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9日 星期三

紀念陳耀昌醫師20251118 用《陽光寓言》當比喻; 蘇芊玲老師 (創辦了女書店....用Peter Gay's book 2015, Why the Romantics Matter書當比喻紀念她) : Rudolf Julius Arnheim (1904~2007,102歲) 《陽光寓言: 心理學、藝術及其他領域的觀察》(Parables of Sun Ligh: Observations on Psychology, the Arts, and the Rest)等等:福樓拜《情感教育》弗雷德里克的透明網絡與他的雅克·阿爾努的實體進行比較!羅伯特·穆齊爾稱他的英雄烏爾里希為“沒有個人身份/諸品質的人”Der Mann ohne EigenschaftenThe Man Without Qualities.劉向《 說 苑 》英譯 君子: man of quality. 我在豐泰的經營回憶錄1971-2021 / 王秋雄著 開卷就講個台中鞋廠員工的品質故事





















施清真

近來兩位臉友相繼辭世, 一位是蘇芊玲老師, 一位是陳耀昌醫師,想了好難過。
現實生活中,他們兩位和我沒有交集,我們甚至從未見過面。但芊玲老師創辦了女書店,陳醫師行醫之餘也寫小說,兩人都是文人,我不知道他們是不是因為我的譯作邀我成為臉友,我希望是的。芊玲老師曾私訊幫我打氣,陳醫師偶爾在我臉書按讚,我跟他們的緣分,只限於此。
但他們在好多人的生命中留下深刻的印記!我讀著大家對他們的感念,心中湧起一波波感動。他們為了理念付出、為了群眾行善,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人性的明亮,近來看多了種種惡劣汙濁的惡行,我實在需要這樣明亮的光,讓我不要失去對人性的希望。
陳醫師戴著眼鏡、慈祥和善的容顏,讓我想到爸爸。爸爸也有一顆寬厚的心,也深愛鄉土。爸爸也對凡事抱著好奇,也散發出人性的明亮。我想著爸爸、芊玲老師、陳耀昌醫師,為什麼他們就這麼走了?老天爺為什麼不讓他們多活幾年、多享幾年清福?
芊玲老師,陳耀昌醫師,一路好走。謝謝兩位讓我看見人性的美好。
這篇主要是我在11月18日用《陽光寓言: 心理學、藝術及其他領域的觀察》 紀念陳耀昌醫師。

蘇芊玲老師我沒認識,她創辦了女書店就在我住處附近,我去過幾處買書,聽楊索的新書發表,思考近年的書籍與創辦時很不一樣......"大安區推出罷免羅智強的專報《四能報》我每期都看/研究......
由於女書店以 Virginia Woolf  (VW)為精神指導,我對VW比較熟,就用這本書當比喻紀念她。


 【追書時報 27 】彼得·蓋伊(1923—2015),美國文化史學者《浪漫派為什麼重要》2023:  Peter Gay's book 2015, Why the Romantics Matter.   


Gay explores the achievements of romantic artists across various media, showing how they "re-enchanted" a world influenced by the Enlightenment and how their legacy can be seen in modernist works, including those of writers like T.S. Eliot and Virginia Woolf. 




 

我們懷著深深的感謝,向蘇芊玲老師致敬。
她一生投入性別平等、婦女運動——從創辦女書店、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到擔任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她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以行動改寫了台灣的性別平等版圖,《不再模範的母親》一書,啟發許多女性為自己開創新的道路。多年來,她也陪伴著玫瑰少年葉永鋕的母親,幾度面臨關閉的女書店,在她與眾人扶持的意志下堅守,至今仍是無數敏於思考心靈的燈塔。
💜謝謝蘇芊玲老師為世界留下一束不熄滅的光,也願我們帶著她的精神繼續前行。
遙送芊玲遠行
昨晚驚聞蘇芊玲走了,不禁垂淚。
她是女書店老闆,台灣性平運動的重要人物。我剛踏入 翻譯這一行,女書店請我翻譯了一些女學專書。也找我到店裡演講過,講題是「女人在唱歌」,主要講音樂裡反映出來的女性生命史。後來蘇芊玲應國立編譯館之邀編撰性平教材,還收了我的文章。
女書店就在台大附近,爬上窄窄的樓梯,就是專門擺放女性主義書籍的藝文空間,她和編輯就在裡面上班編書,辦講座。那個年代你想得到的性平健將都在那個小空間裡戮力。
最近一次聯絡是六月時,為了大罷免,我們大安區推出罷免羅智強的專報《四能報》,後來糧草不足,我四處募款,找到她,她很熱心,自己捐錢不夠,還去拉了她的同學捐錢。
後來我在粉專裡提到她捐錢。她發訊息給我,說她在養病。已經大半年隱居。幫她姑隱其名吧。


-----
Rudolf Julius Arnheim (1904~2007,102歲) 《陽光寓言: 心理學、藝術及其他領域的觀察》(Parables of Sun Ligh: Observations on Psychology, the Arts, and the Rest)等等




陽光寓言 心理學、藝術及其他領域的觀察







Rudolf Julius Arnheim魯道夫·阿恩海姆 (1904~2007,102歲) 《陽光寓言: 心理學、藝術及其他領域的觀察》(Parables of Sun Ligh: Observations on Psychology, the Arts, and the Rest) (全球發行 1990年7月)




昨天大家知道陳耀昌醫師過世的消息,我在臉書讀到的數十則感言/記事,多言之有物,可見陳耀昌醫師為人的許多面向。
魯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Julius Arnheim (1904~2007,102歲) 的所有著作均由加州大學出版社出版;《陽光寓言: 心理學、藝術及其他領域的觀察》369頁,可能是唯一缺索引的。
我記得有一則是關於許多論文,書等,其作者多引用他位名人/作者的著作和會面, Arnheim教授感嘆他們通常辜負難得的會面 (ENCOUNTERS)機會或不了解作品的深意.....
我在漢清講堂 YOUTUBE 有數片/數篇與陳醫師和杭之等人, 與他交往的故事,感想。BLOG PEOPLE 內有5篇記事,這些以後再整理。
// ;《陽光寓言: 心理學、藝術及其他領域的觀察》作者有電影相關作品,所以會評論小津Ozu的電影中,"思與言" 的處理。更有有不少 《 神曲 》 相關觀察;朋友翻譯作品援助的見解: 彭淮棟 《 孚士德博士 》 頁138等,作者 曼採用其"蒙太奇原則" ,說話者是他發明的腳色 ,而歷史人物只提出名字,並不加以描述或獲允許其"表演" (act)。 如此,構成"雙重真實式"混合式本體論。 梁永安譯福樓拜《情感教育》弗雷德里克的透明網絡與他的雅克·阿爾努的實體進行比較!羅伯特·穆齊爾稱他的英雄烏爾里希為“沒有個人身份/諸品質的人”Der Mann ohne EigenschaftenThe Man Without Qualities. 劉向《 說 苑 》英譯 君子: man of quality. 我在豐泰的經營回憶錄1971-2021 / 王秋雄著 開卷就講個台中鞋廠員工的品質故事//
(//多年來,被譽為藝術心理學領導人物的魯道夫·阿恩海姆一直堅持記筆記,記錄觀察、想法、疑問,甚至(在日本生活一年後)還創作了俳句。
The lion cage smell
Of Eucalyptus trees
California
其中一些筆記後來被收錄到他享譽全球的著作中,例如《藝術與視覺感知》、《視覺思維》和《中心的力量》(見下文列表)。如今,他從剩餘的筆記中精選出本書的內容。對於所有阿恩海姆作品的愛好者,以及任何對藝術、自然和人類生活背後的秩序抱持濃厚興趣的人來說,本書都將是一次愉悅的閱讀體驗。它如同一個思想的搖籃,孕育著他在心理學和藝術領域的許多見解和觀察。 「我避免了單純的影像,也避免了單純的思考,」阿恩海姆在引言中寫道,「但每當我觀察到的某個片段或讀到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句子,從中獲得我從未發現的洞見時,我都會把它記錄下來,珍藏起來。」書中也穿插著他個人生活的片段——他的妻子、他的貓、他的學生、他的貓和鄰居。他總是以他標誌性的寫法,具體生動地描繪生活,常常妙語連珠,有時甚至帶點俏皮。
在這些記錄的生活與思考交織的文字中,心理學和藝術自然佔據了重要地位。但哲學、宗教和自然科學也豐富了這些主題——它們總是以一種能夠激發讀者感官的方式呈現,讀者或許會受到狄蘭·托馬斯的啟發,跟隨阿恩海姆的筆觸,一同領略“陽光的寓言、綠色教堂的傳說以及童年時反復吟誦的田野”。
這是一本智慧的書, 1959~1986年的心得隨筆,處處珠璣,有如加強版的《讀者文摘》的《珠璣集》專欄,都選載了簡單、風趣、有灼見的故事妙語/妙譯 (作者書中約5種歐語)。//)
據Parables of Sun Light 一書所記(1977年10月23日),談到所謂用語上的「世風日下」(The corrosion of language)。 ---它談一位青年人打電話到旅館,要陪作者Rudolf Arnheim (著名的藝術-心理學家)去演講處。作者說兩分鐘之後用大廳見,該青年答:「terrific! 」
作者覺得,這字眼的原先意思是「可怕的、嚴重的、嚇唬人的、難以忍受的……」
而現在竟然淪為「太好了!」
這樣一來,萬一有一天,地球真的與某一慧星相撞,那時候,不知道還有什麼形容詞可用。這簡直是語言的「腐蝕」。
HC認為,作者的有感而發,也沒什麼道理,因為語言是約定俗成的東西。 根據牛津大學出版的《20世紀新字選》,此用法1930年開始使用。《牛津英語同義詞詞典》:各代有其「驚奇、崇拜」熱情的口語,其中最為耐用的是terrific。我在1980年代才懂得它的意義。
它的說明,我認為思果翻譯的可參考,所以改寫、錄抄:
「terrific這詞和terrible一樣,都與拉丁文terrere(嚇唬)有關,也和英文terror有關。不過terrific現在的意思含 糊,日常可以用來形容任何極端的事務(extreme)、極大的(extreme big)、極好的(extreme good)等等。」
例子:
We faced a terrific problem.(我們碰到極棘手的問題。)
My fish was a terrific size. (我的魚極大尾。)
We had a terrific time.(我們過一段極歡樂的時光。)
terrific (VERY GREAT) adjective INFORMAL
used to emphasize the great amount or degree of something:
The police car drove past at a terrific speed.
hc iTaiwan forum




//多年來,被譽為藝術心理學領導人物的魯道夫·阿恩海姆一直堅持記筆記,記錄觀察、想法、疑問,甚至(在日本生活一年後)還創作了俳句。其中一些筆記後來被收錄到他享譽全球的著作中,例如《藝術與視覺感知》、《視覺思維》和《中心的力量》(見下文列表)。如今,他從剩餘的筆記中精選出本書的內容。對於所有阿恩海姆作品的愛好者,以及任何對藝術、自然和人類生活背後的秩序抱持濃厚興趣的人來說,本書都將是一次愉悅的閱讀體驗。它如同一個思想的搖籃,孕育著他在心理學和藝術領域的許多見解和觀察。 「我避免了單純的影像,也避免了單純的思考,」阿恩海姆在引言中寫道,「但每當我觀察到的某個片段或讀到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句子,從中獲得我從未發現的洞見時,我都會把它記錄下來,珍藏起來。」書中也穿插著他個人生活的片段——他的妻子、他的貓、他的學生、他的貓和鄰居。他總是以他標誌性的寫法,具體生動地描繪生活,常常妙語連珠,有時甚至帶點俏皮。

在這些記錄的生活與思考交織的文字中,心理學和藝術自然佔據了重要地位。但哲學、宗教和自然科學也豐富了這些主題——它們總是以一種能夠激發讀者感官的方式呈現,讀者或許會受到狄蘭·托馬斯的啟發,跟隨阿恩海姆的筆觸,一同領略“陽光的寓言、綠色教堂的傳說以及童年時反復吟誦的田野”。

這是一本智慧的書, 1959~1986年的心得隨筆,處處珠璣,有如加強版的《讀者文摘》的《珠璣集》專欄,都選載了簡單、風趣、有灼見的故事妙語/妙譯 (作者書中約5種歐語)。


魯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Julius Arnheim (1904~2007,102歲) 的所有著作均由加州大學出版社出版;《陽光寓言: 心理學、藝術及其他領域的觀察》369頁,可能是唯一缺索引的。
我記得有一則是關於許多論文,書等,其作者多引用他位名人/作者的著作和會面, Arnheim教授感嘆他們通常辜負難得的會面 (ENCOUNTERS).....

昨天大家知道陳耀昌醫師過世的消息,我在臉書讀到的數十則感言/記事,多言之有物,可見陳耀昌醫師為人的許多面向。

讀者文摘》的《》專欄都選載了簡單、風趣、有灼見的名人引語。



Rudolf Julius Arnheim (1904~2007,102歲) Parables of Sun Light.等等:

福樓拜《情感教育》弗雷德里克的透明網絡與他的雅克·阿爾努的實體進行比較!羅伯特·穆齊爾稱他的英雄烏爾里希為“沒有個人身份/諸品質的人”Der Mann ohne EigenschaftenThe Man Without Qualities.劉向《 說 苑 》英譯 君子: man of quality. 我在豐泰的經營回憶錄1971-2021 / 王秋雄著 開卷就講個台中鞋廠員工的品質故事

 Frédéric in  L'éducation sentimentale, 1869Jacques Arnoux Robert Musil calls his hero a  Mann ohne Eigenschaften



The character representing the novelist's own self tends to be sensitive and observant but devoid of activating core that distinguishes a truly functioning and active person from a mere sst of traits. Compare the diaphanous web that id Flaubert's Frédéric in L'éducation sentimentale in comparison with the substantiality of, say his Jacques Arnoux ! And when Robert Musil calls his hero a Mann ohne Eigenschaften, perhaps his diagnosis is wrong. Perhaps all his Ulrich possesse are  Eigenschaften.


書名出處及AI 解釋 :

The phrases "
parables of sun light" and the "legends of the green chapelsappear in the poem "Poem in October" by Welsh poet Dylan Thomas. 
The lines describe the speaker's childhood memories, revisited during a walk on his thirtieth birthday: 
"...And I saw in the turning so clearly a child's
Forgotten mornings when he walked with his mother
Through the parables
Of sun light
And the legends of the green chapels
And the twice told fields of infancy" 
In the poem, these phrases are interpreted as follows:
  • "Parables of sun light": This refers to finding spiritual or moral meaning (parables) in the natural world, specifically the way sunlight streams through the environment.
  • "Legends of the green chapels": This metaphorically describes canopied woods or natural settings (chapels) where the speaker's childhood imagination found stories and a sense of sacredness, much like the legends associated with religious sites. 
The overall theme of "Poem in October" i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adult speaker and his childhood self, and the enduring joy and wonder found in nature and memory, which transcends the passage of time. You can read the full text of the poem and its analysis online via resources like PoetryVerse or the Dylan Thomas Centre website. 

 人工智慧概述


威爾斯詩人狄蘭·托馬斯的詩作《十月之詩》中出現了「陽光的寓言」和「綠色教堂的傳說」這兩個短語。


這些詩句描述了詩人三十歲生日散步時重溫的童年記憶:


「……我清晰地看到,在轉身的那一刻,一個孩子


被遺忘的清晨,他與母親漫步


穿過陽光的寓言


以及綠色教堂的傳說


還有那被反覆講述的童年田野”


在詩中,這些片語的解釋如下:


「陽光的寓言」:指的是在自然界中,特別是陽光穿過環境的方式中,發現精神或道德意義(寓言)。


「綠色小教堂的傳說」:這句詩以隱喻的方式描繪了綠蔭環繞的樹林或自然環境(小教堂),詩人童年的想像力在這些地方找到了故事和神聖感,這與宗教場所的傳說相當相似。


《十月之詩》的整體主題是成年詩人與童年自我之間的聯繫,以及在自然和記憶中發現的永恆喜悅和驚奇,這種喜悅和驚奇超越了時間的流逝。您可以透過 PoetryVerse 或迪倫托馬斯中心網站等資源在線閱讀這首詩的全文及其分析。

Rudolf Arnheim (Author), 筆記.23 July, 1974 

Parables of Sun Light: Observations on Psychology, the Arts, and the Rest,  p.183

https://www.amazon.com/Parables-Sunlight-Observations-Psychology-Arts/dp/0520065166

//代表小說家自我的人物往往敏感而善於觀察,但缺乏活化的核心,無法將真正有功能、有活力的人與僅僅具有特徵的人區分開來。將福樓拜在《情感教育》中塑造的弗雷德里克的透明網絡與他的雅克·阿爾努的實體進行比較!
當羅伯特·穆齊爾稱他的英雄為“沒有個人身份的人”時,他的診斷可能是錯誤的。也許他的烏爾里希所擁有的一切都是Eigenschaften。google translate //


1974年7月23日

陽光寓言:對心理學、藝術及其他事物的觀察,魯道夫·阿恩海姆(作者),第 183 頁

Der Mann ohne Eigenschaften

The Man Without Qualities



Garden of eloquence, Shuoyuan  說苑 / Liu Xiang (79-8 BCE) ; translated and introduced by Eric Henry.
君子: man of quality

我在豐泰的經營回憶錄1971-2021 / 王秋雄著王秋雄.
開卷就講個台中鞋廠員工的品質故事

Liu, Xiang,

Not only does Musil mock Old Austria by holding it up to the mirror of Ulrich's intelligence; he mocks his hero by holding him up to hisMusil's, intellectual ...

Frédéric 

L'éducation sentimentale, 1869


2025年4月15日 星期二

Rudolf Julius Arnheim 1904~2007,102歲 Parables of Sun Light.。 《20世紀新字選》。《牛津英語同義詞詞典》



The lion cage smell
Of Eucalyptus trees
California


1972年11月9日 日本

Parables of Sun Light
Observations on Psychology, the Arts, and the Rest

Rudolf Arnheim
Available worldwide
July 1990

For many years Rudolf Arnheim, known as the leading psychologist of art, has been keeping notebooks in which to jot down observations, ideas, questions, and even (after a stay in Japan for a year) poems in the haiku pattern. Some of these notes found their way into his books—known and prized the world over—such as Art and Visual Perception, Visual Thinking, and The Power of the Center (see list below). Now he has selected, from the remaining riches of his notebooks, the items in this volume. The book will be a joy to ramble through for all lovers of Arnheim's work, and indeed for anyone who shares Arnheim's contagious interest in the order that lies behind art, nature, and human life. It is a seedbed of ideas and observations in his special fields of psychology and the arts. "I have avoided mere images and I have avoided mere thoughts," says Arnheim in the Introduction, "but whenever an episode observed or a striking sentence read yielded a piece of insight I had not met before, I wrote it down and preserved it." There are also glimpses of his personal life—his wife, his cats, his students, his neighbors and colleagues. He is always concrete, in the manner that has become his trademark, often witty, and sometimes a bit wicked.

In the blend of life and thought caught in these jottings, psychology and the arts are of course prominent. But philosophy, religion, and the natural sciences add to the medley of topics—always addressed in a way to sharpen the senses of the reader who, sharing Arnheim's cue from Dylan Thomas, may accompany him through "the parables of sun light and the legends of the green chapels and the twice told fields of childhood."


All of Rudolf Arnheim's books have been published by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陽光寓言

心理學、藝術及其他領域的觀察

魯道夫·阿恩海姆

全球發行

1990年7月

多年來,被譽為藝術心理學領導人物的魯道夫·阿恩海姆一直堅持記筆記,記錄觀察、想法、疑問,甚至(在日本生活一年後)還創作了俳句。其中一些筆記後來被收錄到他享譽全球的著作中,例如《藝術與視覺感知》、《視覺思維》和《中心的力量》(見下文列表)。如今,他從剩餘的筆記中精選出本書的內容。對於所有阿恩海姆作品的愛好者,以及任何對藝術、自然和人類生活背後的秩序抱持濃厚興趣的人來說,本書都將是一次愉悅的閱讀體驗。它如同一個思想的搖籃,孕育著他在心理學和藝術領域的許多見解和觀察。 「我避免了單純的影像,也避免了單純的思考,」阿恩海姆在引言中寫道,「但每當我觀察到的某個片段或讀到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句子,從中獲得我從未發現的洞見時,我都會把它記錄下來,珍藏起來。」書中也穿插著他個人生活的片段——他的妻子、他的貓、他的學生、他的貓和鄰居。他總是以他標誌性的寫法,具體生動地描繪生活,常常妙語連珠,有時甚至帶點俏皮。

在這些記錄的生活與思考交織的文字中,心理學和藝術自然佔據了重要地位。但哲學、宗教和自然科學也豐富了這些主題——它們總是以一種能夠激發讀者感官的方式呈現,讀者或許會受到狄蘭·托馬斯的啟發,跟隨阿恩海姆的筆觸,一同領略“陽光的寓言、綠色教堂的傳說以及童年時反复吟誦的田野”。

魯道夫·阿恩海姆的所有著作均由加州大學出版社出版。



Related Titles
Saving the Modern Soul

Spacefaring

Disrupted Lives

The Hidden Order of Art

The Mystique of Dreams

New Essays on the Psychology of Art

Mental Ills and Bodily Cures

Learning Mind

Art and Visual Perception

Visual Thinking

To the Rescue of Art

Color and Meaning

Color and Culture

The Reproduction of Mothering

Saving the Modern Soul

Spacefaring

Disrupted Lives

The Hidden Order of Art


The Mystique of Dreams

New Essays on the Psychology of Art

Mental Ills and Bodily Cures

Learning Mind

Art and Visual Perception

Visual Thinking

To the Rescue of Art

Color and Meaning

Color and Culture


The Reproduction of Mothering

****

「恐懼是我一生最大的熱情。」(據R. Barthe說,這是霍布斯的話。)
從Tony獎的驚豔女巫談 "terrific!" (2004/6)

靈感來源 "Kristin Chenoweth appeared at the Tony Awards as the terrifically shallow witch Glinda from "Wicked."

Parables of Sun Light 一書所記(1977年10月23日),談到所謂用語上的「世風日下」(The corrosion of language)。 ---它談一位青年人打電話到旅館,要陪作者Rudolf Arnheim (著名的藝術-心理學家)去演講處。作者說兩分鐘之後用大廳見,該青年答:「terrific! 」
作者覺得,這字眼的原先意思是「可怕的、嚴重的、嚇唬人的、難以忍受的……」
而現在竟然淪為「太好了!」

這樣一來,萬一有一天,地球真的與某一慧星相撞,那時候,不知道還有什麼形容詞可用。這簡直是語言的「腐蝕」。

HC認為,作者的有感而發,也沒什麼道理,因為語言是約定俗成的東西。 根據牛津大學出版的《20世紀新字選》,此用法1930年開始使用。《牛津英語同義詞詞典》:各代有其「驚奇、崇拜」熱情的口語,其中最為耐用的是terrific。我在1980年代才懂得它的意義。

它的說明,我認為思果翻譯的可參考,所以改寫、錄抄:

「terrific這詞和terrible一樣,都與拉丁文terrere(嚇唬)有關,也和英文terror有關。不過terrific現在的意思含 糊,日常可以用來形容任何極端的事務(extreme)、極大的(extreme big)、極好的(extreme good)等等。」

例子:
We faced a terrific problem.(我們碰到極棘手的問題。)
My fish was a terrific size. (我的魚極大尾。)
We had a terrific time.(我們過一段極歡樂的時光。)

terrific (VERY GREAT) adjective INFORMAL
used to emphasize the great amount or degree of something:
The police car drove past at a terrific speed.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