高齡82歲超和藹可愛的女性書法家。而事實上,她的作品我們絕對看過卻不知:台北車站、雲門舞集、龍應台的「野火集」、白先勇的「孽子」、文化部、金石堂、甚至我們護照上入境台灣的章都是她的作品。
我們喜愛老師的作品很久了,這次難得在星期四的晚上有一場免費座談會”An Evening with Artist Tong Yang-Tze”,可以讓我們一睹大師風采。儘管外面下著淒風苦雨,但大都會七百多個座位的演講廳擠爆了慕名而來的觀眾們。在紐約喜愛藝術的台灣人應該都不約而同地到齊了。
這場一個小時的座談是由馬唯中全場以英文提問,超強的現場口譯翻譯給老師聽,老師以中文回答,再由翻譯以英文為聽不懂中文的觀眾翻譯。老師誠懇又認真地回答,幽默又可愛的答案常常讓現場笑兩次。
這次的最終作品其實是從2023年七月的邀約就開始進行,從挑選書寫的句子開始,挑選了八九個開始,到最後寫「乘雲氣、御飛龍」、「既來之則安之」、「長嘯激清風」,但日夜反覆思考,覺得在意義上的重量不夠,最後終於以《詩經》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特別適合收集世界名作的大都會博物館)以及蘇軾的:「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來書寫。
創作過程極為不容易,為了這次的委託,特別訂製了巨型毛筆,從仔細地構圖、拼貼宣紙等準備工作,全部由老師獨自完成。在自家空間有限的客廳兼工作室,先寫好右邊的一半,靜候四個小時,再把左邊的宣紙展開,完成左邊的部分。這樣下來,講究「行氣」,以一氣呵成的創作過程,事後不再修改一絲一毫,是非常耗費心力的工作。老師彎著腰、脖子上掛著毛巾,專注地計算下筆的位置與空間,以全身的肢體在宣紙上快速舞動完成書寫,一次定江山。
創作完的作品也要等到幾個星期後在巨大的空間掛起來之後才能夠看到自己創作的成果。而一掛起來就知道這件作品是否滿意,據說總共寫了40多幅,終於選出了2幅滿意的作品。聽老師現場回答,這次創作完,還不過癮,希望要有再一次為大都會博物館的創作機會。
對談結束後,老師還跟現場起立鼓掌歡呼的觀眾們鞠躬,據說老師不太習慣在大量的觀眾面前說話,這次被「騙來」座談,現場的觀眾實在是賺到了!對談結束後,所有的觀眾都可以回到大廳去欣賞兩幅作品,現場竟然還播放爵士樂與中式輕食,免費的飲料與酒吧(特調是「荔枝馬丁尼
」還有零食讓大廳成為了可以讓人與其他人邊欣賞作品邊交流分享的空間。中央的圓形服務台直接變成Open Bar
對我們看得懂漢字懂得意義的人來說,欣賞這兩幅作品的理解與享受程度絕對遠遠超越外國朋友。對外國人來說,老師不受空間拘束的筆觸與筆畫,就如同一幅抽象畫,我們覺得與米羅的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其實老師當年曾經在麻州學習西洋繪畫,所以日後的書法風格其實有受到馬蒂斯作品的啟發。
在與一旁外國朋友聊天時,發現現場許多外國人會認識董陽孜老師是因為之前在林肯中心有一部現代舞蹈作品《Ink》就是以老師在書寫過程中的動作為啟發來編出的舞。
昨晚的座談會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老師的創作過程,但她本身的謙和、認真講究完美的態度、努力突破創作的心,實在是讓人感動。外國朋友也認為老師超可愛(Cute as a button)之外,也都被作品震撼、征服了。
能夠臨時參加這樣極為難得的活動,讓人感到還好我們在紐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