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日 星期五

葉公超

有機會再多補充---他30年代一直在清華教書
朱自清日記中有許多葉公超先生最精彩的部分

1932 11 15 朱自清日記 p.173

.....小說新體已成 詩尚在創造中 .公超謂此方面試驗以美國為最,大抵年輕詩人為之,因舉 E. E. ,卡明茲(Cummings )
詩為例如下:

日落

耀眼

金光

閃耀在

銀色的塔尖上

唱著禱文

洪亮的鐘聲

在芬芳的玫瑰叢中回蕩 ...

遠方的暮鐘

和著

陣陣急風

像夢一樣

飛馳在

大海上

公超為予講解此詩,謂此種詩每字用法非常精確,只令人發生一種
聯想。又謂現在只有詩與讀者,而無詩人,不似 1

原文為英文,李鋼鐘譯。 ...

----


Fourteen Poems by E. E. Cummings 康明思的詩
--

除了洪範出的葉公超文集之外
葉公超散文集 / 葉公超著 Yeh Kung-ch'ao san wen chi 台北市 : 洪範, 民73[1984] 三版
葉公超其人其文其事 / 秦賢次編 Yeh kung ch'ao ch'i jen ch'i wen ch'ishih 台北 : 傳記文學, 民72[1983]
葉公超傳 : 葉公超的一生 / 符兆祥著 臺北市 : 七懋 [臺北縣新店市] : 貞德總經銷, 民82[1993]
回憶葉公超 / 葉崇德主編 上海市 : 學林出版 : 新華發行, 1993[民82] 第1版

胡適、葉公超使美外交文件手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性別
政黨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籍貫 廣東省番禺縣
出生 1904年10月20日
江西省九江縣
逝世 1981年11月20日 (77歲)
台灣台北市
學歷
經歷
  • 新月月刊創始人 1928
  • 新月書店創辦人 1927
  • 長沙臨時大學外國文學系系主任 1937-1938
  • 西南聯合大學外國文學系系主任 1938.05-1939
  • 中國國民黨宣傳部駐英辦事處處長 1942-1945
  • (國民政府)外交部參事 1946-1947.05
  • (國民政府)外交部歐洲司司長 1946-1947.05
  • (國民政府)外交部常務次長 1947.05-1949.01.18
  • (國民政府)外交部政務次長 1949.01.18-1949.10.01
  • (國民政府)外交部(代理)部長 1949.04.05-1949.10.01
  • 外交部部長 1949.10.01-1958.07.14
  • 行政院政務委員 1949.10.01-1978.05.29
  • 僑務委員會委員長 1950.05.12-1952.03.11
  • 故宮博物院中央博物院共同理事會理事 1950.06-
  • 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 1950-1981.11.20
  • 駐美國大使館大使 1958.08-1961.11
  • 國立故宮博物院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60-1978.05.29
  • 故宮博物院中央博物院共同理事會常務理事 1962-1965
  • 國立故宮博物院管理委員會常務委員 1965.08-1965.11
  • 總統府資政 1978.05.29-1981.11.20
  • 臺北市立美術館籌建委員會召集人

葉公超(英文名:George Yeh,1904年10月20日-1981年11月20日),原名崇智公超,後以字行,原籍廣東番禺,生於江西九江中國學者暨外交家,新月派代表人物之一。曾任西南聯大外文系主任、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外文系教授,中華民國外交部長(1950年-1956年)、駐美大使1956年-1961年)、總統府資政。

其父葉道繩曾任九江知府。葉公超早年喪父,在叔父葉恭綽的監護下長大。1917年就讀天津南開中學1920年美國留學,先後畢業於緬因州貝茲大學(Bates College)和麻薩諸塞州愛默思特學院(Amherst College),後赴英國留學,畢業於劍橋大學文學系。1926年秋,同時在北大、北師大教授西洋文學,年僅23歲。葉公超有「文學的天才,外交的奇才」的美譽,英語之好,連梁實秋都佩服[1]。在英國,他與艾略特亦師亦友[2],使他成為第一個向國內介紹艾略特的人[3]卞之琳表示過:「葉公超是第一個引起我對二三十年代艾略特、晚期葉芝、左傾的奧頓等英美現代派詩風興趣的人」[4]。1931年6月,葉公超在清華教書時,與燕京大學物理系畢業的袁永熹結婚。葉公超素以脾氣大聞名,吳宓來葉家用餐,因為菜的味道不合適,見他對袁永熹發飆。前政務次長胡慶育描述葉公超的脾氣:「他的一天有如春夏秋冬四季,你拿不準見他時會遇上哪一季,大家憑運氣,可能上午時還好,下午就被罵了出來。」

1941年葉公超離開西南聯大,到重慶外交部任職。葉公超抗戰時任職於國民政府駐英國大使館,1950年蔣介石之命繼胡適(未到任)擔任外交部長,參與1952年中日和約》與1954年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簽訂。1958年董顯光擔任駐美大使,表現深受艾森豪威爾邱吉爾甘迺迪等西方冷戰領袖的肯定。

由於與蔣介石蒙古國加入聯合國問題上持不同戰略(一說是因為當時的外長沈昌煥進讒導致[5]),葉公超於1961年在返國述職時先遭「留在總統身邊以備顧問」為由不得返任,後是在當年11月改聘為行政院政務委員,從此形同賦閒,而且還遭到長期監視[6]。1978年5月後轉任總統府資政閒職。梁實秋形容葉公超晚年:「情況相當落寞。」1981年11月20日,病逝於台北榮民總醫院,夫人沒有趕回告別,僅俞大維一人在身邊[7]。摯友陳香梅寫了一篇悼文兩首輓詩。詩中說:「奉獻給你紅色的玫瑰,那是我從童年、青年到中年對你的半點關懷與愛意」。

葉公超晚年醉心於詩詞和書畫藝術,且有許多獨到見解。他去世後,程滄波的輓聯說「學術擅中西,零落山邱同一哭;達官兼名士,蒼涼身世又誰知」。《聯合報》刊登一篇署名楊子的文章,題目為《紅粉知己》。該文作者是《中國論壇》半月刊負責人,與葉公超多有交往,因此他對葉的評價是:既有器識過人、恃才傲物的名士風度,又是一個才華橫溢而終為俗吏所讒的悲劇英雄。

著作有《介紹中國》、《中國古代文化生活》、《英國文學中之社會原動力》、《葉公超散文集》等。

[編輯] 評價

  • 錢鍾書曾說:「整個清華,葉公超太懶,吳宓太笨,陳福田太俗!」[8]
  • 季羨林說:「他幾乎從不講解」;另一個學生趙蘿蕤說:「我猜他不怎麼備課」;他的同事柳無忌說:「這時的西南聯大尚在草創階段,三校合併,人事方面不免錯綜複雜,但我們的外文系卻相安無事,那是由於公超的讓教授各自為學,無為而治的政策——我甚至不能記憶我們是否開過係務會議。」[9]
  • 楊振寧回憶,葉公超教授的英文極枯燥,他對學生不感興趣,有時甚至要作弄學生[10],又說:「我不記得從他那裏學到什麼。」[11]
  • 葉公超教學幾乎從不講解,一上堂,就讓坐在前排的學生,由左到右,依次朗讀課文,到了一定段落,他大聲一喊:「stop(停)!」問大家有問題沒 有,沒人回答,就讓學生依次朗讀下去,一直到下課;有人偶爾提一個問題,他斷喝一聲:「查字典去!」有學生問他有的字在《英華合解詞匯》裏查不著,怎麼 辦?他說:「那個《詞匯》沒用,燒了,要查《牛津大詞典》。」[12]
  • 陶希聖贊他有「文學的氣度,哲學的人生,國士的風骨,才士的手筆」。
  • 陳香梅稱葉公超「學劍學書都有所成」,「能武能文,真一代奇人」。
  • 美國中國近代史專家費正清的回憶錄說:「He was a Chinese renaissance man who was embraced both cultures.」(他學貫中西,是一個文藝復興人。)[13]
  • 《張學良口述歷史》說「葉公超好色,顧維鈞風流」。

[編輯] 注釋

  1. ^ 梁實秋:《葉公超二三事》
  2. ^ 葉公超:《文學·藝術·永不退休》,1979年3月15日《臺灣時報·副刊》
  3. ^ 許淵沖:《追憶逝水年華——從西南聯大到巴黎大學》,三聯書店1996年11月第1版,第44頁。
  4. ^ 卞之琳:《星水微茫憶〈水星〉》,《水星》合訂本,上海書店,1995年。
  5. ^ 李敖《葉公超的下場》
  6. ^ 葉公超《病中瑣憶》:「生病開刀以來,許多老朋友來探望,我竟忍不住落淚。回想這一生,竟覺自己是悲劇的主角,一輩子脾氣大,吃的也就是這個虧,卻改不過 來,總忍不住要發脾氣。有天做物理治療時遇見張岳公,他講:『六十而耳順,就是凡事要聽話。』心中不免感慨。」,1981年11月20日,《聯合報》
  7. ^ 林博文著, 《1949浪淘盡英雄人物》
  8. ^ 愛默:《錢鍾書傳稿》
  9. ^ 許淵沖:《錢鐘書先生和我》
  10. ^ 楊振寧認為葉公超教授的英文課很糟糕,他對學生不感興趣。對此我很有同感,葉先生講課之前先要學生朗讀課文,讀慢了,他嘲笑學生結結巴巴,讀快了他又說: 「你讀那麼快幹嗎?要趕到哪裡去嗎?」結果學生只得到批評,得不到表揚。……葉公超講賽珍珠的《荒涼的春天》時,只有楊振寧發現be後面用了過去分詞而不 是表示被動,問葉先生是什麼緣故,葉先生不但不回答,反而問他為什麼gone are the day裡面用了are?(〈專訪譯界狂才許淵沖〉,口述/許淵沖 采寫/劉晉鋒)
  11. ^ 許淵沖:《續憶逝水年華》,長江文藝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12. ^ 西遇塵:「懶人」葉公超
  13. ^ 湯晏:〈「文藝復興人」葉公超〉,《明報月刊》

[編輯] 參考書目

  • 傅國湧:《葉公超傳》,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